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一代圣主唐太宗辞世
突厥的车鼻可汗,原名叫斛勒,本是跟突厥同族,被族人称为小可汗。颉利兵败后,突厥的余众想要拥立他为大可汗。当时,薛延陀非常盛强,车鼻不敢自称为可汗,率领部众投降薛延陀。薛延陀觉得车鼻本身是贵族,而且有勇有谋,大家都很拥护他,担心将来成祸患,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想要杀死他。谁知被车鼻知晓,于是车鼻秘密逃走了。薛延陀发兵追捕,反被车鼻打败。车鼻就在金山北面一带,建营设帐,自称乙注车鼻可汗,随即招兵买马,筹集了三万军兵。他经常率军侵扰薛延陀境内,后来薛延陀被大唐攻破,车鼻就更加嚣张,还派儿子沙钵罗特勒向大唐进贡礼品。太宗让沙钵罗回去,并下令郭广敬将军率军北征,让车鼻亲自入朝觐见。车鼻对郭广敬将军非常客气,并且跟郭广敬约好日期入朝觐见。等到郭广敬还朝复命,车鼻竟然过期不来。太宗又下诏责问他为什么不来,车鼻竟然置之不理。于是,太宗封高侃为行军总管,让他调集铁勒各部的番兵,去攻击车鼻可汗,高侃随即启程。一天,太宗像往常一样,退朝回宫,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头晕眼花,有些支持不住。于是卧到龙床,休养精神。哪知,到了晚上,太宗更加难受,连忙叫来太医诊治,太医出了方子,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到了第二天,病情更加严重,太宗竟然不能起床,只好传出诏旨,让皇太子到金掖门听政。太子听政完毕,就来看望太宗。正好,武媚娘在太宗的病榻前伺候,见太子进来,便向太子行礼。太子平时没怎么注意到她,今天仔细一瞧,觉得她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非常好看。而且,武媚娘身材非常袅娜,模样也很轻柔,口中呼出“殿下”二字,已是把太子的魂儿勾去。等到武媚娘礼毕起身,太子这才勉强安定心神,暗地里想着:“我以前看到她的时候,没有觉得她这么好看啊。如今落得更加妖艳了。我父皇年过半百,还有这么年轻貌美的人儿陪着,难怪会生病的。”
太子一边想,一边来到太宗床前,询问病情。太宗道:“我以为服用了天竺神医的丹药,就会永远健康长寿,谁知后来渐渐失效,现在神医也走了,看来我是活不了多久了。”说到这里,太宗感到非常凄凉和不舍。太子说道:“父皇是小病,只要服用几服药就会好的,不用太过担心。”太宗道:“朕从小就带兵打仗,身经百战才创下这份基业。如今天下太平,八方来朝,朕的梦想已经实现,死而无憾了。只是,现在朝中的功臣大多不在,就是活着的功臣也都年老体迈,只有李世勣一人,朕是为你着急啊。”太子说道:“李世勣是非常忠诚,可惜他年纪太老了。”太宗道:“李世勣虽然老了,但是身体还是非常强健的,而且这个人才智出众,朕一直对他另眼相看,应该不会辜负朕。只是你对他没什么恩,将来他未必为你效力啊!”太子听了这话,一直沉默不说话。太宗说了几句话就让太子退去了。太子退出,就看到武媚娘,从此,太子的心中就一直惦记着她。
谁知太宗一病病了两个月,太子每天借口去看望太宗,其实是去看武媚娘。武媚娘也会心的与太子眉来眼去,使得太子更加春心荡漾。经过精心的调治,太宗的病一天一天好转,可是他经不起色诱,在翠微宫住了几天,回来后又面色枯黄。太宗自知情况不妙,于是将太子詹事李世勣,出调为叠州都督。李世勣为人老成练达,一接到通知,就立即拜别太宗,连家都没回,简单地带着行囊上任去了。当时朝廷的大臣们都知道,太宗一直非常优待李世勣。以前,李世勣生病了,太宗还亲自给他喂药,剪下自己的头发给他调配药物。李世勣喝醉了,太宗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这样的种种关心爱护,远远超出他人。大家都以为李世勣是因为这个才立马出行的。其实,李世勣早就看穿了皇上的心思,知道此次太宗调走他,肯定另有深意,所以立刻就走了,没有逗留。果然,李世勣去后,太宗就对太子道:“朕这时派李世勣外任,就是为你打算。如果他犹豫不决,朕就可以说他抗旨不遵,将他处死。你看他一接到通知,就立即出行,忠心可嘉。我死后,你可以升任他为仆射,他一定会尽力辅佐你,你一定要切记啊!”太子连忙答应。
