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李林甫毒计害太子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四十五回李林甫毒计害太子

开元十五年,契丹可汗邵固派可突乾到大唐进贡,同平章事李元纮接待他时态度非常傲慢,可突乾怏怏离开。张说对人说道:“可突乾长期主政,深得人心,现在不以礼相待,让他失望而回,恐怕会从此产生怨很,不肯再来进贡了。”果然,隔了两年,可突乾想背叛大唐,被邵固阻拦,可突乾竟然将邵固杀死,另立屈烈为王,而且胁迫奚部落投降了突厥,背叛大唐。玄宗派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赵含章发兵征讨。不久,又有圣旨封忠王李浚为河北大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和京兆尹裴伷先为副将,命他们统领十八总管出击奚、契丹。李浚与百官在光顺门会面。张说回来后对同僚道:“我看忠王的风姿相貌特别像太宗,这大概是社稷之福吧。”

但是,李浚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朔方节度使李祎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和赵含章出塞讨伐,击破了可突乾,收降奚部落,胜利班师。

可突乾收拾残兵败将,又来进犯边境。幽州长史薛楚玉派副总管郭英杰、吴克勤等人,率领一万人马以及所收降的奚部落兵马,同可突乾在都山下交战,奚部落的兵马首鼠两端,四散奔逃,唐军被敌兵乘胜追击,郭英杰、吴克勤战死。

玄宗听到兵败的消息,调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命令他征讨契丹。张守珪很有谋略,到幽州后立即操练兵马,防守局势焕然一新,可突乾多次进犯都被击退,于是派使者前来诈降,张守建派王悔去抚慰,王悔来到可突乾的营帐,见他言语放肆,知道他没有诚意,就以假对假,敷衍了一番。

可巧,契丹牙官李过折和可突乾产生矛盾,请王悔密谈,说可突乾已经投靠突厥,要带兵杀王悔。王悔很有口才,劝李过折谋杀可突乾,事成之后必定奏请皇上册封,包管李过折有高官厚禄。李过折大喜,乘夜出兵杀死了可突乾和屈烈王,又杀死可突乾的党羽数十人,然后亲自率领人马归降大唐。

王悔当即上报张守珪,张守珪亲自来到紫蒙州抚慰李过折。李过折呈上了可突乾和屈烈的人头,经张守珪验明后,飞马送到唐朝延,玄宗封李过折为北平郡王,兼任松漠州都督。

几个月后,可突乾的余党涅礼为可突乾报仇,杀死了李过折以及他的全家。只有李过折的儿子刺乾逃到安东。唐朝延封刺乾为左骁卫将军,又派使臣谴责涅礼。涅礼辩解说:“李过折太残暴,众兵士不安,将他杀害,并非我主使。今后我仍然愿意归顺天朝。”玄宗明知涅礼的话是诡辩,但因为不愿兴兵打仗,只好将错就错,任命涅礼为松漠都督。从此,边境又要平静了两三年。

当时,源乾曜、杜过、李元纮等人都已经被罢免了丞相之职,玄宗改任户部侍郎字文融、兵部侍郎裴光庭为同平章事,召河西节度萧嵩为中书令,统领河西。

字文融以善于敛财得宠,安排了许多官吏为他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字文融反而扬扬得意。现在他登上相位,就对人说:“只要在这位置上坐几个月,就能保证天下太平、国库充实。”此后,字文融仗权欺人,嫉贤妒能,横行了两三个月,民间怨声载道。

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屡立战功,深得玄宗恩宠。字文融暗中忌妒,乘李祎上朝,唆使御史李寅弹劾李祎。谁知弹劾的奏章还没上,就泄露了风声,李祎急忙觐见玄宗,抢先奏明了字文融唆使御史的事情,玄宗半信半疑。到了第二天,弾劾的奏折果然呈上,玄宗不免龙颜大怒,立即贬字文融为汝州刺史,撤了李寅的官职。不久,国库再度空虚,玄宗又想到字文融,想把他再次召人朝中,偏偏正好有人状告字文融贪赃枉法,于是玄宗只好将他流放岩州,字文融病死在途中。

