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史思明降而复叛
史思明自从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退守范阳,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来就是安禄山的老巢,安禄山抢来的两京的珍宝,多半运到这里,以至堆积如山。史思明仗着富有越来越骄横,就想把范阳据为己有,不再服从安庆绪的管制。安庆绪失掉洛阳后,逃到邺郡。李归仁等人带领几万败兵回到范阳,沿途大肆抢掠。史思明乘机招徕,并将李归仁所抢的财物,全部据为己有,势力更加强大。
这时,安庆绪在邺郡四处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先后赶来,又凑了大约六万人马,唯独史思明一兵不发,也不派使者前来。安庆绪就知道他怀有二心,特地派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三人带着五千骑兵去范阳,借征兵为名,嘱咐他们侦察情况并伺机偷袭。史思明听说后,早已料到他们不怀好意,就和部下秘密商议,决定投降大唐。
于是,史思明在帐外设下埋伏,自己率着数万人出去迎接。等见到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后,史思明连忙下马行礼,非常殷勤。史思明引着二人进入客厅,摆下酒宴,正喝得高兴时,突然掷杯,伏兵突然冲进来,把这三人拿下,然后用财物遣散了那些随同前来的骑兵。
接着,史思明命令部将窦子昂上表唐朝廷,说愿意带领所辖的十三个郡和十三万兵马归降,并命令伪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上表投降。肃宗大喜,召见窦子昂,抚慰备至,当即下诏封史思明为归义王,仍然兼任范阳节度使,七个儿子都封了高官,又封高秀岩为云中太守,他的儿子也都封了官职,并派内侍李思敬和前信都太守乌承恩前往范阳宣旨抚慰,派史思明率领手下讨伐安庆绪。
史思明受了册封,立即斩了安守忠、李立节两人以表明自己的诚意,只有阿史那承庆和他有交情,逃过一劫。乌承恩到河北各地宣布朝廷旨意,沧、瀛、安、深、德、棣等州都相继归降,只有相州还属于安氏,河北也算基本平复了。
不久,到了至德三年,太上皇加封肃宗尊号,称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也加封太上皇尊号,称为“圣皇天帝”,大赦天下并改年号,称至德三年为乾元元年,册封张良娣为皇后,李辅国兼任太仆卿。
张良娣和李辅国两人内外勾结,权倾朝野,并且多次用“子以母贵”的话暗示肃宗。肃宗认为兴王李佋虽然是皇后所生,但毕竟年纪还小,不便立为太子。肃宗曾经对考功郎中李揆说道:“朕打算立李俶为太子,爱卿以为如何?”李揆下拜称贺道:“这是社稷之福,臣恭贺陛下。”肃宗于是改封楚王李俶为成王,几天后立为太子,改名为李豫。
同平章事张镐一向性情淡泊,不喜欢追逐名利,皇后和李辅国都不喜欢他,经常说他的坏话。一次,张镐上奏肃宗道:“史思明因为叛乱反而得到高官,此人人面兽心,千万不能依靠他。新任的滑州刺史许叔冀,狡猾多诈,遇到大难必然会变节。”肃宗认为他过虑了,不合时宜,竟然把他贬为荆州防御使。张镐所兼任的河南节度使一职,改由崔光远接任。
不到半年,史思明果然反叛大唐,自称大圣燕王。自从张镐被罢免后,李光弼又上奏说史思明凶狠狡诈,必将叛乱,应当派乌承恩就近预防,肃宗还是不信。李光弼又上了第二次密奏,劝肃宗任命乌承恩为范阳副使,派他提防史思明。肃宗这才依计照行。
李光弼为什么要重用乌承恩呢?原来乌承恩的父亲名叫乌知义,曾任平卢节度使。史思明曾在乌知义手下听令,深得偏爱,史思明心存感激,因此乌承恩驻守信都的时候,城池被史思明攻陷后,史思明不但以礼相待,还把他放掉。后来,乌承恩奉旨去宣旨抚慰,史思明对他格外恭敬,敬若上宾。乌承恩有所请求,史思明一般都会同意。李光弼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层关系,就打算利用乌承恩诱取史思明。肃宗听了李光弼的计策,就封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
