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玄宗初年
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又处死了公主的几个儿子。只有薛崇简没有治罪,仍然担任原来的官职,赐姓李氏。公主所有家产全部没收,财物堆积如山,几乎赶上国库,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僧慧范钱财也多达十万缗,一起查抄没收充公。李晋是太祖玄孙,本是新兴郡王,现在也受牵连被处死,临刑时不禁流泪道:“这次计谋本是崔湜所提出的,如今我死了,崔湜却还活着,这冤不冤啊?”刑官把他的话转告了玄宗,玄宗已经把崔湜流放到窦州,不想再加罪了。
后来,刑讯官审问宫人元氏,元氏供出了崔湜是主谋,于是皇帝传旨在荆州处死崔湜。薛稷被赐死在万年狱,薛稷的儿子薛伯阳由于娶公主为妻的缘故,免于处死,流放岭南,他在流放途中自杀身死。唯独卢藏用被流放泷州,后来因御边有功升迁黔州长史,最后病死在他自己的住所。
玄宗大赦天下,并召见陆象先,说道:“听说爱卿曾经劝阻过太平公主,可谓深明大义呀!”陆象先拜谢而出。不久,陆象先却因为替叛党辩护而遭到弹劾,被贬为益州长史。继而,玄宗赏赐功臣郭元振等人,召回了张说、刘幽求,并封张说为中书令,刘幽求为左仆射,加封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管领内侍省。
按照从前唐太宗的制度,宦官最高不能到三品,只能供给俸禄,负责看门、传旨之类的事情。中宗时,七品以上的宦官就达到了一千多人,现在玄宗又破格提拔高力士为将军,竟然位列三品以上,此后,宦官逐渐增多,而且声势显赫,成为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大弊政。
这年冬季,玄宗视察骊山,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征兵达到二十万。兵部尚书郭元振在操办的过程中违抗圣旨,被押在军旗下,差点处斩。幸亏刘幽求、张说连忙求情道:“郭元振讨伐逆党有功,即使现在有罪也应当格外开恩,将功补过,请皇上饶他死罪。”玄宗批准,于是就降了郭元振的官职,流放到新州,然后杀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
见两位大臣受到严惩,各路军马不禁心生畏惧,纷纷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解琬两位将军率领的军兵,不为所动。玄宗见他们治军有方,军队纪律严明,步伐整齐威武,立即派骑兵让他来召见,哪知他军令森严,不准骑兵入内。于是,玄宗只好亲自颁下手诏,他们才来进见。玄宗大为赞赏,当面给予嘉奖,并且重重赏赐了他们。
回来后,玄宗偶然想起了前兵部尚书姚元之,就派人到同州去请。姚元之当初被睿宗贬到申州,后来又转到同州上任,现在终于被玄宗召见。姚元之回来的时候,正碰上玄宗要去打猎,玄宗问姚元之:“爱卿会打猎吗?”姚元之回答道:“这正是我的强项,我二十岁的时候,曾经以‘呼鹰逐兽’为乐,当时我的朋友张憬藏对我说,人臣应该辅佐君王,所以我才折节读书,以致后来当上将相获罪。现在,我虽已老但没有忘掉旧技,今天愿意随同陛下一起打猎。”
玄宗大喜,就和他一起骑马出发了。姚元之果然擅长骑射,箭无虚发,一连射中了好几头野兽,玄宗再三夸奖。打猎完毕,返回行宫后,便和姚元之畅谈天下事。姚元之知道玄宗是个英武的明君,就有意表现自己,把古往今来的治国之道痛快淋漓地讲了一番。玄宗听了好半天,谈得非常投机,竟忘记疲倦。最后玄宗当面承诺道:“朕早就知道爱卿有才,打算封你为宰相。”姚元之却执意推辞。