将军王毛仲,因为讨逆有功,加封霍国公,兼任开府仪同三司。此人平步青云,不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越来越骄横。内侍高力士、杨思勖,是玄宗最宠幸的宦官,王毛仲盛气凌人,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高力士等人因此愤愤不平,经常在玄宗面前告状。王毛仲的妻子生了个儿子,玄宗派高力士赐给财物,并且封他儿子一个五品官。王毛仲却傲慢地对高力士道:“我儿子难道不能封个三品官吗?”高力士当即回报玄宗,又添油加醋地说了几句。玄宗大怒,立刻传旨贬王毛仲为瀼州别驾,四个儿子一律罢免官职,贬置到边远地方。王毛仲走到半路,又有圣旨到来,逼他自尽。

从此,宦官势力越来越强盛,高力士、杨思勖权倾朝野内外,时间一长,成了大唐的又一弊端。

同平章事裴光庭病逝,玄宗让中书令萧嵩举荐正直之士。萧嵩引荐了尚书右丞韩休,于是,玄宗封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谁知道韩休登上相位后,刚正敢言,连萧嵩的过失也屡屡指正,萧嵩很是悔恨。

后来,张说、源乾曜先后病死。韩休和萧嵩因为屡有争议也一并被罢免,不久相继病逝。玄宗任用京兆尹裴耀卿为侍中,知制浩兼工都特郎张九龄为中书令,吏部侍郎李林莆南为礼部尚书,同任中书门下品。裴耀卿和张九龄交情很好,共同主持朝政。只有李林甫阴险狡诈,和裴耀卿、张九龄二人性情不合,李林甫想出许多阴谋诡计,搅乱朝纲。

李林甫是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李祐的长子,小名哥奴。他生性狡诈,颇得舅舅姜皎的喜爱。姜皎和源乾曜通婚,源乾曜的儿子源蹧,曾经为李林莆求官司门郎中。源乾曜摇头道:“郎官应该有才有德,哥奴怎么能当郎中?”李林甫又多方运动,竟然当上了国子司业。

宇文融当御史中丞时,提拔李林甫担任刑部、吏部两部的侍郎。待中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恩的女儿,李林甫曾经与她有私情。高力士一度经常到裴宅走动。裴光庭死后,妻子武氏索性明目张胆地和李林甫勾搭在一起,又托高力士替他吹嘘,推荐李林甫为丞相。高力士因为丞相职位重大,不容易推荐,特别替李林甫想出一个办法,打通内线,找武惠妃帮忙。

武惠妃图谋皇后不成,就打起了改立太子的主意。寿王李清是武恵妃所生,已经渐渐长大,比其他皇子得宠,有了夺储的迹象。高力士趁这个机会,进言武恵妃,说李林甫愿意辅保寿王,请求恵妃援助。武惠妃正要找一个帮手,于是竭力撺惙玄宗加封李林甫为丞相。玄宗被色所迷,果然提拔李林甫为丞相。李林甫也极力支持武惠妃,暗中观察太子及诸王的过失,以便进谗言。

寿王李清娶杨氏为妃,寿王的妹妹咸宣公主下嫁杨洄。这时候,玄宗下令,让所有的儿子一律改名。太子李嗣谦改名为李瑛,五子李嗣初改名为李瑶,八子李据改名为李琚,寿王李清也改名为李瑁。

太子李瑛和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因为生母失宠而有所不满。李林甫偶然听到了风声,于是告诉驸马都尉杨洄,让他转告武惠妃。武惠妃乘玄宗进宫,跪下请求退居闲宫。玄宗惊问什么原因,恵妃先哭了半天,然后呜咽着说道:“太子暗中勾结党羽,要害我们母子,而且指责陛下。臣妾想太子正位已久,关系到国本,陛下干脆把臣妾废掉,陛下也免得挨骂!”

玄宗听了这话,忍不住拍着桌子道:“岂有此理,他本来就不是皇后所生,明天朕就把他废掉。”武恵妃又撺惙道:“鄂王和光王也与太子是同党,太子一动,二王恐怕也要有变故,还是把臣妾废了吧。”玄宗更加愤怒:“李瑶、李琚竟也这么不肖,应当一并废去。”武惠妃见玄宗已经中计,就连哭带劝,请玄宗息怒,保重身体。这时的玄宗皇帝已经被美色迷惑,哪能得逃得出艳妃的掌心呢?当即扶起惠妃,替她擦干眼泪,又好言安慰一番,当晚留在惠妃的住处。

