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游猎无度的穆宗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七十七回游猎无度的穆宗

刘悟见魏氏等人楚楚可怜,不忍心杀掉,让她们返回内室,又派妻子李氏进去好言抚慰一番。原来,这个刘悟是前平卢节度使刘正臣的孙子,刘正臣为国殉难,叔父刘全谅当了宣武节度使,任命刘悟为牙将。刘悟得罪了他,辗转奔逃,仍回到平卢。李师道的哥哥李师古见刘悟相貌不凡,曾经对左右说:“此人将来必定富贵,但恐怕会败坏我家。”于是,李师古让刘悟统领后军,并把堂妹嫁给了刘悟,想让他诚心归附。没想到真如李师古所料,最后,刘悟还是倒戈叛变了。

刘悟让妻子好言抚慰魏氏,姑嫂之间非常融洽。到夜里刘悟要休息时,魏氏又来道谢,刘悟对她很是怜爱,摆酒款待魏氏,蒲、袁二氏也在一旁陪侍。一来二去,三人竟然和刘悟勾搭成奸。

刘悟非常得意,因为朝廷曾经承诺,只要有人能杀李师道,并率众来降,就封给与李师道同样的官爵,于是,刘悟俨然以节度使自居,任命文武官员,更换州县长官,忙得不亦乐乎。

过了三天,魏博行营派人来祝贺。刘悟大摆酒宴,款待来使,席间又命令壮士搏斗,娱乐开心。刘悟力气大,这时也蠢蠢欲动,离开座位,呐喊助威,而且对来使自夸如何勇猛。来使自然当面奉承,引得刘悟心花怒开,连喝了好几大杯。酒宴结束后,来使辞行,刘悟又送给他许多钱财。魏博派来的使者,真是来祝贺的吗?非也,他是受了田弘正的密命,前来侦察刘悟举动的。

田弘正自从得了李师道父子的首级后,立即张榜告捷,又因为担心李师道的首级有假,特意把夏俟澄找来辨认。夏俟澄是李师道的属下,被擒后投降了田弘正。夏俟澄见到李师道的首级,悲痛欲绝,很久才苏醒,抱着李师道的头大哭不止,田弘正也不禁为之动容,称他为义士。这时,田弘正才知道李师道的人头不假,于是立即派人传送到京师。

宪宗大喜,任命户部侍郎杨于陵为淄青宣抚使,把十二州分为三道,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自从李正己占据淄青,历经李纳及李师古、李师道四任,共计五十四年,名为唐朝廷的领地,实际上是独霸一方,不但可以自己任免官吏,还不向朝廷缴纳税赋,就连淮西、成德各军也都和平卢相似,经宪宗依次平定后,河南、河北三十多个州才重新遵守唐朝廷的约束,不敢再专横跋扈了。

宪宗惩前毖后,想改任刘悟到其他藩镇,又担心刘悟不答应,再起纷争,于是下密诏让田弘正前去侦察。

田弘正表面上和刘悟修好,暗中却派人监视刘悟。等得到使者回报,田弘正不禁冷笑道:“匹夫小勇,有什么作为?如果命他改任,必走无疑。”当即,田弘正将侦查情况密报宪宗。

于是,宪宗改任刘悟为义成节度使,并派田弘正带兵进郓城强制交接。刘悟正在纵情酒色,忽然接到朝廷让他改任的圣旨,大吃一惊,又听说田弘正带大军到来,急得神情沮丧,手忙脚乱,夜里就开始准备行装,也顾不得和魏氏等人寻欢作乐。等到天亮后,有人进来报告,说:“来了无数的魏博大军,离这里只有数里之地了。”刘悟只得仓皇出来迎接,李公度、贾直言、郭昈、李存等人跟随着,来到离城二里的地方,正好遇着田弘正的人马,大家在客亭相见,寒暄几句后,田弘正就要进城。

刘悟还打算陪同进城,田弘正说:“天子的命令不可以违抗。郓城的事现在由我田弘正来料理,假如您还有家眷没带出来,我自然会派人她们护送过来,请不要担心!”刘悟没办法,只有怅然离去。

田弘正除去了刘悟的苛刻禁令,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后来,田弘正查到李师道的文书,其中有赏王士元等十六人的记录,上面写的是刺杀武元衡案件的奖赏。田弘正按名索捕,将一干人犯全部抓获,押送京师,审讯证实后全部正法。