乌承恩秘密联络史思明的部下,劝他们效忠朝廷。其中几个人把他的话转告给了史思明,史思明当然生疑,于是请乌承恩赴宴,并留他在府中住下,还暗中埋伏两个心腹躲在他的床下。然后让乌承恩的小儿子夜晚去拜访自己的父亲,乌承恩私底下对小儿子说道:“我奉命除掉这个叛逆,事成之后,皇上会封我为节度使。”话还没说完,就从床下冲出两个人,大叫着跑了出去。乌承恩知道事情败露,慌得手忙脚乱。
这时,门外的胡兵一拥而入,立即把乌承恩父子拿下,并在乌承恩的行囊中搜到了李光弼的文书,然后一并献给史思明。史思明责怪乌承恩道:“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你为什么要害我?”乌承恩无言以对,只好说是李光弼主谋。史思明于是召集将领和百姓,向西方大哭道:“臣率领十三万兵马归降朝廷,没有什么对不起陛下,为什么还要杀臣?”说完后,史思明喝令左右杀了乌承恩父子,并把乌承恩的同党两百多人全部杀死。
史思明又捉住唐朝廷的使臣李思敬,命令狄仁智、张不矜起草奏章,请肃宗诛杀李光弼。奏折起草完后,张不矜给史思明看过后,正准备装进信封,却被狄仁智销毁。史思明得知消息后,斥责狄仁智道:“我用你将近三十年,今天你罪当斩首。是你负我,不是我负你。”狄仁智厉声喝道:“人总有一死,能为国尽忠,死也值得。总比跟着你造反,死后遗臭万年要好得多!”
史思明大怒,喝令左右把狄仁智和张不矜处死,另外派人重新起草一份奏折送达唐朝廷。肃宗竟然颁诏书安慰史思明,把责任统统推在乌承恩一人身上,说不是朝廷和李光弼的意思。史思明本来就奸诈,怎么可能听信这些假话。更可笑的是肃宗派九位节度使去讨伐安庆绪,反而安排一个宦官鱼朝恩去做观军容使,监督管制这九位节度使。
这九位节度使都有谁呢?他们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兼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光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这九位节度使手下的马兵合起来差不多有五六十万。
肃宗本想任命郭子仪为统帅,但又因为李光弼和郭子仪功劳差不多,怕难以调动,所以不设元帅,特别设置了一个观军容使的名目,派宦官鱼朝恩担任。鱼朝恩哪里懂得什么兵法,那赫赫威名的九位节度使,竟要受一个太监的监督,叫他们怎么能服气呢?
鱼朝恩一顿瞎指挥,各节度使大多模棱两可,没有一个出来做主,互相推诿,几十万大军成了一盘散沙。自乾元元年十月围攻邺城,一直到乾元二年正月还没得手。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忍不住一腔烦火,亲自带兵攻城,不幸中了敌人的毒箭,不治身亡。
史思明自称大圣燕王,率兵来援助安庆绪。二人轮番侵扰官军,搞得九位节度使疲惫不堪。几次交战都伤亡惨重,不但没讨到便宜,反而被贼兵逼退到河阳。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人闻讯逃走,洛阳百姓全都躲到山谷里。九位节度使上表请罪,肃宗一律赦免,只是撤了几名小官的官职,然后封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代掌东京留守,指挥军事。
郭子仪因为刚刚兵败,没敢即刻用兵,史思明和安庆绪又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史思明假意和安庆绪改称兄弟,还准备和安庆绪歃血为盟。安庆绪冒冒失失地带着四个弟弟和骑兵三百人,出城来到史思明大营。史思明严阵以待,高坐在胡床上,传安庆绪进见。这时安庆绪才知道情况有变,可惜已经不能再退回了,只好低头服软,屈膝下拜道:“臣无能,丢了东西两都,身陷重围,幸亏大王还记得我父皇,远道而来救援,这才使臣死而复生,臣感激不尽!”说到这里,突然听到案上猛拍一声,史思明大声喝道:“丢掉两都还是小事,你身为人子,竟敢杀父夺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今天我定要为太上皇报仇雪恨!”当即,史思明把安庆绪兄弟赐死,孙孝哲、崔乾祐、高尚也一并处斩,总计安禄山父子谋反,历时三年灭亡。
