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祈望
翌日,崔彻与贺初一同来了大理寺,他因跟家里有场硬仗要打,道阻且长,慷慨激昂,被刺激得全好了。一边翻着从顾府搜罗来的东西,一边问卓见素:“派人夜探顾府,有何发现?”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见卓见素面有难色,他道:“殿下在也无妨,你随便说。”
“顾府有许多前朝宫廷的用物,既没供着,也没藏着,只当普通物品随便用。派去的人若不是带着一位前朝通,大概没人能看得出来顾府用度奢华到这个地步。”
贺初想,看来顾府比宫中宽裕多了。宫里为她办了多场相亲会,御史们不仅不弹劾,还上书称道她阿耶的婚姻政策,更盛赞他的节俭。在她阿耶的授意下,宫里办的相亲会只出场地,饮食方面由前来相亲的人自行准备。那些赏花游湖等节目又是天然景色,根本无需花费。她阿耶一向就是这么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不过,顾汾其实却并不在意那些,家中虽奢华,他喜欢的却是茅屋四五间,简单安宁、自给自足的生活。
“还有,那些用物恐怕远远超过一位修容的能力范围,所以不大可能是姚修容赏赐或相赠的。”
崔彻笑笑,“顾家富可敌国,也不是什么秘密。当年大兴皇帝仓促逃往江州,宫里有大量用物带不走,顾齐镇守安都,先在献城之前大肆搜刮一番,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事想来陛下也知晓,陛下雄才大略,是一代英主,又怎会介意那些连携带都不方便的死物。”
要不怎么说崔彻擅长机变呢。几句话既将马屁拍得不露痕迹,以雄才大略化解了当今君王的窘迫,又顺道替顾家解了围。贺初想,别说是她在这里,就算是宫里其他人在也无妨,世上就没有她老师接不住的话。
“也就是说,没有找到戚夫人和姚修容往来的痕迹?”
“没有。戚夫人不能说话,平日里多用写的方式来管理顾府,找她的笔迹倒是不难。派去的人不敢多拿,带回来两张便条。”
崔彻细观戚夫人的笔迹,又拿出晏宜之前收到的两封书信,目下一沉,向贺初招手:“你来看看。”
两封书信的右上角都有破损,想必常被他拿出来翻看。第一封上面写着:林老头是义士,不是凶手。第二封写着:林老头不是凶手。她曾分析过,写第一封信的人认识林老丈,所以那人评价林老丈是义士。写第二封信的人不认识林老丈,但很可能是顾大人一案的知情人。
关于纸和笔墨的区别,她老师也说过,第一封信用的是竹纸,成本低廉,但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物美价廉,是读书人喜欢的用纸。用墨普通,甚至有点粗粝。第二封信的用纸,质地匀细,宜于书写,有两层宣纸,迎着光看,夹层中的纹路便能显现出来,是前朝宫廷内部制作的,没有记载,没有流传。用墨也是坚实细腻的好墨。
她迎着光,观两层宣纸中的纹样,“这是凤纹?”
“不是。”崔彻道:“是青鸾纹样。青鸾虽是凤凰一类的神鸟,却不同于凤。传说中,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
贺初点点头,这就是顾齐的聪明之处。他府上用的虽是前朝宫中的东西,可对本朝没有僭越,尺度控制得刚刚好,让人挑不出毛病。那位顾大人可谓是在乱世中既能明哲保身又能杀出一片天的人物啊。
她看着那些笔迹,泾渭分明,并不相似,迟疑道:“我实在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何关联。”
崔彻道:“不奇怪,在本朝能看出来的人,不超过三位。我有幸是其中一个。不过真没想到,戚夫人居然是一位书道高手。写第二封信的人就是戚夫人。按照你之前的分析可以确定,她不认识林老丈,但她是顾大人一案的知情人。”
“老师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们且看。”崔彻道:“戚夫人日常手书是草书,而给晏大人的这封信是楷书。虽说风格不一样,可秃毫飞动,体势怪伟,一脉相承,是同一个人写的。”
“还有一件极为奇怪的事,从她日常手书来看,具有二王用笔的气息,也有自己的风格。可戚夫人怎能写出这样的字来?她的字具有一种危险的姿态,像千仞的峭壁,半倒的峰峦。要知道人的性格际遇都会对其书法有所影响,她的字气势凌厉,似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有不平怨恨,有愤懑悲忧,甚至,还有窘迫无计。”
卓见素不解,“可是都富可敌国了,那位夫人还窘迫什么呢?”
