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狄仁杰病逝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三十五回狄仁杰病逝

武氏听了张氏兄弟的话,于是派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等人,把庐陵王李哲召回东都。庐陵王与韦妃还有他的儿子们一并接旨回宫,拜见武氏。武氏把他们召回后,却不准他跟别人见面,在外说是为他治病。狄仁杰有些怀疑,也有点担心,于是进宫求见。武氏说起庐陵王时,狄仁杰马上就说:“陛下既然已经召回了庐陵王,没什么不让大家见他呢?”武氏说道:“你是在怀疑朕吗?”随即把庐陵王叫出来,狄仁杰一看果然是庐陵王,随即下拜顿首道:“庐陵王已经回宫,大家都还不知道,怪不得议论纷纷,还以为是假的。”不久,武氏就召集满朝文武大臣,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庐陵王。当时天下一片大喜。

武承嗣因为计划失败,郁郁寡欢,竟然病倒了。他的二儿子武延秀因被指婚给突厥默啜的女儿,到了迎亲的日子,要到突厥去迎亲。武氏派署春官尚书阎知微和署司宾卿杨齐庄,带着一万两黄金和一万匹布帛与武延秀一起去。凤阁舍人张柬之劝阻,说道:“从古到今,没有中国亲王娶异族的女儿,请皇上三思啊!”武氏大怒,把张柬之贬为合州刺史。武延秀刚到突厥南部的时候,武承嗣就一命呜呼了。他的大儿子武延基继承了他的爵位。

突厥可汗默啜听说武延秀到来,于是先召阎知微进来。阎知微立即将礼单呈上,由默啜验收。默啜突然变脸道:“我的女儿应该许配给李氏,怎么来了个姓武的人?我突厥世代受李氏的恩惠,知道李氏都已遇害,只剩下两个儿子,我准备发兵立他为王,等他们坐正了王位,再嫁女儿也不晚。”阎知微听这一席话,吓得面色如土,不由得跪下叩头,请求他遵守约定。默啜笑道:“你不用担心,留在我这里,我封你为南面可汗,怎么样?”阎知微听到“可汗”二字,又喜出望外,连忙拜谢起身。默啜命令左右将士,把武延秀拘住,不准他入见,还写了一封责问武氏的信,让杨齐庄带回去。武氏正在等待和亲消息,谁知杨齐庄回来说突厥悔婚,并把他的信递给武氏看。武氏一看,不禁大怒。信上写着武氏的五项大罪,列述如下:

(一)是前时所给谷种,俱系蒸熟,布种不生。

(二)是金银器多系伪劣,并非真物。

(三)是突厥可汗,曾赏给中使等绯紫,俱被武氏剥夺。

(四)是彩帛统系疏恶。

(五)是突厥可汗贵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休得妄想结婚。

最后结语,默啜还扬言要进兵河北,再南下推翻大周,恢复大唐等事情。这可把武氏气得要死。武氏当下封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封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张仁亶为天兵东道总管,让他们统军三十万,出征突厥。她又再封左羽林大将军阎敬容、李多祚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领十五万军兵为后援。各路大军陆续出发,渡河向北挺进。

默啜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静难、平狄、清夷等军。静难军使慕容玄崱出城迎降默啜。默啜随即围攻妫、檀等州,接着又分兵攻陷定州,把刺史孙彦高杀了,还杀死了官兵及百姓数千人,然后率军进攻赵州。刺史高叡与妻子秦氏召集所有军兵和家奴,拿着器械登城坚守。默啜见这守城的气势与众不同,所以不敢贸然进兵,就派阎知微到城下招降。阎知微一边对城上的军兵招降,一边和突厥兵手舞足蹈。

守将陈令英登城向下喊道:“你一位堂堂尚书,竟然投降突厥,任人摆布,与敌为友,你不感到丢脸吗?”阎知微狡辩道:“人生在世但求行乐,何必拘于名节。我让你们来投降,就是这个意思。”高叡也在城楼,他随即用箭射阎知微,阎知微慌忙逃去,回报默啜。默啜随即引兵围城,高叡夫妇率军日夜坚守,不敢松懈。谁知长史唐波若叛变,偷偷放敌兵进城,敌军纷纷进城,高叡夫妇知道已经守不了了,于是喝下毒药等死。敌军把他们二人抬到默啜面前,默啜拿着紫袍和金狮子带,对他们说:“只要你们投降,我就给你升官发财,如果不投降,我就杀死你们。”高叡看了一眼秦氏,秦氏道:“要杀就杀吧,报效国家,正在今日!”说了两句,就闭上眼等死,高叡也是一言不发,不久,他们夫妻就被杀害了。后来,朝廷赐高叡谥号节,追封为冬官尚书。

赵州被默啜攻陷后,城中的官员和百姓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默啜又率军进攻相州,气焰非常嚣张。武氏贴告示,重金悬赏默啜的人头,只要有人杀了默啜,就可以封王晋爵。武氏调任沙吒忠义为河北道前军总管,封李多祚为后军总管,让他们率军去援助相州,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复名为显,赐姓武氏,任命为河北道元帅,率军攻打突厥,又改封豫王旦为相王,兼任太子右卫率。

