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杜氏宅
第141章杜氏宅
周芷若也道:“嗯,咱们自中岳庙出来,历经激斗,但少室山下近日未及兵祸,两个女子这般狼狈,恐引成昆耳目起疑。你我便寻人家,更上农家净衣,才更妥帖。”
当下两人在沿路村舍向农家买衣裳,那农家贫寒,搜罗一番也只拿出两套女子装束,身量还略宽大,赵周二人也不嫌,将就更了衣。
两个人又行一日,眼看暮色四合,左右并非镇甸,更无客栈可居,赵敏眺见山道旁有处茅舍,便道:“周姐姐,今夜只好向这农家借宿了。”
周芷若点头,与她并肩走上前去,见到这茅屋只有两间,屋外用篱笆围着小小的院子,院中开出一条窄道供人进出,道之左右一边是田地,地旁掘了一口矮井,另一边种着花藤,藤下放两把藤椅、一方藤几,倒也五脏俱全。
但见田地里种的是大白菜,一个老农夫背对站着,还在地里头浇水,周芷若携赵敏走近,说道:“老丈,我二人行路疲倦,待讨碗饭吃,劳您方便。”
那老农却似没听见般,头也没偏一下,仍自浇菜。赵敏道:“老人家只怕耳背了。”便又放大声音,耐性说了一遍,可那老农仍是没听到。
赵敏正待伸手去拍他背,忽听吱呀一声,茅屋的柴扉给人推开,一个老婆婆驼着背走出,笑道:“我老伴聋哑了数年,听不见二位的说话。”
此时那老农看到老婆婆出来对外说话,方知有人到,转回身来,冲赵周二人点了点头,算作招呼。
赵敏也冲他点头,回向老婆婆道:“婆婆,我姊妹二人想叨扰您一顿饭吃,不知可便?”那婆婆道:“此处荒僻,时常碰得行路人,请进来罢。”
那老农夫此时又兀自干农活去了,老婆婆身形佝偻,缓缓进屋,周芷若与赵敏随她跟入,只见里内倒是干净,桌凳整齐,窗台边还放着一盆花草。
赵周二人素来爱洁,一见之下,心中喜欢,老婆婆给两人看过茶水,赵敏喝了一口,便取出一锭银来,笑道:“婆婆,我和姐姐去走亲戚,行得路来,天也黑了,左右还挨着山道,我们连夜赶去也害怕,今晚想在此借宿一宵。”
那婆婆闻言嗯的一声,点了点头,却不忙作答,先看向周芷若去。周芷若忙道:“是啊婆婆,这路走得我腿上还抽了筋,今夜总是再行不得了,还盼您许个方便。”
那老婆婆这才道:“好罢,老婆子家里两间茅屋,让你们一间借宿,倒也不妨。”
周芷若看这老婆子之镇定谈吐,并非寻常农妇可及,又想到她适才出言试探自己和赵敏,担忧中岳庙之事再生,不禁更留得几分心眼,有意无意冲其打量。此时但见这老婆婆身虽伛偻,可双目炯炯,周芷若在心中想:曾听师尊生前提过,少林派武学天下闻名,莫说担水的小沙弥会武,那少林门下更得无数俗家弟子,其中多有依着少室山安家者,说不定这老婆婆也是身有武艺。
她想是想了,但面上终归丝毫不动声色。
此时赵敏已自谢过老婆婆之收容,她为人机敏智慧,周芷若所虑,她岂能不知?好在出身王公之家,她与人说话的学问可不差,当下将计就计,把银钱塞给那老婆子,又说了几句中听话,哄得那老婆婆喜笑颜开,道:“我瞧着小姑娘你的谈吐,倒不像个平头百姓,老实说,你只怕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千金,是不是?”
目下赵周二人虽是寻常百姓衣着,可赵敏情知自己出身权贵,这言语神态之间,决计不似农女,又听这老婆子给自己哄得先露了马脚,对她与周芷若一再试探,更有心想瞧瞧其底细,便道:“不瞒婆婆,我家在大都算是有面子的人家,原本好好的,只因我被逼跟人成亲,心中不愿,周姐姐才帮着我逃出家来……”说着看了周芷若一眼。
周芷若嘴唇一动,道:“正是如此。我本不过一介平民,机缘与赵小姐相识,她从不以身份看轻于我,更待我亲近要好,见我给人欺负,也替我出过头,我不忘此心,见她有难,定是要帮她的。”
赵敏闻言不禁暗笑:周姐姐说这谎话掺真掺假,倒叫老婆子难以分辨。当下又趁势道:“唉,我二人要是给爹爹派来的人抓住了,我自个儿被强逼去成婚不说,就怕更害了周姐姐。爹爹恨怪她助我脱逃,决计轻饶不得她的。婆婆,我们跟是跟你说了,你可千万别告诉人。”
老婆子见赵敏美丽聪慧,又将此等私隐说与她听,心下便有些好感,笑道:“赵丫头,老婆子年轻时也曾是风流人物,见不得你这等小姑娘受此迫害,你二人且放心,此处偏僻,家里人定找不到。”
赵敏听了她这几句话,便猜知她是江湖中人,当下不动声色又拜谢过,才与周芷若来到房中。
她点燃蜡烛,听得外头老婆子在收拾被褥,不敢高声,只凑去周芷若耳边道:“此地已在少室山下,这老婆子既懂武功,就不知与成昆可有干连。”
周芷若看了看紧闭的房门,也低声道:“那老婆婆固然是身怀武艺,但那个聋哑农夫本领更大。”
