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太平公主叛乱被诛
太平公主接到蒲州安置的圣旨,不由得大怒,立即召太子厉声问道:“我为你们父子打算,也算尽心尽力。如今你们反而以怨报德,将我贬到藩州,我想你父亲仁厚,应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一定是你从中挑唆。”太子惶恐道:“侄子怎么敢啊?听说是姚宋二人,奏请父皇的,父皇才有此决定的。”公主冷笑说:“姚宋所奏,也无非是为你说话,他们害怕我在京城,对你多有不利,所以特地请命,要我远离京城。想想我把李重茂从皇位上拉下来,改立你父亲,也是为你将来继承皇位做打算啊?”太子道:“侄儿立即请奏父皇,加罪姚宋二人。”
太子马上上奏弹劾姚宋离间姑兄关系,恳请严办。于是,睿宗贬姚元之为申州刺史,宋璟为楚州刺史,宋豳二王,仍然留居在京城,只有太平公主夫妇,依然遣往蒲州,没有收回成命。公主怏怏而去,临行时由太子饯行,还是埋怨不停。太子连忙安慰道:“今天也只是暂时离别,将来侄儿一定请命,包管姑母还能重返京城。”公主这才勉强露出点笑容,与武攸暨一起登车离去。
不久,睿宗召群臣赴宴,在宴会上说:“现在朕年已半百,不想理朝政,想传位给太子,爱卿你们觉得何如?”群臣听完,面面相觑,都不敢先说话。唯独太平公主的私党,殿中侍御史和逢尧启奏道:“陛下还很年轻,况且被天下百姓所景仰,怎能急着禅让皇位呢?”睿宗听了,半天才说:“朕自有分寸。”随后宣布,凡一切政事,都听太子处理,所有军旅死刑,以及五品官员以下的录用和废除,都要和太子商量后之后再上报。太子再三推辞,并且再次请求让位给宋王李成器,睿宗不同意。后,太子又请求召太平公主回京,睿宗允许。太平公主很是高兴,立即回京,往返不过四月,太平公主再次入朝觐见睿宗,睿宗性情本来宽容,兄妹和好如初。
后来,武攸暨病逝,太平公主又成了寡妇。她虽然年过四十,却耐不住寂寞,不想独守空房。有一天,太平公主突然记起当年风流倜傥的崔湜,当即把他秘密召回京城做情人,做起了上官婉儿第二。太平公主又想招揽几个旧官,网罗党羽,扩大势力。
濠州司马窦从一,已复名怀贞,当年在朝时曾依附太平公主,现在也被太平公主召回,和崔湜一起做了太平公主的情人。太平公主在睿宗面前极力举荐。睿宗于是封崔湜为太子詹事,窦怀贞为御史大夫。还有个奸僧慧范,与公主的奶妈通奸,也往来公主府中,经常参与密议,还有岑羲、萧至忠、薛稷等人先前都因罪遭贬,太平公主全都召为爪牙,奏请睿宗官复原职,于是,太平公主的声势又大了起来。
窦怀贞每日退朝,一定会到太平公主处请安。睿宗的女儿西城公主及崇昌公主,她们自愿当女道士,自请出家。睿宗想修筑金仙玉真二观,来安置二个女儿。窦怀贞立即请求太平公主,让她帮忙请求让他负责修筑二观。太平公主因此替他进言,一说便成。于是,窦怀贞非常卖力地修筑道观,亲自督役,才经过几个月,就已经造就两座华刹,前殿后宇,金碧辉煌。西城、崇昌两位公主到了观中,都觉得称心满意,所以不免在睿宗面前赞美窦怀贞,又加上太平公主随时附和,不由得睿宗不信,睿宗竟然封授窦怀贞为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
窦怀贞喜出望外,忽然有相士跟他说:“如果你位居相位,一定会遭受灾难。”说得窦怀贞又转喜为忧,自己请求解官,朝廷听任他自便。但是不久,窦怀贞又被恢复为尚书左仆射。
崔湜因窦怀贞得志,免不了羡慕,有时与太平欢会,会说到窦怀贞。太平公主说:“这有什么难?你想做丞相,只要我在睿宗面前进谏,你便可如愿了。”崔湜跪下磕头,感激涕零,一边又跟太平公主说:“同僚中有一个人,叫陆象先,恳请公主也替他引荐。”太平公主道:“陆象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帮他忙。”崔湜回答:“陆象先德高望重,我和他一起提升,也是想沾他点光呢。”太平公主这才点头。
第二天上朝,太平公主把陆象先和崔湜同时举荐上去。睿宗道:“陆象先一直很有威望,不愧为宰相之才。崔湜却太龌龊,恐怕有负重望。”太平公主仍然固执坚持,睿宗只是摇头。后来见公主快要哭了,才勉强同意。
当时,韦安石和李日知已经被任命为丞相,如果再增加两个丞相,朝政未免有点乱,于是,睿宗调任韦安石为东都留守,李日知为吏部尚书,任命陆象先为同平章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又提升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都位列同三品。
第二年,睿宗改年号为太极,不久又改年号为延和。
萧至忠自从投靠了太平公主,被提升到刑部尚书,可以自由出入太平公主的府邸,一次和宋璟相遇,宋璟嘲讽说:“萧兄!你也在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萧至忠笑着回答说:“宋兄规劝,足见宋兄的好意。”说到“意”字,已经不见踪影。萧至忠有个妹妹,嫁给了华州长史蒋钦绪,蒋钦绪也劝萧至忠说:“像你这样的才干,还担忧没有发达的时候吗?”萧至忠默然不答。蒋钦绪退出,不禁长叹说:“九代卿族,就要因为萧至忠而覆灭了,这不是可哀吗?”
