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唐玄宗凄凉的晚年
怀州守将正是安庆绪部下的安太清。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后,他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让他任河南节度使。李光弼率军攻打怀州,途中接到圣旨,加封李光弼为太尉兼中书令,李光弼接旨后,继续进兵至怀州城下。安太清出战被打败,向史思明告急。史思明率兵来增援,李光弼留下部分士兵围城,自己率兵迎战。在沁水旁和史思明大军相遇,两军大战,这一仗杀敌三千多人,史思明逃走后转攻河阳城,又被李光弼侦察得知,回兵截杀,又杀死贼兵一千五百多人。史思明只好退回洛阳,李光弼于是专攻怀州。
安太清身经百战,很有些能耐,一直和官军相持了三个多月,还是无懈可击。李光弼决堤引丹水去灌城,仍然不能攻克,于是再命令郝廷玉暗中挖地道,一直挖进城中,里应外合才终于将怀州攻破,生擒安太清,押到长安。肃宗祭告太庙,改乾元三年为上元元年,大赦天下,增加李光弼食邑一千五百户,其余武官也都论功行赏。
肃宗把太上皇请到大明宫摆酒祝寿,并且邀请太上皇的妹妹玉真公主和太上皇的旧嫔一并侍宴,并召集梨园子弟前来助兴。哪知太上皇反而触景生情,暗暗落泪,勉强喝了几杯,就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返回了兴庆宫。为了这件事,宫中竟然又生出许多纠葛。
原来,太上皇逃奔四川时,时常悼念杨贵妃,曾经触景生情,作了一首《雨霖铃曲》,寄托悲思。后来从四川回长安的途中,路过马嵬坡,来到埋葬杨贵妃的地方,太上皇又亲自祭奠,流泪不止。等回到兴庆宫后,太上皇就命令肃宗下诏改葬杨贵妃,偏偏李辅国从中阻挠,说杨贵妃是导致亡国的妇人,能留个全尸已经不错了,怎么能赐葬呢,于是派李揆上奏太上皇,借口说满朝将士都很痛恨杨贵妃,要是改葬的话,恐怕会令将士们不高兴,太上皇这才作罢,只是秘密派高力士前往马嵬坡,简单改葬。
高力士找到杨贵妃的尸首,肌肤已经烂掉,只剩下一副骨架,唯独她胸前佩戴的锦香囊还是完好的,于是把这个锦香囊取下来保留,然后把她的遗骨放进棺材里,另外找了个地方埋葬。高力士又从一名驿卒的老母亲那里赎回一只杨贵妃的袜子,将袜子和锦香囊一并献给太上皇。太上皇得了这两件物品,更加感伤,特地命画工画了幅杨贵妃的肖像,挂在寝室,成天看着肖像叹气。后来,太上皇又想起梅妃江采苹,派人查访,也没有下落,也画了幅梅妃的肖像,题诗纪念。
一天,太上皇睡午觉,仿佛听见梅妃对自己哭诉:“当年陛下蒙难,臣妾死在乱军之中,有人见臣妾死得惨,就把尸骨埋在水池东侧的梅树旁。”太上皇醒来后,想到梅亭外面曾有温泉,旁边种着十多棵梅花,派内侍一挖,果然挖到梅妃的尸骨,当下命令用皇妃的礼仪改葬。太上皇哭着祭奠了一番,这才回宫。
从此,太上皇闲居宫中,不是追悼梅妃,就是想念杨贵妃。肃宗非常体谅父亲的心情,时常去探望,还把以前的太监、歌女、乐工一律召回,供太上皇娱乐,排解无聊。怎奈太上皇仍然闷闷不乐,大明宫中的喜庆酒宴,也被他扰得大家很不开心,肃宗也有些不高兴了。
张皇后和李辅国平时就不被太上皇喜欢,这时候就趁此诬陷,说太上皇有不可告人的心思,不可不防,惹得肃宗将信将疑。张皇后的儿子兴王李佋病死,张皇后因悲生怨,归咎于太上皇,说他是老不死的,就是因为他成天哭泣,才殃及自己的儿子。
于是,张皇后和李辅国日夜密谋,想要加害太上皇以泄恨。可巧太上皇到长庆楼散步,一群老者经过楼下,抬头看见太上皇,都跪倒在地,齐呼万岁,太上皇就命令赐给酒食,又召将军郭英乂等人上楼赐宴。
