第7章与下属说话→期望策略(2)
第7章与下属说话→期望策略(2)
有一次,她发现一位经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产的粉盒及唇膏。她借机走到那位经理桌旁,微笑地说道:“老天爷,你在干什么?你不会是在公司里使用别的公司的产品吧?”她的口气十分轻松,脸上洋溢着微笑。那位经理的脸微微地红了。几天后,玛丽·凯送给那位经理一套本公司的口红和眼影膏并对她说:“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觉得有什么不适,欢迎你及时地告诉我。先谢谢你了。”再后来,公司所有的新老员工都有了一整套本公司生产的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玛丽·凯女士亲自做了详细的使用示范。她还告诉员工,以后员工在购买公司的化妆品时可以打折。玛丽·凯亲和的态度,友善的口语表达,使她自然地与员工打成一片,成功地灌输了她正确的经营理念。
心理要诀:
上述故事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亲和力的现实意义,也告诉我们亲和力不是巴结和献媚,它更是一种心与心的平等和互惠。事实证明,如果在分工精细的企业中,上司与下属团结一心、配合默契,往往会事半功倍,而要做到这些首先你必须对你的下属做到亲和友善。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赖。
那么如何与比较固执的伙伴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使这种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说话时使用“我们”两字,使他们感觉彼此有共同点。因为大凡这类下属的对上级都很敏感,归属意识也比较弱,所以应巧妙运用“我们”,以便解除下属的心理防线,进而使其同上级的态度保持一致。
降低姿态拉近距离
上司要想在下属面前树立起形象和声誉,说话时就必须信守诺言,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平易近人。只有这样,下属才会服从领导,配合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领导卖弄权势,等于出卖自己的无知;领导卖弄富有,等于出卖自己的人格。摆架子的人,不仅领导关系搞不好,群众关系也搞不好。
下面的这个事例也许会对你处理上下级的关系有所启发:
美国有位总统,在庆祝自己连任时开放白宫,与一百多个小朋友亲切“会谈”。
10岁的约翰问总统,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师的批评。总统告诉他:“我的品德课不怎么好,因为我特别爱讲话,常常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当然要经常批评的。”
他的回答,使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后来有一位叫玛丽的女孩,她来自芝加哥的一个贫民区。她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坏人。
此时,总统收起笑容,严肃沉重地说:“我知道现在小朋友过的日子不是特别如意,因为有关毒品、枪支和绑架的问题政府处理得不理想——我愿意你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正义事业之中。也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和坏人作斗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心理要诀:
上述故事中的总统对谈话对象心理的研究以及他所采取的低姿态,很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
这位总统的话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从心里面认为总统和他们是好朋友。即使场外的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对话场面,也会感到总统是一个亲切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位总统展现的不仅是亲和的说话和动作,更是人际关系中“同理心”的特质。他利用这种特质,透露给小朋友他的过去和他们一样,也常被老师批评,但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总统在认同小朋友对社会治安担心时,还鼓励小朋友参与正义事业,那样,正义者的力量会更大。这样的谈话使小朋友发现,总统是和他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里,站在一个立场想问题。
当作为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主动表示亲和或者采用适当的低姿态会满足下属的自尊心理需求,是会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好的领导只有与下属打成一片,才能受到下属的拥戴,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摆架子就是不高高在上,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它能使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拉近距离,使下级觉得领导平易近人,从而对领导越发的尊重。
笼络人心勇担责任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尤其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却依然闯了大祸的事,因为随之而来的便是惩罚问题、责任问题;然而生活原本就是一连串的过失与错误,再仔细、再聪明的人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可翻了自己的小船便也罢了,而一旦不小心捅漏了多人共同谋生的大船,也就真有可能弄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因此,没有哪个人不害怕担责任的。
1977年1月20日这一天,吉米·卡特总统在宣誓就职、发表演说之后,出人意外地步行回到他在白宫的家里。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时刻不忘安危的城市里,这位新总统在他的妻子罗莎林和女儿埃米的陪同下,自由自在地漫步于宾夕法尼亚大街,这一场面可谓令人注目。总统的步行使他的就职演说更加富有戏剧色彩。通过步行街头,卡特决心促使美国人民重新获得信任感。
卡特在任内取得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成就,但因贸然下令特种部队发起“蓝光行动”拯救在伊朗的美国人质遭到惨败,令他在选民中的声望一落千丈。但随后,在任的美国总统卡特立即在电视机里做了“一切责任在我。”的电视声明。
在此之前,美国人对卡特的评价并不是很高。有人甚至评价他是“误入白宫的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但仅仅由于这一句“一切责任在我。”,支持卡特的人居然骤增了10%以上。1980年他争取连任败给里根,但他从未放弃拯救人质的努力,伊朗最终在卡特离开白宫那一天释放了所有人质。
心理要诀:
卡特总统的例子充分说明,下属及群众对一个上级者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试想有一天你不幸闯了大祸,如惊弓之鸟般向上级报告之后,忧心忡忡地挨到第二天,坐到了那个如同“公审大会”的会场上“听候发落”的时候,上级竟如卡特总统般众目睽睽之下掷地有声地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该是何种心境?
