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大周风骨
第073章大周风骨
消息飞速传回宴会厅。
崔恩侯熟门熟路带着两小的凑热闹:“午门广场呈凹字型。视角最好当然是午门正门墩台三门。可唯有帝王能够自由行走。不过我知道马道下方有密室,视角最佳,能够俯瞰整个午门观察,掌握所有人一举一动!”
“眼下情况未明,咱们先静观其变。”
副统领沉默的看着崔恩侯精准无比找到锦衣卫专属暗查巡逻的位置,缓缓吁出一口气。刚想自我宽慰一句不愧还是武帝宠侄,岂料便见崔恩侯还拿出了千目镜,一副有备而来的模样。
见状,他没忍住开口:“您……荣国公您穿太监服,肆意宫廷行走就罢了,怎么连千目镜都备着?这是不是准备太充分了些?”
哪怕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别太过分!
崔琇听得这话,赶忙擡手拽了拽崔瑚的袖子,示意人赶紧拦着唯恐天下不乱,笑容灿烂的大伯。毕竟他有眼色的,密室内的锦衣卫密探们个个神色肃杀,俨然严阵以待,小心翼翼的模样。唯有崔恩侯太过格格不入,看着就手心痒痒,有点想打!
“我跟昌平老大身边,本打算去女眷聚会瞅一眼!”崔恩侯本不想解释,但转眸间撞见崔琇似乎也要叨叨叨规矩制度一词,颇为无奈的叹口气,幽幽诉说自己准备齐全的原因:“看看有没有女眷适合当我儿媳妇。”
此话一出,狭小的密室诡异的静寂。
副统领嘴角抽搐两下。本想多道几句内宫规则,但听得越来越沸反盈天的声音,也没空理会崔恩侯了,只顾拿过下属的千目镜,仔细观察广场大致的情况。
下属汇报最新的动向:“为自己上书的,领头的是宋星冶、李郅、庄晓梦、郑源、张承、柴黎光。”
崔瑚眼皮一跳:“宋星冶,就琇琇先前提及过的国子监学生?好像挺穷吧……说自己苦练书法,代笔练习?”
回想着自己公审时的所见所闻,崔瑚眉头紧拧成川:“但郑源是否同名同姓?我们先前也遇到过一学子名唤郑源,乃是大理寺寺卿子。是官宦子弟!扳着个脸,跟我二叔一样挺有气势的。”
诉说着自己仅有的印象,崔瑚带着信赖看向汇报的侍卫。
崔琇也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
侍卫倒也没瞒着,飞快诉说他们目前调到的信息:“郑源的确是大理寺寺卿之子。宋星冶,也的确是公审期间出现的人,是川蜀籍贯的举人。另外李郅是江南杭州府举人、庄晓梦是北疆举人。张承是京城籍的童生,刚过了府试。而柴黎光是五年前的进士,弃官未做,算名士。”
“这些人……”副统领握紧了千目镜,望着镜面内飘扬的幡布,迎风飞扬的一幕,沉声道:“这些人籍贯天南地北的,如此短时间内聚集,若是有幕后之人引导则危!”
此话一出,旋即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威压来袭,带着令人沉闷甚至窒息的摄人压迫感,甚至隐约间还透着些死亡的危险气息。崔琇咬着牙,拼命让自己不去想军需的事情,不许想自己知道的东问书院余孽还未彻底查清的事情,竭力恍若幼儿,带着些希冀,道:“这……这应该不会。我记得先前大伯和郑源见面时,曾提过郑家家传乃是挣棺材!无惧无畏,舍得大理寺寺卿的官位,敢顶撞帝王,也想要查明真相!”
边说崔琇感觉自己眼前都浮现出列数一桩桩案件的郑源:“我……我觉得他好有信仰的,追求公平正义,应该不会被人收买。”
崔恩侯闻言难得收敛笑容,附和道:“郑家的臭脾气的确不像会被收买的样子。那可是当着皇帝叔叔的面说有疑难困惑,要解剖尸骨求个水落石出的本朝包青天啊!”
听得这接连响起的强调之音,副统领到底知道消息更多一些——毕竟东问余孽涉及太子的妹夫昌平驸马爷。于是他飞快使个眼色,示意下属赶忙去详细调查郑源,又派人去跟帝王汇报。因为倘若当初……当初郑寺卿的坚持是对的话,那……那可能黄河炸堤这震惊朝野的大案要……要重新调查了。
宴会厅内,明德帝扫过茶盏内的蝇头小楷,直接黑了脸,点名道姓:“新来的一队人马,有个年轻人叫郑源!”
