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十五~十六世纪伦敦塔的囚犯 - 残酷的处刑史 - 桐生操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二次元 > 残酷的处刑史 >

第一卷 第三章◎十五~十六世纪伦敦塔的囚犯

在伦敦塔遭到斩首的名门淑女

一提到伦敦塔,大家就联想到那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观光景点,直到现在那里仍旧是英国皇室的行宫之一。在伦敦塔四周有身穿红色制服的禁卫军站岗,而且每天都定时举行卫兵交接仪式,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伦敦塔的起源,是征服者威廉为了防卫伦敦市区而建立的防御工事,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建筑。只有一座正中央的堡垒名为「白塔」,是在1078年建造完成的。

后来到了十三~十四世纪,亨利三世在位时,他在伦敦塔周围的护城河一带又增建一连串的塔楼和城墙,慢慢演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经过这些修建工程,原本古罗马时代建造的外墙早已被拆除,而城区的面积则扩大到原来的三倍。除了白塔之外,还有卫菲尔塔、戴弗洛塔等等,总计有九座塔楼。

在伦敦塔内设置动物园也大约是在相同的时期。由于亨利三世喜欢珍禽异兽,有许多外国国王会馈赠各种动物给他,比方说挪威送的北极熊、法国送的大象、神圣罗马帝国送的豹等等,还有英国各地搜罗而来的珍贵动物,都圈养在这里。所以这座动物园堪称是全欧洲第一座动物园,而且还开放给民众参观。

伦敦塔之所以染上血腥的历史、成为牢狱、刑场的代名词,是要到后来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举凡幼主爱德华、亨利八世的王妃安-博林、同为亨利八世王妃的凯瑟琳-霍华、大法官汤马斯-摩尔、人称九日女王的琴-格雷、伊丽莎白女王的亲信艾塞克斯伯爵等,许多王公贵族都曾被监禁在伦敦塔内,最后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

亨利八世的时代

别名「蓝胡子」的亨利八世,当他在位的期间,就曾经将他六任妻子之中的两人送上伦敦塔的断头台,那段时期堪称是伦敦塔背负最多悲剧的时代。

亨利八世由于王妃凯瑟琳迟迟没有为他生下子嗣,想要跟妻子离婚,于是派遣大法宫沃尔西前去请示罗马教皇,因为当时天主教并不允许夫妻离婚。沃尔西这个人很懂得钻营之道,他原本是肉贩之子,但是一路飞黄腾达当上枢密院议员、约克大主教、大法官,集权力财富于一身。可是,和罗马教廷交涉离婚的事迟迟没有办妥,结果被亨利八世撤职,甚至以叛国罪逮捕起诉他,要将他押解到伦敦塔,1530年十一月,他还没抵达伦敦塔,就在路上病死了。

接替沃尔西继任大法官一职的是人文学者汤马斯-摩尔。也就是知名著作《乌托邦》的作者。由于亨利八世和王妃的侍女安-博林有染,于是自行宣告他和王妃凯瑟琳的婚姻无效,然后和安-博林结婚,此举违反了天主教的教规,亨利八世干脆和罗马教廷切割,另外创立了英国国教。汤马斯-摩尔自始至终都反对这样的行径,不肯出席国王与新王妃的加冕仪式,甚至不承认安-博林所生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拥有王位继承权。

结果到了一五三四年四月,汤马斯-摩尔也被判处忤逆国王之罪,被关进伦敦塔地下室的牢狱中。

其实汤马斯-摩尔并非首开先例。在他之前,洛彻斯特主教费雪早就因为反对亨利八世与安-博林结婚、以及反对英国国王兼任英国国教领袖而被捕,关在伦敦塔的钟塔里,当时他已经八十高龄了,费雪与摩尔两人都和荷兰的人文学者伊拉斯莫斯有着深厚交情,费雪还引荐伊拉斯莫斯到剑桥念书。

一五三五年六月十七日,这位费雪主教被押解到伦敦塔外的塔丘上处死。他的遗体先是被吊在伦敦桥上曝尸示众,然后扔进泰晤士河里。这时汤马斯-摩尔也被关在钟塔里,不过他的牢狱生活比较自由,家人可以送食物和衣服给他。