李世勣外调不久,卫国公李靖就病死了。李靖自从打败了吐谷浑后,因为被人诬告,又担心自己功高盖主,所以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太宗东征的时候,召李靖来商议,想要封他为统帅,但见他老态龙钟,于是改任李世勣为统帅。后来,李靖已经七十九岁了,身体很差,一天不如一天。太宗亲自去探望他,流着泪对他道:“爱卿是朕多年的老朋友,一生为国操劳,曾经立下汗马功劳,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的。”太宗回宫后不久,李靖就过世了。太宗辍朝哀悼,追封李靖为司徒,谥号景武。
自从李靖死后,太宗仍然到翠微宫玩乐。忽然,太宗得了痢疾,肚子疼痛难忍,想要拉却拉不出来,非常痛苦,不久,病情就越来越严重。太子李治进宫侍候,他日夜守候,武媚娘也在床前端茶送药。时间久了,两人眉来眼去,调笑得非常亲热。
一次,太宗昏昏睡着了,武媚娘见太子头上有几根白头发,就笑着说:“殿下年纪这么年轻,为什么会生出白发呢?”太子惊诧道:“果真有白发吗?难道是我老了不成?”武媚娘微笑道:“想是殿下太过操劳,所以才会生出白发,殿下真是仁孝啊!”太子道:“也并不是都是操劳的结果,你可知我的心意吗?”武媚娘瞅了一眼,正要回答,见有侍女进来,便掉头对侍女道:“皇上正在熟睡,你们不要声张,我去去就来,”说着,武媚娘竟然起身到外面去了。太子也趁这机会,溜了出去,跟着武媚娘来到她的卧室中。媚娘故意娇嗔地喊道:“殿下怎么降低自己尊贵的身份,来到臣妾的这里呢?”太子道:“还不是因为想你,所以才生了白发,你应该可怜我啊。”武媚娘听了这话,非常高兴,两人又是一番云雨去了。
过了两三天后,太宗的病情更加严重。他突然对武媚娘说:“朕自从患痢疾以来,一直治病吃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反而病情越来越严重,看来是治不好了。你跟朕多年,朕不忍心丢下你,你想过吗?朕死后你有什么打算?”武媚娘非常聪明,当即跪下道:“臣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一死报恩,但皇上的身体不一定不能治好,我也不敢立即去死,臣妾愿意削发为尼,吃斋念佛,为皇上祈求长生,来报答皇上的恩宠。”太宗听了这话,连忙答道:“好!好!你既然有这个想法,今天就可以出宫,省的朕为你操心了。”武媚娘拜谢离去。
听到武媚娘要去当尼姑,太子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突然,太宗自言自语地说:“武氏应着民间的预言,我想把她赐死,但实在不忍心。好在她自愿削发为尼,天下没有尼姑做皇帝的,这样就是我死了也安心了。”接着,太宗又对太子道:“你去叫长孙无忌、褚遂良进来。”太子听了这话,连忙出去,让太监去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忙着跑到武媚娘的卧室,跟她告别。看到武媚娘在收拾东西,太子哭着说:“你甘心撇下我么?”武媚娘道:“皇命难违,只好去了。”说到“了”字,武媚娘已经是泪下如雨,语不成声。太子也含泪道:“你怎么会自愿削发为尼呢?”武媚娘道:“如果不这么说,恐怕臣妾就要被杀掉了。”太子暗暗点头。媚娘又接着道:“殿下如果真的想臣妾,臣妾愿意等待殿下。只怕将来有一天,殿下当上皇帝,后宫佳丽美不胜数,会把我抛到九霄云外去的。”说到这里,武媚娘扑簌簌地流下泪来。太子用手指着天,发誓道:“我如果辜负你,不得好死。”武媚娘连忙用手捂住太子地嘴说:“殿下的情谊,我已经心领了,但求一件信物作为纪念。”太子随即从腰间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递给武媚娘。武媚娘刚接到手里,就有宫女跑进来说:“万岁爷传召殿下,请殿下快去接旨!”太子听了,也顾不得跟武媚娘诀别,只说了“后会有期,务宜保重”两句话,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太宗的寝宫了。
