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肃宗收复两京
肃宗宠爱张良娣,张良娣在灵武时生下的儿子李佋被封为兴王,子以母贵,这个孩子也得到了肃宗的钟爱。张良娣仗着自己得宠,骄横起来,竟想把自己两三岁的儿子立为太子。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张良娣第一个要除去广平王,第二个要除去建宁王。府司马李辅国本来是个太监,因以狡猾而得宠,现在见张良娣得势,就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张良娣正想找个帮手陷害二王,两人一拍即合。建宁王李倓性情直爽,看不上张良娣等人,曾经私下对李泌说道:“先生推荐我执掌军事,以尽臣子的责任,我李倓非常感激。但陛下身边有一大害不可不除。”李泌问是谁?李倓说是张良娣。李泌摇头说道:“这不是身为人子应该说的话,希望您多忍耐。”李倓不以为然,有时觐见肃宗时,就劝肃宗不要听张良娣的话,并请肃宗赶紧立太子。
肃宗听了几次后,就趁着李泌进见的机会征求他的意见,李泌建议肃宗禀明太上皇再作决定。肃宗道:“爱卿言之有理,朕当三思而后行。”就把立太子的事暂时搁置起来了。
安禄山死后,肃宗以为贼人没了首领,自然可以平定,干脆把建宁王李倓出征的问题也搁置不提。李倓有志扫平叛乱,一再进谏,并且说:“陛下如果听信妇人的话,恐怕收复两京就没指望了,太上皇也无法迎回来了。”这话叫肃宗怎么能受得了?
张良娣、李辅国二人听到这些话,更是对李倓恨到极点。二人当即一唱一和,说李倓平时早有怨言,恨肃宗没有封自己为元帅,要谋害广平王。此时的肃宗刚把李倓喝退,余怒未消,怎么禁得起他们火上浇油?凭着一腔怒气,立下手谕,把李倓赐死。李倓是个烈性的人,要死就死,竟然喝药自尽。等到李泌得知此事,已经来不及了。可惜一个贤王,死得不明不白,含冤地下。
李倓死后,广平王李俶不免产生了兔死狐悲的念头,他秘密和李泌商量,要除去李辅国和张良娣,李泌劝阻道:“您这样做不是重蹈建宁王的覆辙吗?如果能尽孝道,就不会有危险。张良娣一个妇人家,不值得忧虑,只要您遇事忍耐,包管前途无忧。”李俶这才作罢。
肃宗听信谗言杀了儿子,还没等清醒过来,忽然接到太原方面的警报,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从大同、牛廷玠从范阳,共带领贼兵十万进攻太原。肃宗这时才惊讶道:“我以为安禄山一死,就没有后患了,谁知贼人竟越来越猖獗了。”然后,肃宗急忙召李泌商议。
李泌上奏道:“太原有李光弼,他的才能足以抗拒贼兵,请陛下不用担心!只是陛下应该快点去凤翔,才能振作士气,扫平贼寇。”肃宗点头说道:“朕择日起程!”这时,睢阳传来警报,称伪河南节度使尹子奇受安庆绪的命令,率领妫、檀二州的贼兵共计十三万人进逼睢阳,肃宗又惊慌起来,李泌又说道:“睢阳太守许远,忠义过人,一定会尽力死守。而且张巡刚刚移师镇守宁陵,张巡和许远亲如兄弟,宁陵和睢阳相隔不远,可以互相照应,应该可以支持,等郭子仪收复了河东,再去增援他们也不迟。”肃宗道:“这两处没问题了,朕现在就起驾去凤翔。”
很快,太原传来捷报,李光弼用诈降计使得贼兵放缓了进攻的步伐,暗中挖地道到贼营,出其不意,内外夹击,斩获敌人一万多人,史思明败走,其余的贼人也都没了斗志。不久又接到睢阳捷报,张巡和许远合兵,共得六千八百人,许远守城,张巡出战,连擒贼将六十多人,杀死贼兵两万多人,贼将尹子奇连夜逃跑,睢阳也解围了。肃宗大喜,于是启驾来到凤翔。陇右、河西、西城、安西各路兵马依次前来会师,江淮一带的税赋也陆续送到。
原来,永王李璘叛乱后,广陵太守李成式招降叛将季广琛,叛党纷纷解散。永王李璘败走鄱阳,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捉住,砍了脑袋。江淮重新安定,河运畅通无阻。
于是,李泌请求按照原定计划向北进攻范阳,扫除叛贼的老巢,这样不但可以断绝叛贼的退路,而且可以收复两京,天下也就太平了。肃宗却说:“朕不是不想听爱卿的计策,只是朕很着急,想先收复西京,迎回太上皇,以尽人子的孝道,不想再等北伐了,请爱卿谅解!”