经过一年的监禁,汤马斯-摩尔出席在西敏寺召开的审判庭,不过这审判只是做个样子罢了,他的罪名早巳确定。于是,他又通过「叛徒门」回到伦敦塔内。当我们参观伦敦塔时,一进大门就会看到右手边有个厚重的铁栅门,那就是有名的叛徒门。当被告在法庭上被判有罪之后,就会用小艇载着渡过泰晤士河,然后穿越叛徒门,打人大牢之中。

由于亨利八世的怜悯,汤马斯-摩尔免于遭受五马分尸之刑,可以等同于贵族阶级,在塔丘上处决。后世的莎士比亚写了一出五幕的戏剧「汤马斯-摩尔爵士」,就是在描写一五三五年七月六日上午处决的过程。

当汤马斯-摩尔走上处刑台时,由于阶梯过于窄小,他于是对刽子手说:「要是上去的时候我摔着了,麻烦您扶我一把。至于下来的时候,我自己会小心。」

依照当时的习俗,刽子手在行刑前,会聆听死刑犯的忏悔之言。汤马斯-摩尔走上处刑台之后,拥抱了刽子手,鼓励他说:「打起精神,好好的完成工作吧。我的脖子比较短,恐怕不太好瞄准,得要你多费心了。」然后把头靠在斩首台上,又开玩笑的说道:「我没有犯罪啊,千万别砍我啊!」直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汤马斯-摩尔都不改幽默的个性。

斩首之后,汤马斯-摩尔的人头被挂在伦敦桥的桥门上,他的女儿玛格丽特-罗帕尔偷偷花钱买回了首级,葬在坎特伯里的圣邓斯顿教堂的罗帕尔家族墓园中,相较于尸体被扔进泰晤士河的费雪主教,汤马斯-摩尔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后来到了一九三五年,费雪主软和汤马斯-摩尔都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

伊丽莎白入狱

安-博林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少女时期的一五四四年,也曾因为托马斯-怀亚特的叛变事件而遭到牵连,姐姐玛丽一世女王(血腥玛丽)为此将她拘禁在伦敦塔内长达两个月。

亨利八世死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凯瑟琳-帕尔再婚嫁给了托马斯-怀亚持,他反对玛丽一世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结婚,打算推翻玛丽一世,拥立伊丽莎白,于是发起政变。

但是政变失败,托马斯-怀亚特被捕后在塔丘处死,而他写给伊丽莎白的两封信都被扣押,使得伊丽莎白也被关进伦敦塔里。后来由于事证不足才释放了她,但是玛丽一世将她移送到伍斯塔克行宫严加看管监视。

日本的文豪夏目漱石曾形容叛徒门是「通往冥府的入口」,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从叛徒门送进去之后,能活着出来的人少之又少,而伊丽莎白就是那极为少数的持例。

◆伦敦塔的拷问刑具◆

詹姆士一世在伊丽莎白一世驾崩之后继任英国国王,从他执政的时代,伦敦塔就很少再执行死刑处决了,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拷问刑具进驻伦敦塔。

举例来说,现在仍旧放置在伦敦塔内展示的「刑架」,就是当年汕留下来的拷问刑具之一。用刑时把罪犯的手脚绑在架子上,然后向两旁拉开。造成关节脱臼。这个刑具最初是十五世纪时担任伦敦塔治安官的艾克塞特公爵所引进的,所以人们给这刑具取了个绰号叫做「艾克塞特公爵的女儿」。

亨利八世时代的伦敦塔治安官吏凯菲顿,则是发明了一种名叫「史凯菲顿的女儿」的拷问刑具。这种刑具是一个a字形的铁架,顶端扣住罪犯的脖子,中段夹住罪犯的双手,底下则扣住罪犯的双脚。