太平公主得到萧至忠的襄助,侍中岑羲,尚书右丞卢藏用,太子少保薛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雍州长史李晋,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等人,也都做了太平公主的心腹。鸿胪卿唐晙,是太平公主的女婿,当然也和他们一伙。
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天气晴朗,西方的太微星旁边突然出现了一颗彗星,光芒夺目。太平公主想趁机挑拨,就秘密派了一个术士去通报睿宗说:“彗星出现,是除旧革新的变象。大概是太子要称帝了,请陛下赶紧传位吧!”太平公主本想激怒睿宗,不料却正中睿宗下怀,睿宗毅然道:“朕早就想传位,如今天意如此,朕心意已定了。”术士不再说话,慌忙回去报告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随即召见自己的心腹,共同商量怎么挽回。大家想了多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上奏劝阻,再做打算。奏疏接连上了很多本,但是睿宗并没有批示,急得太平公主自己前往面阻。但是,睿宗决心已定,任她口吐莲花也是不同意。公主没办法,再派人去劝太子,让他坚决推辞。
太子来到宫中,拜见睿宗,叩头请求道:“臣儿仅立微功,作为皇嗣,已是格外承恩,不敢有其他的妄想。如今父皇执意传位给我,是什么意思呢?”睿宗道:“江山社稷安稳是你我共同的责任。如今我有困难,故特授于你。转祸为福,希望你不要猜疑!”太子又叩头请辞,睿宗语重心长:“你如果想当孝子,就应该听我的话,难道要等我死后即位,才是尽孝吗?”太子无言以对。
第二天一早,睿宗传下手谕,宣布传位太子。太子再次上表推辞,睿宗仍然不许。太平公主追悔莫及,只好对睿宗道:“皇位虽然传给太子,但有一些军国大事,太子年轻不懂事,恐怕处理不好啊。”睿宗于是嘱咐太子道:“古时候舜帝传位给大禹,还要关注国事,朕虽然传位,岂能忘了国家?所有军国大事我仍会把关,你不必多虑。”太子这才勉强答应。过了几天,太子李隆基继位,尊睿宗为太上皇。太上皇仍然自称为朕,所传的诏书称为“诰”,每五天到太极殿上一次朝。皇帝自称为予,所传的诏书称为“制敕”,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以及重大政事,都奏请太上皇,然后再决定,其余政事都由李隆基裁决。然后传旨大赦天下,当时是玄宗先天元年,封王妃王氏为皇后。
皇后是同州下邽人,父亲名叫王仁皎,玄宗还是临淄王时,娶为王妃,玄宗清剿后宫时,王妃也一同参与了谋划,因此玄宗登基就自然册封为皇后。
玄宗又封王琚为中书侍郎,时常和他商议国事。王琚祖籍河内,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精通天文地理。从前,驸马都尉王同皎,很赏识王琚的才能,结交为密友。后来,王同皎起事失败,王琚逃到江都,为富商抄写书籍。商家知道他并非庸才,就把妻子的爱女嫁给他,并且给了很多的嫁妆,王琚这才得以生存下来。一直到睿宗继承皇位,王琚才回京。
当时,玄宗还是太子,有一次出外游猎,路上遇着王琚,见他雍容华贵,气度不凡,就有心结交,于是召他询问。王琚本来就才思敏捷,现在见太子召唤,知道是好机会,便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还邀请太子到家中深谈,两人非常投机。
王琚又杀牛摆酒,厚待太子,太子非常感动。太子与王琚离别后立即去见睿宗,说王琚如何有才,希望父皇重用他。睿宗因为他未曾获得功名,所以只封他个补诸暨县主簿。太子默然走了。
王琚听说求得一个微末小官,来到东宫拜谢,走到宫廷之中,却又故意慢慢地走,左看看右瞧瞧。东宫侍卫呵止道:“太子殿下在室内,怎么可以自由走动?”王琚微笑说:“今天有什么殿下,我知道太平公主。”话音刚落,太子已经出门亲自迎接。王琚深表谢意,并促膝说:“当初韦氏胡作非为,丧心病狂,人心不服,所以殿下一呼百应,立即就除掉了。如今太平公主仗着有功,更加凶险,左右大臣大多被她利用,天子又因为兄妹关系,格外容忍,实在是陛下的心腹大患啊。”