刚好郭子仪派使者报捷,说已经击败贼将崔乾祐,平定了河东。于是,肃宗加封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命他攻打西京。
郭子仪当即派儿子郭旰和兵马使李韶光、大将军王祚渡过黄河,进兵攻破潼关贼兵,杀敌五百多人。正要趁胜进关的时候,安庆绪忽然派来几万援兵截击郭旰。郭旰大败,伤亡一万多人。李韶光、王祚也先后战死,蕃将仆固怀恩保着郭旰渡过渭河,退守河东。
偏偏祸不单行,节度使王思礼调任关内后,贼将安守忠等人进犯,王思礼派兵出战,却被叛贼击败,退守扶风。安守忠追赶到太和关,距离凤翔仅有五十里,凤翔告急,肃宗飞书召郭子仪进来救援。郭子仪星夜赶来救援,中途遇着贼将李归仁,郭子仪奋力杀退贼兵,然后来到西渭桥和王思礼合军,驻扎在潏西。
贼将安守忠、李归仁也联兵进驻清渠,彼此相隔只有一里,两军相持了七天。郭子仪等人固守不战,安守忠想了一个诱敌计,假意退兵,郭子仪也中了贼兵的诡计,带兵追击,追了几里地,才看见贼人骑兵倚山背水摆成一字长蛇阵,郭子仪命令进攻贼兵的中间,没想到贼兵首尾分成两翼夹击官军,官军首尾不能相顾,四散逃走。郭子仪急忙派仆固怀恩等人挡住后路,让败军先走,自己边战边退,退守武功城。随后郭子仪自己请求贬职,肃宗下诏把他贬为左仆射。
当时,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困守南阳,被贼将田承嗣长期围困,粮尽援绝,最后突围来到襄阳。河东节度副使兼上党长史程千里,出兵攻打贼将蔡希德,却因为战马跌倒而被擒。灵昌太守许叔冀被贼兵围困,后来败走彭城。睢阳多次打败贼兵,又多次被围,贼将尹子奇发誓攻破睢阳,此时城中兵少粮尽,形势危急。
肃宗连连接到警报,焦虑万分,加上贼兵逼近凤翔,也管不了其他地方了,只好委任郭子仪,决定再次进攻西京。郭子仪临行前,肃宗特意对他说道:“功成与否,在此一举,愿爱卿尽忠竭力,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郭子仪说道:“这次出兵如果不胜,臣必定以死相报。只是有两件大事请陛下准奏。”肃宗问是什么事?郭子仪提出:一是请元帅广平王李俶亲自督兵,二是请求征兵回纥,一同出击叛贼。肃宗当即准奏,一面命令广平王调集朔方、西域等军大举出征,一面又派使臣到回纥,请求发兵援助。
回纥怀仁可汗的儿子磨延啜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号为葛勒可汗,当时正有意和大唐通好,接到求援信后,立即派太子叶护等人率领四千多精兵赶到凤翔。肃宗亲自引见,厚礼款待,并且让广平王李俶和叶护结拜为兄弟。叶护大喜,称李俶为大哥。于是,唐兵和回纥兵合兵一处,共计兵马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出兵攻打长安。
大军在城西香积寺旁安营扎寨。李嗣业统领前军,王思礼统领后军,郭子仪统领中军。长安城的贼兵也倾巢而出,共十万人左右,与官军南北对垒。
贼将李归仁催马舞刀出来挑战,李嗣业大声喝道:“今日不舍身杀敌,我军还能活命吗?”说着,李嗣业脱去铁甲,手持一把纯钢铸的长刀,一马当先,杀进敌阵,刀光过处,贼兵人头纷纷落地。李归仁舞刀来迎战,李嗣业刀长手快,一刀劈过去,已将李归仁的头盔劈落。李归仁披头散发地逃回,贼兵纷纷败退。李嗣业再接再厉,身先士卒杀入贼阵。回纥太子叶护也率众跟上,趁势杀贼,贼兵顿时大乱。
郭子仪知道贼将诡计多端,就命令仆固怀恩带领精锐士兵防护辎重。果然,贼兵绕到官军阵后偷袭,仆固怀恩率军杀出,一阵横扫,好像风卷残云一般,把贼兵杀得精光。
郭子仪、王思礼两军一齐出击,李嗣业带领前军和回纥精兵已经从前面杀到后面,官军会师,再次夹攻。自中午一直杀到晚上,歼敌六万多人。安守忠、李归仁等人不能再战,纷纷丢盔弃甲,逃回城中。广平王李俶见官军大获全胜,也鸣金收兵。
仆固怀恩建议道:“贼兵今天夜里一定会弃城逃走,请元帅下令追击。”李俶摇头说道:“我军打了一天也很累了,不应该轻易进攻。”仆固怀恩又说道:“打仗贵在神速,能进攻就不能放过,大帅如果考虑到各军辛苦,我仆固怀恩愿意只率三百名骑兵去追赶并抓住贼兵的首领,献给大帅。”李俶还是不同意,仆固怀恩也不好再争,怏怏退下。
到了第二天,有侦察兵来报告,说贼将安守忠、李归仁,以及张通儒、田乾真等人都已弃城逃走。广平王李俶于是整军入长安城,百姓们扶老携幼争着前来迎接,他们纷纷夹道欢呼,喜极而泣。