赴宴的大理寺寺卿瞬间心中凉飕飕的。可想想自己以死抗争的亲爹,又死在黄河炸堤案中死因至今都无法查明的大哥,他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垂首跪地:“望皇上明鉴,应是我儿!犬子虽少年轻狂,但微臣敢担保,却是赤胆忠心,信奉律法,追求公正之人。”
“不错,追求公正,少年锐利,有风骨。”明德帝捏着茶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止住回想自己的少年时光,睥睨在场所有人,连消带打:“可惜朕少年时,唯有武师公平公正的待我。其他人啊,那些伴读……”
此话一出,宴会内所有人看着跪地,却说得言之凿凿,甚至言语间还有些傲然的郑寺卿,神色颇为复杂。有机警的旋即想起来:郑寺卿的大哥也是……也是端慧太子的伴读?!这太子伴读对皇帝的态度好像不太友好?比如崔恩侯可还让皇帝代笔过的?
所以这样一推测:郑家好像也不是特别的追求公平正义?
被揣测的郑寺卿迎着帝王意味深长戛然而止的停顿,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缓慢喑哑着顺着帝王的话,“忠武公风骨,臣亦也是敬佩!”
其他人见状各有所思,本想看眼文阁老。
岂料就见文阁老默默双手合十,一副祈求苍天的模样。
文臣们:“???”好歹是首辅阁老,文臣之首啊!你什么意思?
迎着同僚们慈善有爱的眼神,文阁老依旧只顾默默祈祷,心中却是再愤怒咆哮:“别看我行不行,我们文家有“前科”的,我家那个蠢蛋孙子在听完两场公审后,也蠢蠢欲动,勇气可嘉的!我除了祈祷忠武公,明德帝这位武师显灵,我没其他立场开口说一句话!”
“你们忘记崔瑚先前的诉说吗?这伏阙上书相当于军队、哗、变,哗、变!不死几个人,今天无法收场的!”
“与其盼我开口,不如琢磨琢磨武勋开口求情,甚至开口说一句忠武公也行!”
瞧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文阁老,徐国栋垂首恭顺状。眼下也不是他显摆帝王心腹的好时候,这事他可不能掺和进去,免得折损了十几年的血汗!
文臣们:“…………”
不少人又看了眼对面的武勋。
岂料镇国侯光明正大一副不管老子的事。
端坐龙椅的帝王将所有人神色尽收眼底,听得茶盏“咔嚓”一声的脆裂响,他嘴角勾起一抹轻笑:“九门提督何在?”
“末将在!”
“封城门!”
三个字,似寒冬腊月的厉风,瞬间挂在所有人身上,疼得所有人齐齐身形僵硬。更有甚至,两股战战,面带惶恐。毕竟谁也不知道前来的学生中,有没有他们家的子弟!毕竟伏阙上书,本朝是出过人命,甚至夷三族的!像文阁老的弟弟,那……那样不过被编入军户籍,都已经是算最轻的惩罚,是文家先前用功劳折抵,也是查明的确是少年意气!
察觉到文臣们的颤栗,周遭飘荡的血腥气,福王握紧了拐杖,来回逡巡的望着对面的一群文臣。不管是寒门还是世家,不管是纯臣孤臣还是略微有些奸佞的朝臣……客观而言,都是大周的臣子,是司徒皇族的小弟!他作为皇族的宗正寺寺卿,作为帝王的长辈,他……
大着胆子望着面色冷戾,双眸都带着些阴鸷的帝王,福王借着拐杖的支撑缓缓站起身:“皇……皇上,今日到底是家宴是您收武师,收崔镇独苗苗孙子的大喜日子。有什么事,锦衣卫出面,让你孙子出面解决也就是了。九门提督封城门,闹得人心惶惶的。让有心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毁的是您和武师的情谊,让人愈发往瑚儿身上泼脏水。”
“福王说得也有理,那锦衣卫和九门提督一起上!”明德帝不容置喙道:“朕倒是要看看,谁辱皇室威严!”
福王听得响彻耳畔的六个字,迎着扑面而来的杀气,缓缓的握紧拐杖。
镇国侯见状应和帝王一句,拉着福王坐下,低声:“杀几个立威而已,您何必如此忧愁?”
就在镇国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说福王放宽心时,密室内有了最近的数据:“副统领,黄之敏这群人一共一百五十三人,后面七十六人,大抵应该是不知何处寻找来的混混。我等装作学子混进其中飞速查探过,手指处都无习文的老茧。更没多少书香之气。倒是有几个练家子的。看样子,是打算等会制造混乱!”
“为自己请命的学子有三百二十人。看着他们自己竖起的幡查探,属国子监学子二十八人,京城各大学院的学生二百三十九人,往年学子在京备考的举人五十三人!另外他们之所以聚集前来,是因为有人在国子监挑衅,说文人风骨自打东问书院被捕后便荡然无存,倘若武学院筹备后,恐怕更毫无鼓起,因此激怒了学生们!”
“除此之外,还有百姓源源不断涌入,甚至还有拖家带口前来!”话语到最后,密探嗓音都有些沙哑,但眼神却不自禁的看向崔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