太子连忙站起来,邀请王琚同坐,对他说道:“皇上喜欢太平公主,我如果动手伤害公主,恐怕违背了孝道。”王琚答道:“小孝不值得一提,殿下应当考虑大孝。”太子问:“什么是大孝?”王琚又说:“安宗庙,定社稷,才是大孝。试想太子立过大功,理应继承皇位,如今太平公主竟敢妄图皇位,结党营私,一旦兵变,岂不是连累了江山社稷吗?江山社稷不安定,殿下即使想尽孝,恐怕也没有机会吧。”太子搓手问:“你看怎么办?”王琚答道:“朝中大臣只有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人不为太平公主所用,殿下如果和这几个人商议,应当可以成事。”太子大喜,让他不必去赴任,留在府中为他谋事。很快,太子受命监国,五品以下官吏,都是太子说了算,于是,太子封王琚为太子舍人。等到太子登基之后,特别加封王琚为中书侍郎。王琚于是和刘幽求等人商议除去太平。
刘幽求派羽林将军张暐对玄宗道:“窦怀贞、崔湜和岑羲都因为公主才升官,他们整天阴谋造反,如果不先发制人,恐怕他们马上就要动手,连太上皇都不能自安,臣已经和刘幽求等人定下计策,只等陛下传旨,就可以施行了。”玄宗连连点头:“你们稍等,朕一定找机会实行。”
张暐出去后,正巧遇到侍御史邓光宾,于是邀他进入室内,仔细询问了一番,张暐竟把实话告诉他了。邓光宾等张暐离开后,马上去报告窦怀贞和崔湜。窦崔两人连忙转告太平公主,公主立即跑到睿宗面前告状,一口咬定玄宗要无端加害自己。
睿宗就召玄宗来问,训斥一番,害得玄宗无法解脱,只好推到刘幽求和张暐身上。于是睿宗令他惩办。玄宗迫不得已,只得将刘幽求和张暐押到狱中。窦怀贞、崔湜等人让言官奏称刘幽求等人是在离间骨肉,理当处死。睿宗又想准奏,但被玄宗极力劝说,才减免死刑,然后流放刘幽求到封州,张暐到峰州。封州地在岭海,崔湜又飞信到广州,让广州都督周利贞,杀死刘幽求,但事不凑巧,桂州都督王晙,和刘幽求是旧交,把他留住,才免遭劫难。
第二年,玄宗改年号为开元,元宵节那几天,灯市特别热闹,长安城中灯火亮如白昼,无论大家小户,全是悬灯结彩,点缀升平。
玄宗拥着太上皇到御门观灯,又大摆宴席。玩赏了好几天,玄宗仍然余兴未消,又命令京城延长灯期到二月中旬。
太平公主府中更是热闹,排场和声势都超过皇家,所陈列珍宝光怪陆离,各式各样,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满朝文武大臣登门道贺,显赫无比。左拾遗严挺之和晋陵尉杨相如,先后上奏玄宗,主张力戒奢华,玄宗这才传旨停止灯市,但一个多月的花费,已经是不可胜数了。
太平公主自从刘幽求等人被贬之后,更加嚣张。成天和一帮情人私党密谋造反,还勾结宫女元氏,让她在赤箭粉中下毒。赤箭粉是一种益寿延年的药,玄宗平时经常服用。因此,太平公主就派元氏乘机下毒。
元氏还没来得及下手,就被王琚听说了,赶紧对玄宗道:“时局危在旦夕,赶紧动手吧。”玄宗还有些犹豫,这时,代替韦安石出守东都的左丞相张说,派人进献玄宗佩刀一把,暗示玄宗果断行事,铲除太平公主。
荆州长史崔日用上奏劝玄宗道:“太平公主密谋造反已经很久了,陛下以前在东宫,身为臣子,如果想讨逆,必须要借助其他的力量,如今陛下已经登基,只要传一道圣旨,谁敢不从?如果再犹豫不决,恐怕后悔莫及了。”
玄宗长叹道:“朕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怕惊动太上皇,还是不好。”崔日用道:“天子应该以安定江山社稷为孝,不应该在区区小节上,万一奸人得志,江山社稷为他人占有,到那时孝在哪里?如果真的惊动太上皇,就请先安定军队,再来收拾逆党,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政变。”玄宗道:“爱卿言之有理,朕一定设法除去祸患,爱卿就留在京城,助朕一臂之力。”第二天,玄宗就封崔日用为吏部侍郎。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太平公主因为玄宗任用王琚、崔日用等人,知道玄宗有意加强防备,加上宫女元氏下毒的计划一时也没有机会,太平公主只好召集私党,重新密谋。
崔湜献计道:“将军常元楷、李慈统领羽林兵,如果直取武德殿,逼迫皇上退位,再派窦仆射、萧中书等人带领南卫兵作为接应,不用了半天,便可以大功告成了。”同平章事陆象先因为当初是太平公主举荐的,所以也被她叫去密谋,现在一听公主要起兵造反,愤然起身道:“不行,不行!”公主听到“不行”两字,便说:“废长立幼,已经是违背了祖上的规矩,现在玄宗又失德,为什么不能废了他呢?”