刚进门,就听到太宗说:“太子仁孝,你们要好好辅佐他,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遵旨”。太子进来向两人行了礼,站在一旁。太宗对太子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爱卿辅佐你治理国家,你就不用担忧了。”太宗又对褚遂良道:“长孙无忌这么多年一直对朕忠心耿耿,朕打天下的时候,他就多次立下战功。朕死后,你一定要防小人挑拨离间,诬陷忠良。”随后,太宗又传来太监问道:“武才人已经出宫了吗?你去传旨,叫她快点出宫,不必再来见朕。”太监领旨而去。太宗又感觉肚子疼痛地要命,一会儿就疼晕过去,好不容易才醒了过来。
太宗让褚遂良代写遗诏,然后又把各位妃嫔和太子妃王氏,一并叫来见最后一面。褚遂良写好了遗诏,呈上给太宗过目。太宗大概看了一下,就交给长孙无忌。然后握着太子的手,指着太子妃,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道:“朕的儿子和儿媳就托付给你们了。”太宗还想再多说几句话,已经说不出了。没过一会儿,太宗就走了。一代圣主,就这样过世了,享年五十三岁。
当时,所有人正要放声哀悼,长孙无忌摇手道:“等等!”太子问为什么不行。长孙无忌道:“这里是行宫,不便治丧,请太子殿下立即还朝,召集文武百官奉迎先帝,这才合乎礼法。”褚遂良也赞成。于是,太子离开翠微宫,回到大内。长孙无忌,褚遂良把太宗的遗体用车装着,运回大内,由太子率领文武百官迎上大殿,宣读遗诏,然后发丧。
太子停止了东征,举国哀悼太宗,几百名各国使臣也都哭着参加葬礼。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略卓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威德兼备的圣主,他的很多治国安邦的事迹都被后人传为千古美谈。
太子李治继承皇位,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升官阶一级。史家因他后来庙号叫作高宗,所以称他为高宗皇帝。高宗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召李世勣回京,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久,高宗又加封李世勣为左仆射,晋为司空,遵从了太宗的遗命。太宗名叫李世民,过世后,“世民”两字都不能提。李世勣就把世字除掉,叫作李勣。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八月安葬在昭陵。番将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因为受太宗的恩遇,请求殉葬,高宗不同意。后来,高宗命人用石头雕刻了被大唐征服的各国君王的石像,一共十四尊,陪列在太宗的陵墓旁边。
第二年,高宗改年号为永徽,立太子妃王氏为皇后。皇后是并州祁县人,是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同安长公主觉得王氏为人贤良淑德,就告诉太宗,于是太宗就把她娶来当儿媳妇。王氏的父亲叫王仁祐,因为女儿的关系,被封为陈州刺史。高宗即位后,王氏被封为皇后,王仁祐就被封为魏国公,母亲柳氏被封为魏国夫人。高宗加封褚遂良为河南郡公,让他和长孙无忌共同辅政朝政。另外,高宗封礼部尚书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右庶子高季辅兼任中书令。高宗每天带着十个刺史上朝,询问百姓的疾苦,商议国家大事。永徽初期的大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颇有贞观的样子,到了秋季,高宗又接到右骁卫郎将高侃的捷书,说是已经捉住了突厥车鼻可汗。大臣们都来庆贺。
