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红颜再祸水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四十四回红颜再祸水

王皇后受册封以后始终没有生个男孩,渐渐地被玄宗冷落。玄宗生性好色,与王皇后并不恩爱,不过因她是患难夫妻,并参与过扫平内乱,所以才封为皇后。当时,玄宗宠爱的是姿色出众的赵丽妃,她妖艳动人,能歌善舞,还给玄宗生了个儿子叫李嗣谦。当时,后宫刘华妃已经生了儿子李嗣直,比李嗣谦大一两岁。论理说,皇后没有儿子,就应该立嫔妃所生儿子中年长的,玄宗因为宠爱赵丽妃,竟于开元二年立李嗣谦为皇太子,除赵丽妃外,后宫中还有皇甫德仪,刘才人等,也因姿色美丽而深得玄宗宠爱。皇甫德仪生了儿子李嗣初,刘才人生了儿子李琚,子以母贵,年幼封王,李嗣初是玄宗的第五个儿子,受封为鄂王,李琚是玄宗第八个儿子,封为光王。

玄宗继位后,选武攸止的女儿进宫。这个女孩长得妩媚动人,人又聪明,跟武则天相似,入宫时只有十四五岁,偏颇解风月,很会讨好玄宗,引得这位玄宗皇帝特别爱怜,居然和她朝夕行乐,形影不离,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人都渐渐失宠。

玄宗册封武氏为惠妃,武惠妃仗着得宠渐渐生了骄气,不但轻视赵丽妃等人,就是连正宫也不放在眼里。王皇后看不过去,免不得当面呵斥,她就怀恨在心,在玄宗面前搬弄是非,哭诉王皇后如何嫉妒蛮横。

玄宗正在爱恋武惠妃,怎么肯让他人得罪美人呢?当下激动地赶到正宫,大声痛骂王皇后,而且说要废了她。王皇后哭诉道:“臣妾不过得罪宠妃,没有得罪陛下。就算陛下不念结发旧情,难道也不记得臣妾的父亲用衣服换一斗面,为陛下做生日汤饼的事了吗?”玄宗听到这话,不禁良心发现,怒气也消了一半,于是把废后的问题搁置了好几年。

武惠妃整天想着夺取正宫的位置,满心指望生下一个儿子好封为皇后,整天祈祷神佛,果然神佛有灵,月事没来,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儿子,面目很是清秀,很像武惠妃。不但武惠妃喜出望外,就连玄宗也高兴极了,取名为李嗣一。哪知没出生一年就夭折了,玄宗非常悲痛,追封为悼王。接下来,武惠妃又怀孕,这次格外注意,吃人参补品一直到分娩,又得了一个男孩,长的相貌清秀,仿佛图画中婴儿,玄宗命名叫李敏,总说他一定可以长成人,不料不到周岁,又染了绝症,无药可医一命呜呼了,于是又追封为怀哀王。不久,武惠妃又生一个女儿,相貌秀丽,没几个月就死了,追号为上仙公主。

连续三个儿女都夭折。生下第四个儿子时,取名为清,那时玄宗和武惠妃,喜中带忧,担心只能生而不能养。碰巧,宋王妃元氏进宫贺喜,见玄宗面带愁容就问他事情缘由,玄宗就如实相告,元氏于是就替他想办法,让玄宗将儿子交给她出宫抚养,正好她自己也刚刚产下孩子,可以代为哺乳。这样,这个孩子才得以长大成人,受封为寿王。

后来,武惠妃又生下一男二女,男孩取名为李琦,女儿号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成年。

武惠妃生了儿子之后就更加骄横,和王皇后更不相容,时常在玄宗面前搬弄是非,污蔑皇后。玄宗已经着了色迷,禁不住武惠妃挑唆,又想要废皇后。

有一次,玄宗偶然记起老朋友姜皎,想与他密谋废后,就把他召入京师,封为秘书监,和他商量。姜皎认为皇后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如果一定要废,只好把她没有生儿子这件事作为话柄,玄宗也认为有道理。

姜皎退出后,竟然和同僚说起了密谋的事,顿时,官员之间辗转相传,闹得满城风雨。玄宗大怒,严厉谴责姜皎。张嘉贞趁机迎合玄宗,弹劾姜皎胡言乱语,构成罪状,请求严惩,于是,姜皎被发配钦州。姜皎行至半途,悔恨交加,得病身亡。王皇后听到消息,更加不安。幸好平时对下人有恩,除了武惠妃之外,没有一个人谈论皇后的短处,所以玄宗还在犹豫,又拖了两年。

皇后的哥哥王守一心想为皇后出主意。他想到了姜皎的传言,废后的事只因皇后没有生儿子,倘如能有幸产一名男孩不就不会被废了,于是整天拜神祈福。

寺僧明悟乘机迎合,说皇后应当祭南北斗星,取霹雳木刻上天地文和皇上的名字,佩带在身上,就能生儿子;不但如此,皇后将来还能达到则天皇帝的位置。王守一得到秘诀大喜,急忙去告诉皇后。皇后不明好歹,当即照办。偏偏有人通知了武惠妃,武惠妃就禀明玄宗,诬告皇后巫盅等罪。