田弘正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兼同平章事,仍受命回到藩镇;宪宗调任义成节度使薛平为平卢节度使,兼淄、青、齐、登、莱等州的观察使;任命淄、青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兖、密等州观察使;任淮西留后马总为郓、曹、濮等州的节度使,这样分镇治理,总体上是想削弱藩镇的势力。

没想到,王遂残酷不仁,激成变乱。不到半年,役卒王弁等人责怪王遂在盛夏时大兴土木,用刑太过残暴,把王遂抓住乱刀砍死。王弁自称留后。后来,棣州刺史曹华受命前去沂州,抓住了王弁,在东市将他腰斩,其他的党徒都被消灭。曹华继任沂、海、兖、密观察使,这场祸乱才算平定。

宰相裴度,曾经为宪宗讨平了吴元济,李师道被消灭,裴度也功不可没。裴度上书宪宗,极言宦官专权的祸患比藩镇还厉害。皇甫镈、程异因为与裴度不和,就勾结宦官,百般诬陷裴度。宪宗竟然贬裴度为河东节度使,只是还没有撤销他同平章事的职衔。

不久,程异病死,皇甫镈推荐河阳节度使令狐楚为宰相。令狐楚和皇甫镈是同一年的进士,所以得到引荐。河东节度使张弘靖卸职还朝,正赶上宣武节度使韩弘也回到朝中,并请求留在京师。宪宗于是派张弘靖接替韩弘,加封韩弘为司徒,兼中书令。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也进京朝拜,并申请留在京城,多次请求,宪宗都不批准,任命他兼任侍中,赐给厚礼。田弘正虽然奉命回到藩镇,但兄弟子侄大多留在京城中,宪宗都将他们一一提拔,真是人人羡慕。

宪宗认为河南、河北平定了,各个藩镇也都安稳服帖下来,更觉得天下太平,自己功德显赫。皇甫镈等人趁机献媚,奉宪宗尊号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度支使、盐铁使等一帮小人,随时进奉钱财,多多益善。以前藩镇作乱时,进奉的名目叫作助军,等到藩镇平定,改助军为助赏。皇上有了新的尊号后,又改称为贺礼,就连左右军中尉也各自献钱万贯。这些钱无非都是他们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

库部员外郎李渤出使陈许,回朝后大发感慨:“渭水以南各县的百姓大多流离失所,很大的原因就是受不了奸臣搜刮。这伙人盘剥百姓谄媚皇上,才导致这种恶果。”皇甫镈等人恨他多嘴,就想找机会陷害李渤。李渤很机警,提前以生病为由辞职归隐。他本来就被人称作少室山人,先前因为朝廷多次征召,才无奈进朝为官。现在被奸臣忌恨,当然不留恋官场,辞官归隐。

台州刺史柳泌奉旨上任,他每天驱使官民上山采药,一年多也没采到一棵仙草,因为担心被治罪,就逃到山里躲了起来。浙东观察使抓捕柳泌押送京城,皇甫镈、李道古等人却替柳泌辩护。最后,柳泌不但免罪,反而被任命为待诏翰林,又让他合成灵药进贡。

宪宗服了他的药以后越来越干渴。起居舍人裴璘上奏:“药物只能用于治病,不应该经常服用。况且金石酷热有毒,加重火气,不是脏腑所能承受的。古话说:‘君饮药,臣先尝。’请先让柳泌先服用一年,试验利害,然后皇上再服也不迟。”宪宗不但不听,反而把裴璘贬为江陵令。

同平章事崔群被皇甫镈排挤,出任为湖南观察使。知制诰武儒衡是已故宰相武元衡的堂弟,忠直敢言,也被令狐楚忌恨,设了个局把他贬为中书舍人,兼左军中尉。

吐突承璀从淮南回京后仍然得宠,他结党营私,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同党之间发生内讧,内侍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和吐突承璀势力相当,互为倾轧。宫廷之中,危机四伏。

宪宗误服金石药物后,性情暴躁,左右宦官随时都有可能获罪致死,因此人人自危。吐突承璀曾和宪宗的次子澧王李恽有很深的交情,以前太子李宁病故时,他曾劝宪宗立李恽为太子,因为李恽的母亲出身低贱,宪宗不同意,立遂王李恒为太子。