以前突厥来犯,招募士兵很长时间都招不到一千人。现在太子当元帅,百姓个个欢呼鼓舞,踊跃参军,不到三天就招满了五万多人。太子请求带兵出征,武氏不同意,她命令狄仁杰为副元帅,代理元帅的职责,率军北伐。武氏还亲自为他送行,狄仁杰拜命而去。路上,狄仁杰接到战报,说默啜在赵州、定州疯狂的抢掠杀人,并把无辜的百姓活埋了有八九万人,然后带着金银布匹向北逃走了。

狄仁杰命令各路大军快速追击,自己带着十万骑兵快速追到赵州境外,却没有看到敌人。狄仁杰叹息数声,只好撤兵回到赵州。

到了赵州后,狄仁杰奉旨安顿好老百姓,然后就开仓放粮,修补道路桥梁。狄仁杰自己非常节俭,每天粗茶淡饭,而且不准属下侵犯老百姓一分一毫,因此河北很快就安定了。阎知微被突厥送回,武氏下令将他立即处死,并灭了他三族。各路大军陆续回京,狄仁杰被封为内史。

突厥撤兵后,天下暂时太平,武氏继续在后宫享福作乐。这时,吐蕃的将领赞婆、弓仁都率部队来投降,武氏非常高兴,连忙派羽林军去迎接。原来,吐蕃老国王器弩悉弄年纪大了,他担心钦陵擅权,于是秘密和大臣论岩等人商议,要除掉钦陵。正好钦陵外出,器弩悉弄假装说要打猎,于是召集各路人马,把钦陵的两千多亲党一并杀死。器弩悉弄又派人把钦陵的兄弟召回,钦陵听说有变,坚决不回。于是,器弩悉弄亲自引兵讨伐,钦陵兵败自杀。钦陵的弟弟赞婆和钦陵的儿子弓仁不敢回吐蕃,于是带着七千多人投靠大唐。他们得到大唐的礼遇,欢天喜地地入朝拜见武氏。

武氏当面封赞婆为辅国大将军,兼归德郡王,封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兼安国公,并都赐给他们铁券。赞婆愿意为大唐守边疆,于是武氏又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命令他立即率部众去驻守河源谷。过了一年多,赞婆就病死了,于是武氏追封他为安西大都护,另封御史大夫魏元忠为陇右诸军大总管,和陇右大使唐休璟,率军严防吐蕃。刚好吐蕃的将士麹莽布支率军侵犯凉州,唐休璟率军抵御,把敌军杀了两千多人,莽布支慌忙逃去,唐休璟凯旋归来。

还有一种可喜的事情,就是契丹降将李楷固、骆务整被狄仁杰押送东都,大臣们认为他杀了太多大唐军兵,于是请求武氏把他们杀死。武氏却一直犹豫不决,于是将二人押入大牢。等到狄仁杰回来,武氏问他的意见。狄仁杰奏道:“李楷固和骆务整两人非常骁勇,他们既然能为契丹尽力,也必能为我大唐效忠,请陛下对他们好好安抚,不担心他们不为我用。”武氏随即把他们二人放了,还封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大将军,让他们率军围剿契丹余党。

李楷固和骆务整二人一同来到朔漠,抓了很多余党,回京献俘。武氏非常高兴,于是升任两人为大将军,并且封李楷固为燕国公,赐姓武氏。武氏还大摆宴席庆贺。席上,武氏敬狄仁杰酒:“这都是你的功劳,爱卿要干了这杯啊!”狄仁杰喝了这杯酒说:“这是陛下的神威,军兵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呢?”武氏喜欢他谦让,想要赐给他很多金银财宝,但是狄仁杰却一再推辞,什么都没要。

狄仁杰当上宰相,与其说是武氏慧眼识英雄,还不如说是纳言娄师德知人善用,其实连狄仁杰都不知道内情。狄仁杰在和娄师德共事时,还曾排挤过他。娄师德带兵灭掉契丹后,被调为陇右诸军大使,掌管屯田的事,后来又调任为并州长史,兼天兵道大总管。狄仁杰有时跟武氏商讨朝政时,武氏就经常夸娄师德知人善用,然而狄仁杰却不这么认为。他对武氏说道:“臣曾和他是同僚,怎么不知他会知人善用啊!”武则天微笑道:“朕能够用爱卿,全都是由娄师德推荐的。娄师德能推荐爱卿,难道不是知人善用吗?”狄仁杰不由得感到惭愧,事后对其他大臣们说:“娄公真是大人大量,一直让着我,帮着我,我却不知道,实在是对不起他。”从此,狄仁杰一直记着娄师德,想帮助他调回京都。可是娄师德已经七十了,年纪太大,不久就在会州病死了。

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他身长八尺,方口厚唇,平生与人无争,遇事就避让,气量非常大。自高宗上元初年间,娄师德任职监察御史,到武氏圣历二年病死,这中间有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间,朝中是是非非,大起大落不断,只有娄师德与世无争,光明磊落,没有被殃及。