玄宗突然来到中宫,在皇后身上一搜,果然搜到证物,害得皇后有口难辩,只得说是王守一的主意,是为了求子起见。玄宗早就想废后,只是苦于无词可借,这次得了证据,还管什么真假,立即传旨,大致说是:“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还有害皇帝的心思,不可以承接宗庙,母仪天下,废为草民。”又将王守一赐死。可怜王皇后弄巧成拙,贬入冷宫,郁郁成病,不久就死了。后宫想念皇后的美德,多半哀痛。就是玄宗也觉得有点后悔,于是用一品官员的礼仪厚葬了皇后。

武惠妃害死王皇后,想让玄宗立自己为皇后,刚好玄宗也有这个意思,召群臣商议。御史潘好礼当即阻拦,群臣也都反对,玄宗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昏庸,所以,武惠妃痴心妄想仍旧没能得逞。

天下太平已久,玄宗渐渐奢侈起来,又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张说从北方回朝,代理朝政,为了迎合玄宗的意思,就建议到泰山封禅。玄宗又怕突厥乘虚进犯,便派中书直省袁振,传谕突厥毗伽可汗,征召番臣,随驾到泰山。

毗伽可汗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帐下,对袁振说道:“大唐对其他部落不错,还让他们娶了公主,唯独我国求婚,几次不见赏赐,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袁振答应代为奏请,于是,突厥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进贡大唐,随驾东巡。

玄宗先到东都洛阳,准备齐了祭祀用品,于开元十三年冬天起驾,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臣随行,一路上仪仗器物,连绵几百里不绝。等到了泰山,玄宗亲自在山上祭祀上天,命令百官在山下祭祀五帝百神。第二天,玄宗到社首祭祀地皇灵。第三天,玄宗接受百官朝拜,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张说多用亲近官吏办理仪式,仪式结束后大加封赏,而普通官员却没有得到什么赏赐。中书舍人张九龄极力劝阻,也没有被玄宗采纳,而且将军士兵仅得纪念勋章,没有其他赏赐之物,因此大多有怨言。玄宗回朝之后,也知道国库空虚,就加封谋臣宇文融为户部侍郎,开始搜刮百姓,宇文融不顾民生,每年增收税钱数百万。玄宗视宇文融为奇才,大加宠信。张说暗中制裁宇文融,宇文融于是勾结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弹劾张说引用术士,徇私纳贿等罪行,应当罢免严惩。

玄宗当即命令源乾曜到御史台彻底审讯,源乾曜曾经因为上奏劝阻封禅的事跟张说不合,因此,源乾曜也说张说行迹不检点,很有可疑。玄宗再让高力士去视察,张说只得花重金贿赂高力士,高力士在玄宗面前说了许多好话,最后玄宗只是罢免了张说的丞相一职,将他贬为集聚贤院学士,专修国史。

玄宗虽然罢免了张说的职务,却仍然很器重他,遇到大事还是会派人去向他咨询。当时,吐蕃使臣来到长安,呈上国书,用的却是他们自己国家的礼仪。玄宗恨他张狂,有意发兵征讨。左丞相源乾曜一向是唯唯诺诺,没什么主见,新任同平章事李元纮、杜暹只知道自保,也不怎么熟悉边境情况。

于是,玄宗仍旧召来张说商议。张说面奏道:“吐蕃无礼,本应讨伐,但近十年来和吐蕃打了太多的仗,甘州、凉州等地已经非常疲敝了,如果吐蕃能悔过求和,请陛下大度包容,暂时休战,养精蓄锐,以后再图讨伐不迟。”玄宗听了,只是淡淡的答应了,然后说等和王君毚商量后,再定对策。

张说知道不便深说,就叩头退出。张说在殿外遇着源乾曜,便对他说:“王君毚有勇无谋,贪功心切,如果和皇上谈起边防的事,必定主张用兵,我说的话不一定管用,只恐怕战事一开,劳民伤财,王君毚能发不能收,难免误国呀!”源乾曜不置可否,只是含糊答应了事。

王君毚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是个瓜州人,曾投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麾下,作战骁勇。开元九年,郭知运病死军中,王君毚被提拔,代替了郭知运,封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管辖凉州军务。

玄宗因要讨伐吐蕃,特地召他上朝,果然不出张说所料,一说要商议战事,王君毚马上请求发兵。玄宗把西征的全部大权委托给王君毚,王君毚当即回到藩镇,调集军队,定下了出征的日期。