第二天一上朝,玄宗就跟几位率相提起废太子和鄂、光二王的事。张九龄强烈抗议,据理力争,玄宗始终默不作声,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散朝后,武惠妃秘密派宮奴牛贵儿跑去张九龄道:“有废必有兴,您如果愿意援助寿王,相位就能安稳了。”张九龄怒叱道:“后宫怎么能参与政事?不要再向我饶舌!”牛贵儿走后,张九龄立即详细转告了玄宗,玄宗这才暂时放下改立太子的事。

武恵妃记恨张九龄,就和李林甫串通一气,内外一起排挤张九龄。玄宗本来因张九龄文雅,大加赏识,现在被宠妃和奸相天天撺掇,不免对他冷淡起来。

平卢讨击使安绿山被张守珪派通去征讨奚、契丹叛党。安禄山冒险进兵,被敌人杀得大败,张守珪奏请斩首,安禄山临刑前却大声喊道:“大帅要消灭奚、契丹,为什么要杀壮士呢?”张守珪听了暗暗称奇,于是安禄山押送京城,听候朝廷发落。玄宗亲自审问,一看安禄山相貌堂堂,也不忍将他处死,竟然下诏特赦安禄山。张九龄阻止道:“兵败辱国,不能不杀。而且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定为后患。”玄宗没有同意。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多次升官,李林甫有心拉拢,再三向玄宗说他好话,于是玄宗要封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上谏阻拦道:“尚书是古时候的纳言,不宣轻易加封,牛仙客恐怕难以担当重任。”李林甫当面反驳道:“牛仙客有做宰相的才能,何止一个尚书?”玄宗于是加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并委以重任。李林甫又对朝中的谏官道:“如今皇上圣明,大家都乐得顺情说好话,你们多言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此后谏官就不大说话了。只有补厥杜琎仍然上疏言事,结果被贬为下邽令,从此言路堵塞。牛仙客本来就由李林甫举荐,当然唯唯诺诺,不敢发言。

原文在六#9@书/吧看!

监察御史周子谅是张九龄举荐的,见李林甫专政,牛仙客谋私,心里愤愤不平,当即上疏弹劾,明着弾劾牛仙客,暗中批评李林南,措辞非常激烈。玄宗大怒,召入周子谅,下令一顿杖打,然后流放襄州。可怜周子谅身上棍伤累累,途中又受到虐待,不久就被折磨死了。李林甫诬陷张九龄说他举荐的人不但没有才,而且结党营私,于是,玄宗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老家在曲江,擅长文学,举止风雅,品行端正,虽然因为直言而被贬,却随遇而安,丝毫没有悲伤的神态。晚年以文史自娱,不谈朝政,终年六十八岁,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公。玄宗虽然信任李林甫,排斥张九龄,但心里仍然念念不忘张九龄,每每任用官员,必定要问左右道:“风度像不像张九龄?”后来,安禄山叛乱,玄宗逃奔四川,更加后悔没听张九龄的话,伤心落相之余便派使臣到曲江祭拜。

李林甫挤走张九龄后,又和驸马都尉杨洄密谋改立大子的事。杨洄于是上奏诬告太子和鄂王、光王,说他们伙同太子妃的哥哥驸马薛锈,阴谋造反。玄宗一査,没有证据,就不再过问。杨洄忙向李林甫问计,李林甫给他出了个诡计,让他转告惠妃。惠妃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去召太子和鄂、光二王,假称宫中有小偷,请求他们立即带领兵士进宫防卫。太子和二王不知道是诈,就带兵进去了。惠妃急忙跑到玄宗那里告状,说太子和二王串通谋反,带兵进宫。玄宗派人去査看,果然跟惠妃说的一样,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召李林甫来商量。李林甫淡淡地答道:“这是陛下家事,臣不敢多嘴。”玄宗于是写了道手谕,废李瑛、李瑶、李琚为庶人,流放薛锈到襄州,不久又赐三个儿子自尽。

薛锈娶的是玄宗的女儿唐昌公主,他到了蓝田后也被玄宗赐死,李瑛、李琚既好学,又有才干,这次被害致死,人们都替他们喊冤。李瑛舅舅家赵氏和妃子家薛氏,以及李瑶的舅舅家皇甫氏都被牵连,死了好几十人。只有李瑶的妃子韦氏一家,因为韦妃贤德才免于一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