陆象先道:“皇上铲除韦氏立下大功,现在皇上继位,天下归心,并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说废就废呢?这事恐怕太危险,陆象先不敢参与。”
窦怀贞连忙说道:“陆公真是迂腐,不能够商议大事。试问下你的同平章事的高位是哪里来的?今天太平公主密谋大事,不但不献计,反而出来劝阻,很是让人不理解啊。”陆象先道:“我正是为太平公主考虑,所以才直言劝阻,否则也不会多说什么了。”大家都在讥讽陆象先,陆象先只好拂袖离去。
太平公主和私党们继续商议,决定按崔湜说的办,约定七月四日动手。正要散座,忽然太平公主的亲儿子薛崇简又来劝阻:“此事是万万不可行的,还请母亲三思。”太平公主正在为陆象先的异议不高兴,这时刚好有人前来作梗,顿时竖起双眉,顺眼瞧去,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崇简,不由得大怒呵斥道:“你也敢来阻止我吗?”崇简跪着说:“母亲养尊处优,尽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难道还不知足吗?”公主怒叱道:“小孩子懂什么?休得多言!”崇简又道:“事成了并不光荣,事情败露却不仅是耻辱,恐怕全家都要遭殃啊。”
公主听到这话,气得火冒三丈,竟然从旁边抓起一根手杖,劈头盖脸地打过去。崇简连忙抱头,却已经挨了好几下,顿时血流满面。
窦怀贞急忙上前劝解,公主还是不肯罢休,说要打死这个逆子,才能解恨。崇简哭泣道:“儿子并非要忤逆母亲,而是母亲要密谋造反啊。”又指责崔湜为奸贼,说得崔湜满面羞惭,几乎无地自容。公主勃然大怒,恨不将崇简一杖打死,大家赶紧拉开崇简,一半人在劝说母亲,一半人在劝说儿子,公主才稍微消了气。
不料事情走漏了风声,左散骑常侍魏知古探听得明明白白,急忙报告玄宗。玄宗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召来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玄宗弟李隆范、李隆业,避玄宗名,减去隆字),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将李守德等人商议大计。此外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当然也在座。大家商量好了方法,决定在第二天实施。
第二天是七月初三,玄宗命令王毛仲率兵三百人,在武德殿虔化门埋伏,然后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两人并不察觉,放心大胆地走到虔化门,被王毛仲拿下,一并斩首。两个武将被诛灭后,玄宗再拘传萧至忠、岑羲、贾膺福等文臣,自然更不费力,手到擒来。玄宗也不细问,立即下令处斩。窦怀贞吓得自尽而死。
太上皇听到变故,就登上承天门楼询问原因。郭元振奏称,窦怀贞等人勾结太平公主,阴谋造反,所以奉皇帝圣旨,一并逮捕处斩。太上皇叹息着回了皇宫。
第二天太上皇下达诰书,称:“此后军国大事一律听皇帝处置,朕现在可以移居百福殿,颐养天年了。”
玄宗得了这道诰书,才放心大胆地命令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去捉拿太平公主。王毛仲等人来到公主府中,只有家奴在,并没有公主下落,急忙出门去找,找了三天,才打探到公主躲在南山寺中。王毛仲立即带兵搜捕,所有公主家眷、私党,一个也没能逃脱,连奸僧慧范和李晋、唐晙等人也一股脑儿押了回来。玄宗随后下旨,令公主自尽,僧人慧范等人斩首示众。太平公主叛乱终于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