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这样说话在谈判时占尽先机 - 说话心理学 - 端木自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说话心理学 >

第18章这样说话在谈判时占尽先机

第18章这样说话在谈判时占尽先机

开局占据优势地位

万事开头难。完成了谈判前的准备工作,马上就会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了。这时,千万要小心,争取在开局中把握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每个谈判者都要逐步进入自己的角色,这就是谈判的开局阶段,要在你占据优势地位的时候,再进入具体谈判的内容,这样你才会掌握主动权。

这个开局阶段虽然只占整个谈判过程的很小一部分,而且似乎与整个谈判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整个谈判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时候谈判者对谈判尚无实际的感性认识,但仍必须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因为在这一阶段若失之毫厘,那么在下一阶段也许就会谬以千里。

在淘宝网上面购买过商品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个程序:买家看中商品以后,就用支付宝或者是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但是这个钱往往并不是直接给商家,而是支付到了淘宝网上的“支付宝”里面,直到买家收到商品并确认无异议后,买家再进行第二次确认——确认收到商品,这样卖家才能够收到货款。这样既保证了交易的安全,也维护了买方的利益,卖方不得不服务周到,并且确保商品的质量没有问题。这样的交易方式给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留下了余地。

现实中的交易也是一样,如果你是买家,就要争取先验货、试用、再付款;如果你是卖家,应该先争取对方先支付部分款项再正式交货。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购买商品,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可以灵活运用。

有两个外地人出差到北京,很晚了才下飞机,此时必须乘出租车才能到达他们预订的宾馆,但是路上的出租车很少,好不容易遇到一辆出租车,等他们上车后,司机就说可以不打表,让他们少付一些车费。但这两个人是外地人,怎么知道从机场到宾馆需要多少钱呢?然而因为太晚了,担心找不到出租车,两人便答应了。他们都在想,等到了宾馆再和司机讨价还价。于是司机就把他们带到了宾馆,还未下车,司机向两人索要150元钱的车费,他们说:“你的车也没有开多长时间,你也不打表,我们怎么知道真正要多少钱?”司机很生气,说道:“车都开了快一个半小时了,又是这么晚,我们这里到了晚上九点以后是8元钱每公里,我给你们的价格算是便宜的了。要不然我就把你们再载回去。”司机边说边锁车门,两个外地人看到司机的举动,连忙说,既然这样那就算了。他们付完钱后,司机才把车门打开。

其实,从机场到宾馆即使在晚上打车,也差不多只要80元,司机要价150元等于是多向他们要了一倍的钱。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这两个外地人就坚持要司机打表,也不至于到后来这么被动。即使开始没有坚持要司机打表,如果他们能够等到下了出租车再与司机讨价还价,也不会那么被动地任凭司机宰割了。

要知道,在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局势的变化。尽量在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谈条件,以掌握主动权。特别是在开局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主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针锋相对的关键就是看对方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对付你,你就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对付他。如果对方抬高要价,你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方搞欺诈,你也如法炮制;如果对方向你发出威胁,你也用威胁回敬他;如果对方拒不相让,你也固执己见;如果对方故意拖延,你也跟着他打持久战……

有一次,一家国企从某国进口了6000辆载重汽车,这种汽车被供货方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称其质量为世界一流水平。在国内投入使用3个月之后,有几个省市纷纷反映这种汽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出现铆钉松动,车架断裂,等等。为此,我方有关人员及时与出口国代表进行了交涉。

在与对方的谈判过程中,对方谈判代表矢口否认车辆有质量问题,坚持说自己提供的车辆全部通过质量验收,是完全合格的产品,在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从来都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被起诉或者引起任何纠纷。并且对方还一口咬定车辆出现上述情况,完全是由于我国公路的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所以应该由我方全部负责,他们没有任何责任。

为了打开谈判的局面,我方谈判代表针对对方否认车辆有质量问题的观点,同对方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智斗勇。我方代表决定从问题的本质入手,也就是汽车本身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合理设计和问题。于是,我方代表派专业人员详细审查了他们的汽车设计图纸。

经过仔细地审查,我方代表终于发现了破绽,随即向对方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这批汽车是按照双方合同规定,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需要专门设计的。中国公路路况较差,对方在设计和生产汽车时应该加强有关承重部位,而其设计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加强,反而还减弱了有关承重部位,这是不应该出现的设计错误。

第二,如果对方不信守合同,只顾赚钱,执意不肯承担设计错误的责任,那么我方将把此事公之于众,让全世界的用户都知道对方这种极其不诚信的做法。这样对方将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信誉,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想象。

由于我方代表提出的问题极有针对性,以尖锐有力的论据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致使对方不得不低头认错,答应承担全部责任。双方经过进一步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对方接受全部退货,更换新车,并且赔偿我方数额不菲的间接经济损失。至此,我方谈判代表采用针锋相对的谈判技巧和方法,赢得了谈判的最终成功,不仅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还维护了我方的尊严。