李辅国借机找碴儿,对肃宗说道:“太上皇在兴庆宫成天和外人交流,陈玄礼、高力士等人都在密谋商议,可能要对陛下不利,现在六军将士都是灵武功臣,因为太上皇的举动心生不安,我多次向将士们解释,将士们还是不能理解,我不得不据实向陛下启奏。”
肃宗沉吟半天,说道:“太上皇仁慈,不会这样做的。”李辅国又说道:“太上皇本来没这个意思,但恐怕会受小人蒙蔽,生出事来。陛下身为天下之主,应当为社稷考虑?不能只知道像村野匹夫一般尽愚孝。况且兴庆宫靠近民居,宫墙不深,也不是一个适合安养的地方,不如让太上皇迁居大内,既可以远离喧闹,又可以远离小人,免得被迷惑。”
张皇后也在旁边添油加醋道:“李辅国言之有理,今天陛下如果不听良言,将来恐怕要后悔!”肃宗还在犹豫。李辅国退下来,又去怂恿六军将士,让他们集体请愿,求肃宗把太上皇迁到大内西宫居住。肃宗只是落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辅国反而对将士们说道:“皇上自然知道你们的意思,会考虑你们的请求,你们退下吧!”将士们这才起身散去。
为了这件事,肃宗郁闷成病。李辅国又假传圣旨,说兴庆宫低洼狭小,不适宜再住,硬是出动卫兵要把太上皇带到西宫。幸亏高力士喝退卫兵,并且命令李辅国为太上皇牵马,才保住了太上皇的一点面子。太上皇住在西宫宫殿中,殿内非常萧条,只剩下几个老太监服侍,器具食物都不充足,尘封窗门,满院都是杂草。中午用餐,多是残羹冷饭,难以下咽。太上皇命人撤去肉食,并且嘱咐道:“从今天开始,不必再上什么肉食了,我要终身吃素。”
李辅国假传圣旨迁居太上皇,害怕肃宗降罪,于是先托张皇后求情,又带领六军将士找肃宗请罪。肃宗被他胁迫,反而好言抚慰道:“卿等也是为社稷考虑,防微杜渐,朕不会怪罪你们。”李辅国等人欢呼雀跃着跑了出去。
当时,颜真卿已经升任刑部尚书,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带着文武百官上表,询问太上皇的生活起居情况。李辅国竟然诬陷颜真卿是朋党,上奏肃宗将他贬为蓬州长史,又将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一并弹劾,说他们阴谋叛逆。宫里面又有张皇后日夜游说,肃宗竟然把陈玄礼免官,把高力士流放到巫州。肃宗被张皇后和李辅国所控制,假称自己身体不适,竟然不再向西宫问安,只是派人侍候太上皇起居。就连外事肃宗也不能做主,肃宗本来打算派郭子仪出兵北伐进攻范阳,却被鱼朝恩阻挠,迟迟不能行动。
到了冬天,淮西节度副使刘展造反,大肆侵扰江淮地区。刘展原来是宋州刺史,和御史中丞王铣一同被封为淮西节度副使。王铣贪婪残暴,刘展则刚愎自用。节度使王仲铣上奏王铣的不法行径,将他诛杀,并派监军邢延恩入朝陈述刘展的罪行。邢延恩认为刘展一向很有威名,怕激起他造反,就特地向肃宗献计,请求封刘展为江淮都统,等他解脱了兵权赴任时,在中途将他逮捕。没想到,刘展识破了邢延恩的计策,提出要先得官印,然后再启程。等得到官印,刘展上表谢恩,然后带着七千宋州兵赶赴广陵。
邢延恩无从下手,计划失败,急忙跑回广陵,联络原江淮都统李峘,并约上淮东节度使邓景山,一同发兵抵抗刘展。此时,刘展说李峘造反,李峘说刘展谋反,弄得大家都很疑惑,无所适从。但是,江淮都统的官印已经落入刘展的手中,刘展变得理直气壮。百姓和士兵大多不听李峘的调度,还没等和刘展开战,就都先跑了。李峘逃奔到宣城,邢延恩逃奔到寿州,刘展长驱直入进入广陵,派部将进攻邓景山。邓景山战败,部下士兵纷纷溃散。刘展接连攻陷升、润、苏、湖、濠、楚等州,江淮一带没有一片净土。邓景山和邢延恩非常着急,一面上奏请求调平卢兵来增援淮南,一面派使者用重利诱使平卢节度使田神功,说愿意以江淮的子女财物作为酬劳。
