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武昭仪狠心杀女儿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二十四回武昭仪狠心杀女儿

房遗爱及公主等谋反的罪状证据确凿,长孙无忌把案件的审理结果上报高宗,高宗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手足私情,随即下令逮捕房遗爱下狱,然后再让长孙无忌审讯。房遗爱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一上刑具,就把同谋供了出来。长孙无忌冷笑道:“我想与你同谋恐怕不止这些人吧!”房遗爱答道“没有了。”长孙无忌道:“荆王李元景地位低微,都想当皇帝,难道吴王李恪等人就没有参加吗?我劝你老实供招,如果有人主使,你可减轻罪行,何必跟着别人去死呢!”遗爱听了这话,还以为是长孙无忌替他帮忙,教他牵出吴王李恪,就好免除死罪,因此随口承认,说吴王李恪也参与了谋反,谁知刚好中了长孙无忌的诡计。原来,以前太宗在世时,因为李承乾被废,太宗开始打算立魏王李泰,后来又要立吴王李恪,这都被长孙无忌阻止,因此,高宗才得以继位。过后,魏王李泰被贬到均州,到贞观季年,才被晋封为濮王。高宗即位后,下令让李泰开府置官,没过多久,李泰就病死了。吴王李恪文武双全,威望很高,高宗封他为司空,兼任梁州都督。长孙无忌担心李恪得势报复自己,就打算先下手为强,于是借刀杀人,置他于死地。现在有了房遗爱的供词,李恪受牵连,立即被打入大牢。

长孙无忌向高宗呈上卷宗,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及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等人按照大唐的法律,当斩。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也该赐死。高宗看了卷宗,对大臣们说:“房遗爱等人罪该万死,但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可不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兵部侍郎崔敦礼抗议,道:“陛下虽然仁慈,但这毕竟是谋反罪,如果不杀他们,今后如何立法呢?”高宗长叹了几声,只好同意处死他们。李恪临死前大声喊道:“长孙无忌,你丧心病狂,陷害忠良!如果李氏祖宗有灵,一定会灭你九族的,一定不会让你作威作福的!”长孙无忌等人还不肯罢休,把江夏王李道宗、执失思力、宇文节等人全部牵扯进来,发配边关。房遗直因为父亲忠诚,自己没有参与进来,所以免了死罪,被贬为铜陵尉。

高宗继位三年,因王皇后没有生出儿子,于是太子之位一直空着,高宗很是郁闷。后宫刘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李忠,刘氏地位微贱,她的儿子如果被立为太子,一定跟皇后亲近,于是,王皇后的母舅柳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经过商量,请求立李忠为皇太子。高宗同意,行了立储的礼仪,并让王皇后抚养李忠,王皇后很满意。

但是,后宫有一位萧良娣,长得挺漂亮,非常受高宗的喜爱,被封为萧淑妃,萧淑妃生了个儿子,叫李素节,因为母亲很得宠,李素节于是被封为雍王。王皇后非常妒忌萧淑妃,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萧淑妃母子的坏话。然而,这个萧淑妃也不是个软柿子,怎么能忍受得了,免不了对王皇后反唇相讥。高宗既不便袒护王皇后,也不便袒护萧淑妃,左右为难。于是,高宗索性不管她们两人,自己去找心上人了。

一天,正是太宗去世三周年的忌日,高宗亲自到佛寺去上香。他并不是迷信佛法,亲自去祭奠太宗,其实是为了去找武媚娘。武媚娘自从出宫后,就来到白马寺。她剪去头发,刚开始还能安心念佛,可是时间一长,武媚娘就和寺中的和尚冯小宝勾搭在一起。冯小宝这个人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所以武媚娘很喜欢他。

武媚娘听说皇上要来,心想高宗肯定是来见自己的,于是精心打扮一番,出门迎接。果然,高宗看到武媚娘还是那么迷人,不禁怜爱之心涌上心头。高宗匆匆上过香后,就让侍卫在外面等候,自己拉着武媚娘进了禅房。两人互诉三年间的相思之苦,泪流面面,难舍难分。临走前,高宗承诺让武媚娘留起头发,自己一定早日召她回宫。

高宗回宫后,竟得了相思病。他茶不思,饭不想,天天惦记着武媚娘。王皇后看到高宗这个样子,便问高宗是怎么回事。高宗就把实话告诉了她,谁知,王皇后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请高宗赶快把武媚娘招进宫中。