贺初想起她第一次见戚夫人时,戚夫人衣着端庄,首饰简单,着素色衣裙,围紫貂风领,举手投足,极尽温柔,万种风流。
“夫人她随便一个细微动作,一个眼神一垂首,都无不溢彩流光,牵动人心。在这样的美人面前,我几乎连大气都不敢出。别说我了,在她面前,就连风都能静止,光也会羞怯。这般风华绝代人物,她究竟深藏着什么不平和愤懑呢?
再者,照世人的标准看,顾大人虽不在朝,且已经离世,可我阿耶一直感念当年尚未登基时,顾大人曾多次为他在祖父面前周旋。这些年他对顾家一直荫蔽有加,而顾色清是去岁我阿耶钦点的探花,又是老师父亲的得意门生。只要他娶的人不是帝姬,不受驸马身份的限制,便是未来拜相的好人选,戚夫人到底在怨恨什么,悲忧什么呢?”
崔彻道:“可这些的确是我从她书法中所看到的。我们的怀疑和查证并没有偏离本案,重点还是那位戚夫人。原先我觉得顾大人够神秘的了,如今他夫人比他还要神秘。戚夫人既然知道林老丈不是凶手,说明她极有可能知道凶手是谁,去岁还拿出五万两银子用来酬谢找到真凶的人。她是真得希望有人能揪出真凶,还是在惺惺作态,贼喊捉贼呢?”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贼喊捉贼?贺初惊得目瞪口呆,“难道老师怀疑戚夫人是凌迟顾大人的凶手?这可能吗?虽说人的性格际遇对书法有所影响,可她的人和她的字不一样。我不怀疑老师的判断,可我也相信自己的判断。戚夫人并不是章诩那种表里不一的伪君子。那日在榆钱粥摊,我能感觉得到,她是个与世无争,柔和仁慈的人,甚至,就连我都忍不住想要保护她。”
崔彻若有所思,“或许这并不矛盾呢?人通常是多面的,她面对顾色清,面对顾色清喜爱的女子、师兄、友人,当然可以春风化雨,可面对其他人,也可以是雷霆霹雳。”
他吩咐道:“这些从顾府搜罗的东西,全部原封不动地放回去,以免打草惊蛇。”
“这两张便条呢?”卓见素问。
“也一并送回。我能从她的日常手书看出某种端倪,且知道她就是那个写第二封信的人就够了。它们并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本案面临着和章诩毒杀案一样的情形,就是缺乏充足的证据。”
“还有,你派个干练的人去趟扶风郡。顾氏族谱里有写,戚夫人景明七年,也就是她十岁的时候,随灾民逃难至安都,之后成为顾大人的贴身婢女,然后是侍妾。顾大人正妻故去后,被扶为继室。先前我们说过了,这段经历很可能是作伪。假使我们无从知晓,从她来安都之后的经历,比如,去了哪里,是什么身份,又做了些什么。那么去查她在来安都之前的经历,要事无巨细,包括她的家人、甚至是祖上几代人。”
卓见素应下,“再有,”崔彻继续道:“你去断金坊寻访前朝宫人。当年前朝覆灭时,高祖将宫人全部遣散,集中安置在断金坊一带,作为他们的庇护之所。你去查找当年姚修容身边的宫人,或者是对当时各宫宫人都了如指掌的那种老人。”
卓见素领命走后,崔彻无不庆幸,“幸好你和顾色清没有继续下去。”
贺初心烦意乱,“我和顾兄又不是因这桩事情而不能继续。”
“顾大人一案疑点重重,再加上还有殿下夹在中间,案子只会查得束手束脚。所以我当时提议,你跟顾色清先不要急着议亲,等他丁忧结束后再说。这样无论对查案、还是对殿下本人来说都妥当,殿下现在总该明白我的苦心了吧?”
“难道老师从那时起,就开始怀疑戚夫人了?”
“没那么早,可我预料到这件案子内情复杂,还牵扯到前朝,万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真相,你将如何自处。陛下和娘娘责怪下来,我可担当不起。”
老师说过,顾兄向她求亲,说明他和顾大人一案没有关联。顾兄为人赤诚,不会陷她于尴尬境地。看来顾兄对戚夫人与本案的关联同样一无所知。虽说贺初从不怀疑崔彻的判断,可这一次,她他的判断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