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归德归义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九十六章归德归义

明承恩笑了笑说道:“我等本就是明臣,尔犯上作乱,今天兵已至,还不授首,妄自负隅顽抗,我等自当顺天应命。”明家跟陈家的家将一夜之间控制了景福宫。

偌大的景福宫中,明承恩不敢置信的望着自己眼前的这一切。

陈、明两族,迁居高丽百余年,终于有了重返故土的希望了。

现如今大明蜀王贤明,蜀中的百姓们也早就忘了明家的人。

如果在东征之中,明承恩能够立下大功,大概率就可以返回大明定居。

陈以嗣何尝又不是这么想,这朝鲜,在大明的这些藩国里,算得上富庶,但是跟大明比起来,差的那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大明逐渐开放,大量关于大明的传说钻进了陈以嗣跟明承恩的耳朵里。

那个一直存在于族中长辈口中的故乡,显得分外的诱人。

控制了景福宫的明承恩随即便以李泽的名义,号令全城的守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当汪直领着明军渡过汉江之时,看到的却是城门大开的王京。

“大明归义侯、归德侯恭迎王师入城!”

汪直震惊的望着两人,一座偌大的汉城,就这么交到了明军的手中。

汪直震惊的不是这两人竟然还想着大明,汪直震惊的是,单单凭这么两个小小的外来家族,竟然能闯进有近二十万人层层包围的景福宫。

汪直实在是想不通,单凭这样的武备,倭寇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袭扰大明的沿海。

很快,汪直就知道了,随着明军逐渐开进汉城,汪直震惊的发展,这城中的街道上,到处都还是土坯房,甚至还有草房。

这可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啊,这要是乡间的村庄里,有这样的土胚房,情有可原但是在这入城的大街上,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屹立着这样成片的土坯房,可见这个国家的积贫积弱。

随即,更让汪直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汪直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

景福宫,兴礼门前,汪直望着一旁的徐光祚喃喃道:“公爷,咱家没记错的话,这景福宫乃是应当以我大明亲王规制所建的郡王府吧。”

“对……啊。”

景福宫之名来自诗经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完全就是从中国照搬过来的,只不过一些只有大明皇家才能用的颜色,被朝鲜人改成了丹青色。

徐光祚咽了口唾沫,喃喃道:“他奶奶的……这是不是就叫取一国之民力,供一姓之享乐。”

承平百年的朝鲜,其实不会穷。

因为整个朝鲜半岛,其实也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跟大明的辽东一样,这朝鲜半岛的南面,虽然不是肥沃的黑土地,但是多为褐土,并不算贫瘠,甚至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土壤了。

而在朝鲜的北面,老天爷似乎知道了这个国家注定要附庸于华夏文明,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北面,布下的重重山岭。

将朝鲜与北面的大明与女真隔绝开来。

只有在元代时,元廷为了更好的控制朝鲜,故而将朝鲜北部的山地全部占有。

李成桂敢在这种情况下,抗命并且夺取王位,足可见其对大明正统的忠心。

李隆一进了景福宫,彻底的松了口气,一边封之前一直跟随自己的部将为禁卫军的各级将领。

一边命人准备饭食招待明军。

“咱家恭喜燕山君,贺喜燕山君成功复位。”

李隆望着汪直笑了笑说道:“公公不必多礼,这府库之中,还有些珍玩,公公来瞧瞧,中意的就拿走!”

汪直笑了笑,没有动,而是转过身来对一旁的徐光祚说道:“公爷,这王宫的警戒,就劳烦龙武卫的兄弟们了,这我们辽东卫的人差不多要撤了。”

徐光祚笑了笑,对汪直拱手道:“汪公公,这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两个大明的官员,搞的倒像是两个绿林好汉。

不过李隆震惊的望着汪直问道:“公公,这鄙国自有兵马卫戍何劳天兵……”

“燕山君,您刚复位不久,这朝中之事,尚不稳妥,咱家这么做,也是为了燕山君您着想。”

说完汪直头也不回的便领着辽东左右卫的兵马,开始回国,另一方面,平海卫也驶入了仁川港,全面接管了朝鲜的海防。

徐光祚也重新做起了老本行,在藩国里当太上皇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燕山君,请吧,别客气,就当自己家。”

徐光祚大有一副尽地主之谊的样子。

驱虎吞狼,李隆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这么一个成语。

原本大明是绝对信得过的。

但是现如今大明却变了,不是当年的那个傻大个了。

徐光祚一点都不客气,坐在景福宫勤政殿上,望着一旁站着的李隆道:“燕山君,去把你们国中的这些士族啊,富绅啊,这些名单都列出来吧,等着过本帅一个个的收拾。”

李隆站在一旁,望着徐光祚问道:“公爷,这大明如此行事,恐于礼不合啊。”

“啊,本帅就感觉,你跟那个倭国的国主,有很大的共同语言,不过你们俩这辈子恐怕没机会见面了,等着下面见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