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与下属说话→期望策略(1)
第6章与下属说话→期望策略(1)
人,不可能不期而获。正因为有了期望,才使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了期望,就会坚信定能成功。所有的人都期望着自己的幸福,但在今天这个因科学技术而成为一体的世界上,对自己幸福的希望若不能与他人幸福的希望融为一体,则终将是一种无用的期望。
精神激励决胜千里
古人指出“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对于那些本性忠义的下属,一定要大胆施恩,以鼓励他的忠心。这样的话,有良心者,能够忠心不二,为知遇者舍生忘死;有血性者,能够有一腔忠心的报国义气和情怀;有勇气者,面对强敌而毫无畏惧之心。而忠诚的下属,如果兼有智略者,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忠良人才当然人见人爱,人见人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下属为自己舍生忘死地工作呢?除一定的物质奖励外,在精神方面的奖赏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为谁都不想做平庸之辈,有时候一句激励的话语会让下属铭记在心,并不断的以此来鞭策自己。
唐肃宗问功臣李泌:“将来天下平定,你打算要什么封赏?”李泌说:“只要能枕在陛下的大腿上睡一觉就心满意足了。”肃宗听后大笑,后来,肃宗驾临保定,李泌像往常一样,为肃宗打点好行宫,因久等肃宗不到,就先自躺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等他醒来睁眼一看,自己居然枕在肃宗的大腿上。李泌大吃一惊,连忙倒地谢罪,肃宗搀住李泌笑问道:“现在爱卿的愿望已经实现,天下何时才得平定?”原来,肃宗到来时,见李泌正在酣睡,就悄悄爬上床,把李泌的头轻轻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肃宗以一条大腿付出片刻之劳,令功臣感激涕零,太值得了。
精神奖励不在乎有没有东西或者东西的多少,有些时候一句不经意间的言语也能笼络人心。
不要一味地注意属下的过失,事无巨细加以责备,很容易造成属下的不满。只有赏罚分明,同时尽量发现属下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言语鼓励,方可使其渐成大气。
有一个金香蕉的故事颇能给人以启示。在福克斯波罗公司的早期,急需一项关乎公司命运的技术改造。有一天深夜,一位科学家拿了一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原型机,闯进了总裁的办公室。
总裁看到这个主意非常巧妙,简直难以置信,便思考该怎样给予奖励。他把办公桌的大多数抽屉都翻遍了,总算找到了一样东西,于是躬身对那位科学家说:“这个给你!”他手上拿的竟是一只香蕉。但别看香蕉小却是他当时能拿得出的惟一奖励了。
心理要诀: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奖励不分多少,都能给人以激励。特别是在精神上给予下属的奖励,说得实在一点,因为它是一种荣誉,是固定收入以外的额外收入,是同等价值或者同等物品不能替代的五彩光环,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言语的激励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才干及其他积极因素的肯定,它能满足人们自尊的需要。那么毋庸置疑,精神奖赏则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兴奋剂。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下属获得满足感,并让其有继续努力奋进的信心和动力。
顾及场合讲究方式
顾及场合是批评的一种艺术。它既能使下属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忏悔,也能避免下属的逆反心理。
古时候有位侠客,他的属下有近千人,一次,朋友问他:“有那么多的弟子仰慕你、跟随你,你有什么秘诀呢?”
他回答说:“我的秘诀是,当我要责备某位犯错误的弟子时,一定叫他到我的房间,在没有旁人的场合才提醒他,就是如此。”
设想一下,假若员工因为被你当众责骂而觉得下不了台,抱着横竖都挨责备的心理,一反常态地和你争吵起来,甚至把本单位一些不该为外人知道的东西也抖搂出来,当领导的本来是为保全自己的“面子”,如此一来,岂不是连“面子”也保不住了吗?