赵敏闻言微惊,道:“他对咱们不理不睬,我也没与之说过话,倒是觉察不出,周姐姐且说来听。”周芷若道:“他挑着水一边浇菜时,扁担上的两桶水竟没半点晃动,这内力算得高强了。你从没担过水,瞧不出那也不奇怪。”
赵敏道:“好啊,你意有所指,嫌我十指不沾阳春水了,是不是?”当下搂着她腰肢呵痒,周芷若一面躲避,一面与她玩闹,格格直笑,传出房门。
那婆婆本还存着疑心,有意在房外磨蹭偷听,想这两人倘若信口扯谎,并非什么要好的姊妹,晚间入了房,必露破绽,但此时听到她二人笑谑之声,这疑心便也尽去了。
当晚两人便在这房中安睡,商量明日再留心这对老夫妇的底细。
睡梦之中,忽有脚步声响,由远及近,停在了屋外的小院中。这阵脚步甚轻,显是出自会武之人脚下,寻常人决计是听不到的。但周芷若又岂真是个不懂武功的女子?此时她已清醒过来,暗道:莫不是敌人又效中岳庙之计?忙伸手去推赵敏。
赵敏眼下内力虽不如周芷若强济,可长年习武的警觉也使她闻声醒觉,睁开了眼,看向周芷若,悄声道:“周姐姐,外头来人啦。”话音方落,只听一个声音在院中说道:“杜氏夫妇,别来无恙啊。”
这话说罢,茅屋中仍静悄悄的,赵敏忍不住也吸一口气,才听那老婆婆慢腾腾地,在隔壁屋内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青海三剑呐。咱们过往因一件小事结上过梁子,却不是当真有什么深仇大怨,怎么,倒值得你玉真观竟从川西远追到此?”
门外另一个声音冷笑道:“我二人今夜便是来寻仇又如何?你夫妇二人不远千里到此隐居,莫不是也已怕了青海三剑?”
话音方落,忽听得柴扉门吱地开了,院中的月光照进茅屋,赵周二人自门缝向外张去,但见月色之下,那老婆婆已伛偻立在门前,至于她何时走出了屋,众人却没听见半点声响。
赵敏正待对其武功喝一声采,却见老婆子对面站着两个背剑的道士,一胖一瘦,那矮胖的已说道:“数年不见,易三娘,你功夫又见涨了,恭喜,恭喜!看来,今夜你是要跟咱们在那链子枪上比划了,是么?”
原来这老婆婆叫作易三娘。但听她冷笑吟吟,道:“好啊,你们想以多欺少?”另一个瘦道人闻言接口道:“青海三剑虽不自诩是什么君子,但又岂可落下以二敌一女子之口实?嘿,你易三娘的链子枪,少了杜百当的双钩又怎么成?——那么就请杜老先生出来罢!”
他这话说毕,赵周二人自门缝里果然见到那个老农夫走了出去,此时他已不再故作老人的蹒跚姿态,大踏步间,脚步沉稳有力,双手合抱,立在易三娘身旁,冷冷地瞪着两个道士。
胖道人呵地一声冷笑,道:“杜老先生,你总算肯现身了。何不快让我们瞧瞧,这些年你的双钩和你听风辨位的功夫又怎么样了?”
赵敏听到此处,再忍不住,咦的一声,悄俏道:“周姐姐,他似乎在说这老农夫的听风辨器之术很是厉害,可老先生却是实实在在的聋哑,这是什么缘故?”
周芷若摇了摇头,道:“也许杜老先生是之后才聋哑的,青海三剑并不知情。”
她二人压低了声儿说话,就怕给外头的高手听了出来,正言间,果真听到那个矮胖道人叫了起来:“易三娘,你说杜百当耳朵聋了?真可惜!”
易三娘闻言苦笑,道:“你们只当我二人还是昔年威震川西的杜百当和易三娘,又岂知今时今日,什么也未必如前了。”
胖道人问:“此话怎讲?”易三娘却不再答,声线一变,阴沉道:“江湖中人,光耍嘴皮有什么用?你们想见识,不如动手划开道来——”说着双手一擡,但见月光之下,有数道寒光闪过,眨眼之间,易三娘两手中已不知何时多出来六把小刀,左右各三,在她手中给抛来抛去,却丝毫伤不到她手。
胖道人奇道:“易三娘,你竟不使链子枪?”说话时,那老农夫杜百当也已出手,同样地双手上抛,将六柄刀子在左右手间滚来滚去,竟是比易三娘那几下更收放自如。
赵周二人也瞧得入迷,想她两个在武林中也算闯荡过一阵,就从没见过此等兵器。赵敏还问:“周姐姐,令师尊可曾提过江湖上有人使这类的兵刃?”
周芷若只是摇头,道:“师尊从未提过。你看那些小刀约莫半尺来长,像是飞刀,但飞刀却并非是这般使法的,我也费解。”
此时那瘦道人亦吃了一惊,道:“你二人舍去浸淫多年的兵器不用,却使上了这古怪刀刃,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蹊跷?”易三娘阵阵冷笑,道:“青海三剑废什么话,你们莫非也已怕了不成?”
她此言倒是将先前两个道士的挑衅还了回去,直气得两个道士长眉倒竖,当下互相对视一眼,各往背上拔出宝剑来——
“好,青海三剑便跟你夫妇划个道!”那瘦道人手中长剑指天,口中吟道:“三才剑阵天地人!”他身边的矮胖道士也一振手中剑,却是指向地下,接着喊道:“电逐星驰出玉真!”
作者有话说:
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