使用针锋相对的谈判技巧,无论是在政治谈判还是经济谈判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击中对方的要害,如果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切中对方要害,就谈不到针锋相对的问题,也就达不到阻止对方攻势、维护己方利益的目的;其次,使用针锋相对法还要求提出的论据要尖锐有力,或者摆事实,或者讲道理,让对方感到无可辩驳,才能够站得住脚,使自己居于有利的谈判地位。

有很多智慧的寓言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天,国王请阿凡提和一些大臣去王宫里吃西瓜,席间一位大臣因为与阿凡提闹矛盾,就想让他出丑,看他笑话。在吃西瓜的时候,这位大臣趁阿凡提不注意,把自己吃剩下的西瓜皮全部都放在阿凡提的旁边。快吃完的时候,这位大臣突然对阿凡提说:“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吃东西了?怎么就你面前的西瓜皮最多?”周围的人全都取笑阿凡提。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尊敬的大人,我吃得多没什么,问题是您怎么连西瓜皮都吃下去了?”大家发现这位大臣一块西瓜皮都没留下,顿时满堂大笑。

面对那位大人的取笑,阿凡提聪明地将计就计,给了对方一个狠狠的回击。在谈判过程中,对方可能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对付你,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让你慌张,使你的思想离开你的计划。为使你能成功地反击这一切,首要的还是你得认识它们。实际上,能做到知彼,这本身就足以击破对手的一切进攻。关于如何反击的策略,以及你自己如何应用它们,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恐吓——通常应不予理睬。

说谎——请他提出证据。

虚张声势——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免中计。

拖延时间——强迫对方前行。

以期限相威胁——不理这一套,那只不过是在强迫你作出反应。

最后通牒——回敬他一句:“这只是贵方的决定,与我们无关!”

震慑——跟他对着干。

当然,上述这些策略以及应对它们的办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照搬的。最好事先估计一下某种策略可能起的作用,然后再根据不同谈判和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反击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要区分哪些是你应当作出反应的策略,哪些是不予理睬的策略。在一次谈判会议上,你可能同时受到对方的吹捧、恐吓和震慑等,如果能识破它们都是些什么,那它们对你将没有或极少能产生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理睬对手的花招就够了。

另外,反击能否成功,主要看提出反击的手段与方法是否正确。反击只有在对方以恐吓战术来威胁你时方能使用,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一种防卫策略。反击的本质是“借力使力”,即利用对方的力量,再加上自己的力量,发挥“相乘效果”,从而获得成功。

坚守底线,绝不妥协

谈判中,在客观标准问题上、原则问题上要当仁不让、寸土必争,特别是涉及自己的根本利益时,要坚守自己的底线,绝不妥协退让,你就不会吃亏。

坚持就是胜利,这在谈判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有这样一则故事:在美国的一个边远小镇上,由于法官和法律人员有限,因此组成了一个由12名农民组成的陪审团。按照当地法律规定,只有当这12名陪审团成员都同意时,某项判决才能成立,才具有法律效力。有一次,陪审团在审理一起案件时,其中11名陪审团成员都已经达成一致的看法,认定被告有罪,但是另外一名陪审团成员却不这样认为,认为应该宣告被告无罪。审判陷入了僵局。其中的11名代表用尽浑身解数企图说服另外一名成员,但是这个成员就是不肯改变自己的看法。从早上到下午还不能结束审判,11个成员都有些心神疲倦,但是那另外一个成员还是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突然,天空布满了阴云,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那11名成员都为自家晒在外面的粮食着急,他们都希望赶快结束这次判决,尽快回家去收粮食。于是都对另外一个成员说:“老兄,你就别再坚持了,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我们各家各户都有粮食在外面晒着,我们还是赶快结束谈判回家收粮食吧。那些粮食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啊。”可是那个成员却丝毫不为之所动。另外11个成员急得团团转,为了尽快结束这令人难受的讨论,11个成员都开始动摇了,考虑改变自己的立场,渐渐地他们再也忍受不住了,纷纷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宣告被告无罪。

本来,在12名成员中,有11名成员主张被告有罪,而只有1人认为被告无罪,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按理说,11个人的力量要比1个人的力量大。可是由于那1个人坚持己见,更由于大雨的即将来临,使那11个人最终被迫改变了看法,转而投向另一方。在这个故事中,由于1个成员的坚持,导致另外11个成员改变了立场,这不能不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我们在生活之中还会看到这样的一幕:饭桌上一位母亲要孩子吃完一碗饭,孩子不吃,说:“已经吃了很多了,吃不了了,想吃冰激凌。”因为吃饭对孩子的身体有益,这位母亲哄着孩子吃饭,说:“那你吃半碗饭,就让你吃冰激凌。”孩子仍然不肯吃。最后,这位母亲说:“那你再吃一口,再吃一口我就让你吃冰激凌。”孩子仍然坚持说:“不,我现在已经很饱了,再吃一口我就吃不下冰激凌了。”最后这位母亲妥协,给了孩子冰激凌。孩子的胜利在于他的坚持,他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不做丝毫的退让,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冰激凌。

