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上官婉儿恃宠而骄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三十八回上官婉儿恃宠而骄

武三思害死五位老臣后,权势越来越大,几乎满朝文武百官都成了他的爪牙。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五狗,他们是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这些人整天在武三思的门外守候,只要他一声呼唤,全都过来奉命。不久,中宗还驻长安,于是相王李旦上奏建议赶快立太子,以固江山。太平公主也非常赞同。中宗欣然答应,于是在没和韦氏、武三思等人商量情况下,就立了卫王李重俊为太子。李重俊是后宫的妃子所生,不是韦氏的亲生儿子,于是韦氏极力反对,中宗这次没有听她的,韦氏很不高兴。武三思也觉得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中宗不跟他商量,他也很不满意。

安乐公主李裹儿听说立了太子,她也很着急。原来,韦氏只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李重润已经被武则天杀了。安乐公主觉得自己是皇后的亲生女儿,而且皇后没有儿子,竟然想当皇太女。现在听说太子已立,她怎么受得了,闹得不可开交。中宗万般无奈,只好劝慰她,并让她在皇宫以外开府设官,她这才罢休。

李重俊立被为太子,但是李裹儿照样看不起太子,她跟丈夫都尉武崇训二人在背地里把太子称为奴隶。

太子看到朝中大多数是武三思的党羽,权势倾斜过重,于是想要发动兵变。他认为魏元忠和李多祚两人为人比较正直,于是就和他们商议。李多祚非常赞成,魏元忠不敢表态。魏元忠这次被起用后,不像以前那样果断,遇事总是犹豫不决,威望大减。这次太子要起兵伐贼,魏元忠担心失败,怕惹祸上身,所以不介入。

这时,酸枣尉袁楚客给魏元忠写了封信,指出朝廷有妇人干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政出多门,奢侈腐败,宦官专权等十大过失,建议他修正。信上说:

今皇帝新服厥德,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正天下,君侯安得徒事循默哉?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夫安天下者先正其本,本正则天下固,国之兴亡系焉。太子天下本,古立太子,必慎选师保,教以君人之道,蕴崇其德,所以固根本也。今嫡嗣虽定,师保未端,有本无枝,本将曷恃?此朝廷一失也。女有内则,男有外傅,岂相混哉?幕府者丈夫之职,今公主得开府置吏,以女处男职,所以长阴抑阳也。而望阴阳不愆,风雨时若得乎?此朝廷二失也。

缁衣羽流,不务本业,专以重宝附权门。私卖度钱,自肥私橐,国家多一僧道,即多一游手,此朝廷三失也。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今倡优之辈,因耳目之好,遂授以官,非轻朝廷,乱正法耶?此朝廷四失也。有司选士,非贿即势,上失天心,下违人望,非为官择吏,乃为人择官,葛洪有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浊如泥,高第贤良杂如蛙。”此朝廷五失也。阉竖第给宫掖,供扫除,古以奴隶畜之,后世不察,委以事权,竖刁乱齐,伊戾败宋,后汉用十常侍以乱天下,可谓明戒。今中兴以后,阉宦得坐升班秩,率授员外,乃盈千人,此朝廷六失也。古者茅茨土阶,以俭约贻子孙,所以爱力也,今外戚公主,所赏倾府库,所造皆官供,高台崇榭,夸奢斗靡,民力耗敝,徒使人主受谤于天下,此朝廷七失也。官以安人,非以害人,今天下困穷,州牧县宰,非以选进,割剥自私,民不聊生,乃更员外置官,十羊九牧,有害无利,此朝廷八失也。政出多门,大乱之渐,近封数夫人,皆先朝宫嫔,出入无禁,交通请谒,此朝廷九失也。不以道事其君者,所以危天下也,危天下之臣,不可不逐。今有引鬼神执左道以惑众者,荧惑主听,窃盗禄位。传曰:“国将兴,听于人,将亡,听于神。”

今几听于神乎?此朝廷十失也。凡兹十失,均足召亡,君侯不正,谁与正之?愿君侯留意焉!

魏元忠看完信后,感觉很惭愧,于是不再阻拦太子讨伐逆贼,只是推李多祚出头,自己在一旁观看。

李多祚为人比较骄傲,他认为自己上次讨伐张氏兄弟很简单,这次消灭武三思等人也是一样简单。他觉得武三思等人的罪行滔天,已经人神共愤,只要自己稍微动手就可以除去。

因此李多祚会同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之、沙吒忠义等人,带领羽林兵三百多人,拥着太子李重俊,杀入武三思的王府。武三思正在和一群妻妾喝酒谈天,武崇训也在一旁陪宴,只有安乐公主入宫没有回来,不在席间。猛然听到人声马嘶,都非常惊疑,还没等把侍卫喊来,羽林兵就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武三思父子无从脱逃,被李多祚等人依次拿下,押到太子马前。太子斥责他们罪大恶极,亲自拔出佩剑刺死了两个狗贼。接着太子命全力搜查,无论男女老少,全都乱刀砍死。然后,太子命令将军成王李千里和李千里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守宫城各门,自己和李多祚等人带兵直奔皇宫。