原来,高宗一直宠着萧淑妃,王皇后总是吃她的醋,所以,王皇后就想只要武媚娘进了宫,萧淑妃必然失宠,对方多一个敌人,自己多一个帮手,多好啊!高宗看到王皇后是这样赞同的态度,心里非常高兴,于是隔三岔五地派内侍去探望武媚娘,看她头发长了多少。说也奇怪,武媚娘的头发也争气,长得非常快,没多久就长出了一头的乌发。武媚娘再添点假发,盘成云髻,居然和在后宫的时候一样迷人。

很快,武媚娘跟情僧冯小宝告别,并跟他订下以后见面的时机,然后跟着内侍进了宫,拜见高宗。高宗见她还是那么美丽迷人,越看心里越高兴,于是就带她去见王皇后。皇后竟含笑相迎,武媚娘连忙跪下,接连磕头,两人都说着恭维的话,气氛非常融洽。

王皇后让武媚娘在正宫左侧居住,并且拨了一些宫女去伺候她。到了傍晚,高宗和皇后给武媚娘接风。高宗坐在上面,武媚娘坐在下面,王皇后坐在高宗旁边,三人说说笑笑,气氛非常融洽。武媚娘装作谦恭的样子给皇后看,一点儿都不敢放肆,但是等到酒席散后,王皇后回宫,高宗就拥着武媚娘进了房间,风流快活去了。

高宗接回武媚娘,越看越喜欢,不知道要如何安置她,才算安心。再加上王皇后在旁边说着好话,天天赞美这武媚娘,说她如何殷勤,如何温恭,更让高宗喜欢得不得了,当即进封武媚娘为昭仪。武昭仪只巴结皇后,根本不把萧淑妃放在眼里,萧淑妃又是嫉妒,又是愤恨,于是向高宗告状。谁知,高宗不但不理睬她,反而对她更加冷淡。就这样,武昭仪成功地挤倒了萧淑妃,接下来就是要花一些心思扳倒皇后。

王皇后对待宫女非常严格,武昭仪就百般笼络宫女,每次得了赏赐就全部分给她们。宫女们都非常喜欢她,甘心做武昭仪的心腹。从此,她们就把皇后和她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告诉了武昭仪。

永徽五年闰四月,武昭仪身怀六甲,很希望自己能生一个儿子,谁知生了一个女儿。武昭仪非常失望,想着竟然生女儿没有用,索性就利用女儿来陷害皇后。

一天,武昭仪在宫中闲坐,忽然来报说是皇后驾到。武昭仪急忙叫宫女过来,对她说了几句话,自己就闪入侧室躲着。王皇后来到西宫,所有宫女都跪地相迎,王皇后问武昭仪到哪儿去了,宫女们都说她去御园采花了。

王皇后听宫女们这么说,就在西宫随便坐着,突然听到床上有小孩的哭声,就起身到床边,抱起武昭仪的女儿,逗弄一番。王皇后自己没有孩子,看到别人的小孩,非常喜欢,一抱着武昭仪的女儿,就非常怜爱。那女孩被她逗得改哭为笑,过了好一会儿,就又睡着了。于是,王皇后把小孩放下,用被子盖好,见武昭仪还没有回来,等不及,就走了。

武昭仪听说皇后走了,就从侧室出来,悄悄地来到床前,拉开被子一瞧,只见女儿正睡得很熟。她竟狠了心肠,咬定牙齿,提起两手,扼住女儿的喉咙,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可怜这女孩被扼死,连声音都叫不出来,四肢一抖,就断气了。武昭仪仍然用被子盖住女儿,等待高宗的到来。

高宗每天退朝,都会来到武昭仪这里,跟她谈情说爱,因此不到半刻,高宗就来了。武昭仪手上拈着花朵,迎接高宗入宫。高宗笑着对武昭仪道:“美人爱花,把花儿跟你这位美人比,花都要被比下去了啊。”武昭仪微笑道:“皇上这么夸奖臣妾,臣妾怎么敢当啊?不过臣妾本来就很爱花,所以正从御园采花,恭候御驾。”

高宗没有说什么,就看向床内道:“女儿还在睡觉吗?”武昭仪道:“已经睡了好久了,这时候应该醒了。”说着,就让侍女去抱女孩,谁知女打开被子一瞧,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武昭仪假装催促道:“莫非还是在睡觉,怎么还不把她抱来啊?”侍女才说了一个“不”字。武昭仪又假装不懂什么意思,自己跑到床前去抱女儿,她手还没碰到女儿的身体,嘴里就大声惊叫起来,惹得高宗非常惊疑,连忙来到床边,发现女儿已经死了,忍不住泪流满面。