原来,高侃受太宗之命出征,到了阿息山,车鼻可汗征召各部军兵,来抵抗唐军,谁知没有一个部落的军兵来。车鼻孤掌难鸣,只好带了几百名骑兵仓皇逃去。高侃带兵猛追,一直追到金山。这时候,车鼻的骑兵,大都被驱散,只剩下车鼻一人,被唐军活捉回来,当下奏凯还朝。高宗也想效法父亲,于是赦免了车鼻的罪,封他为左武卫将军,且命令突厥的残余部众仍然待在郁督山下,特设狼山都督府,统辖蕃部,封高侃为卫将军,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设三都督,分领十四州,瀚海设七都督,分领八州,各以原有的部落酋长为都督、刺史。从此,东突厥的各个部落全都向大唐称臣了。
但是,西突厥已经投降的几个部落再次叛变。高宗派左武侯大将军梁建方,封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为主帅,封右武侯将军萨孤吴仁为副将,让他们率领三万军兵,加上回纥的五万军兵,一同讨伐西突厥。唐军活捉了处月部酋长朱邪孤注,梁建方下令把朱邪孤注斩首示众。唐军正准备乘胜追击,突然接到朝廷的旨意,让梁建方等人火速回朝,梁建方不敢违抗圣旨,只好带兵回京。
原来,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和妻子高阳公主,想要谋反。高阳公主向来被太宗宠爱,和房遗爱结婚后,古话说疼儿连媳,疼女连郎,所以房遗爱也很得宠。房遗爱的兄弟房遗直,早年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权力非常大。公主嫉妒他,等公公死后,公主就唆使房遗爱在太宗面前诬陷房遗直。太宗调查真相后,就把高阳公主痛骂了一顿,从此,公主内心很恨太宗。有一次,房遗爱带着公主去打猎,到一座寺院休息。寺中有个叫辩机僧人,长得非常英俊,又会讨人开心,并且请公主在寺里留宿。公主竟然跟辩机勾搭在一起,她另外找了两位美女陪房遗爱。房遗爱得了两个美人,自然是非常高兴,也不管公主。公主更是乐得与辩机勾搭,公然地出双入对,像夫妻一样。后来,公主与辩机的事情泄露,太宗觉得很没面子,就下令把辩机斩首,另外把公主身边的十多个奴婢全部杀死。公主一点悔意都没有,反而更加怨恨太宗不近人情,杀死了她心爱的情夫。太宗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虽然参加了葬礼,但是她没有一点悲伤的表情,太宗死后,高阳公主更加放纵,很多男人都借着谈仙说鬼为名,出入公主的府邸,就连治病的医生公主也不放过,荒唐事传得人尽皆知。后来,高阳公主害怕东窗事发,惹来祸端,就唆使房遗爱,勾结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打算立荆王李元景为帝,废去高宗。薛万彻曾娶了高祖的女儿丹阳公主为妻,柴令武是柴绍的儿子,也娶了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为妻。两人都是驸马都尉,因为与高宗的关系不好,所以就和房遗爱合谋。荆王李元景是高祖的第七个儿子,听说他们想要拥他当皇帝,也就随声附和。房遗直知道后,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于是暗中告知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把这事告知了高宗,高宗就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高阳公主知道是房遗直告密,于是派人去诬告房遗直,说他要谋反。长孙无忌查明真相,房遗直没有谋反,谋反的是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随即把他们押入大牢,依法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