这时,中宗与韦氏、上官婉儿,及安乐公主等人刚吃完晚饭,忽然,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进来,慌张报称太子谋反,已经带兵杀进肃章门了。中宗吓得直哆嗦,说道:“这这怎么得了!”还是上官婉儿有些主见,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难道让叛军攻打皇宫不管吗?”刘景仁碰了一个钉子,连话都答不出来。

安乐公主接口道:“你快去调兵来保护皇上,守住玄武门,再通知兵部宗楚客等,立即来护驾!”刘景仁听了这话,连忙离去。上官婉儿又献议道:“玄武门楼非常坚固,请皇上皇后等人赶快到楼上去。这样一来可暂避凶锋,二来可以俯宣急诏。”安乐公主也这么认为,于是他们一行人赶到玄武门楼去了。

刘景仁带了一百多骑兵来保驾,中宗让他屯兵玄武门门楼下,自己和韦氏等人登上门楼。宫闱令杨思勖,也一同登上门楼。过了一会,宗楚客、纪处讷,及中书令李峤,侍中杨再思、苏瓖等,也前来请安,这些人带来军兵二千余名,中宗让他们驻守太极殿,关门死守。

李多祚等人已经来到玄武楼下,喧闹声不绝。中宗站在城楼上对李多祚道:“朕待卿不薄,你为什么要谋反?”李多祚答道:“武三思等人淫乱后宫,陛下难道不知道吗?臣等奉太子令,已经把武三思父子诛杀了。只是宫里还有他们的同党,只要把其他人捉拿归案了,我们就立即退兵,然后主动请罪。”中宗听说武三思父子已经被杀,不由得吃了一惊。韦氏、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她们都忍不住哭哭啼啼,牵住中宗衣襟,请求为他们父子报仇。

中宗急得不知道怎样才好,又听到李多祚大呼道:“上官婉儿勾引武三思入宫,她是罪魁祸首,请把她交出来吧,由臣等人自行处置。”中宗待他说完,回头看着上官婉儿,只见上官婉儿两颊发红,突然向前跪下道:“臣妾并没有勾引武三思,请皇上明察。臣妾死不足惜,但恐怕他们是想要先除了我,再除皇后,然后是皇上了。”

中宗道:“朕在宫中,难道真是不见不闻?怎么忍心把你交给叛贼呢?爱妃先起来,我们一同商议讨伐逆贼的法子。”上官婉儿这才起身。

杨思勖在一旁进言道:“李多祚挟持太子,带兵谋反,这等叛臣逆贼,人人得而诛之。臣虽不才,愿率领禁兵出门击贼。”中宗被他一说,稍微胆壮起来,于是说道:“爱卿愿意效力,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是此去一定要小心!”杨思勖领命,立即下楼,带领兵部一千军兵杀出玄武门。

李多祚在楼下按兵不动,正在等中宗的答复。太子前来接应李多祚,见李多祚还没动手,也在后面等待。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曾任羽林中郎将,他手执长戈,冲在前面,攻打玄武门。将军刘景仁守在玄武门,野呼利攻了好几次都没攻下。这时,野呼利看见城门大开,急忙骑马往里面冲,正好碰着杨思勖一刀砍来,野呼利慌忙中闪避不及,被杨思勖劈落马下,杀死了,杨思勖趁势带兵杀出,和李多祚大战。李多祚手下只有二三百人,而且看到野呼利被杀,军兵们都斗志大减,节节败退。最后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之、沙吒忠义等人都战死了,只有太子骑马逃脱。

成王李千里父子听说李多祚等人已经出兵,也开始进攻右延明门。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带兵奋力抵抗,李千里等人寡不敌众,全部伤亡。宗楚客再派果毅军将赵思慎追捕太子,太子率领着一百多人逃到终南山,接着逃到鄠西,随身只剩下几个人了。太子在树林里休息时,被左右刺死,他们把太子的首级献给赵思慎。赵思慎带着太子的首级,回来禀报中宗。中宗毫不痛惜,把太子首级献入太庙,并祭祀武三思及武崇训的灵柩,东宫的官属都不敢接近太子的尸体。

中宗在韦氏和上官婉儿的胁迫下,搜捕太子的同党,连肃章门的几个守卫将领都被杀头了。中宗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龙,加封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杨再思为中书令,纪处讷为侍中,追封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

先前中宗复位,追念李重润兄妹含冤而死,于是特地封李重润为皇太子,赐谥懿德,封永泰郡主为公主,改墓为陵。安乐公主也请求父皇把武崇训的墓称为陵。给事中卢粲坚决反对,中宗没办法,就把此事搁下。公主因此就很恨卢粲,于是擅自写了一份旨意,让中宗盖印署名,贬卢粲为陈州刺史。

