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王京政变
汪直原本还想继续消耗一下李隆的实力,但是不到一万人的朝鲜军,让他留下便让他留下吧。平壤的守军显然拿出了百分之一百五十的精力收拾李隆的部曲。
当看到徐光祚的帅旗立起来的时候,顿时便歇了大半的气。
明军倒是仍旧是那一套老战术。
先是一顿火炮齐发,将所有的炮弹集中在一处,随即平壤的北城墙便出现了一个骇人的口子。
与自己的同胞厮杀了几天之后,此时的平壤守军早就没了继续守下去的气力了。
明军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冲锋,便涌入了平壤城。
李隆望着杀气冲天的明军,赶忙对汪直说道:“汪公公,平壤乃是鄙国大城,还请汪公公善待平壤啊。”
汪直望着李隆笑道:“燕山君,你入我大明之时,可曾到过天津?”
“嗯,天津繁盛,远盛鄙国。”
“那燕山君可曾在天津见过城墙?”
“呃这倒是没有。”燕山君明显一愣,汪直笑道:“燕山君啊,这城墙终究是要淘汰的,朝鲜百姓欲富强,必先自破壁垒,不破不立啊,现在让天朝代劳,燕山君何乐而不为呢。”
李隆发誓,自己是头一次见把烧杀抢掠说的这么大义凛然的。
汪直这几年待在辽东,也自学了一部分经济学,知道这货币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些军士们抢来的银钱,只要是花在了大明,就不算亏。
想通了这一点汪直这一次出征,压根就没怎么约束部下。
毕竟也得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考虑嘛。
平壤的守军的精神早就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现在明军登场,平壤的这些守军顿时便变得土鸡瓦狗一般。
城南便是朝鲜著名的朝鲜大同江,明军这一次东征,压根就没调水师过来,所以反而给平壤的守军留了一条后路。
明军一发动攻城,守南城的守军率先弃城而逃,崩溃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随即全城的守军便争先恐后的朝着南城涌去。
毙敌两万余,这个战绩已经足够这些守军将领向李泽交代了,李泽也不会关心这些死伤军士究竟是明军还是朝鲜军,反正李泽只知道。
平壤丢了。
汉江也够呛能守得住了。
朝鲜王京,即汉城已经热闹起来了,城中所有大明的商人已经陆续的开始活动了起来,这明军一旦攻破汉城,这朝鲜的东西必然大量涌入大明,这样一来,他们手中的这些货物必然会大幅度贬值。
与其如此,不如趁着明军兵临城下,朝鲜物价飞涨的时候,赶紧将这些货物全部套现卖出去,坐等天兵降临。
明军此时已经渡过了大同江,李隆几次想要出去收拢残兵败将,但是都被汪直拦下了,李隆之前完全是趁着汪直不注意,出去摇身一变就变出了数万大军。
好不容易将李隆的这点家底子给李隆磨干净了,李隆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花瓶吧。
汉江滔滔不绝,江面上已经没有渔船了,周遭的明军将士仍旧在忙着打造渡江的渡船,远处隐隐还能望到落荒而逃的平壤守军。
在江边,徐光祚望着汪直说道:“汪公公,这汉城不比平壤啊。”
“怎么?”
“汉城之所以为汉城,是因为汉城有太多的汉人了,若是我们强攻,难免李泽狗急跳墙啊。”
汪直一愣,这汉城里确实聚集这大量的汉人,其实平壤才是朝鲜人的第一大城,汉城里其实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汉人。
汪直望着徐光祚诧异的问道:“那定国公想必是心中已有计策了。”
“哈哈哈,计策不敢,只是最近忽然收到了故人来信啊。”
“哦,公爷在朝鲜王京还有故人?”
徐光祚摇了摇头说道:“非我徐某故人,乃是我大明之故人。”
汪直一愣。
徐光祚笑道:“前元至正二十五年我朝太祖皇帝迁归德侯、归义侯二侯徙高丽之事公公可知晓?”
“归德侯?归义侯?”
汪直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明有这么两号爵位,但是从封号上差不多能看出来,这两个爵位应当是归降之人。
汪直一愣,震惊的问道:“可是.可是夏主明升之后跟陈友谅之后?”
徐光祚点了点头,说道:“当年明升与陈友谅之子陈理于应天口出狂言,太祖皇帝将其迁往高丽,其后人一直心向大明。”
汪直倒抽了一口凉气,徐光祚继续道:“这两支现如今已是汉城大族,当日燕山君之事,便是有这两支侯爵密报锦衣卫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汪直望着徐光祚笑道:“定国公的意思是,里应外合?”
“然也。”
李泽跑就跑了,但是汉城的汉人太多了,这些人可不能出意外。
“哈哈,定国公啊,这破平壤的首功,可就被您给拿走了。”
徐光祚惭愧的笑了笑。
此时朝鲜王京之中,柳顺汀已经接到了明军破汉江的消息,连夜带上了家中剩下的族人以及家将出现在了城门处。
“末将拜见柳相。”
柳顺汀懒得下车,只是径自放下了车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