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14章江湖。 - 剑雨楼 - 七一一便利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剑雨楼 >

第114章第114章江湖。

第114章第114章江湖。

“很早之前……”荣微喃喃地重复着柳如衣的话,“选择了容家……果然是替死鬼么?”

柳如衣被温蝉握着的手寒意森森,激得她抖了一下,看了眼素来冷静从容的柳姨一眼,似乎有些不相信身旁这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人是她。

柳如衣这辈子除了对自己,对身旁的人都带有很重的悔意,她本该无虑一生,可惜世事造化,留下来的人向来遗憾与不甘加身。

她捏紧了掌心,低着头,半睁开眼,“因为岭南遥远,少有人探寻,且好些年前曾在宫中见过,太子觉得阿秀姐是个很值得他相信半分的人,何况还有我的关系……”

为了十年后的东宫困局,引起江湖祸乱,他能借此机会送起兵令到漠北给平凉将军,顺便以一个极好的理由铲除宁王,自己稳当坐上帝位——

太子选择容家成为假《剑灵录》的傀儡,可一开始,为了换取信任和全心全意的帮助,他派了谢庸到容家蛰伏。

“阿秀姐向来直言不讳,岭南民风淳朴,大家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那一年在京都城时,她曾不小心言语得罪过太后。”

“当时,是太子出面解了她的难,既讨得太后欢心,又让你母亲心里落下感恩与救命之情。”

即便如此,太子还是不敢完全相信容秀。

尽管他所有的一切都是欺骗,可为了东宫一局能胜券在握,他不惜以容府上下千人的命为代价,牵连的无辜者众多。

“一开始,他要我写信给阿秀姐。”

柳如衣缓了半晌,见荣微不知何时也低下头,看不清神色,她从桌上探出手,正要搭上荣微的,却猛地停下。

“可我不同意。”

柳如衣的手指蜷了蜷,缩了回去,“容家天高皇帝远,向来不掺和政事,他却突然向我提出要将《剑灵录》一分为二,一半送到容家,我就觉得不安。”

哪知道太子借她手不成,直接以太子之名送到容家,又巧言以柳如衣的名义骗取了容秀的信任。

“那时候我也是真的傻,对他特别相信,一直不知道他送给容家的是假的,因为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就算被宁王困在东宫了,我着急得要命,他却在这时找来我,以太子之令,告诉我,只管去做。”

柳如衣冷笑一声,指甲戳进掌肉,磨出血痕,微微的刺痛感让她有短暂的恍惚。

“而他,先是骗阿秀姐说,送来的东西是假的,要她留着,是因日后有用,而后又宣告天下江湖,此物是假。”

“没有人会信。”柳如衣说,“所有人的目光随即都移放到陈镖师身上,却又忌惮着官家与假本之说,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又突然改口,引起江湖祸水,成功转移了东宫之变的目光。”

她略过了容家之事。

即便如此,在说到“江湖祸水”时,她的眼皮还是重重一跳,荣微的身子也跟着剧烈颤抖起来。

她在尽力忍耐着,接受着这令人完全难以接受的真相。

许多人问过她,倘若知道真相了,你会怎么做?

事实便是,她无可奈何。

同样无可奈何的还有柳如衣,她的掌心渗出血,却仿若未见,隔了好一会,继续开口道:“而我,就是去漠北送真本的傻子。”

发现不对,是在到漠北之后。

这平凉将军也是个奸诈狡猾的主。

尽管与太子私相授受多年,可入局之后,他却只是先派了一队自己的精兵出发前去京都,自己依旧在漠北城内声色犬马,不亦乐乎。

柳如衣急了。

适逢那几日,江湖中总有传言,说是有武林人士来漠北找月泉教的麻烦,而眼下,身为太子身边的大红人,柳如衣原本还有些天真的想着,这平凉将军定能听命于自己。

于是去找,却发生了柳如衣此生都不愿回想的事。

沉浸在酒意之中的谢诏声对她见色起意,拉了人就要和往常抢女人一样回毡房。

柳如意衣原本还存着对此人的倾佩之心,这一下,她惶觉不对,幸好她尚武,挣脱开醉醺醺的人,破口便大骂:“放肆!你可是我是太子的人?”

哪知谢诏声毫不在意的摆摆手,又要上前来,“什么太子的人?就你,呵——”

他伸出手想要去摸柳如衣的脸,被她嫌恶躲过,“你这话什么意思?”

谢诏声半醉半清醒,指着她大笑道:“你知道太子这些年给我来信,信中是怎么说你的吗?”

没等柳如衣服回应,他自顾自说了下去:“说你是个蠢货!傻女人!他贵为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你也配?哈哈,等他事成那天,就找个理由把你们柳家都给抄了!”

柳如衣不信,撇了人要走,却被围上来的守卫们围住。

谢诏声还叫人拿了自己与太子的书信来往,拍到她面前,要她好好看清楚。

柳如衣感觉自己像喝醉了似的,在那些早已枯干的墨里行间,在漠北无垠的沙海中,她只觉脚底生寒,冷意顿生。

而后,她被关至圈牢里,整整一月多的时间。

许是太子之事较急,又许是有所忌惮,柳如衣的性子本是温吞淡漠的,可乱事一下压来,压得她喘不过气,性子也跟着烈了几分。

期间谢诏声来了几回,发现自己根本招惹不起,便打消了念头。

但就是不肯放她走。

柳如衣心急如焚,外面纷乱,她又回想起这些日子太子的种种,加上谢诏声也没有理由骗她,还有《剑灵录》上所写的——

“容家为火,待其自焚。”

柳如衣心里的不安越重,终于在一日摸到机会,悄悄送了口信给国寺的若空,要他去岭南,若容家当真出事,他好照应。

谁知一个月后,待她出来,一切早已尘埃落定,原本熟悉的世事陡然变得像一场梦一般,叫她难以接受。

宁王被杀,叛军清剿,太子登基,平凉大将军成了大功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