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即使成长的环境、经历、做事的方法都不同,我们也认为,当我们把我们称为“我们”的时候,就是凝聚的开始。(出自《n号房追踪记》)
童山河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她情不自禁地为云飞柏和所有人鼓掌。
云飞柏一回头,似是有些羞赧,“童总,你怎么来了,里面怎么样了?”
“老样子,想要把我们拖垮,但我认为,他们压根儿拖不垮我们。”童山河站在阳光下,笃定地说。
随手即可点进去的小广告,大量物化女性、剥削女性、虐待女性的视频,他们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一步步试探所有人的底线。
最开始,没有人敢在房间里安装摄像头,现在,他们已经“熟能生巧”的发展出一整条产业链。
保持沉默,视而不见,充当平权理中客本就是父权制奴役女性的手段。
一个热知识:世界不是生来就这么烂的,也不会凭空去变好的。
章节义收集了所有坚持上诉的女性信息,在场无一人不同意。
童山河笑得很温和,“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律师费我会掏的,需要任何帮助都可以提,一会儿我还想请大家吃一顿饭,可以吗?”
云飞柏率先响应,“好耶!谢谢童总!”
童山河借此机会和云飞柏聊了一会儿,两人还加上了联系方式,约定好毕业旅行结束后可以来全心面试。
当晚,青无市官方只在网上发了一条“正在处理中”的通报,除此之外再无回应。
于是,童山河的账号底下涌入一大批人,纷纷追问她事件进展。
“正在跟进。”
与此同时,程由慧在全心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博文:
请大家不要指责受害者,那些说着“求资源”的人乖乖等待律师函;
请大家将目光放在判罚结果上,以及,这不仅是偷拍事件,这更是一场赤、裸裸的“性剥削”行为,完全践踏受害者的人格,不将其视为平等的、享有公民权利的、值得尊重的人;
另外,我们在申诉过程中发现:原本的援助系统并不完善,为什么要受害者反复阐述自己的行为呢?
几点进的房间,穿得什么衣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要反反复复确认已经确认过的细节,令受害者精疲力尽,怀疑自身呢?
关在审查室里的凶手才是最应该被审讯的人,不是吗?
最后,现今还有许多问题存在,请姐妹们慧眼如炬,各抒己见,我们会统一收集整理,谢谢大家。
童山河和全心的账号就好像榴莲,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
谁爱谁恨就不必多说了。
第二天,童山河留章节义和台子珍等人去警局,自己则带着纪不凡跟随计多思下乡了。
乡下的识字教室很朴素。几间大瓦房,刷白的墙,摆得满满的桌椅,最后一排的墙上贴着——“女性识字,只为己身”。
“现在一是老师不够用,因为很多妇女虽然不外出工作,但会在家里接一些手工零活,还要承担养育孩子、孙辈,洗衣做饭等繁重的家务。
这些妇女白天是没有时间的,她们只有晚上才能学习识字,所以老师也倒不过来。
第二是教材教具、老师工资、教室这些方面......我们是免费提供纸笔的,因为很多大姐或者婆婆们,是没法购买学习用品的。”
童山河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后来猛地明白了——她们被认为是家庭里“没有付出劳动”的人,因为她们不外出工作,全靠别人“养”。
有些妇女看似执掌家庭中的经济开销,实际上压根儿不会、不敢往自己身上花。
“什么豆腐这么贵”,“我辛辛苦苦赚钱你不会省点儿花”,“买什么尿不湿,你不会洗尿布”?
诸如此类的、甚至更过分的言论犹如一座大山,沉甸甸的压在她们身上。
反抗,非打即骂;不反抗,痛苦地过一生。
如果这些妇女们要学习识字,童山河都能想象到她们会受到哪些嘲讽和质疑。
长此以往,她们没有学习热情,或者不敢购买学习用具,这是一个现实困境。
“童总,”计多思看童山河沉默这么久,以为她是要反悔,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其实很多妇女是非常上进的,我们家访时发现她们真的很珍惜这个机会。她们以前只是因为没办法,所以认命了。
有的人不仅自己学习,还会带动身边人一起学习,作业也是完成的非常好,自己回家也会偷偷练习。”
计多思心眼儿直,做事凭着满腔热忱,一个月大半工资都捐出去了。
现在,她好不容易遇见童山河这样的女权主义者金主妈妈,她真的不想放弃。
童山河眉心褶皱松开,“我知道,计主任——
我的计划是,每个村子里至少有一个识字教室,而且要在教室里开放读书角,购买一些法律书籍等对女人们有好处的书籍。
我们在下马塘村的试点工作就进行得很好,那边的老师们想出一个办法:
考试前三名可以获得一本书或一支笔的奖励;第一名还可以额外选择周末放映的电影剧目,开一个小小的茶话会。
婆婆阿姨们都很喜欢这样的奖励,学习积极性很高,我觉得咱们这里也可以试一试。
至于钱嘛,不是什么大事情,我会解决的。唯一的难点就是,你们妇联工作人员们一定要多多家访,多鼓励大家出来认字,不要害怕。
为了迈出第一步,我会额外投资一笔钱,你们去购买月经棉等用品分发给大家,这样的话大家比较好接受,受到的阻力也小一些。
我们齐寨试点也采用了一个办法:‘一对一帮带’,让先识字的妇女带动别人识字。
因为她们之间有感情链接,说服起来彼此会更容易,到时候谁拉来的人多,就叫谁当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