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不得不知的国学常识(4)
第9章不得不知的国学常识(4)
《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者四句意思相连,前后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弟子规》先是“总叙”,接着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它集中了孔孟和老子等圣贤道德教育的成果,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性书目。《弟子规》成书之后广为流传,许多教书先生用它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具体说来,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社会上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弟子规”的意思就是“弟子”们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李毓秀是清朝初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曾经跟随他的老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成年之后还做过一任小官。他的主要兴趣不在官场,而在于教学。他精研《大学》《中庸》等经典,创办敦复斋讲学。前来听他讲学的人很多,太平县御史王奂也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仰慕他的才学,尊称他为李夫子。
31.《朱子家训》为何会流传千年而不衰
《朱子家训》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家训之一,又叫作《朱子治家格言》,或者《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的内容以家庭道德为主,全文仅五百二十二字,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精辟地阐明了修身齐家的道理。《朱子家训》中的许多内容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即便在今天,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朱子家训》里面也有许多封建糟粕,比如对女性的偏见。
值得注意的是,《朱子家训》的作者并不是宋朝大儒朱熹,而是朱熹的后代朱柏庐。朱柏庐早年曾刻苦学习,希望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然而他生不逢时,刚成年不久,便遭遇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放弃了对功名的追求。之后他一直在乡间教学,并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一时之间声名鹊起。康熙皇帝曾经多次征召,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用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口头相传,还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上和厅堂里,作为持家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这就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朱子家训》。因为《朱子家训》所具备的这些优点,它一直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器重,流传非常广泛,被尊为“治家之经”。清朝到民国这段时期,它一度成为儿童启蒙的必读课本之一。
32.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对年龄的称呼,分得非常地细,不像外国人,一个单词“young”就把所有青少年都概括了。在中国古代,人在每一个年龄的称呼都是不同的,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10岁以下的儿童;
总角、孩提——幼年的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的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qiyi)之年——100岁。
33.各个行业的祖师爷都是谁
在中国不管你做什么行业,都讲究一个祖师爷,每到初一、十五还都得烧香拜奉。所以,我们在做一些事之前,总得知道这个行业的祖师爷是谁:
农业祖师:神农氏
蚕业祖师:马头娘、嫘祖
织业祖师:黄道婆、织女
织绸祖师:伯余
渔业祖师:伏羲、海龙王、姜子牙
纸业祖师:蔡伦
笔业祖师:蒙恬
陶业祖师:范蠡
铸业祖师:太上老君(老子)
盐业祖师:葛洪
酒业祖师:杜康
醋业祖师:帝予
水业祖师:水母娘娘
屠业祖师:张飞、樊哙
厨业祖师:詹王、易牙、灶君
药业祖师:孙思邈
医业祖师:华佗
仵作祖师:宋慈
染行祖师:梅葛二仙
车行祖师:马王爷
牛行祖师:牛王爷、龚遂
镖行祖师:达摩、洪拳五祖
木匠祖师:鲁班
石匠祖师:鲁班
泥匠祖师:张班、鲁班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