所以,懂得如何笼络人心的上级,在下属闯祸之后,首先会冷静地检讨一番自己的言行,然后将下属叫来,心平气和地分析整个事件,告诉下属错在何处,最后重申作为下属的宗旨:即每一个下属做事都该全力以赴,漫不经心、应付差事是要受惩罚的。当然,还要让下属明白,无论如何,自己永远是他们的后盾。只有勇于把责任承担下来的上级,才能使下属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无论下属的过错是否与自己有关都大发雷霆,不时强调“我早就告诉你要如何如何”或“我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之类言语的上级们,最容易使下属在对待继承的事实面前造成口服心不服的抵触心理,从而使上下之间在心理上产生不可弥补的矛盾和隔阂。因此,当下属在重大的事情上出现疏漏时,作为上级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是下属感激你并正视自己的错误所在。
体恤下属言语传情
无论是谁,都愿意在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团队里工作和生活。这种人情味的注入,首先是该团队领导的责任,因为领导是否善解人意,是否体恤和关怀下属,直接决定着这个团队人性化氛围的浓度。对于新生代员工来说,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别人对他们的态度。而善解人意的背后,正是体现了上司对下属那份最可贵的尊重。
雍正皇帝在用人的问题上比较开明,他以“贤才”为标准,绝不“惟亲”。对臣子的功过也是赏罚分明,体恤有方。
清立国之初,诸王公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治帝给予他们的奖励也非常丰厚,下五旗的人员都划为王府的僚属。承平日久,诸王公骄横傲慢的习气却丝毫没有改变,往往对下属非常残暴刻薄。
两广总督杨琳,是敦郡王的臣属。有一次,不知是什么事得罪了敦郡王。敦郡王即派一名宦官至广州,在杨琳的总督府四处搜索,弄得这位总督无脸见人。
雍正十分痛恨这种为非作歹的行为。他即位之后,就下令宗藩不得与外吏发生联系,除每年按例明见外,外吏一般不得私自到诸王府邸拜谒;雍正又撤除了诸王所属的值宿护军。这样,诸王公再也不敢乱动,变得奉公守法了。
雍正虽然对诸王如此严厉,对大臣却十分友善。而且,他在任用大臣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雍正重用鄂文端就是一例。鄂文端担任内务府的郎官时,雍正还是作为皇子的身份住在藩邸。有一次,雍正有事召见鄂文端,却遭到了鄂文端的拒绝,并且说:“作为皇子应注意自己的德行,怎么能同外臣相来往呢?”雍正对他的这番话感触很深,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后来雍正即位后,马上就召见鄂文端。关心鄂文端的人很为他担心,怕雍正会给他小鞋穿。谁知雍正见面后却告诉他:“从前你以一个郎官的微职,而敢于拒绝皇子的请求,守法不可谓不严谨。若为大臣必忠于皇帝,给你个江苏政使吧!”十年之后,鄂文端又升为宰相,足见雍正对他的器重。
雍正知道,大臣们的薪水很微薄,不足以应付开支。所以设立了“养廉银”一项,并且每逢节日,都给臣下许多奖赏。当鄂文端召入之时,雍正特地命令海望司空为鄂文端在大市街北建造府第,所有的用具器物全给他准备好。
张文和曾生了小病,等到痊愈,雍正告诉左右说:“我的股肱不舒服,好几天才痊愈。”一听说皇上有小恙,大家赶忙来问安,雍正大笑指着张文和说:“这不就是我的股肱吗?”
心理要诀:
从上面的典故中不难看出,作为上司要懂得用温暖的言语来融化下属冰冷的心。就像雍正对待鄂文端那样,应从心理和物质上关怀备至,体恤有加。
一个开明的领导者要让下属真正为其踏踏实实的工作,应在平时多多用心想想下属最需要什么,下属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并要在言语之间流露出对下属的关切之情,这样,下属才能发自内心的感激你并为你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