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郭太后怒叱奸臣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七十九回郭太后怒叱奸臣

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调任,仍然留在原镇。昭义监军刘承偕在皇宫时深得太后宠爱,太后视他为养子,后来,刘承偕当了昭义监军,恃宠傲物,曾经在将士们面前侮辱刘悟,而且暗中和磁州刺史张汶勾结,打算把刘悟押送到京师。刘悟视破了他的阴谋,鼓动将士杀死了张汶,并捉住刘承偕,准备杀了他。幕僚贾直言责备刘悟,说:“您要效仿李师道吗”刘悟这才没有杀刘承偕,而是把他押下大狱。当时,裴度正奉旨回朝,穆宗问他该如何处置这件事。裴度说:“臣早就知道刘承偕因宠生骄,专横跋扈,刘悟不堪忍受,曾写信给我,让我托宦官赵弘亮转奏陛下,陛下难道没听说吗?”穆宗道:“朕没听说,但是这刘承偕作恶,刘悟为什么不早点上奏呢?”

裴度道:“臣与陛下近在咫尺,提的意见和建议,陛下都不一定会采纳,何况是千里之外一人之言,皇上会听吗?”穆宗道:“以前的事就不要再提了,现在该如何处置呢?”裴度回答道:“陛下如果想让昭义的将士为您效力,就应该把刘承偕斩首示众。”穆宗道:“朕倒无所谓,只是太后曾视他如同养子,还应当三思啊。”裴度建议流放刘承偕,穆宗赞成,于是下诏书把刘承偕流放到边关。刘悟于是放出刘承偕,上表谢恩。

不久,武宁副使王智兴赶走了节度使崔群,朝廷认为武力征服太难,就任命王智兴继任节度使一职。这时候,崔植、杜元颖被陆续免去丞相职务,元稹终于当上了宰相。元稹劝穆宗远调裴度,让他出镇淮南,圣旨一下,舆论纷纷谴责,大臣们全都请求留下裴度。穆宗这才留下裴度为宰相,派王播代替裴度镇守淮南,兼任盐铁转运使。

裴度和元稹同时担任宰相,当然水火不相容。元稹屡次要害裴度,但苦于没有机会。宦官大多和裴度不和,特地鼓动穆宗召用李逢吉。李逢吉曾经当过东宫侍读,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此人诡计多端,暗中勾结宦官,现在又被推荐为兵部尚书,这摆明了是在排挤裴度。

没想到,这个李逢吉心肠更狠,刚一上任,就想把裴度和元稹一起干掉,自己好夺取相位。他命人到左神策军营,诬告元稹,说元稹和裴度有仇,要找人刺杀裴度。

神策中尉上奏穆宗,穆宗立即派尚书左仆射韩皋、给事中郑覃和李逢吉一同审问,没有实证,李逢吉回复穆宗,说:“查无实据,但事出有因。裴、元二位丞相,同职不同心,所以才有这种谣言,请圣上定夺。”

穆宗中计,把裴度贬为尚书右仆射,贬元稹为同州刺史。有几个言官为裴度打抱不平,上疏穆宗:“裴度没罪,不应该免除丞相职位,元稹早有阴谋,虽然没成功,却不能说没有原因,应该从重处罚。”穆宗不得已,再贬元稹为长春宫使,但就是不恢复裴度的相位,竟然任命李逢吉为同平章事。

穆宗见天下基本太平,内外无事,就率领神策军到骊山打猎,车马仪仗夹道陈列,极其铺张。回宫后,又整天和太监玩马球。一次,有一个太监落马,惊马冲到驾前,差点儿撞倒穆宗,幸亏左右用力拉住了马缰绳,穆宗才没受伤。但穆宗已经受惊成了风疾,两脚抽搐,不能走路,好几天不见上朝。

李逢吉等人多次请求觐见,都没听到答复。裴度三次上疏请求立下太子,而且多次进入内殿求见,穆宗不得已只好勉强上殿,裴度请求迅速下诏立太子,以安民心。李逢吉请求立景王李湛为太子。

