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最后一天
蒙古骑兵已经准备好,二十万大军,四面攻城!下了马的骑兵其实是劣势,他们并不擅长攻城,等于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如果说都在马上作战蒙古骑兵还能跟明军一对一较量的话,那攻城战明军至少能一敌三。
之前巴图孟克之所以要打,是因为里面有内应,里应外合可以轻松拿下应州。
但现在城里内应毫无反应,哪怕不知道汪航已经失败,巴图孟克也不该继续攻城。
或许是真被镇压了,或许汪航反水,又或许汪航的能力根本影响不了城防,但那又怎么样,巴图孟克何必呢,他完全没有理由在这里耗死,骑兵的优势就是机动能力。
然而现在,朱厚照在城里,这就是他的理由。
把这二十万大军打光,只要活捉了朱厚照,那就是胜利!
城里充其量五千能战之军,他这二十万,几十倍的兵力对比,从这个时代的角度来说,哪怕你朱厚照再怎么勇武,一天漫长的时间巴图孟克也能拿下的。
他只留了一点斥候监视明军主力,如有大军杀过来再做打算。
可斥候传回的消息是明军进度缓慢,一点都没有仓促的样子,在慢条斯理地准备,似乎就是等着跟他好好做一场决战,什么都要准备好。
仿佛他们的皇帝没有被包围在这城里似的……
巴图孟克不是没有怀疑,因为这一切看起来太像是一个圈套了。
但是他仍然没有犹豫地全力攻城,因为这个诱饵足够大,大到他可以因此彻底翻盘,只要把朱厚照掌握在手里,操作的空间就很大。
朱厚照不是敢赌吗,我有什么不敢的!
巴图孟克亲自督战,横刀立马,催促着自己的部队:“直接上,回头者杀,我们有二十万大军,足够把他的城墙踏平,复我大元荣耀就在今朝,此战之后皆有封赏!”
不需要犹豫的,反正他们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人命堆吧。
……
城墙上,已经按照朱厚照的计划摆好了机枪。
他也看到城外敌军摆出了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重新调整了部署,所有部队全都动员起来了,巴图孟克就是要用二十万人堆平这座城池。
“这第一波就是最强的一波,敌人的兵马士气最为强盛。”
朱厚照看着徐徐而来的敌军淡淡地说着,“不过却不是我们最艰难的一波,反而是他们最艰难的一波,第一波的攻击过后,如果他们还能有勇气攻城,那才是真勇士。”
他对机枪的威力有强大的自信,特别是对方还摆出这么一个排队枪毙的架势。
而潘宏郎在一旁则是心如死灰:“陛下,末将会率领属下死战,退一人您可砍我脑袋!”
朱厚照笑了:“不用那么紧张,起码这一波,他们还是打不下来的,你们看着就好,他们会在这次付出巨大的损失,更艰难的还在后面,你们要保持自己的战力。”
虽然带了超过百万发弹药,可实际上对付二十万敌人的时候还是不够。
首先机枪的可靠性是很让人忧虑的一点,一旦发生故障就彻底抓瞎,朱厚照手下的这些人虽然熟悉操作,但要排除故障也没那么容易,毕竟这才算是第一次实战“考验”。
从无到有,机枪也是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诞生,不可能没有问题。
后世的战争消灭一个敌人都需要好几万发子弹,而那种瞎打的土豪战争则是多到了二十五万发弹药消耗歼灭一人……当然,这种不能算常态,后世说的近代战争也是几千发消灭一人,如果用这个比例算,朱厚照今天带的弹药一点都不够。
但现在谁都不熟悉这种武器,光就巴图孟克摆的这个阵势来说,机枪很占便宜。
不需要瞄准,只需要分配好火力,别同时打到一个人就好了,而且弹头的威力不止能杀伤一人,穿透之后依旧能杀人。
只是过了这一波,如果巴图孟克还没退的话,他肯定学乖了,就没那么好杀。
他们来了!
巴图孟克的大军四面杀到,黑压压的阵势前所未有。
比什么后世拍的电影都吓人多了,这可是二十万不计代价的攻城,不是几千几万,都集中在了这么一个小城,这个密度出了这个国家绝对算空前绝后。
对那些几千人打架就拍成诗史的国家来说,想想都觉得假。
前面一列拿着云梯以及长竹竿等攻城器械,对擅长城防攻守的明军来说有些小儿科了,但胜在人多,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弓箭手,以及夹杂着最勇悍的精锐军卒。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弓箭用于火力压制,最精锐的军卒要抢占墙头,这都很重要。
“传朕的命令,这第一波的攻击,放近了再打,别让他们有撤退的机会。”
朱厚照知道开门红很重要,机枪的威力过早暴露的话,敌人会退,再想打就很难了,巴图孟克是想不到这种火力强度的,他还指望着弓箭对射呢。
这边富贵传令下去:“各城门注意,统一听命令开火,各方向及时传报敌人距离。”
除了传报的声音,没有其他人说话。
双方面对面超过五万人,后面还有大群准备集结的军队,但没人想说话。
朱厚照本人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阵仗,说不紧张当然是假的,确实很吓人,他对潘宏郎说道:“除了四门,其他方向的城墙上也安排哨探,箭弩准备。”
对方人太多了,足够从任何方向合围,当然,冲击城门还是首要目标。
“陛下方向,末将已有部署,绝无遗漏,怕只怕防不胜防。”
“潘宏郎,今天,或许是我们很多人的最后一天,或许包括朕在内,朕就看着几挺机枪,你是守将,其余方面当由你来负责,咱们各司其职。”
最后一天吗,潘宏郎倒是没什么遗憾,跟皇帝在一起,他觉得值了。
“陛下,可鼓舞士气,上下同心必当更为勇悍。”
“没到时候,潘宏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还没到鼓舞士气的时候。”
这一场看着吓人,却也是明军最为优势的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