田神功当时正屯兵在任城,听到情况后立即挑选精锐骑兵南下,到了彭城才接到朝廷的圣旨,让他讨伐刘展,他便名正言顺地和刘展开仗。刘展连战连败,丢下城池向东逃走。田神功轻松进入广陵和楚州,纵容士兵大肆抢掠,又派兵分路去追刘展,并且约邓景山和邢延恩等人三面夹攻刘展。刘展穷途末路来到金山,被田神功的部将贾隐林追上后杀死,然后,三路兵马搜剿余党,叛乱才被彻底荡平。平卢军在江淮沿途劫掠十多天,满载而归。
这时候,阴险贪婪的鱼朝恩和李辅国狼狈为奸,成天蛊惑肃宗。范阳该攻却不攻,耽误战机;攻打东京洛阳的条件还不成熟,鱼朝恩却一定要肃宗下旨,催李光弼火速进兵。
李光弼上奏说贼人兵力还很强,不可以轻易进兵。鱼朝恩又责备他故意逗留,每天派使臣催促。李光弼没办法,只好调集大军进攻洛阳,并挑选险要位置扎下大营。仆固怀恩仗着自己功劳大,因为李光弼几次压制,心怀不满,独自带兵在平原扎营。李光弼派人提醒仆固怀恩道:“在险处扎阵,可进可退,要是在平原扎营,一旦兵败,很容易全军覆没,史思明不可轻视啊。”仆固怀恩不听劝告,没想到史思明果然率领大军突袭官军,仆固怀恩被杀得大败,甚至牵动后军,连李光弼也支持不住,只好跟着败退。史思明趁势追击,杀死官军几千人,军资器械大多被夺去。李光弼渡河逃到闻喜,河阳、怀州又被敌兵攻占。唐朝廷听到战败的消息,上下震惊,连忙增兵驻扎在陕州。
神策节度使卫伯玉从洛阳败退,到了陕州城,紧急收拾残兵,和前来增援的新军合力固守。不到几天,贼兵就来进攻,统兵将领就是史朝义。卫伯玉带兵出战,大破贼兵,史朝义再退再进,卫伯玉三战三胜。
史思明听说史朝义连败,不禁大怒道:“这家伙难以成大事?不如让他快点死!”当即命令史朝义建一座三角城,用来贮存军粮,限一天完成。到了傍晚,史思明亲自去查看,见城虽然建起来了,却没有抹泥,于是痛骂史朝义,说他做事迟缓,并命令工匠立刻加泥,完成之后,史思明才返回大营,但还是怒气冲冲的,边走边说道:“等攻克了陕州,一定杀了这家伙!”
史思明要杀儿子史朝义,真是只为了攻打陕州这一件事吗?这其中还另有一段隐情,和安禄山的情况差不多。
史思明是除夕出生,安禄山是正月初一出生,两人的生日只差一天,又是同种同乡,同时投军入伍。安禄山渐渐富贵,史思明却还没有出人头地。有个土豪的女儿辛氏,见史思明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便哭着喊着要嫁给史思明。史思明娶了辛氏,非常喜欢,渐渐讨厌起自己先前的私生子史朝义。
后来,史思明得到了安禄山的举荐,逐渐积累功劳做到了将军,辛氏也生了儿子史朝清。史思明暗想:“自从我娶了辛氏为妻,接连升官,又得了个大胖小子,想必是我妻子福命过人吧。”从此更加宠爱辛氏和史朝清,越来越讨厌史朝义。只是这史朝义一向为人谨慎,对待手下有恩,而史朝清却为人残忍,不得人心,士兵们大多愿意依附史朝义,怨恨史朝清,所以,史思明自称皇帝并立辛氏为后以后,惟独立太子的事始终没有决定。现在史朝义攻打陕州接连失败,史思明就打算除掉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
三角城竣工后的第二天,史思明再次命令史朝义进攻陕州,并下令如果一天攻不下就斩首,并在鹿桥驿等待战报。这道命令一下,不但史朝义感到自危,就是史朝义的部下也都惊恐万分。部将骆悦、蔡文景私底下对史朝义说道:“陕州城怎么可能一天就攻下呢?看来我们明天就要没命了。”史朝义道:“这可怎么办呢?”骆悦答道:“主子想要废长立幼,所以借这个机会害你,如今只有强迫主子收回成命,说不定还能活下去。”史朝义低着头不说话。骆悦和蔡文景齐声说道:“您要是不忍心,我们就去投降大唐去了!”史朝义急得没办法,不得已对二人说道:“你们要好好去请求,不要吓着我父亲!”
