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漕帮
景山书院虽然仍旧还是如往年那般招生,但是来到景山书院报名的孩童却越来愈多了。崔元最近是忙的头都要炸了。
这代王府、蜀王府、晋王府几乎天天都有人带着礼物来找他。
而且大部分都是各个郡王的次子们。
正德二年开始,这些镇国将军、中尉们的俸禄可就要没了,这些郡王们最为着急。
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谋一条好的出路。
景山书院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朱厚照虽然说要向皇族倾斜,但是还是要避免滥竽充数,崔元只能是亲自挑选这些孩子。
都是天潢贵胄,崔元也是骑虎难下。
景山书院里面的人都没工夫搭理崔元,现如今景山书院还有三大项目,若干小项目,谁都没工夫管崔元。
杨慎这小胖子每天沉浸在研制炸药的实验之中,另一边四轮马车的研究已经逐步让位于新式水泥研发了,而最受关注的便是蒸汽机的研发。
南希跟冯仲卿两人合力研制的蒸汽机也有不小的进展。
其实西方古希腊时期就有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了,不过那个叫做汽转球的东西,更多的还是一个小玩具。
但是现在冯仲卿已经初步将蒸汽的动力给导出来了。
但是真正用到工业上,还得需要一些时间。
景山书院现在已经承接了各种水力机器研制的单子,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地皇庄的单子,等到研制出来在行推广。
毕竟这种农业设施,朱厚照是定了规矩,户部每年是要给景山书院补贴的。
朱厚照现如今是越来越喜欢这个谈立本了,自从谈立本管了大明的钱袋子之后,这大明的一切运转速度都加快了起来。
朱厚照到了年关,干脆就一直沉浸在了后宫之中。
刘良女虽然住进了永和宫,原本朱祐樘是要给刘良女封个贵妃的,但是自从朱厚照回来之后,那件事情便没了后续。
夏皇后那边,朱厚照许久都不曾去过一处。
刘良女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对朱厚照说道:“公陛下,夏姐姐那里,你终归还是要去几趟的吧。”
一提到夏皇后,朱厚照便不再做声。
现如今朱厚照只有一个儿子朱载坚,但是当日并没有正式册封为太子,西苑那边老两口的意思其实很明确。
在朱厚照没有其他子嗣的情况下,朱载坚是皇储。
但是一旦夏皇后生下了儿子,他们立即便会变成有嫡立嫡的卫道士。
朱厚照只能是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刘良女母子。
“陛下若是绝嗣,该当如何,夏姐姐那里最好陛下还是去一趟吧”
刘良女愁眉不展的望着朱厚照说道。
朱厚照却是坏笑的望着刘良女道:“去慈宁宫作甚,又不是只有她能生儿育女,若是你怕朕绝嗣,那朕便让你在给朕生个大胖小子不就完了。”
刘良女正要说话,嘴便被朱厚照给堵住了。
分割线.
虽然朱厚照知道,这么做确实是有些亏欠夏皇后的,但是也是无可奈何。
朱厚照已经下旨命考功司想办法给国丈大人庆阳伯夏儒加封成庆阳侯了,也算是对夏皇后的一种补偿了。
朱厚照御案前的一部《王安石列传》已经向朝臣们宣告了朱厚照的态度。
真正推行变法之后,朱厚照才意识到,王安石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胆敢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什么样的胆量。
朱厚照领先这个时代五百年的知识,尚且不敢喊出这样的口号,而王安石做了,虽然失败了,但是王安石遇到的很多问题,朱厚照也必然会遇到。
其实,历代改革,总是将政治问题摆在首位,王安石变法,只是绞尽脑汁的想要斗倒那些大地主。
但是人们总是忽略了科技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改变。
有了蒸汽动力,资产阶级必然崛起一般。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王安石变法,由于时代的局限,看不到这一点。
朱厚照搞出了京都新府,景山书院,双核动力,正在将大明的地主阶级,飞速转化成资产阶级。
庙堂蝇营为利而鸣,天下熙攘为利来往。
只要朱厚照创造出足够多的机会,那些大地主阶级里的佼佼者,便会第一时间钻进去,化为己用。
而剩下的那些抗拒改编,苦守土地的地主就不足为虑的,因为有能力掀起风浪来的地主,都已经被天津这块大肥肉给吊过去了。
剩下的几个老弱病残,丝毫不足为虑。
但是朱厚照却没有意料到,随着北方各地皆获丰收,北直隶暂时不需要江南输血,朝廷已经停了今年的漕运。
朝廷已经仰仗漕运近百年,骤然一停,那以漕运为食的漕帮顿时傻了眼。
漕帮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败在了一棵秧苗的手上。
漕帮在杭州的总舵里,几名大汉正凑仔一个老者身边愁眉惨淡。
“洪爷,小的昨儿去问了,朝廷停了明年的漕运,差不多明年一年的单子,小的都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