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生灵涂炭
收起千机契合,凝神休憩,天香丸所生异香于鼻尖萦绕,通体舒畅灵台清明,心神宁静安定。车外雷声大作,风雨交加,车子犹如努浪中沉浮的一叶孤舟一般摇摆不定,下方水位涨速极快,不得已之下,和尚将车驶向高位。
顺车窗望向外界,大雨倾盆之下,河流水位上涨数筹,下游不知是否有村庄存在,如果这般……水位暴涨之下必然决堤,届时洪水滔天,生灵涂炭。
我如梦方醒,却已晚了,那边河流已然决堤,洪水呼啸着奔向下游,大片轰鸣声中,这种景象犹如末日一般。
这雨犹如天怒,天若一怒,生灵涂炭,人力不可扰之,若强行干扰,唯有死路一条。
车子此时处于四周制高点,一望之下,顿生苍穹豪迈之感,然处此天怒之下,唯有愧疚,无力挽救生灵的愧疚。
车外,和尚盘膝而坐,任由雨打风吹,口中念叨佛家经文,回荡天地间,其穿透了雨声,穿透了雷声,印于人心,受此风雨,唯有佛符铜纂可保其不病。
和尚为人慈悲,不忍见生灵涂炭,故念往生经文,欲超度因洪水而死的亡灵,或魂归地府,或往生极乐。
而我什么都做不了,唯有坐于车内冷眼望众生苦难,心中愧疚愈发浓重。
任由风吹雨打,望天边雷云闪烁,见脚下众生流离失所,隐约中好似可听闻空气中回荡的惊叫声。
定睛一看,除了波涛汹涌之外,竟空无一物,人力终有穷尽,纵然我有救万灵之心,却无救万灵之力,空余满腔愧疚。
或许,昨夜那阴兵借道……马车上三座人头塔,其中印有生灵魂魄,传言阴兵出世,必有大事,莫不成指的便是洪水?
我心中已然信了八分,那人头塔尖叫之声,细细回想其中充斥着求生之意,求得生存,求得生机,求得生还。
然人头塔崩溃,其内魂魄想必亦是烟消云散,莫不成是我亲手……将众多生灵生生灭杀!
此念于脑中回响,愈发庞大,竟盖过外界天雷之音!
一想到众多生灵因我而亡,一时气血上涌,刚一吐出便被大雨冲走,随后便融入茫茫洪水中。
不,不对!
如果那些生灵真叫我灭杀,为何没沾半点因果,阴兵于难前出世,其所拉人头塔,显然将军并未将其当回事,否则便不会一刀劈下。
为印证猜测,脑中疯狂回想所看古籍,更是寻找与阴兵或大难有关之处,然我所看古籍极多,一时回想却需一点时间。
五分钟后,我松了口气,按古籍所言,凡阴兵出世,若因大难,其大难前一天必有阴兵过境,而阴兵队列一般拘压众多‘虚魂’。
众多虚魂便是大难将死之人,而那虚魂只是象征,故并不是蕴含生灵魂魄,其妙处全在于一个‘虚’字,因其虚魂,故可与原主样貌无二。
也就意味着,虚魂与原主无任何关联,纵然将虚魂灭杀,亦不会影响本身半点。
念及至此,愧疚顿时少了大半,胸口郁郁之气消散,于一旁观和尚满脸慈悲,念往生经文。
狂风怒号,天雷滚滚,这种景象堪比末日,若普通人在此,定会吓破了胆。
暴雨持续至半夜,和尚经文便念至半夜,任由嗓子沙哑,衣物叫雨打湿,而他念了多久,我就陪了他多久。
回至车内,我二人除开衣物尽湿,颇为狼狈之外,竟无一人生病,和尚是因我将佛符铜纂交与他,每当和尚欲感冒或撑不住时,无上佛法便使他精神百倍。
而我则是每当感觉阴冷时,便会从千机契合中涌出一道,或数道暖流融入体内,旋转之下,驱散寒气。
外界雨停,水位却半寸未降,时而可见从下游飘来的衣物,包括家具之类的杂物,足可见其惨状。
下坡之路叫水封死,若想离开唯有等待水位下降,露出路面后方可放心前行,亦或者后退。
总之此时我与和尚,等同于被困此地,车子不能丢,否则一干物品无法带至太行山脉,更无法出此地。
当下唯有等,等待水位下降,或抛弃车子,顺坡下行至未被洪水淹没之处,而后步行至另一条路再寻车离去。
留于此地虽说保守,可一旦食物吃完,等待的唯有第二条路可走,若走第二条路,则生死不明……
稳妥起见,终留于此地,期待明日一早水位下降,届时可凭车冲过直奔远方而去,在无需于此地僵持。
顾不得换下衣物,我头一歪便睡了过去,虽说沉睡,却做一梦,梦中天地为血色,脚下崎岖不平,正疑惑时天地倒转,刚才发现,脚下何尝是土地,而是一个个目露凶光的头颅!
霎时天地叫头颅挤满,齐声叫我还命,悠然回荡之下,恍若催魂之音!
我面色大变,转身欲逃,可无论向何处跑,目之所及尽为头颅弥漫,男女老少均有,唯一同样的便是眸中那嗜血之光!
霎时间天地合于一处,头颅万众归一,终化作一头颅,与天齐高,血盆大口极为骇人,而我于其眼前更如蝼蚁一般!
撑天之头,咆哮中便向我吞来,霎时腥风扑面,就在我即将葬身人头口中时,一股极为精纯的冤气融入体内,无比寒冷之下却我一哆嗦,而后悠悠转醒。
起身观察四周,和尚鼾声依旧,天幕繁星点点月光皎洁。
望向窗外,水位已然下降不少,再过数个时辰定能露出地面,届时凭借此车便可冲出泥泞前往目标所在地。
车窗大开,阵阵冷风吹入车内引得和尚直打哆嗦,我亦受到几分寒冷,关闭车窗后涅破一枚天香丸,异香顿时萦绕口鼻不散。
和尚身躯逐渐平静,眉毛舒展神色安定,而我却眉目含煞,似天香丸对我毫无用处一般。
今夜劫难为洪水为天灾,绝无可能人为创造,故之前所猜测却是尽数错误,或许根本无人跟踪,或提前埋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