于是,骆悦等人率领三百军兵,连夜赶回,谎称有要事禀报,径直来到史思明的住处,四下里找不到史思明,就厉声问卫兵。卫士早已吓得缩成一团,什么也说不出来。骆悦和蔡文景当场杀了很多人,才有人说史思明上厕所去了,并指明了路径。骆悦等人赶到厕所,还是没见到史思明。忽然,墙后有马铃声传来,骆悦等人急忙登上墙一看,只见有一个人牵着马出了马厩,正要跨上鞍。骆悦的部下周子俊弯弓发箭,正中那人的左臂,那人随即堕落马下。周子俊当即跳墙去看,骆悦等人也相继跳出,到了马前仔细一看,正是史思明,于是将他两手反剪,捆绑起来。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史思明受伤没死,就问是什么人反叛。骆悦大声回答道:“我们是奉了怀王的命令!”史思明道:“我早晨失言了。但为人子怎么可以杀自己的父亲?为人臣子怎么可以杀自己的君主?你们难道不知道吗?”骆悦回答道:“安禄山是谁杀的?何况你杀人太多,难道会没报应?”史思明叹息道:“怀王,怀王,你真的敢杀我吗?只是可惜太早了,让我到不了长安了。”骆悦也不和他多说话,把他带到柳泉驿,让手下士兵看守着,然后回来报告史朝义道:“大事成功了!”史朝义道:“没吓着我父亲吧?”骆悦回答说没有,然后让许季常去告诉后军情况。许季常返回后,骆悦又劝史朝义道:“一不做二不休,大义灭亲,自古就有!”史朝义已经没有主意,骆悦就到柳泉驿杀掉了史思明,接着,又把史朝清母子捉住,一并杀掉。
史朝义自称皇帝,改元显圣,任命部将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留守燕京。但史朝义所统领的节度使大多是安禄山的旧将,史思明称帝时,就已经有很多是阳奉阴违,这次史朝义再自立为帝,大家就更不愿意听命了。
肃宗仍然命令各道节度使进攻史朝义,并加封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执掌全国军务,接着又在大明宫建设道场,诵经念佛,改称宫里人为佛、菩萨,称北门武士为金刚神王,召集大臣顶礼膜拜。肃宗又去尊号及年号,以建子月为岁首,子月朔日,受百官朝贺,如同元日的礼仪。
第二年,河东军叛乱,杀死了节度使邓景山,推举兵马使辛云京为节度使。不久,绛州行营又发生叛乱,前锋大将王元振杀死了都统李国贞。镇西、北庭行营军兵,又杀死了节度使荔非元礼,推举裨将白孝德为统帅。
各地警报络绎不绝,肃宗封郭子仪为汾阳王,统领各道节度使,并兼任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郭子仪奉命来到绛州,招来王元振,将他就地正法。辛云京闻风丧胆,立即配合郭子仪查出乱党几十人,一并处斩,河东各镇总算平静下来。
肃宗得到郭子仪的奏报,心中稍稍宽慰,但自己此时已经被张皇后和李辅国控制,一切举动都不得自由,免不了抑郁寡欢,经常生病。太上皇寂寞地居住在西宫,百无聊赖,惆怅万分,竟然生出了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