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决心出走的水煦①
童山河和纪不凡跟着计多思暴走了三万多步,鞋底粘了一圈儿黄泥,不及时刮蹭的话,抬脚都抬不起来。
童山河是勤于锻炼的,跑马拉松都不在话下,但这山路啊,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
计多思在前头健步如飞,胳膊肘里还挎着一个篮子,有些拘谨地说:
“路上看看能不能捡点儿板栗,到时候给我妈妈和女儿炖鸡吃。”
纪不凡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人,对于这种朴实的勤俭持家办法见怪不怪,路上还能帮着捡捡。
“我还是第一次见呢,真是长见识了。”童山河也跟着捡核桃。
女娲星科技发达,来了蓝星以后她又忙于做任务,就算是下乡考察扶贫,一般的干部也不好意思流露出自己的“窘迫”来。
三人边走边捡,不一会儿篮子就满了。计多思对这几条山路的状况门儿清,一看就是常常过来家访。
“这条路栗子不多,左边那条山路上才多呢!但那条路又险又陡,有的妇女同志为了补贴家用,经常背着一麻袋或两麻袋的栗子,翻山越岭地去县里卖。
还有一些小女娃因为没有零嘴吃、没有学费钱,上山挖笋捡栗子,采菌子找草药,十几岁的手像七十几岁的手。
这些活啊,累着呢!别说童总你了,连我都受不了啊。我就盼着这些女孩子们能走出这条山路,走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回来。”
计多思说得很平常,并不是悲天悯人的语气。
童山河没吱声,只在心里思考:这边修一条路要多少钱?教育用地够不够大?
又走了一段路,计多思指着山间的几缕炊烟,“马上就要到了,就在那里头。”
这是今天要去的最后一个村子,连宁村。
村子里人口不密,大家都分散在各个山头。
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女孩儿,偶尔能见到的几个男人,也都是二流子一样的人物。
“计主任,你来了,吃饭没有?”说话的妇女乡音很重,童山河愣是没有听懂。
“吃过了,你的腰好点没有?”
原本,计多思也是听不懂的。
“还是痛哦!不过今天天气好,没什么大事。这两个是谁?你们家亲戚哦?”
趁两人谈话的功夫里,童山河带着纪不凡找了一处高点,尽量拍下连宁村的全貌。
等回去以后,这些图片会进入全心资料库里,用于寻找设计师、安排救助计划。
计多思在连宁村是很受欢迎的——百姓们自然知道谁对她们好,谁对她们坏。
“光修路还是不够,还是得想个办法,得让她们自己有营生。”童山河想来想去,“这里有什么特色产品吗?”
纪不凡不仅仅是一个保镖,章节义不在的时候她就是童山河的左膀右臂。
“竹笋,板栗,这是两大主要产出。”
竹子,板栗,竹子,板栗......童山河喃喃道。
忽然,她眼睛一亮,“不凡,竹林鸡,这里的婆婆阿姨们可以养竹林鸡。”
竹林鸡属于散养有机食品,纯绿色无公害。要是有销路能卖进城里的话,可以当做重点助农项目来做。
唯一的缺点只有一个:竹林鸡很难规模养殖。
鸡只吃天然饲料,那必然长得慢,供不上出货。而养殖时间一旦长,需要投入的成本就变多了,假使销售额不好,可能会压垮一个家庭。
“还是得琢磨琢磨。”
计多思和乡亲们聊完天,朝童山河大喊道:“童总,咱们可以上去了!”
识字教室在山上,原是一处废弃的豆腐坊。童山河边走边想:这路全是大上坡,一些腿脚不方便的阿婆们怎么能上得来?
“没办法啊,山下的好地都盖上房子了。”计多思也知道这个问题,但目前没有解决办法。
到了教室门口,还没开始上课的屋子里传来了几道说话声,“我妈她们说今年过年就回来,说是给我......”
声音模模糊糊的,后头的话童山河有些听不清。
计多思快步上前,放下手里的篮子,在门外大喊道:“谁在里头?”
教室里走出来三个女孩,年纪都不大,领头的估计有十五岁。
“水煦?你们在这儿干啥呢,怎么不回家写作业?”
“我们在这儿玩呢。”
名叫水煦的小姑娘眼珠子乱转,双手局促地捏着衣角。
“你先回家去,等一会儿再过来玩,婶带着两个姐姐看点东西。”
水煦点点头,拉起身后两个小姑娘的手就要跑。童山河感觉不对劲,就喊住她,“你叫水煦吗?名字真好听。”
水煦抿嘴笑了一下,似乎是有些怕生。
“我能问问,你们刚才在里面玩什么吗?”
“没玩什么,就是说说话。”
水煦的头又低下了,一直紧盯着地面,双脚不安地翘起来。
“是吗?好吧,那姐姐先不问了,但如果有任何问题的话,你们一定要告诉计婶婶,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