武昭仪哭着问侍女道:“我去御园采花,不过就一会儿的工夫,好好一个女婴儿,为什么被闷死了?莫非你们跟我有仇,谋害了我女儿?”所有侍女听了这话,全都慌忙跪下,都说不敢。武昭仪又道:“你们如果都是好人,难道是有鬼么?”侍女们回答道:“只有皇后娘娘来到了这里,曾看到她坐在床前抚弄公主,没过一会儿就走了。”武昭仪听了这话,顿时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怨着王皇后。高宗开始不信,沉着脸道:“皇后不会下此毒手的,你不要怀疑!”武昭仪听到高宗这么说,就让宫女们退出去,然后哭哭啼啼地说了皇后一大堆坏话,高宗越听越生气,不由得大怒道:“如此恶毒的女人,天理难容!如果你不说,我还被蒙在鼓里呢。我一定要把她废掉。”

武昭仪又假装害怕,连忙向高宗摇手,并说道:“废后这么大的事,陛下不能因为我的几句话,就草率地决定,而且满朝的大臣都不知道内情,难道他们不站出来反对的?还请皇上三思,宁可赶走臣妾,也不能废了皇后啊。”高宗道:“只有长孙太尉是朕的舅舅,而且他当面受了父皇的嘱托,朕跟他商量下,就能解决了。”武昭仪见高宗心意已定,就要跟他一起去。高宗欣然同意,于是,当天晚上,高宗就带着武昭仪来到长孙无忌的王府。

长孙无忌听说高宗突然来访,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只好穿戴整齐,出门恭迎高宗。高宗带着武昭仪一同下车,来到长孙无忌的府里,长孙无忌连忙叫出自己的妻妾出来相陪。说了半天,高宗还没有要走的意思,长孙无忌只好摆酒席招待。餐桌上,武昭仪问起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无忌就让他们出来拜见高宗。长孙无忌的大儿子名叫长孙冲,已经封为秘书监,另外还有宠姬生的三个儿子,都只有十几岁,还没有封官。

武昭仪就对高宗说:“皇舅是国家元勋,理应全家受封,请陛下施恩加封,也算报答皇舅了。”高宗听了这话,连忙当面加封了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长孙无忌当着高宗的面拒绝,然而高宗不同意,长孙无忌只好让三个儿子谢恩。然后,高宗借着酒意,说了一些皇后的不是,像什么皇后没有生出孩子,还说皇后喜欢嫉妒等等。长孙无忌装着听不懂的样子,跟高宗说着其他的话。高宗不高兴,随即下令散席,打算回宫。武昭仪还是谈笑如常,跟长孙无忌的妻妾握手告别。

第二天,武昭仪派人给长孙无忌送去很多金银珠宝,长孙无忌冷笑几声,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几件东西,其他的都退了回去。到了晚上,礼部尚书许敬宗来找长孙无忌,他对长孙无忌说高宗要改立皇后的事,劝他不要反对,长孙无忌断然拒绝许敬宗的劝解。许敬宗没办法说服长孙无忌,只好怏怏离去。又过了几天,高宗想要封武昭仪为宸妃,侍中韩瑗和中书令来济,都上奏劝阻。他们说按照本朝宫中的制度,只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名号,并无宸妃名号,皇上不应该特别增设其他名号。于是,高宗又不便下诏,只好暂时搁置这件事。

阴柔凶险的武昭仪只好日夜等待时机,夺取后位。刚好,武昭仪再次怀孕,十月怀胎之后生了个儿子。高宗非常高兴,给他取名李弘,特别地宠爱这个儿子。

武昭仪有了儿子,就多了一重希望,于是想出一条最凶最毒的办法陷害皇后。她跟宫女们串通,让她们备一个木偶,上面写着高宗的名字和出生的日期,然后用钉子钉住,暗中藏到皇后的床下,然后秘密告诉高宗,让高宗亲自去检查。高宗到皇后那里一搜,果然找出了木偶,高宗不由地怒气冲天,指问皇后道:“朕与你有什么仇?你要这样诅咒朕。”皇后感到莫明其妙,只吓得浑身乱抖,并跪着解释道:“臣妾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还请皇上明察!”高宗大怒道:“明明在你的床下,还想抵赖吗?”皇后又哭着解释道:“臣妾跟随陛下多年,陛下应该了解臣妾,难道臣妾会无缘无故地谋害陛下吗?”高宗根本不听皇后的解释,也不理皇后,拿着木人来到武昭仪宫里。武昭仪还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等看到高宗已经气愤难平了,她又好言相劝,请高宗保重龙体。当天晚上,高宗就在武昭仪那里留宿,武昭仪在他枕边说了一夜,直到很晚才睡觉。