捷报传到凤翔,肃宗大喜,百官庆贺。当天,肃宗就派使臣啖庭瑶赶往四川,奏明太上皇,并请他回到长安,同时派左仆射裴冕赶到长安,祭告郊庙,宣慰百姓。肃宗又调嗣虢王李巨留守长安,命令广平王李俶继续东征,收复洛阳,只把行军长史李泌召回行宫,不再追随东征。
李泌请求归隐,提出自己有五不可留。肃宗问道:“什么叫五不可留?”李泌回答道:“臣和陛下交往太早;陛下任用臣太重;恩宠臣太深;臣功劳太高;行为也太传奇。有这五种考虑,所以不可以再留。”肃宗笑道:“夜已经深了,先生先去睡吧,以后再议。”李泌又道:“陛下如果不同意臣走,就是要杀臣了。”肃宗惊讶地说道:“先生怎么这样不放心朕?朕又不是丧心病狂,怎么会妄杀先生?是不是先生多次想北伐,朕没有听你的意见,所以介意。”
李泌答道:“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是为了建宁王的事。”肃宗道:“建宁王听信小人的话谋害兄长,要夺太子之位,朕不得已才将他赐死,先生难道不知道吗?”李泌又说道:“建宁王如果真有此心,广平王一定会心怀怨恨,如今广平王每次和臣谈到这件事,都要悲痛地为弟弟喊冤,甚至伤心落泪。而且陛下原来要用建宁王为元帅,臣请求改任广平王,建宁王如果要夺太子之位,应该恨臣才对,为什么反而把我当作忠臣,倍加亲近呢?”
肃宗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也忍不住伤心落泪,边哭边说道:“先生说得对,朕也知道错了。但事已至此,朕不想再提了。”李泌又道:“臣说这番话,不是指责陛下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是提醒陛下,警戒将来。”肃宗黯然道:“朕不会再干这种事了。先生一番良言,朕当牢记。”李泌又说道:“陛下如果真能时常想起臣的话,臣也就没有牵挂了,只是请陛下准臣归隐山林。”肃宗道:“还是等到东京洛阳收复之后再说吧。”李泌这才闭口不提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转眼间秋去冬来,睢阳急报像雪片一样送来,肃宗催促邻郡迅速增援,并且特别派同平章事张镐出任河南节度使,前去救援睢阳。所幸平洛大军沿途顺手,捷报频传。华阻、弘农接连收复,并献上俘虏的囚犯一百多人,肃宗命令将他们一律斩首,监察御史李勉上谏,肃宗才下诏赦免,于是远近叛贼纷纷归附。
贼将张通儒等人兵败后逃到陕州。安庆绪带领洛阳全部兵马,任命严庄为统帅,去援助张通儒,步骑兵合计十五万人。
郭子仪等人长驱直入,到了新店,前面正遇着大队贼兵依山扎营,气势很盛。郭子仪很担心,就和回纥太子叶护商议,让叶护率领回纥兵绕到山后,袭击贼兵背面。叶护依计而行,郭子仪从正面率军进攻,贼兵仗着一股锐气,居高临下向官军猛扑。官军前锋伤亡很多,节节倒退。突然听见山上一声鼓响,有几十支硬箭射进贼阵。贼兵回头惊呼道:“回纥兵来了!”当即吓得四散逃走,郭子仪和回纥叶护前后夹攻,杀得贼兵东倒西歪,尸横遍野。严庄、张通儒等人落荒而逃,连陕州城也不顾了。
郭子仪请广平王李俶乘胜攻入陕州城,再命令仆固怀恩等人分道追击贼兵,官兵如入无人之境。严庄跑到洛阳,狼狈不堪。安庆绪本来嗜酒如命,每天深居简出,狂饮不止,一切军务全靠严庄主持。现在严庄败回,安庆绪惊惶失措,急忙和严庄商议如何对敌。严庄这时早已是垂头丧气,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安庆绪于是聚集党羽连夜出逃,将此前归降的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人杀死,逃到河北去了。
捷报传到陕州,广平王李俶率大军攻入东京洛阳。不料,回纥兵争先拥进洛阳城,并大肆抢掠,可怜洛阳城内的百姓,先前已经遭到贼兵的蹂躏,这次又遭外族兵马掠夺。骚扰了两昼夜,回纥兵还不满足,郭子仪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请求广平王召来城中父老,筹集了绫罗锦缎上万匹,酬谢回纥,才算休兵。
肃宗得到捷报,当即返回长安。不久,太上皇也从四川回来,天下终于重归太平。李泌再次请求归隐,上奏道:“如今两京已经收复,太上皇也回来了,臣的使命已经完成,但求陛下开恩,赐臣归隐!”肃宗伤心地说:“先生请起!朕答应先生归山。”
于是,李泌草草整理行装,辞别肃宗。肃宗亲自送李泌出城,洒泪而别。李泌到了衡山,地方官已经奉旨为他在山中修筑了房屋,并送给李泌三品俸禄,李泌从此隐居山林,不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