我们在谈判过程中也要有那位陪审团成员和孩子的这种坚持精神,坚守住自己的底线绝不让步。但是并非谈判中每一点都值得自己那么坚持,如果不加选择地坚持,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被对方认为做事不灵活,生搬硬套。我们在谈判中该坚持的就要坚持;不需要坚持的就要懂得让步,否则会谈崩的。

如果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在与下级的讲话谈判中就更加要注意立场的坚定了。因为,一个立场不坚定、没有主见、被人左右的领导是无法得到下级的尊重与服从的。领导的威信也是在平时说话与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于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一定要当机立断,一旦表明了立场就要坚定,毫不动摇。要真正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一出口就尽量不要改变。尤其在工作中,作为领导总会对有关的工作、事务作出安排,而且无法做到事事人人照顾周全,如果有下级向你抱怨,你应该从一个领导的尊严和威严出发,坚定立场、坚持决定,不要轻易改变已说出的话,确保政令的畅通。

李梅是一个大学的图书管理员,但是有一天校领导安排她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电脑。李梅很苦恼,因为她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图书馆管理,对于电脑是一窍不通,再说多媒体教室都是很贵重的教材设施,害怕自己出错的话,会造成学校财产损失。于是她就找到校长,把她的忧虑告诉了校长,并恳请能够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

校长听完李梅的诉说,道:“李梅,你的担心我能够理解。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才大学毕业两年,人还年轻,应该多接触一些东西,多学习一些东西。现在学校建多媒体教室,也是跟着社会的发展步伐走,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语音室,学生学习外语就很方便。你不了解电脑,正好可以借工作的机会好好学习,对于你自己也是会有帮助的。你说是不是?”李梅想想校长的话,确实是这样的,于是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决定,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得非常出色。

对工作的突然调整,很多人心里都可能接受不了,总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理由,此时做领导的不要因为下级的一时抱怨就改变决定。因为作出决定前,肯定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对下级的工作作出调整肯定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即使决定有不妥之处,也要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慢慢才知道。所以作为领导,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决定,不可轻易更改,否则今后的工作难以开展。

黑脸白脸一唱一和

在谈判活动中,软硬兼施的技巧和方法也经常被谈判者使用,而实现对谈判对手软硬兼施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黑脸白脸策略。

在谈判刚开始时,要由唱黑脸的坏人率先登场。这种谈判者要表现得傲慢无礼、态度强硬,他的要求要极其苛刻,狮子大开口,目的是使谈判对手对这次谈判产生极大的反感或者畏惧。当谈判双方气氛紧张、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就要由唱白脸的好人登场了。这种谈判者要表现得一团和气,以诚恳的态度,合情合理地对待对方,给人的感觉极其友善。黑脸白脸一唱一和,软硬兼施,在这一软一硬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谈判目的。在警察局就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策略的应用。

警察把犯罪嫌疑人带到警察局去审问。第一个审问他的警察是一个长得凶巴巴的、态度粗暴的人,他蛮不讲理、咬牙切齿地威胁嫌犯。然后这个警察就被别人叫出去接电话了,接着进来审问嫌犯的是一个温和、友善的警察。他坐下来,同嫌犯交心。他甚至递给嫌犯一支烟,说:“听着,孩子,情况没那么严重,我挺喜欢你的,我知道你犯了法。为什么不让我看看能帮你做些什么呢?”于是,在感激与感动之中,不知不觉地,嫌犯就中了警察的圈套。商业谈判中的道理与此完全相同。

要想唱好黑脸白脸角色,不仅要在谈判之前准备好好人和坏人的人选,更重要的是,黑脸和白脸,即好人和坏人一定要相互配合好,要齐心协力演好这出戏才行。从谈判的实践来看,黑脸主要有胁迫和吓阻两大类目的。胁迫就是叫对方做某件事,通常就是在对方已经做了,我们叫他撤回的情况。吓阻则正好相反,就是叫对方不做某件事,用于防患于未然。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黑脸按照自己既定的任务做了,就一定担负着某种风险。比如,如果我们威胁对方:“限你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做某件事,否则你将会受到某种惩罚。”这个时候,如果他做了,他就会很没面子;但是如果他没做,即我们威胁了却没有兑现惩罚,那么我们一样很没面子。所以,在具体的谈判中,你可以没有黑脸白脸,但是只要有了黑脸,就一定要有白脸,否则,便会骑虎难下。黑脸和白脸由谁扮演并无定论,有的时候是下级扮黑脸,上级扮白脸,有的时候是下级扮白脸,上级扮黑脸,不一而足。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有了黑脸,就一定要准备好白脸。因为这一策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黑脸白脸的相互配合。

但是,所有的黑脸战术都要见好就收,为对方留个余地,这样才能维护双方的关系。因为,任何黑脸战术,己方一样要付出成本的。

利用逆反心理将计就计

人都有逆反心理,巧妙地利用这种逆反心理,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当然,这种手段的利用需要娴熟的技巧,需要对局势把握得当;否则,被对手识穿,来个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就会有苦也说不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