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冯平的苦处
国内巨大的劳动力短缺,使原本只是打小仗的东征大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先是调了京营三卫渡海又将平海卫一并调了过去。
众人在天皇御所里愁眉不展的望着国内的单子。
“定国公啊,这奈良周围的几个大名都被咱们抓光了。”
丘聚望着徐光祚诉苦道。
徐光祚怅然道:“丘公公,你也不是不知道,这上一批往天津的船,临发船了还差几十个人,我生生的罢免了两个大名给塞船上去才凑够了数。”
徐鹏举现在打仗都不敢随便杀人了,这人头哪有活人值钱啊。
现在明军也很少亲自出去打仗了,用天皇的诏令,直接让那几个大名互相打,赢了的就把对方的人直接全都拉到奈良来装船。
这是当年英国人在非洲玩的小手段,被徐光祚给琢磨了出来,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青壮的员额数量已经快到二十万了,这日本本岛都快成了寡妇村了。
虽然琉球国经常来这里买女人,其实这些女人运到哪里去了,大家伙都是心知肚明的。
毕竟宁胖子也算是天潢贵胄,徐光祚等人也懒得横加阻拦,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时代的日本,也就几百万人,抛去老弱病残妇的,也就是几十万人,国内的那边一张嘴就要这么多,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徐光祚眉头紧皱,犹豫了半天道:“算了,实在是抓不到,就算了吧,我给天津发信儿,让他们把这单子给撤了,这边的人抓的差不多了,发完这一批按照咱们这边给的数量他们重新下单吧。”
“诺。”
徐光祚不曾想,就因为自己的这个无心之举,第二天便传遍了奈良的大街小巷。
所有人都视徐光祚为日本的再生父母,甚至有几个武士因为之前自己想要刺杀徐光祚这样粗鄙行为来到将军府外自裁谢罪。
忽然间受到这么大推崇,只因为徐光祚替日本人说了句话,做了个看似有利于日本的决定。
不过这些人的推崇,却着实的吓坏了徐光祚了。
这丘聚是什么人,你徐光祚一家老小都还在京城呢,丘聚可是前任的东厂提督,现在将在外,百姓们搞这么一出,这不是要徐光祚的命吗。
徐光祚第二天吓得便称病不出门了。
不仅是徐光祚,连徐鹏举都不敢轻易露面了。
全岛的事务都压到了张仑的头上。
张仑直接说这是大明天子的恩赐,命人从奈良城里,筑了一个大报恩坛,写着圣明天子朱厚照的“丰功伟绩”。
倭岛没人了的消息传到大明,顿时引起了整个市场的震动。
最先体现出来的,就是倭人交易市场,倭人的价格一天之内就涨了十一个百分点。
劳动力成本一上涨,其余各种的工业产品价格也开始跟风上涨。
这下轮到冯平坐不住了。
一方面安排人压制物价上涨,一边快马加鞭的亲自来到了京城。
朱厚照这几天倒也没闲着,宣府武学的一大票人,都聚在兵部商量着边军改革方案预算。
这天朱厚照好不容易的松了口气回到京城,就看到了哭丧着脸的冯平。
“陛下啊,臣太难了啊。”
朱厚照诧异的问道:“你还难?你冯平难这大明就没痛快人了,说吧又怎么了。”
“陛下啊,出大事了。”
冯平拿出了徐光祚的告示来,对朱厚照说道:“陛下,现在天津的物价已经开始上涨了,半个月之内,影响将会扩散到整个北直隶,当务之急,还是得赶紧找些人填上倭人的这个大洞啊。”
“又打仗?”
“陛下,不打不行啊,这臣是有办法弹压物价,但是北直隶其余各府面对物价上涨,估计也就只能抱薪救火了,景山书院现在出来的学生还不够,一切须得求稳啊。”
冯平这么一说,朱厚照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商人满脑子全都是捞钱,谁管普通老百姓们的死活。
而那些文人一个个的就想着把商人打翻,一切回到从前。
现在商人们还比较稚嫩,一切必须先以稳定为先。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你觉得哪里的人比较好?”
这样一说,冯平就来了精神了。
“陛下,其实现如今,东倭的人,足够天津各洋行用的了,现在关键的是,松江开埠在即,有些江南的富商已经在囤积人力了,所以这一次可以考虑一个比较靠南的番邦?”
朱厚照问道:“大明南面无非是暹罗、交趾这几个国家,西南一乱,大明难安,冯平你也不是不知道。”
冯平叹了口气,道:“陛下啊,南面不还有个爪哇吗,这爪哇人丁也算少,且地势险要,乃是通往西洋之要冲,只要攥住了爪哇,人力、地势、大明全都攥住了。”
朱厚照的记忆仿佛被唤醒了一般,爪哇国。
提到日本,朱厚照心里有的是国仇家恨,但是提到爪哇朱厚照的心情有不一样了。
后世印尼数次排华,而且还是对平民下手,想到这里朱厚照忽然就释然了。
“老刘。”
“奴婢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