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丹书铁券 - 武勋子弟被皇帝命令科举出仕后 - 区区某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74章丹书铁券

第074章丹书铁券

话语掷地有声,格外响亮。

明德帝俯瞰着跪地的崔恩侯。瞧着人双眸灿烂,瞧着人似乎跟跪地的学生一般天真烂漫,明德帝轻笑一声:“为民风骨,不错。可老百姓敲响登闻鼓,被查证诬告可是要受罚的。你们学生张口闭口为民,说得是那般动听。有没有想过自己会遭受什么惩罚?”

“上一回伏阙上书,什么处罚来着?”

话音还未落下,呼啸而过的夜风似有灵一般,带着铺天盖地的威压。甚至与此同时,有整齐稳健的步伐声入内。不过须臾之间,手持刀枪剑戟的士兵列队而入,将所有队伍都分得清清楚楚。

刀剑的寒芒,在夜色中格外的刺眼夺目。

围观的老百姓们都被吓得浑身一抖,跟着匍匐跪地,不敢发出一丁点声音。更别提本就机警无比的朝臣们了。不管是亲身经历过的,还是从官场前辈口中听闻过的,这一刻满朝文臣都恨不得有条地缝能够让自己钻进去,借此避开帝王的杀气。

“跪地的学生们,知道吗?”明德帝睥睨朝臣,而后看向跪地上书的学生们,慢慢悠悠的开口质问道。虽说锦衣卫查证过,这里面不少学生都是自发而来,是自发诉说文人的风骨。

可文人风骨这个词,对他而言,就是个笑话!

真有风骨,昔年他怎么会被区区一个臣子威逼代笔抄书?

怎么会无人开口劝谏一句母妃,提醒他这位皇子要小仗则受,大仗则跑?还得崔恩侯来跟他显摆,离家出走抗议爹娘?

怎么会……

在他身上有太多亲身的经历了,因此他是信学成文武艺,或与帝王家。只信利益二字,不信所谓的风骨!

心想着,明德帝将鄙夷也丝毫不遮掩的流露在脸上,他目光最后看向朝他缓步而来的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单膝跪地:“末将奉命,已关闭城门,可以慢慢彻查!”

闻言,明德帝笑笑:“那朕就慢慢的,耐着性子,好好听一听这从古至今学生们的忠勇风骨之举!”

听得刻意强调的“学生们”一词,学生们也不由得开始后怕起来。虽说他们大部分人还未进入官场,但也不是未经世面,懂得些权势斗争。眼下帝王揪着上一回伏阙上书的事情,恐怕……恐怕的的确确是对伏阙上书这事有所不满。毕竟算上这回,本朝的伏阙上书可都发生在政治算清明的时候,帝王并未向历史记载的上书那般昏聩,纵然奸佞违法乱纪。

回想着历史,学生们瞬间只觉背后冷汗涔涔,甚至觉得空气都有些凝滞,让人难以呼吸了。

顷刻间,偌大的官场,满满当当的站满了人的广场,静的仿若无人一般,唯有寒风呼啸而过。

感受着瘆得慌的诡异静寂,文阁老更是遏制不住浑身颤栗,心中连连叹息:“皇帝……皇帝这态度的的确确是有些厌文臣。若非郑源这小子误打误撞的拿捏了制度一词,恐怕今晚要见的血更多。”

后怕着,庆幸着,文阁老秉承着最后一口气,颤颤巍巍出列,叩首出声打破此刻诡异的死寂:“回……回皇上的话,自……自是赏罚分明!毕竟最……最为简单的规矩,全天下人,下到三岁幼童都懂一个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回将……将前来的学生们一个个查清楚,有罪责罚,处罚有三等:魁首斩立决,以儆效尤。被撺掇诱惑的许戴罪立功,编入军户籍。罪行最为轻微,读书读傻了,随之人云亦云的,规定三代以内不许科考出仕。”

学生们幽幽一颤,有些面色青青紫紫来回变化。

混在学生们中的崔恩侯:“…………”

瞧着堂堂首辅阁老身形颤栗,哆哆嗦嗦的,跟个受冻小鸡仔一般,就连说话也断断续续的,仿若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跟个上百岁的糟老头子一般。崔恩侯看在眼里,还忍不住啧啧的唏嘘了两声,感慨一句当官做阁老的也不容易。但还没来得及腹诽呢,他撞见其他人神情也挺肃穆的。就连福王也跪得比较认真。

见状,崔恩侯回想着先前自己听闻的声声质问,沉默着,偷偷飞快瞄了眼帝王。

即便有灯笼映照,但随着秋风的吹拂,灯笼摇曳着。这一晃一晃的,照耀着帝王的龙颜,在光影明暗处重重蝶蝶的,有种无法窥伺的鬼魅感。

暗暗感慨自己看话本多了,文笔都好了些。崔恩侯便使劲给自家儿子使眼色。

毕竟他以为自己跪地,算总结收尾的。

他崔恩侯热血归热血,但也有些跟发小攀比的心理在:凭什么一起打架的臭弟弟都当九门提督了,大权在握了,且牛重竟然还叮嘱两个晚辈,不屑理他崔恩侯?

