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正德盛世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一十一章正德盛世

正如朱厚照所说,朝野上下,显然是没功夫搭理朱厚照要干嘛了。毕竟现在朝廷对外开战,也不用户部掏银子,朝廷该调兵调兵,该补点给养就得了,哪有圣教传承重要?

另外,草原上的使团已经到宣府了,这可是百年宿敌,而且从国书上来看,这一次进京的规模可是空前绝后的庞大。

规制之高令人咂舌,这一次除了巴图孟克没有亲自来之外,蒙古各个部盟的首领或亲自来京,或挑重臣出使,我大明这么好面子,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丢了面儿?

内阁整天就这两件事,都要吵破天了。

怎么可能还有空管爪洼国的事。

次日朝会,众臣拜过朱厚照,随即起身,望着朱厚照。

朱厚照弱弱的说道:“诸位爱卿,朕打算重设旧港宣慰司。”

“陛下,不要说这些蝇头小事了,蒙古使团已至宣府参观宣府武学,礼部应当做好接待事宜,然礼部诸臣至今昏昏沉沉,连个章程都没拿出来。”

“好你个章同泽,他蒙古使团是大事,孔圣之后入京就不是大事了嚒?!礼部上上下都在忙活圣裔接待规制问题,此事尚有诸多矛盾之处。”

“这有什么好矛盾的,北宗爵位乃是公爵,超品郡王级,又是嫡房,南宗不过区区一四品五经博士,北宗自然要优于南宗!”章同泽义正言辞的说道。

不料章同泽话音未落,都察院那群御史当场就炸锅了。

“章同泽!你枉为圣人门徒,殊不知南宗才是嫡传?此次为何召南北二宗一齐入京?这衍圣公是不是北宗还不一定呢!陛下,臣弹劾北宗孔氏于山东欺压良善,霸占良田,罪不容诛!”

谈立本赶忙趁热打铁的说道:“陛下,臣所拟订山东、辽东两地新开船埠以及新发债券四项,请陛下御览。”

“嗯,准了!”

“陛下,臣参南宗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一门于浙江衢州私贩盐铁等死罪五款,请陛下彻查!”

平日里,南北两宗都是孔子后人,这些见不得人的事,这些文官们都顺手帮忙压下来换名声了。

现在到了南北之争的时候,那可就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往出翻了。

只见一旁的御史归志东,精神抖擞的站出来,在袖口里掏出了一份奏章,义正言辞的说道:“这是家祖任山东布政使时,所积攒的北宗贪赃枉法的罪证!陛下请圣断!”

“嚯。”

朱厚照原本不想搭理这群人,但是这个归志东那个什么祖宗,可是洪熙元年的山东布政使啊,这基本奏章都特么发黄了,小一百年的历史了。

这些连朱厚照都按耐不住了。

这江浙两地,最不缺的就是世家大族,归志东话音未落,立马就有人跳出来了。

“陛下,臣有洪武朝,南宗孔氏勾结前元余孽的罪证。”

“陛下,臣有北宗前宋时引金兵南下的罪证!”

“……”

好好的朝会,成了书法交流会,以正德朝为起点,直接捋到了北宋仁宗年间。

不止是朝堂上,民间也为了这两件事炸开了锅。

这几年随着新政的推广,民间百姓们的生活变化也大了起来。

路边的百姓们喝着朝鲜运来的蘑菇汤,坐在摊位前纷纷议论着孔氏南北宗谁为嫡传的话题。

一边拿着好几份报纸道:“这个顺天时报跟天津的仁报说的咋不一样啊。”

“这你不用想,这顺天时报,编辑多是北地举人,当然是站在北宗这边,这仁报是江浙的商人们办的,他们当然得吵吵两下。”

此时小二们端着茶水走过来,笑道:“几位爷,听说没,陛下要打爪洼国。”

“咳,打爪洼国就打爪洼国就打呗,咱们这正德朝一大怪事,打仗不加赋,咱老百姓还能赚着银子,什么叫太平盛世,这就叫太平盛世!”

说完,食客拍下一块银币道:“小二,这银子,结我上个月的帐甭找了。”

“哎,孙爷,您慢走!”

食客揣着几张报纸匆匆的离开了摊子。

蒙古使团大规模出使大明,礼部在正阳大街上,直接包下了五家客栈。

这些京城的商贩们,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京城去备货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这段时间,又是圣裔进京,又是使团来访,这京城的原料价格猛涨,想多赚钱,必须得去京城外面的保定府采购物资,听说有几家人都开始商量着出山海关去弄点稀罕玩意回京城了。

虽然京城不是新政所在之地,但是天津的政策红利,很快就渗透到了大明帝国的心脏。

凡是天津能买到的东西,基本北京也都有。

而且,随着第一批出海的人逐渐返乡,还有北面的一些草原的“编外军”的老兵陆续返回内地。

北方各地忽然就多了一批“有钱人”,这批有钱人,你说他们有钱吧,其实也不算富可敌国。

但是你说人家穷吧,更是扯不上边,不仅仅吃穿用度都让人眼馋,而且家里收拾的都十分的亮堂,思想也更为先进。

大明的第一代中产阶级,就此诞生。

正德新政废除胥吏的路一下就畅通了起来。

原本以为还能继续作威作福的胥吏们,忽然在一天统一的接到了“下岗”通知。

原本想要故技重施的胥吏们,却发现自己失算了。

这群人一看就不是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能比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