相传袁天纲的儿子袁客师,和他父亲一样,很会看相。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乘船,看到船上的人鼻子下都有一团黑气,他觉得不好,于是想要带朋友上岸。这时有个身材高大的人挑着担子上了船,于是袁客师小声对朋友说:“幸亏来了这个贵人,我们现在安全了。”船刚到江中,突然狂风四起,大浪翻腾,但是这条船却平平稳稳地到达了码头。袁客师问贵人的姓名,那人回答道“娄师德”。这时候的娄师德还没有富贵,但是袁客师已经看出他就是贵人了。后来娄师德病逝,被追封为幽州都督,谥号贞。

武氏年纪越大越放荡。张氏兄弟陪她,她还嫌不够,又选了很多年轻英俊的男子,供她玩乐。她创设控鹤监丞、主簿等官的官职,就是专门给这些人设置的,她还另外选了一些有真正才华的人,当作幌子,掩盖真相。

上官婉儿是已故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奸人诬告冤死,连家族也被抄了。婉儿长得很漂亮,也很有才华,并且能过目不忘,还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武氏把她留在身边当女官。武氏让她书写圣旨,掌管自己的书信、卷宗,把她当成自己的心腹,甚至在与张昌宗调情时也不避讳。婉儿情窦初开,免不得对张昌宗动了心,而且张昌宗长得很秀美,婉儿于是更加思念他。一天,婉儿跟张昌宗私下调情,被武氏发现,武氏大怒,用刀刺进婉儿前额的发髻,划伤她的面额,并且对她怒吼道:“你敢动我的情夫,罪当处死。”后来,多亏张昌宗替她求情,她才免于一死。

中丞吉顼很看不起武懿宗,说他战败到相州,根本没有本事。武懿宗忍耐不住,就和吉顼争辩。武氏出来调解,吉顼还是喋喋不休,惹得武氏大骂起吉顼来,还把他降为固安尉。吉顼临走时得到武氏的召见,他向武氏磕头,说道:“虽然皇上已经立了太子,但是外戚的权力依然很强大,还都被封了王,以后恐怕会引起冲突啊!”武氏说:“朕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木已成舟,现在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暂时这样,以后再想办法。”吉顼再次拜谢道:“但愿陛下能想出好办法,这样就是天下的幸事了。”说完,吉顼就径直离去了。左监门卫长史侯祥因吉顼被贬走,于是想要自己补上他的位子,百般钻营,但一直没有成功。武氏又改控鹤监为奉宸府,更增选美少年来当差。右补阙朱敬则上疏劝阻道:

陛下内宠,有张易之昌宗足矣。近闻长史侯祥等,明自媒衒,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府供奉,无礼无义,溢于朝听,臣职司谏诤,不敢不奏。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这道奏书上表武氏后,大家都为他捏一把冷汗。谁知武氏喜欢他正直,竟然赏他百匹彩缎,想要笼络他,只是在深宫依然追欢取乐。

武氏年纪很大,担心自己的日子不多,就抓紧时间逍遥。她把一切朝政都交给了宰相狄仁杰,非常信任他。狄仁杰一向以恢复大唐为己任,对着武氏却婉言讽谏,屡屡用切情切理的言语,徐徐引导。武氏对狄仁杰的劝说,有所感悟,就更加相信他。有一次,武氏问狄仁杰:“朕想找一个人掌管机密文件,你看谁合适?”狄仁杰回答道:“苏味道、李峤等人的才学都可以,但能独当一面的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武氏听了他的建议,就把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又过了几天,武氏又问狄仁杰,还有谁合适,狄仁杰说道:“上次臣推荐的张柬之用了吗?”武氏说道:“已经升任为洛州司马了。”狄仁杰说道:“张柬之有宰相之才,不止一个司马呢!”于是,武氏又升张柬之为秋官侍郎。

狄仁杰还推荐了很多品才兼优的人,例如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泰州刺史敬晖等几十个人,他们后来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仁杰道:“天下桃李都在你门下啊!”狄仁杰回答道:“我推荐人才是为国为民,并不是为自己。”

狄仁杰的长子叫狄光嗣,曾做过司府丞。武氏让每位宰相各举荐一名尚书郎,狄仁杰就推荐狄光嗣,于是武氏就升任他为地官员外郎,没想到狄光嗣干得非常出色。武氏对狄仁杰道:“古代有祁奚,他举荐不避亲,你也不愧祁奚了。”

狄仁杰的堂姨卢氏,家住在桥南别墅,有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从没到过京城。狄仁杰经常去看望她,一次他就对堂姨说:“我现在当了宰相,表弟想当什么官,我会尽力帮他实现的。”堂姨笑道:“当宰相确实好,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我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愿让他在朝廷服侍女主呢!”狄仁杰听了她的话,只好作罢。

久视元年九月,一代忠臣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武氏听到噩耗,含着泪说:“朝堂从此再没有这样德智双全的人才了,老天夺我忠臣,未免太急了啊!”随后,武氏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来,中宗登基,又追封狄仁杰为司空,睿宗朝又加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