史思明带兵进入邺城,封张通儒等人官职,收降安庆绪的残兵,留下儿子史朝义守城,自己率兵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建元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丞相,李归仁为元帅,改称范阳为燕京,称州为郡。史思明称帝后,祭天时却刮起暴风,仪式无法举行;铸顺天通宝钱,又仅得一文,其余的都没有铸成,史思明却不肯罢休,分军四出,渡河南下。
这时候的唐肃宗,正宠爱张皇后,信任李辅国。满朝文武有事要上奏都要先告知李辅国,再由李辅国转达给肃宗。李辅国骄横专恣,没人敢违抗。苗晋卿、王玙、李麟等人都因为不合李辅国的心意,相继被罢免,而改用京兆尹李岘、中书舍人李揆、户部侍郎第五琦为同平章事。
鱼朝恩和李辅国本就是同党,从邺城回京后,多次诬陷郭子仪,李辅国也从旁怂恿,不由得肃宗不信,于是下旨将郭子仪召回,改任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郭子仪对待部下宽厚而有恩,李光弼则务必严整,接任后整肃军纪,壁垒森严,军营面貌一新。
李光弼巡视各营还没结束,就接到河北传来的警报,说史思明留下史朝清守范阳,自己率众从濮阳进兵,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出白皋,伪丞相周挚兵出胡良,贼兵大将令狐彰兵出黎阳,四路渡河,打算会集汴州。李光弼急忙率兵赶到汴州,对汴州节度使许叔冀说道:“你只要守住此城十五天,我一定会调兵来救援,不得有误。”许叔冀答应后,李光弼离去。
等到史思明进攻汴州,许叔冀交战不利,竟然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乘胜向西进发,直抵郑州。李光弼这时正在洛阳调兵,接连接到警报,就和东都留守韦陟商议。韦陟请求暂时放弃东都洛阳,退守潼关。李光弼道:“贼兵乘胜而来,锐不可当,东都本来就不容易守,但是我们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五百里土地,贼兵气势岂不是会更加嚣张吗?不如移师河阳,北边和泽州、潞州相连,可进可退,互相照应,使贼兵不敢向西进犯,这才是最好的安排啊!”
于是,李光弼命令韦陟率领东都的官员向西进入关内,让河南尹李若幽率老百姓出城到陕州躲避,自己则率领军士们运着油铁等物品去河阳。半夜时,李光弼率军进入河阳城,可两万人的队伍,粮食只能维持十天,李光弼不慌不忙,从容调度,很快就安排好了防守事宜。
史思明攻陷郑州,越过滑州,一直来到东京城下,发现城内空无一人,于是就率兵进攻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挑战。李光弼对左右众将说道:“谁敢去杀了这个家伙?”仆固怀恩挺身请战。李光弼道:“你是大将,而且刚刚加封为大宁郡王,区区一个草寇,何必劳你大驾!”话音没落,裨将白孝德应声说道:“末将愿往!”李光弼问他要带多少兵马?白孝德道:“何必带兵,看孝德一人一马,怎么取他的脑袋?”李光弼于是选了五十名精兵作为接应,然后在城上击鼓助威。
白孝德手持双枪,跃马杀出。刘龙仙见只他一人一骑,毫不在意,等到白孝德靠近后,正要动手,白孝德却摇手示意,刘龙仙疑心他不是要和自己为敌,就持刀没有进攻。白孝德又往前走了几步,和刘龙仙相距只有十步左右停住,怒目问道:“你认得我吗?”刘龙仙就问你是何人?白孝德回答道:“我乃大唐将官白孝德。”说完跃马突然杀过去,手中双枪齐刺,刘龙仙急忙躲避,还是被刺中肋下,落荒而逃。随后被白孝德追上,一枪刺入后心,刘龙仙坠落马下,白孝德下马取下他的首级,又翻身上马,举着人头对贼兵喊道:“什么人敢再来送死!”贼兵纷纷后退。白孝德从容率领五十名骑兵返回城中,献上人头。李光弼大喜,当即为白孝德记上首功。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史思明折了爱将刘龙仙,一时之间不敢再攻城,只是每天在河边来来回回地给一千多匹战马洗澡。