在用刑时,借着调节铁架的开闭,可以把罪犯的头强押到双腿之间,使得身体弓起成为球形,所承受的痛苦不可言喻。

伦敦塔还有一个观光名胜叫做「紧迫牢房」,这个「牢房」高一公尺二十公分、深度只有六十公分,把人关在里面,由于空间过于狭窄,会强迫犯人低头用下巴顶着胸口。在这「牢房」里,想坐也坐不下来,想站也站不起来,只能一直保持半蹲的姿势。

另外还有一个名叫「老鼠洞」的牢房,设置在泰晤士河旁边,刚好和水而高度一致。每当泰晤士河水位上涨时,这间牢房里就

会开始进水,同时还有许多饥饿的老鼠涌进来。罪犯在一片黑暗中与无数的老鼠搏斗,到头来是敌不过老鼠的尖牙利齿,变成老鼠的晚餐。

下场悲惨的两位小王子——爱德华五世与约克公爵

莎士比亚所描述的悲剧

在伦敦塔的众多悲剧之中,最引人落泪的,莫过于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的故事了。这是发生在玫瑰战争(一四五五~八五年)末期的英格兰王位争夺战。

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约翰-艾福瑞特-米雷有一幅极为著名的作品叫「伦敦塔的王子们」,画中两位少年紧紧依靠在一起,神情紧张环顾四周。仿佛害怕有刺客前来,这幅画其实画的就是爱德华五世与弟弟约克公爵。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理查德三世」之中,也提到身形佝偻的理查德(后来的理查德三世),将他的侄子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约克公爵关在伦敦塔的血腥塔内,后来为了夺取王位,甚至不惜杀害两位少年的情节。

莎上比亚的戏剧充其量只是个人创作,但后人几乎都认定理查德就是下令暗杀幼主爱德华五世的人,把这件事视为史实。而且,杀人现场血腥塔如今也对外开放供人参观。

一四八三年四月九日,当时的国王爱德华四世骤逝。这个消息立刻以快马捎信通知住在邻近韦尔斯的爱德华王子、和住在北方的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爱德华四世的弟弟)。

收到消息后,担任王储摄政的瑞佛斯伯爵安东尼(王储之母伊丽莎白的弟弟)和葛雷爵士立刻启程,保护王储赶往伦敦。王储与瑞佛斯伯爵一行人比理查德更早一步,先抵达了史托尼-史特拉福。

由于瑞佛斯伯爵顾虑到王储的叔叔理查德会对政局安排有所不满,所以把王储留在当地,他和葛雷爵士则是折返回到北安普顿去会见理查德。

但是这是个要命的决定,因为理查德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他听说哥哥死去,只留下年幼的王储,心里就起了夺取王位的念头。理查德先是笑脸迎接瑞佛斯伯爵与葛雷爵士,邀两人夜宿家中,但是到了隔天二十九日一大清早,他就派遣士兵逮捕两人,并且立刻处死。

孤伶伶待在史特拉福的王储爱德华,就这样落入理查德的手掌心,在理查德的护卫下前往伦敦。

皇太后伊丽莎白得知弟弟瑞佛斯伯爵遭到处决,心中有了不祥的预感,她赶紧带着另一个儿子约克公爵躲到西敏寺里避难。

五月四日,理查德一抵达伦敦,就宣布要在六月二十二日为新国王(爱德华五世)举行加冕典礼。

这个友善的举动,其实是要把躲在西敏寺里的王储胞弟约克公爵骗出来的计谋。理查德差遣使者波查大主教前去说项,果然轻松的从伊丽莎白身边骗到了约克公爵。

结果原先预定好的加冕典礼立即取消,国政全都落入理查德的手中。七月六日重新举办盛大的加冕典礼时,王座上主角已经不是爱德华五世,而是靠着诡计抢到王位的理查德三世。

被幽禁在伦敦塔内

人称「少年国王」的爱德华五世,就这样断送了继承王位的机会,他的弟弟约克公爵也一并被捕,两人都被关在伦敦塔内。当时爱德华年仅十二岁,弟弟约克公爵只有九岁。

理查德三世即位之后,有时人们会看到爱德华与约克公爵站在伦敦塔的窗户旁向外张望,那如同囚犯一般的眼神,让看过的人不禁难过落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