玄宗问他什么原因,姚元之下跪答道:“臣有十件事请求,恐怕陛下未必答应,因此不敢从命。”玄宗道:“爱卿只管说。”姚元之这才逐条说出,意思如下:一、希望圣上施行仁政;二、希望圣上不要一心开疆拓土。而应该避免战争;三、希望圣上秉公执法,要君民一视同仁;四、希望杜绝宦官参政;五、除租赋之外,不要增加百姓的负担;六、皇亲国戚不出任高官;七、希望圣上对臣下要以礼相待;八、给群臣直言进谏的机会;九、不要大肆营造佛寺道观;十、杜绝外戚干政。
玄宗听他说完这十件事,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说道:“朕都能照办,爱卿大可不必多虑。”姚元之这才叩头拜谢。
第二天,玄宗传旨,封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兼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朝廷上下都说皇上用人得当,只有中书令张说素来与姚元之不和,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上奏,说姚言元之不应该封为宰相,玄宗没有理会。
玄宗阅兵后回宫,群臣为玄宗进献尊号,称为开元神武皇帝。玄宗改革官名,改仆射为丞相,中书为紫微省。门下为黄门省,侍中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又加封姚远之为紫微令。姚远之为了避开玄宗的“开元”尊号,改名为姚崇。
姚崇担任丞相以来,接连举荐贤才,打击小人。每当有大事一定请教玄宗,玄宗无不批准,朝政焕然一新。这下子就急坏了张说,他害怕姚崇乘机报复,将来难保官位,因此成天胆战心惊。张说暗想,王公大臣中,只有岐王李范深得玄宗的喜爱。李范尊重文人,好结交雅士,张说打算利用的自己的文才与李范联络,托他庇护。于是张说经常退朝余暇之时,乘车来到岐王府中,与岐王谈天说地。
姚崇闻说了这件事,正好借题发挥。一天,姚崇到便殿找到玄宗奏事,走路故意有点瘸。玄宗立即问道:“爱卿脚怎么了?”姚崇答道:“臣脚没受伤,是心理疾病。”玄宗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退下身边的人细问原因。于是,姚崇上奏道:“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身为重臣,却经常乘车出入岐王府上,臣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如果岐王被他迷惑,后患不浅。臣身为丞相,怎么能不忧虑呢?”玄宗大吃一惊:“有这样的事情么?朕一定要追究。”当晚就传出圣旨,密令御史中丞等人,追查张说的行为。
张说全然不知,安心坐在自己的私宅中,此时,贾全虚突然来见张说,张说不由得恼怒道:“他来见我干什么?”门役答道:“他说有紧急事,关系到相公的全家性命,特来求见,告知相公。”
原来,这贾全虚跟张说之间还有一个故事。之前,张说纳了一女子为妾,此女子名叫宁怀棠,字醒花,有闭月羞花之貌,文才也很好。这醒花遇上张说,也算是淑女得配才人,也心满意足。这时,贾全虚应试入都,张说见他是朋友的儿子,就让他留在自己府中,时间一长,他就跟府里的人自然而然就熟了。有一次他与宁醒花相见。这宁醒花见了贾全虚分外喜欢,时常惦念,经常挑逗他。贾全虚是个风流少年,怎有不爱美人的道理。一来二去,两人就情投意合了。刚巧张说因公务需要值班,宁醒花竟偷偷跑出去相会他的如意郎君——贾全虚。两人颠龙倒凤之后,彼此就商量怎么能相守终生,最终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两人草草收拾就逃走了。等张说值班后回家,竟不见宁醒花,又不见贾全虚,就料到他们一定是因奸逃走,立即派人四处缉捕,两人没逃多远,就被捉回了。张说打算将贾全虚处死。贾全虚对张说说:“贪色爱才,人人通病,男子汉死何足惜?但是,主公何必因为一女子,就要杀死国士,难道主公就一直显贵,以后都用不着别人吗?从前楚庄不究绝缨,杨素不追红拂,度量过人,古今称颂,主公为什么如此器量狭小?”张说听贾全虚这样说,竟然回心转意,不仅免了贾全虚的罪,还将宁醒花赐予他。贾全虚后来到内廷机要处抄书,所有大臣密奏,往往比别人先知道。