李光弼命人搜集军中母马五百匹,也在河对岸洗澡,贼兵的战马被母马吸引,渡河而来,被官军全部赶进城。史思明丢了一千多匹战马,叫苦不迭。于是,史思明又心生一计,派兵到河清县截断了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也出兵到野水渡,迎战史思明,双方相持了一天,李光弼半夜回了河阳,留下士兵一千人,让部将雍希颢防守,并且嘱咐道:“贼将高庭晖、李日越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夜必定前来劫营,你只要守着,不必和他们交战,他如果请降,你就把他们带回河阳。”嘱咐完就带军离开了。雍希颢莫明其妙,只好遵令防守。
天快亮时,果然看见一员贼将带着数百名骑兵来到栅栏前。雍希颢对左右说道:“来的不是高庭晖,就是李日越,我们就听元帅的号令,只守不攻,看他们想怎么样?”来将到了栅栏下,看见官军非常整齐不紧张,不禁感到奇怪,就喝问官军道:“李司空在吗?”雍希颢回答道:“昨天晚上已经回城了。”来将又问道:“留下士兵多少人?统兵的将领是谁?”雍希颢答道:“留下士兵一千人,统兵将领就是我雍希颢。”来将沉吟着不答话。
雍希颢反问道:“你是姓李还是姓高?”来将回答说姓李。雍希颢笑道:“想必你就是李日越将军了。司空有令,他知道将军一直有颗忠心,只不过暂时被贼人所逼迫,现在特别让我等在这里迎接将军。”来将踌躇了半天,对左右说道:“今天跑了李光弼,就算抓住了雍希颢,我这样回去,必死无疑,不如归顺唐朝吧。”其他人都没意见。来将当即投降,雍希颢打开栅栏和他相见,并引他去见李光弼。李光弼非常高兴,对李日越特别优待,当作心腹看待。李日越也非常感激,愿意写信招降高庭晖。李光弼道:“不必、不必,他自然会来投诚的。”众将听了更加觉得又惊又疑,就连李日越也暗暗称奇,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知过了几天,高庭晖果然率领手下前来投降,李光弼一样优待,并上奏为他们求得官职。
众将见李光弼收降这两人像早就有预料一样,就问李光弼是不是和他们事先约好了?李光弼回答道:“我和他们二人素不相识,哪里有什么约定?只不过是根据情理推测罢了。我听说史思明曾经告诉部下,说我只会守城,不会野战。如今我出兵野水渡,他以为我自己送死,必定派李日越等人偷袭我,而且志在必得。李日越听到我回了河阳,无法抓到我,一定不敢回去交差,自然请降。高庭晖的才华和武艺都在李日越之上,听说李日越得到我的宠信,也必定前来投诚,谋占一席之地。现在果然不出我所料,也算是侥幸成功啊。”众将全都拜服。等他们问明高、李二人,一切都如李光弼所言,从此众将更加佩服李光弼,全都对他唯命是从。
史思明连折大将,怒不可遏,大举进攻河阳。李光弼派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南城,自己屯兵中潬。伪丞相周挚进攻南城,被李抱玉用诱敌计出奇兵击退,周挚于是改攻中潬。李光弼又派镇西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用精兵击退。周挚又改攻北城,史思明又派兵援助,自己攻打南城,互为声援。李光弼登城观望,对左右说道:“贼兵虽多却不严整,不足为虑,用不了半天,保管被我军击败。”
李光弼亲自督阵,下令军中道:“众将看我的令旗进军,有进无退,违者立斩。”然后,李光弼又将短刀置于靴中,对着将士们说道:“我位列三公,不能死在贼人的手上,万一出师不利,各位战死沙场,我也自尽和大家死在一起。”于是,李光弼摇旗指挥将士再次和敌军拼杀。
忽然,郝廷玉往回跑来,李光弼当即命令左右去取郝廷玉的首级,郝廷玉大喊道:“战马中箭,不是后退。”李光弼又命令他换马再战。一会儿,又看见仆固怀恩父子倒退下来,李光弼又派人去取他们的首级,仆固怀恩看见有人提刀赶来,只好和儿子仆固瑒硬着头皮向前冲。李光弼手中的令旗迎风舞动不停,众将拼命向前,再接再厉,杀得贼兵大败,周挚逃走。官军歼敌一千多人,俘虏五百多人,史思明也仓皇逃窜。李光弼乘胜再攻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