原来,穆宗在位两年,没有立皇后,有五个儿子,长子李湛封为景王,是后宫王氏所生,李逢吉请求立李湛为太子,就是根据立嫡以长的道理。穆宗犹豫不决,又经文武大臣接连陈请,这才立景王李湛为太子,册封李湛的母亲王氏为妃,不久穆宗病愈。

第二年春天,户部侍郎牛僧孺升任为同平章事。御史中丞李德裕是前朝丞相李吉甫的儿子,声望本来高出牛僧孺,谁知牛僧孺当了宰相,李德裕反而被贬为浙西观察使,李德裕料想是李逢吉在私底下袒护牛僧孺,为牛僧孺报私仇,这才把自己挤出京,因此闷闷不乐。

李逢吉又秘密勾结宦官王守澄,陷害裴度,将他贬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又升任为京兆尹,六军不敢犯法,曾经私下议论道:“此人敢烧佛骨,怎么惹得起呢?”李逢吉也忌他刚直,又想出一箭双雕的奸计,既害韩愈,又连带御史中丞李绅。李绅曾经排斥王守澄,王守澄托李逢吉陷害李绅。

于是,李逢吉便故意制造矛盾,使韩愈和李绅因为官场礼仪而产生摩擦,李逢吉就上奏穆宗,说他们二人有矛盾,穆宗就改任韩愈为兵部侍郎,改任李绅为江西观察使。等二人谢恩时,穆宗让他们各自讲明前因后果,这才知道是李逢吉从中挑拨,于是,穆宗仍让韩愈就任吏部侍郎,李绅任户部侍郎,并打算换人当宰相。

不料,没过多久,穆宗旧病复发,竟然卧床不起,连元旦都不能接受朝贺。穆宗正值壮年,为什么会一病再病呢?

原来,穆宗效仿他的父亲,服用金石药物,以致燥烈难当,损伤了元气。处士张皋,曾经上书劝谏穆宗不要重蹈宪宗覆辙,穆宗也当面答应,背地里仍然服用不停,以致病入膏肓。穆宗命令太子李湛监国。

太子李湛当时年仅十六岁,有宦官请郭太后临朝,太后怒叱道:“你们想让我效仿武氏吗?武氏称帝,几乎颠覆了江山社稷,我家世代忠贞,岂能和武氏相提并论?即使太子年少,也可以选拔贤相辅政,只要你们不干预朝政,国家自然就太平了。试想从古到今,女子为天下元首的,真能治国安邦吗?”说着把宦官呈上的制书,随手撕裂,扔到废纸篓里。

太后的哥哥郭钊正任太常卿一职,他听说宫中有让太后临朝的建议,就给太后写信说:“母后临朝,是历朝历代的弊政,要是太后果然同意太监们的奏请,臣愿意先带着儿子们辞官回家。”太后流着泪说:“祖先遗德,哥哥高义,我虽然是女流之辈,又怎么能违背祖训呢?”于是,郭太后写信回复哥哥郭钊,表示绝不干预后宫之外的事。

当天晚上,穆宗驾崩,年仅三十岁,在位仅四年。太子李湛在太极殿继位,史称敬宗。敬宗仍然用李逢吉代理宰相,尊称郭太后为太皇太后,尊母妃王氏为皇太后,次弟李涵仍封江王,三弟李凑仍封漳王,四弟李溶仍封安王。还有一位叫宋若昭的女官,才华出众,穆宗非常敬爱,宫中尊称为先生,继续在宫中留任学士。

宋若昭是贝州人,父亲宋廷芬以文学著名。宋廷芬的儿子大多很愚蠢不成才,倒是五个女儿才艺超群,长名名叫若莘,次女就是若昭,接着就是若伦、若宪、若荀。五女之中,若莘、若昭才艺更好,且都性情高洁,都不愿嫁人,一心钻研学问。若莘曾经著有《女论语》十篇,阐明妇道,若昭又为这本书作注释。贞元年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赞扬五女的才能,德宗召进宫中当场面试,五女对答如流。德宗很是赞赏,把她们都留在宫中封为女学士,宪宗时对她们仍然十分宠爱。元和末年,若莘病死,被封为河内郡君。穆宗继位后,又封若昭为尚宫,敬宗改元后不久,若昭因病去世,敬宗赠其梁国夫人,若伦、若荀也都早年去世,敬宗于是任命若宪代替若昭为宫中文书。