可没想到还得继续跪。

大晚上的,石板跪久了,也有些凉飕飕的。

因为身高问题,正好看得见自家大伯“抽搐的眼神”,崔琇小心翼翼的擡手拽了拽崔瑚。

崔瑚默默弯腰。

听得入耳的话语后,崔瑚眼角余光来回扫了又扫跪地的众人。迎着呼啸而过的夜风,他瞧着九门提督的眼神示意,慢慢鼓足勇气,清清嗓子,打破了静寂:“父……父皇,这……这文阁老说的不对吗?您怎么不说话?您开恩,看在今天还是收我做儿子的份上,您堂前教子,这也算佳话是不是?我……”

看着帝王依旧面色冷峻,但也没有开口打断话语。崔瑚揉揉自己的小心脏,继续道:“我不懂啊。坏蛋的,有幕后指使的那一批学生已经被抓起来了。那些坏蛋狠狠处罚。眼下这一批学生,从……从个人角度来说,我都觉得挺好的,感觉自己都开了眼界呢。说句讨人打的话,我从来没见过冻疮,冻成萝卜一样青紫的手指头!所以——”

崔瑚视线看向跪地的学生们,眼里带着些崇拜光芒,感觉话说得超级漂亮:“我觉得每个人都很勇敢,就好像圣贤书里写的那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难得的,崔瑚还摇头晃脑,自觉引经据典颇为妥帖:“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得正坐得端!”

在场自问饱读诗书的众人:“…………”

“所以,您为什么要提及惩罚啊?且……”崔瑚默念一声祖父保佑后,开口直接问:“牛……牛六叔带兵围着我们干什么?去审判那些坏蛋学生啊!”

朝臣们看向崔瑚的眼神瞬间染上了几分慈爱——这问题问得好,超级好!

明德帝视线缓缓侧眸,落在问的真挚的崔瑚身上。脑海回旋好几遍收义子的好处,明德帝才硬生生挤出慈爱的微笑,问:“你觉得忠武公为什么要自尽啊?”

此话一出,崔瑚瞬间觉得自己像是被掐住了脖颈的小鸡仔,毫无说话的……说话的余地。尤其是皇帝这笑得……笑得怪渗人的。

与此同时,刚还存着一丝丝希冀的朝臣们,尤其是文臣听得这话,瞬间觉得自己脖颈都凉飕飕的。

这一刻,彻底万籁俱寂……死寂!

崔恩侯瞄了眼神色诡谲的帝王,回想起发小的接连质问,深呼吸一口气解开自己的太监服,露出国公爵服。而后双手从怀里拿出明黄的卷轴,他难得郑重的双手呈送,掷地有声:“回皇上的话,臣,超品荣国公崔恩侯,忠武公嫡长子崔恩侯上奏!”

强调自己的身份后,崔恩侯率先表态:“臣以为赏罚分明很有道理!凭什么我爹得用命死谏?自古以来不是说有付出才有回报吗?想当年,他初豁出去的是辅政大臣的权利,是超品国公的爵位,甚至连他爹开国的荣光也一同豁出去了。他就像第一位上书的学生,那个什么举幡的一模一样,是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凭的就是忠义,就是勇!”

“后人呢?”

“就凭谁聚起的人多吗?且说句胆大的话,我皇帝叔叔多厉害,当年拒绝和亲,一战到底明明是正确的政策。结果呢,被某些人断章取义利用。这口气我现在都咽不下。更别提今天了!”崔恩侯说着,唰得一下站直了身:“那些书生诉求是个什么玩意,全都彰显自己自私自利的,竟然还敢有脸说出口,我都替他们祖宗十八代躁得慌!其实不瞒您说,要是您让我处理这事,我肯定下令。以后要是上书,这些学生不是张口闭口就是自古以来吗?那举什么幡啊?让他们把自己祖宗十八代的棺木运过来,让自己的祖宗十八代看着上书!”

听得如此骇然听闻,伤心病狂的话语,有人没忍住抽口气:“你……你……”

“我什么我?当初有奸佞上奏挖我爹坟的时候,你们你你你你了吗?”崔恩侯叉腰*,俯瞰几个因为挖祖宗十八代坟墓气得面色苍白的老头子,翻白眼:“要不是我祖父躺皇陵,你们没准连我祖父的坟都想挖了!还说我爹矫诏,明明我皇帝叔叔亲笔写了传位圣旨的。圣旨就是比口谕牛逼,你不服去自己去用命死谏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