贾全虚此次得知了消息,特意来密报张说,张说花重金让贾全虚打通关系。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张说被重罪轻办,最终只被贬为相州长史。
既而,有人状告太子少保刘幽求和詹事锺绍京,说他们私下里抱怨朝廷,玄宗当即下旨查问。两人不肯服罪,眼看就要下狱。姚崇上疏营救,说道:“刘幽求等人都有大功,却只封闲职,未免不平衡。如果把他们下狱,恐怕惊动大臣,反而失去人心。”玄宗这才不再追究,只贬刘幽求为睦州刺史,锺绍京为果州刺史。侍郎王琚后来也因罪被贬泽州。御史中丞姜晦和监察御史郭震又弹劾韦安石、韦嗣立、赵彦昭、李峤等人,说他们攀附权贵,不能匡正纲纪,玄宗因此将韦安石等人贬黜为各州别驾。后来,玄宗又贬广州都督周利贞回家种地,终生不再录用。刘幽求、韦安石等人都忧愤而死,其余的人也都陆续去世。温王李重茂被封为襄王,远居房州,于开元二年病死,谥号为殇帝。
玄宗励精图治,放权姚崇,淘汰僧人尼姑,释放多余的宫女,拆除了两京的织锦坊,又在殿前焚烧了大批珠玉锦绣,反对奢侈腐化,倡导勤俭节约。大唐逐渐国泰民安,出现了繁荣昌荣的局面。
宋王李成器等人请献兴庆坊宅为离宫。兴庆坊就是隆庆坊,玄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改名为兴庆坊,玄宗当年曾经特制了一套大被和长枕头,和兄弟同床共眠。继位后,玄宗和宋王、岐王等兄弟相见,仍然行家人礼,现在宋王一请求,玄宗当即改旧邸为兴庆宫,并且为诸王修筑府第,围绕在兴庆宫宫旁。玄宗还命人在兴庆宫西面和南面各建一楼,西楼题上“花萼相辉”四个字,南楼题上“勤政务本”四个字。玄宗经常登搂,听到诸王府上有音乐,必定召来同乐,对坐叙谈,和当年一样,或者到诸王府中游玩,谈笑风生,饮酒赋诗,还经常赐给金银。诸王每天从侧门觐见,回府后又奏乐饮酒。击球、斗鸡、架鹰、遛狗成为常事。玄宗丝毫不加禁止,颇有共享荣华富贵的意思。当时有上千只大鸟,汇集麟德殿旁,停留十多天才离开。长史魏光趁机上奏颂扬,说是正因为天子兄弟和睦,才会有这种祥瑞景象。玄宗也曾作诗歌颂这件事,并且赐予宋王:
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四体生羽翼。”朕每言服药而求羽翼,宁如天生兄弟之羽翼乎?陈思王之才,足以经国,绝其朝谒,卒使忧死,魏祚未终,司马氏夺之,岂神丸效耶?虞舜至圣,舍象傲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今数千载,天下归善焉,此朕废寝忘食所慕叹也。顷因余暇,选仙录得神方云,饵之必寿,今持此药,愿与兄弟共之,偕至长龄,永永无极也。
玄宗兄弟四人中,宋王李成器为人最谨慎,除成器以外,要算申王李成义。两人因避母昭成皇后尊谥,一个改名李宪,一个改名为李撝。岐王李范曾经和玄宗一同诛杀太平公主,有些居功自傲,玄宗曾经告诫诸王要减少与群臣交往,李范不怎么遵守。驸马都尉裴虚己曾经娶睿宗的小女儿霍国公主为妻,后来,裴虚己与岐王游宴,私自挟带谶纬之书,被流放新州。此后,玄宗待李范仍然如故,并且对左右道:“兄弟如同手足,怎能互相残害呢?不过是由小人挑唆,妄图依附,朕绝不会因此怀疑他。”左右当然极力歌颂。自古皇帝对待遇兄弟往往刻薄,很少仁爱,像玄宗这样兄弟和睦的,也算是古今罕有了。
玄宗先天初年,突厥可汗默啜和契丹联合,多次侵扰边境。唐朝廷不想兴兵,打算和突厥通使修好。默啜可汗的儿子杨我支来大唐请求许婚。玄宗同意把蜀王的女儿南河公主嫁到突厥。默啜可汗多次催促婚期,玄宗却一再推迟。