敬宗继位后,童心未泯。没过几天,敬宗就领着太监去中和殿击球。过了两天,敬宗到飞龙院蹴鞠。又过了几天,敬宗又召集乐工在蹴鞠场旁奏乐。此后,敬宗游乐习以为常,比他父亲穆宗还要更荒唐。敬宗每天赏赐宦官、乐工不计其数,白天和太监游戏,夜晚就和后宫喝酒淫乐。敬宗第一个宠爱的妃子就是右威卫将军郭义的女儿,敬宗还是太子时,郭氏就因为姿色被选进东宫,敬宗即将即位时,这个郭氏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李普,敬宗对她自然更加宠幸。此外,敬宗又选了好几个美人陪侍,春宵苦短,早上哪能及时起床。文武百官每天上朝,都要在紫宸门外等上几个时辰,年老体弱的官员几乎站立不住。

一天,敬宗上朝更晚,大臣们望眼欲穿,好不容易才看见敬宗升殿。快要退朝时,左拾遗刘栖楚进谏敬宗,劝他不要玩物丧志,沉迷于声色犬马,应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后,刘栖楚用力磕头,血流满面。敬宗听了这番话不知所措,看着李逢吉,想让他阻止。李逢吉上前制止了刘栖楚,刘栖楚又谈起了宦官的事情,才说了几语,敬宗双手乱挥,赶他出去。刘栖楚道:“不用臣的建议,臣愿以死上谏。”牛僧孺怕敬宗动怒,也代替传旨说:“所奏的事情已经知道了,你可以到门外去等候。”李逢吉、牛僧孺都说刘栖楚忠直,敬宗命宦官把刘栖楚打发回家,自己退朝回宫,仍旧寻欢作乐去了。

第二天敬宗下诏,提升刘栖楚为起居舍人,刘栖楚辞官不接受。其实这个刘栖楚并不是什么赤胆忠臣,他其实是李逢吉的心腹,不过想借此机会博取正直的名声而已。

李逢吉内结宦官,外联同党,当时有“八关十六子”的传闻,“八关”是指张又新、李续、张权舆、李虞、李仲言、姜洽、程昔范,连刘栖楚在内,共计八人。此外还有八个人在旁边奉承,所以叫作“八关十六子”。朝中大臣如果有所请求,必须先买通这“八关十六子”,才能传达给李逢吉,然后才能如愿。

李逢吉一直忌恨李绅,秘密地嘱咐李虞和李仲言,让他们去找李绅的短处。李虞是李逢吉的家族子弟,李仲言是李逢吉的侄儿,两人找不出李绅的短处,趁着敬宗继位,就和李逢吉密秘商议,贿赂宦官王守澄,让他去诬告李绅。

王守澄对敬宗说:“李绅等人本来打算立深王李悰(穆宗的弟弟)为皇帝。幸亏李逢吉极力挽回,陛下才能登基。”敬宗虽然昏庸,听了这番话,也并不深信。李逢吉又亲自进谗言,请求立即罢免李绅,敬宗于是贬李绅为端州司马。张又新为了升官,讨好李逢吉,上奏说贬李绅太轻,应当处死。

敬宗差点儿被迷惑,幸亏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极力营救,为李绅辩解,敬宗才作罢。这些奸党还不满足,每天上奏折诬告。敬宗查阅先前遗留下来的文书,找到裴度、杜元颖等人请求立自己为太子的奏折,李绅也名列其中,李绅的冤屈这才大白于天下。敬宗把所有诬告李绅的奏章一并毁去,却没有再次起用李绅。

