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赴陕
王德富赶忙放下面粉,跑进了一旁,拿了几只碗出来,倒了些水。“来,娃儿们干了一天了,喝口水,喝口水。”
几名军士将碗中的凉水一饮而尽。
“叔儿,今天看来是干不完了,明儿额几个还来,等会把你院墙砌完,额们先回营报道了。”
“成,成,娃儿们,你们都是哪的人啊,是咱大同府的?”
“对啊,额们就是城外王李庄的。”
王德富美滋滋的说道:“还是咱大同的娃儿好啊,女娃水灵,男娃仗义。”
“行咧叔儿,额们过几天就要走了。”
王德富一愣,诧异的望着几人不解的问道:“你们被裁咧?朝廷这么好的兵不.”
“不是,叔儿,额们都是留下的,就是朝廷说本镇人不能在本镇当兵,额们要调到别的地方去。”
“唉,这又让旁人享福咧。”
王德富坐在一旁,惋惜的看着几人。
“叔儿,你愁啥,这新军制了,额们这些当兵的,跟以前那些兵不一样咧,每月足银足饷的,婆娘都在大同,额们替别人护着家,也有人替额们护着家,有啥好怕咧,额就怕额那娃儿进了学之后不正经上学,额抽不着他,心里干着急啊。”
“啊?你们的娃,都是在一块进学?”
“是嘞。”
“你三娃子甭怕,额问咧,咱俩娃儿应该是一个书院同一批的,额婆娘识字,帮着你管管没啥。”
“真咧?不说了叔儿,额们回营咧。”
“哎,好,我送送你们。”
“甭送咧叔。”
王德富送走了这些军士,第二天一大早,那些军士们便带着建材回来继续施工了,同时路面上还多了一些军士在清理路面,借着这一次,大同府干脆重新规划了一下,好在这个知府还是景山书院出来的。
看着这大同的地图已经难受了很久了,趁着这一次整修,整个大同城都变得焕然一新了。
大同镇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朱厚照差不多也得启程了,就当朱厚照领着龙武中卫的将士们离开大同时。
街道两侧忽然出现了大批的百姓,手里拿着一些吃食。
“娃儿们,要赶路了,这些干粮揣上。”
在最前面的朱厚照脸色一沉,盯着一旁的王宏怒道:“王宏你可知罪?”
王宏一惊“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陛下,这真的不是末将安排的。”
此时,大同城外,出现了一队老头。
跪倒在地上道:“陛下啊,这真的不是王总兵组织的,小老儿们都是自发的过来的。”
望着这些穿着粗布麻衣的耄耋老人给自己下跪,朱厚照心中十分的不是滋味,赶忙道:“快快免礼,起来说话。”
几个老头看着朱厚照两行清泪滑过满是沟壑的脸颊。
“陛下啊,小老儿活了这么多年,您是小老儿见到的最圣明的陛下了,这些娃儿们都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走路走多了容易饿,这要是让这些娃儿饿着喽,这边上几个县府,不都得说额们大同不懂这待客之道咧。”
老百姓就是这样,你厚待其三分,他敬你十分,种花家的群兔们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存在了,可惜古往今来多少人都不知道这个事情,只知死命的盘剥。
多少龙武中卫的将士们都闹了个大红脸,在百姓们夹道相送中,离开了大同城。
谷大用看着朱厚照欲言又止,眼瞅着出了大同地界了,望着朱厚照说道:“爷”
朱厚照望着谷大用,谷大用咬了咬牙说道:“爷,咱们到了延绥之后,就还京吧。”
谷大用平日里是个好脾气,不知道怎得,今天这一次反而跟朱厚照唱起了反调。
“爷,您忘了,西安府去岁遭了灾,原本西安府上奏内阁免税,被内阁打了回去,这事您忘了吗。”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哦,好像有点印象,税是没免,但是朕不是下旨可延期一到两年吗?”
西安府知府时高杰是个典型的江南文人,对于他的话,朱厚照并没有尽信,加之这几年陕西连连报灾,哪怕是换个灾也成,还都是旱灾,内阁也是按着往年的办法,将免税的请求给打了回去。
谷大用眉头紧皱,对朱厚照说道:“爷,奴婢查了一下,这事情恐怕没有咱们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怎么?”
“陕西最近几年,确实是连年遭灾,不过并没有时高杰时知府说的那么严重,但是百姓们确实过的有那么惨。”
朱厚照被谷大用这一顿车轱辘话说迷糊了,诧异的问道:“这是怎么个说法?”
“爷,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啊。”
陕西其实这几年确实遭了旱灾,但是旱情确实也不严重,地里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这里面的事情就有的念叨了。
朝廷没有免掉陕西的税,而最近几年,由于京都新府的新政,沿海各地都开始改粮为桑,大量的粮食缺口并没有去海外采购,而是就近转入了内地。
四川、湖广、河南等地富庶,输送一些粮秣这是小事,但是陕西就不一样了,陕西的土壤本就不肥沃,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又遭旱灾,这每到秋收时节,不仅粮价不跌,竟然会反弹。
这些地主们用低价,从佃户的手里将粮食收来,给佃户们银钱,当佃户们拿着银钱来到市场时,看到的却是已经暴涨过的粮价。
朱厚照的表情逐渐沉重了下来,民生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想改革的话,恐怕是难上加难。
安土重迁的思想,正影响着陕北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