当时,宫廷内外都以为公主是因为夫妻情深,所以才这样做,谁知这位公主是个见异思迁的女人。武崇训在世时,和武延秀来往密切,叔嫂之间就毫不避嫌。后来,武延秀被突厥扣留多年,在那里学会了很多外族的语言和舞蹈,回京后非常张扬。安乐公主当时就非常仰慕他,只恨武崇训在旁边,没法儿与他偷情。现在武崇训死了,她连忙召武延秀入府,表面上是帮忙治丧,暗地里是偷情。武延秀非常好色,他和公主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渐渐明目张胆起来,像夫妻一样出双入对。中宗听说后,竟然让武延秀娶了公主,并封武延秀为太常卿,兼右卫将军,加封温国公。武延秀入朝谢恩,接着去拜见岳母韦氏。韦氏见他翩翩少年,也很羡慕。因为武三思已死,精神空虚,看到这个爱婿,顿时欲火难耐,调戏女婿后,就和他做了苟且之事。

宗楚客等人上书奏请,称中宗为应天神龙皇帝,韦氏为顺天翊圣皇后,改玄武门为神武门,玄武楼为制胜楼。

安乐公主勾结宗楚客、御史冉祖雍等人,诬告相王和太平公主谋反,中宗就派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去审理。萧至忠哭着说道:“陛下,您想想,当年相王曾在则天皇后前,把天下让给您,而且以绝食相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您难道要相信别人的诬告,而容不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吗?”中宗听了这话,心软了,就没有再提此事了。

宗楚客等人又诬告魏元忠,说他纵子协助逆贼,是李重俊的余党,应该灭三族,中宗没有同意。魏元忠请求辞官,中宗让他以齐公的身份留在朝中,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又拉右卫郎将姚廷筠,让他诬告魏元忠,并且援引前朝侯君集、房遗爱的旧案,作为比例,要贬魏元忠为渠州司马。冉祖雍又告魏元忠谋逆,不应该出佐渠州,杨再思等人一同附和。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中宗听了他们的谏言,非常生气,驳斥道:“魏元忠是元老重臣,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朕才特别关照。朝廷朕说了算,你们数次上奏,到底是什么意思?”杨再思等人听了中宗这番话,这才不敢说什么,但是宗楚客却不死心,再让袁守一弹劾魏元忠,说:“李重俊身为东宫太子都已经正法了,何况是魏元忠,应该将魏元忠严刑对待。”中宗不得已,只好再贬魏元忠为务州尉。魏元忠走到涪陵时,得病而死,终年七十多岁。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为人非常刚直,晚年担心惹祸怕事,声望大减,但最终被奸人所害,很是凄惨。直到景龙四年,睿宗即位,才追封魏元忠为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追谥魏贞公。

太子李重俊死后,韦氏、婉儿、安乐公主等人气势更加嚣张,再加上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帮助拉关系,后宫简直变成了朝廷。

景龙二年,宫中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是皇后的衣服上有五色云凝聚,是祥瑞的好兆头。中宗得到消息,连忙派宫监绘成图样,昭告天下。太常少卿郑愔想要巴结韦氏,说她德容兼备。右补阙赵延禧也跟着讨好道:“大周和大唐是一统,孔子曾经说过:‘继周而王,百世可知。’陛下继承则天皇帝,续周为唐,可以百世称王天下了。”中宗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立即加封赵延禧为谏议大夫。

上官婉儿本与武三思私通,所以拟的诏书多半是崇周抑唐。现在武三思被杀,她非常空虚,于是她想文人学士中总有几个风流的人儿吧,于是她怂恿中宗开文学馆,增设学士,选择有文化的人来讨论文学,有时上官婉儿就让这些文人学士陪同自己吃喝玩乐。韦氏和安乐公主等人也很高兴,都不避嫌疑,和这帮文士喝酒言欢,夜以继日,醉了就留宿在文学馆。中宗和韦氏都不懂诗词,由上官婉儿代笔。那些学士们知道诗词不是皇上、皇后写的,却夸他俩写得好,有水平,美得中宗和韦氏乐开了花。从此,上官婉儿的所有请求,中宗都满足她。

上官婉儿趁此机会,请求在宫外建私府,好跟她的情人约会。她的情人是兵部侍郎崔湜,崔湜年少多才,与上官婉儿真是一对佳偶。中宗拨给官银造房,修得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布置得非常美观,号称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和崔湜非常满意,两人日夜在这里快活逍遥。中宗还不知道,经常带文臣去那里玩乐,吃饭写诗,还让上官婉儿评论好坏,以便赏罚。相传,上官婉儿出生时,母郑氏梦见一位巨人给他一杆秤道:“拿着这杆秤衡量天下文士吧。”等上官婉儿满月时,郑氏开玩笑地说:“你能称量天下文士吗?”上官婉儿竟然咿呀地答应,后来果真应验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