那时候,韩愈也被李逢吉忌恨,但他此时已经抱病在床,几个月后就病死了。敬宗追封他为礼部尚书,赐谥号文公。

韩愈,字退之,南阳昌黎人,父亲韩仲卿曾当过武昌令,政绩卓著,官至秘书郎。韩愈三岁时丧父,随哥哥韩会贬官岭南。韩会在岭南病故,韩愈由嫂子郑氏抚养成人。他从小聪明过人,过目不忘。长大后精通六经百家学问,下笔雄奇,后来考中进士。进朝当官后,所得的俸禄全部周济亲朋。嫂子郑氏去世后,他守丧报德。韩愈刚正耿直,门下弟子很多,如李翱、皇甫湜、贾岛、刘乂等人,都以诗文见称。韩愈的文章古朴典雅,主张文以载道,卓然自成一派。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当时的文章能和韩愈齐名的莫过于柳宗元了。柳宗元因为是王叔文的同党,被贬到永州,后来又迁任柳州刺史,最终死在柳州。柳宗元的一生颠沛流离,经常借文章抒发胸中的郁闷,文风顿挫雄浑,人称柳柳州。韩愈曾经称赞柳宗元的文笔,雄深雅健像司马相如,所以对他也非常器重。柳宗元的墓志铭就出自韩愈的手笔,韩、柳二人的文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可惜柳宗元因巴结王叔文被后人耻笑,不如韩愈有威望,后世称韩愈为昌黎伯。

敬宗游猎无度,不理朝政,内由王守澄、梁守谦等人掌权,外由李逢吉、牛僧孺专政,宫闱相隔,内外不通,以致祸起萧墙。

这造祸的罪魁祸首说起来好笑,一个是卖卜术士苏玄明,一个是染坊工人张韶。这两个不伦不类的人物,也奢望起做皇帝来了。

苏玄明和张韶交情不错,一天,张韶问起自己的祸福,苏玄明替他占卜,掷过铜钱,忽然大惊道:“可喜可贺,你很快就能登上皇帝的宝座了!我也能居宰辅之位,这真是意外的洪福呢。”张韶不禁大笑着说:“你是占卜的人,我只是个染工,怎么可能进朝门,坐上龙椅,真是说梦话,好笑好笑!”苏玄明正色说道:“我的卜卦是很灵验的”张韶还在大笑不止。苏玄明又道:“眼下正是发迹的日子,你想皇帝昼夜游猎,时常不在宫里,不趁此机会图谋大事,还等什么?”张韶被他说得也动心了,便问他:“宫中防卫森严,我们怎么进去呢?”苏玄明道:“我自有妙计,包管你坐上龙椅,你要是不信,也随你,只是错过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实在是可惜。”张韶忙问他有什么妙计,苏玄明对他耳语几句,顿时让这个染坊工匠眉飞色舞,喜极发狂道:“我做皇帝、你当宰相,哪怕只有一刻也是好的。”于是两人合作,秘密找来染工、无赖一百多人,把他们藏进柴草车中,混进宫门。张韶和苏玄明冒充车夫,守门的宦官见车载过重,上前来盘问,被张韶抽刀杀死,然后命令同党下车,换上太监的衣服,持刀大喊着杀进皇宫。

敬宗正在清思殿击球,突然听到殿外有吵闹声,急忙派人出外探望,正好碰到乱党拿着刀冲过来,慌忙紧闭殿门。敬宗吓得六神无主,仓促间从左角门逃奔左禁军。左神策中尉马存亮,突然听说敬宗到来,急忙出来迎驾,抱着敬宗的脚流下泪来,并亲自背敬宗进营,然后派大将康艺全带领骑兵进宫讨贼。敬宗对马存亮说道:“两宫音讯隔绝,不知道是否平安,这可怎么办呢?”马存亮又命兵马使尚国忠带领五百名骑兵,前去迎接太皇太后和太后同进营中,再命令尚国忠前去援助康艺全。

这时,张韶等人已经冲进了清思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和苏玄明一边吃东西,一边说道:“你的占卜,果然灵验,我已经做过皇帝,你也做过了宰相,我们赶快出去吧。”语音未落,康艺全已经领兵杀到,张韶和苏玄明同时毙命。还有几个余党,藏在宫中,搜查了一昼夜,全部抓获问斩,皇宫这才安定。

当天夜里,宫门全部关闭,敬宗在左军中留宿,大臣们全都不知他在哪里,人心惶惶。第二天,敬宗回宫,宰相李逢吉等人进来拜贺,然后查问守门的宦官,都有谁放纵盗贼进来,共查出三十五人,依法应当处死。敬宗却只是杖打了一顿,仍然让他们守门,并厚赏两军立功的将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