开元二年春月,默啜可汗派兵进攻大唐,被大唐杀得大败。并州长史薛讷听说突厥败退,就打算乘势讨伐契丹,一雪前耻。当时正是七月,暑气还没有退,姚崇等人认为乘暑用兵弊多利少,就极力谏阻。薛讷却坚持道:“盛夏水草肥美,不缺粮草,正是出兵的绝好机会,一举便可大败敌军。”玄宗把薛讷的话看做一条奇计,派他率兵二万,令崔宣道、胡将、李思敬等八人辅佐,出击契丹。
薛讷率领步兵先至滦河,不料中了契丹兵的埋伏,契丹兵一拥而上,把薛讷围困在中间。崔宣道等人看到情况不妙,不敢上前,于是就眼看着薛讷孤军陷敌,十个人有八九个被杀死了,只有薛讷率着十几个杀出重围,身上都受了重伤才勉强逃走,返回幽州,上报败状。玄宗大怒,杀了一帮副将,并撤了薛讷的官爵。
不久,吐蕃又来侵犯,玄宗再次起用薛讷为羽林将军,和太仆少卿王晙一同出击吐蕃。自赞婆等人投降大唐后,吐蕃王器弩悉弄也有些顾忌,不敢深入骚扰,而且多次派使者求和。唐廷当时正在内乱,也就勉强同意了和议。不久,吐蕃南部反叛,器弩悉弄亲自前往讨伐,却病死军中。国内无主,诸王争位,全靠几个前朝大臣才削平了叛乱,拥立器弩悉弄的儿子弃隶缩赞为王,年龄只有七岁。后来,吐蕃又派大臣悉熏热前来大唐进贡,顺便求婚,中宗许诺将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王弃隶缩赞,但是要等到弃隶缩赞成年,才能迎娶公主。
原文在六#9@书/吧看!
睿宗景云元年,吐蕃来迎娶公主,睿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公主前往。公主到了吐蕃,吐蕃王特筑城给公主居住,并向唐廷求取河西九曲地,作为公主的汤沐邑。杨矩代为申请,竟得到准允。哪知,大唐封给金城公主的九曲地带水草肥美,土地富饶,最适宜畜牧,吐蕃得了这块地方,竟然将它当作根据地,乘虚侵扰边境。
开元二年八月,吐蕃国相坌达延率领十万大军进犯临洮和兰渭。鄯州都督杨矩正吓得自杀身亡。玄宗派薛讷和王晙合力夹击,又调兵步兵十多万人,战马四万匹,准备亲自督行,作为后应。
王晙身材魁梧,智勇双全,时人称他有熊虎相。王晙受命西征后,率领部兵两千名从陇右出发。途中接到探报,得知吐番兵马屯驻在大来谷,连营好几里。
王晙对部众道:“敌众我寡,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然后,王晙选了七百名壮士,让他们穿上吐蕃的衣服,乘夜色偷袭吐蕃军营,并且当面对他们说:“你们去劫蕃营,不必杀人,只要四面大声喊杀,等敌军混乱时,再顺便杀几个,就算功劳。我自然有兵策应。”各壮士领计离去。王晙率军跟进,来到离大来谷约五里的地方,听见前面有喊杀声,知道壮士已逼近敌寨,就命令部兵一齐吹起乐号角,与喊杀声遥相呼应。山谷空荡,声音震耳欲聋,吐蕃首领坌达延从梦中惊醒,急忙命令番兵出马迎敌。蕃兵睡眼昏花,到了营外,被唐军四面拦杀,只见他们所穿服饰和自己一样,还怀疑是本营叛乱,一时无法分辨,只好拿刀乱砍,模模糊糊地杀了一夜。等到天色放亮,唐军已经全部退去,蕃营附近的尸体全是吐蕃的兵卒,没有一个唐军。坌达延检验尸首,数以万计,叫苦不迭,但已是无用了。
王晙大获全胜,听说薛讷已经到达武街,途中被敌军阻击,就又带领勇士去援助薛讷,出兵夜袭吐蕃。坌达延吸取先前失败的经验,赶紧退兵,可是,王晙从左边杀入,薛讷从右边杀入,两路夹攻,杀得尸横满野,洮水的水也不能流动,坌达延抱头鼠窜,仓皇逃去。
唐军斩了一万多蕃兵,缴获牲畜二十多万头。此后,唐将军王晙的威名远震塞外。唐代文武全才的名将,除了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张仁愿之外,就要算了王晙了。玄宗听到捷告,大喜,加封薛讷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平阳郡公,加封王晙为银青光禄大夫,加授清源县男爵,兼任原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