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国有盐业
孔彦绳跟孔闻韶两人跪在地上冷汗直流。其余的群臣现如今也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话。
“传旨,废孔闻韶衍圣公之爵,废孔彦绳五经博士之职,孔氏一族凡因孔丘之荫为官者,尽数罢黜。”
眼见众臣要说话,朱厚照冷哼道:“来人,将这几筐书信封存,交景山书院妥善保管!”
“诺。”
朱厚照望着孔闻韶跟孔彦绳两人冷笑道:“以为这就完了?”
“钱宁!”
“卑职在!”
钱宁猛地打了个激灵站了出来,朱厚照望着钱宁冷笑道:“钱宁啊,朕命你即刻赴山东、衢州查抄孔家,孔家只准留田八百亩,其余一律查抄。”
钱宁领命正要走,朱厚照望着钱宁的背影冷笑道:“钱宁啊,这次你去办差,可得用心办,办好了,朕重用你!”
钱宁打了个激灵,跪倒在,庄重的说道:“卑职领命!”
望着钱宁的背影,孔彦绳、孔闻韶跪倒在地,不敢做声。
那上面足足几大筐的信,鬼知道里面放的是谁跟这几个藩王联络的书信。
朱厚照望着几人,冷笑道:“哦,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了,正德新政下一步就是要动盐政了。”
杨廷和望着朱厚照道:“陛下,盐乃百姓生计所系,天子牧民之重器,不可轻改啊。”
朱厚照冷哼一声道:“怎么不可轻改了?朕已命户部选专人办皇店专营盐务。”
“啊!”
朝堂上一阵唏嘘之声,众人纷纷窃窃私语,其实二孔只是在争一个面子问题,这盐政可就涉及里子问题了。
“陛下,这不是与民争利嚒!”
朱厚照怒道:“什么叫与民争利?!朕就是要与那些奸商争利,朕就是要从他们的嘴里,给我大明的百姓夺口吃食出来!他们怕朕把盐价打下来,他们去喝风嚒?”
那人低着头不在说话。
朱厚照继而怒斥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臣……臣都察院江南道御史钱冀中。”
“来人,钱冀中脱去乌纱贬为庶人永不叙用!”
“啊?”
两名锦衣卫冲进大殿,将钱冀中拖了出去。
次日,京津两地的报社纷纷加印增发一刊,发布头条社论,题目就是论与民争利。
盐政已经改革,朝野哗然,尤其是江南的那些盐商们,简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朝中的那些人,都是废物不成,咱们倒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沈大哥,咱们现如今可如何是好,朝廷废了盐引,在山东重新建了盐厂,在过几个月,朝廷评估的盐价可就出来了,到时候可就什么都晚了啊。”
那名姓沈的盐商眉头紧皱,犹豫了半晌才说道:“下去给那些灶户都送些银钱过去,只要他们先留下,朝廷没人,我看朝廷怎么办盐务!”
“诺。”
没有人注意到,朱厚照只是拿盐政出来,放了个烟雾弹,工部尚书已经换成了杨同肃,有些“小事”例如修建铁路这件事,直接拿到工部就给批了条子了。
有明一朝,盐政再三变革,先是循元制,行引盐法,随后北元接连南下叩边,为充实边关,又仿宋制,行开中法。
开中法朝廷对于盐的控制确实是达到了巅峰,所谓开中法就是朝廷控制灶户,由朝廷负责从灶户们手里收盐,而后盐商则是需要将粮食运往边关换取盐引,而后去转运盐使司换取食盐贩卖。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这项制度确实是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充实了边关。
但是很快随着明代官员的急速腐化,其实到了明中期之后,开中法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在九边的花费逐年递增,而盐商们则是纷纷越过转运盐使司直接从灶户们手里收盐。
最后到了万历年间干脆朝廷便废了开中法,改行纲法。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盐商至此彻底成为了亦官亦商世袭罔替的职业。
不仅外人水泼不进,盐商们也得以名正言顺的世代经营起了盐务。
内阁之中,杨廷和、王守仁、谈立本、杨同肃等人坐在内阁中面面相觑。
杨廷和开口问道:“几位大人,陛下新提的盐政几位都是什么看法啊。”
“利国利民啊,杨大人这是什么意思?”焦芳望着杨廷和质疑道。
“老夫自然是知道利国利民,但是这个新政怎么推,从哪方面入手,几位打算怎么干啊。”杨廷和望着一旁的焦芳。
焦芳自从入阁之后,其实一直就是在跟杨廷和抬杠,虽然杨廷和是四川人,但是杨廷和毕竟也是南方人,焦芳在内阁最大的作用则是充当一个搅屎棍的用处,没成想就这么混下来,竟然混成了内阁次辅。
“焦芳,够了。”
忽然内阁外传来一个声音,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朱厚照已经走了进来,众人刚要行礼,朱厚照赶忙道:“都免礼,继续说。”
这内阁当年可是朱厚照最怕的一个地方,毕竟这个地方可是曾经聚集了李东阳、谢迁这群卫道士的。
现如今内阁里坐着的都是朱厚照的“自己人”了之后,朱厚照也乐意没事来这里瞧瞧。
王守仁见朱厚照来了,顿时露出了脸上的笑意,这焦芳在,众人就只能看着焦芳舌战群雄,大半晌没有一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