另外,批评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在批评过程中,既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创造轻松的氛围,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妨采用幽默式的方法。
伏尔泰曾有一位仆人,有些懒惰。一天,伏尔泰请他把鞋子拿过来。鞋子拿来了,但布满泥污。于是伏尔泰问道:“你早晨怎么不把它擦干净呢?”“用不着,先生。路上尽是泥污,两个小时以后,你的鞋子又要和现在一样脏了。”
伏尔泰没有讲话,微笑着走出门去。仆人赶忙追上说:“先生慢走!钥匙呢?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反正两个小时以后你将和现在一样饿嘛。”
心理要诀:
伏尔泰巧用幽默的话语,批评了仆人的懒惰。如果他厉声喝骂,命令他,那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幽默式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要使下属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为领导,在批评下属时要充分地顾及到批评时的场合和批评的具体方式。这样,在避免下属接受批评产生逆反心理的同时,也“照顾”了下属的颜面。在此基础上领导者要从深挖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才能逐步帮助下属从内心认识到并改正错误。
下属纠纷公平处理
下属之间产生矛盾反映到领导面前,两方所讲的必然有出入,那就要由你去断定是非了,他们的心里都想从你这里听到句“公道话”,一旦分出了黑白,你最好心中有数,不要公开指出谁是谁非,而应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免进一步影响当事人的感情和形象。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松下电器公司的下属曾一度分成了新旧两派,两派时有摩擦,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松下的领导者万分着急。
如何才能圆满解决这种问题?松下的领导者先了解问题所在。一般新踏足社会的年轻人,多少会自以为是,因为觉得学历胜人一筹,又多新主意,不懂尊重旧同事。而已工作多年的同事,经验十足,但有部分会倚老卖老,视新人为黄毛小子,乳臭未干,不屑一顾。
松下的领导者认为其实双方均有一定的责任。不妨当众赞赏旧同事们的经验老到,亦对新人的冲劲十足表示欣赏。还有,松下的领导者还故意的多制造大家一起消遣、娱乐的机会,尤其是业余时间。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借以拉近距离,消除敌意。
松下公司的领导见有人“犯众怒”,受到其他同事集体攻击。不单工作上不合作,有时候,还会在背后窃窃私语,令工作气氛十分不融洽。
松下公司的领导者深知要改变此种情况,是颇为棘手的,一则不能偏袒一方,二则亦不可以强施压力,否则必会弄巧成拙,制造更多更大的麻烦。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法:分别向两方进行了解,并且采取“非官式”态度,跟他们“谈心”,旁敲侧击地了解不满者的牢骚,同时发掘被攻击者受争议的关键所在,然后再进一步解决。
在闲谈间松下公司的领导者语重心长的对各方的员工说:“每个人的工作作风不同,初期合作,容易有摩擦,但并不表示中间一定有嫌隙,凡事不要先入为主,情况必然明朗得多。”
对被攻击者,松下公司的领导者则私下劝喻:“看来你对我们工作的程序不大清楚,如果有什么疑问,请先跟我说,拖延下去,可能影响到其他的同事。”经过如此的调解,松下的全体员工合作的非常融洽,公司发展又走上了正轨。
心理要诀:
在这个事例中,对于下属的纠纷,松下的领导者及时觉察并根据双方的内心期望,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掌握住公平的分寸,最终解决了双方的纠纷,使公司又能顺利发展。
作为上司,要清楚地知道,在下属产生纠纷时,纠纷各方都从内心急切地想听到上司为自己说的“公道话”,这时上司要及时了解实情,分清是非,辨明黑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从公司的大局出发有策略、有步骤地安抚各方的冲突心理,使大家不计前嫌,众志成城,安心、踏实工作。
亲和友善团结一心
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讲演者,他们只要一开口,一挥拳,台下的听众就群起拥护,挥拳高呼,群情激昂,情不自禁。
他们之所以能和听众结成一体,是他们所用的词、态度或所说的话都是及其具有亲和力的,都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与听众“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听众对他所说的话能深植在心里,容易引起共鸣。他们常说“我们这种表现”,由于不是说“我”,而是说“我们”,使听众们产生“命运与共”的意识。
玛丽·凯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为了扩大自己公司产品的影响,玛丽·凯女士自己用的化妆品都是公司所生产。她也不建议公司职员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妆品。因为她不能理解凯迪拉克轿车的推销员开着福特轿车四处游说、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自己不参加保险。那么,她是如何同职员交流这一想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