吐蕃听说唐军要来征讨,就派部落酋长悉诺逻取道大斗拔谷,转攻甘州,一路烧杀抢掠。王君毚按兵不动,回避吐蕃的兵锋。这时候,正好天降大雪,天寒地冻,吐蕃兵冻得受不了,只好翻过积石山,准备撤兵西归,王君毚这才发兵追击,他命令秦州都督张景顺为先锋,自己为中军。王君毚妻子夏氏,有勇力,也穿上盔甲带着军兵,作为后应。敌人无心恋战,被杀得大败,如鸟兽一般四散奔逃,所有驼车、物资全被唐军夺去。唐军凯旋回营。

王君毚马上把战绩汇报朝廷,玄宗大喜,加封王君毚为大将军,兼封晋昌县伯,王君毚的父亲王寿被封为少府监,玄宗还特别允许他在家里享受俸禄,不必到任。就连王君毚的妻子夏氏也被封为武威郡夫人,玄宗亲自召见他们夫妇觐见,加以慰劳,还赏赐了王家许多金银财宝。

等到王君毚谢恩回到藩镇,吐蕃的悉诺逻等人已经攻陷了瓜州,毁坏城墙,而且掳去了刺史田元献和王君毚的父亲王寿,并分兵攻打玉门和常乐。常乐县令贾师顺登城固守,敌人久攻不下只得撤兵。王君毚听到警报,急忙率兵援救玉门,悉诺逻打发俘虏,传话给王君毚,说道:“将军号称忠勇报国,为什么不出兵交战?”王君毚因为父亲王寿被俘虏,不敢出击,只好登城遥望敌阵,泪如雨下。悉诺逻因为出兵多日,粮食快要吃完,不久也撤兵。

当时,西突厥的部落突骑施有个头目叫苏禄,非常善于招抚部众,颇得人心,因为默啜已死,苏禄就纠集三十万大兵,称雄西域,封自己为可汗。开元年间,苏禄曾派使臣到大唐朝拜,玄宗封他为右武卫大将军,加封顺国公,后来又加封忠顺可汗,而且把蕃将阿史那怀道的女儿交河公主嫁给了苏禄。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苏禄与安西都护杜暹发生争执,被安西都护杜暹羞辱一番。苏禄视为奇耻大辱,就勾结吐蕃,进攻安西。这时候,都护杜暹,已升为同平章事,副都护赵颐贞代理大都护事宜,开城出兵,击败虏兵。苏禄因为打了败仗,又听说杜暹当了丞相,一时无法报仇,只得退兵。吐蕃赞普也收兵回国了。

王君毚想报父仇,率领精兵数千人,奔赴肃州,攻击吐蕃国王赞普,那知吐蕃早已撤兵,王君毚白费了一番跋涉,免不得沮丧而回,王君毚来到甘州南巩笔驿,以为太平无事,于是毫不设防,不料瀚海州司马护输等人突然袭击驿馆,来杀王君毚,王君毚猝不及防,竟然被刺死。

玄宗接到军报,非常痛惜,追封王君毚为荆州大都督,又安排地方官护送他的棺椁回乡安葬丧,并且下诏命令张说撰写墓志铭,再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李袆为朔方节度使,另调朔方节度使萧嵩为河西节度副大使,互相呼应,共同防御吐蕃。

萧嵩将刑部员外郎裴宽引荐为判官,和王君毚的判官牛仙客共同掌军政,又上奏调任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修筑城池。正在施工时,吐蕃兵突然杀到,城中军兵大惊失色,没有了斗志。张守珪故作镇定,在城上饮酒作乐,谈笑自若。吐蕃怀疑城中有埋伏,立刻退兵。张守珪于是纵兵追击,斩了几百敌兵,其余的全都抱头逃窜。于是,张守珪赶紧修复城池,招抚流离部众,瓜州重新成为重镇,玄宗传旨在瓜州设都督府,封张守珪为都督。

萧嵩又使了个反间计,假称和吐蕃将军悉诺逻通谋,吐蕃国王弃隶缩赞信以为真,竟然诱杀了悉诺逻。悉诺逻为吐蕃名将,被杀后军中士气低靡,吐蕃因此衰落下来。

后来,萧嵩任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在渴波谷大破吐蕃兵,进攻大莫门城。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在祈连城下击败吐蕃兵,擒住虏将。瓜州都督张守珪和沙州刺史贾师顺攻破吐蕃大同军。信安王李袆也乘机攻下石堡城。玄宗听到捷报非常高兴,改称石堡城改称为振武军。

吐蕃衰落后,上表大唐请罪,乞求累世和亲。玄宗开始还不愿答应,后来忠王李浚的属下皇甫惟明献计,说与吐蕃和亲可以平息边患,玄宗才派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并写信给金城公主,让她举全城归附大唐。吐蕃国王弃隶缩赞厚待了唐使,又派使臣悉腊随皇甫惟明等人回朝,奉上降书顺表,进贡财物。于是,大唐和吐番划定边境界限,以赤岭为两国分域,立碑为证。当时是开元二十一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