第二天,早朝过后,高宗对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说道:“朕有要事跟你们商量,你们先在这里等一下!”说完,高宗就走了。这时,有个太监出来,低声说:“今天皇上要废掉皇后,看来势在必行,你们就别阻拦了。”

长孙无忌很生气,把这个太监呵斥走了。一会儿,传来圣旨,贬吏部尚书柳奭为荣州刺史,升中书舍人李义府为中书侍郎。

长孙无忌看完圣旨后,对李勣道:“柳奭是皇后的亲舅舅,现在无故被贬,李义府是个阴险小人,与许敬宗狼狈为奸,我已经奏请外放贬谪,现在反而升官,皇上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次是不得不与皇上争辩了,还望大家齐心协力!”李勣不说话。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褚遂良接着说道:“太尉是皇舅,李司空又是功臣,如果你们讲的话皇上不听,皇上就会背负弃亲忘旧的恶名。只有我褚遂良出身卑微,又没有什么功劳,却占着高位,当年曾奉先帝遗诏,今天如果不以死相争,还有什么脸面见先帝的在天之灵?”话还没说完,高宗就传召他们。

四人连忙入殿,只听高宗说:“皇后竟然敢用巫术谋害朕,朕决意将她废弃。”褚遂良立即下跪,劝阻道:“皇后出自名家,贤良淑德,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高宗从袖子里拿出木人,又讲了当时的情形。褚遂良又道:“皇上怎么知道不是别人陷害的?会不会有人买通宫女暗中藏在皇后的床下,皇上如果仔细追查,一定能查得水落石出的。”

高宗又说道:“就算这件事情不是皇后做的,皇后没有生出孩子,也已经犯了六出之罪。现在,武昭仪性情贤淑,又生了个皇子,正好代替王皇后,朕已经决定这么做了。”褚遂良大声反对,道:“陛下难道忘记先帝的遗命了吗?先帝在临终前,曾拉着您的手,对我们说:‘好儿,好媳,今天就托付给你们了。先帝的话还在耳边,皇上怎么就忘记了呢?况且皇后并没有什么大错,实在不该废啊。’”高宗听了这话,非常不高兴,长孙无忌接着说道:“褚遂良说得有理,还望皇上三思啊!”高宗这才道:“爱卿们先退下,我们明天再说。”

长安令裴行俭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找长孙无忌了解情况。他问长孙无忌:“听说皇上要废皇后,改立武昭仪为皇后,这事是真的吗?”长孙无忌回答道:“确有此事。”裴行俭道:“武昭仪如果立为后,那是国家的大祸,太尉要尽力拦阻啊。”长孙无忌叹息道:“不是不想阻拦,是担心阻拦没用啊?”裴行俭又叮嘱了长孙无忌几句就走了。当时,袁公瑜也在场,裴行俭一走,他就去通报武昭仪的母亲杨氏,杨氏连夜进宫告诉武则天。第二天凌晨,高宗就下旨,贬裴行俭为西州长史。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凌晨入朝,正好碰到贬斥裴行俭的诏书下来。长孙无忌就对褚遂良道:“又一个被贬了,我们要怎么办?”褚遂良道:“还是像昨天商量好的办。”长孙无忌左右一看,发现文武百官都在,只是没有看到李勣,便道:“李司空为什么还不来啊?”正说着,景阳钟响起,天子临朝,长孙无忌等人鱼贯而入。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宗又提起要废掉皇后的事,褚遂良立即下跪,上奏道:“陛下如果一定要废掉皇后,也应该选择其他妃嫔代替,但是就不能选武昭仪。武昭仪之前是先帝的女人,天下人都知道,现在要再立为皇后,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说完,褚遂良就不停地磕头,直到额头流血,又接着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坚持立武昭仪为皇后,臣请求辞官归田。”

高宗恼羞成怒,命令左右把褚遂良拉出去。褚遂良正起身想要出去,突然帘子后面传出女人的声音:“何不杀了此贼?”长孙无忌听出是武昭仪在说话,连忙站出来,说道:“褚遂良是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应该妄杀。”韩瑗、来济等人也极力反对,高宗这才让褚遂良退朝。

李勣装病不去早朝,武昭仪就知道他是有意帮助自己,于是当晚就劝高宗秘密把他召进宫,商量改立皇后的事。当天晚上,高宗召李勣进宫,跟他商议易后的事。李勣从容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呢!”高宗笑着道:“还是爱卿的话有理,朕已经决定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