现在宪宗病重,吐突承璀又开始策划拥立李恽。太子李恒得知消息,秘密派人向司农卿郭钊问计,郭钊是太子的舅舅,他特意嘱咐使者传话给太子说:“殿下只要尽到孝道,静待天命就可以了,不能乱来。”太子于是耐心静待。

到了元和十五年元日,宪宗病重,中途退朝,大臣们都很担心。正巧这时,义成节度使刘悟前来朝拜,宪宗在麟德殿召见他。刘悟出来后,对群臣说:“皇上龙体安康,各位不必多虑。”大家听了刘悟的话,还以为皇上已经转危为安了,放心退朝回家。不料过了一夜,宫中竟然传出噩耗,说皇帝驾崩。群臣急忙来到中和殿,只见殿门外已经被中尉梁守谦带兵包围,里面的寝室也被王守澄、陈弘志以及众多宦官把守,不准大臣靠近龙床。陈弘志扬言说:“皇上误服金丹,毒发驾崩,真是出人意料,幸好留有遗诏任命太子继位,加封司空兼中书令韩弘代理宰相。太子现在寝室,应当即日正位,然后治丧。”

皇甫镈、令狐楚等人本来就没什么气节,见寝殿内外已经被一班宦官占了先机,料知难以抗争,只好唯唯听命。

陈弘志手段毒辣,密派心腹埋伏在皇宫附近,等吐突承璀和澧王李恽来奔丧时,出其不意将他们杀死。宫中没听说两个人的死讯,都忙着办理太子继位的礼仪和料理丧事。太子李恒在太极殿继位,历史上称为穆宗。

皇甫镈朝贺后回到家里,第二天早晨正要上朝,忽然,中使来传圣旨,历数他的罪状,把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皇甫镈不禁落下泪来,等中使离开后,他和家人告别,自己叹息着说:“王守澄、陈弘志等人谋反,我身为宰相,不能讨伐叛逆,当然可以说是罪该万死,但要说我引荐方士,以致害死皇上,这点实在是冤枉我啊。”说完,皇甫镈离开京城向南出发,最后竟然死在崖州,天下人拍手称快。左金吾将军李道古也被贬为循州司马,方士柳泌以及僧人浮屠大通被乱棍打死,中尉宦官梁守谦等人都加官晋爵。

穆宗封御史中丞萧俛和翰林学士段文昌为同平章事,尊称生母郭贵妃为皇太后,追赠太后的父亲郭暧为太尉,母亲为齐国大长公主,兄长郭钊晋升为刑部尚书,郭鏦为金吾大将军。太后移居兴庆宫,穆宗常常率百官到宫中探望,豪华显赫,荣耀无比。穆宗既好奢侈,又爱玩乐,继位不久,就在丹凤门宣旨大赦天下,召来歌舞杂耍,纵情玩乐。过了很多天,又来到左神策军中,观看军中勇士徒手搏斗。监察御史杨虞卿等人上疏劝阻,穆宗表面上满口答应,却丝毫不改。

柳公绰的弟弟柳公权书法遒劲,穆宗非常赏识,召为翰林侍书学士。穆宗曾问他:“爱卿的书法怎么写得这么好?”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笔自正。”穆宗听了很有感触,知道他是借书法劝谏自己,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加上左右一些小人阿谀奉承,每天怂恿,单靠两三个直臣,几句正话,始终无济于事。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江陵士曹元稹很有文才,善于制作歌曲,曾和监军崔潭峻关系很好。崔潭峻记录元稹的一些旧作拿到宫里,宫人们非常喜欢,歌曲宛转悠扬,非常好听。穆宗就问是什么人作的?崔潭峻说是元稹,并且盛赞元稹才华非凡,可以任用。穆宗于是召他进京,任他为知制诰。

中书舍人武儒衡,瞧不起元稹。一天,正是个很热的夏天,同僚在一起吃瓜,元稹也在座,武儒衡看见瓜上有苍蝇,就用扇子挥去,并且说:“苍蝇从哪里来的,都聚在这里。”同僚们都大惊失色,惟独武儒衡神色自若,元稹满脸惭愧地退下了。

元稹字微之,宪宗时曾当过左拾遗,不久又封为监察御史,出外办案。后来被人弹劾,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因为他勾结宦官,所以,武儒衡对他格外奚落。但要说起他的文才,和白居易应该在伯仲之间,他的诗作天下称颂,当时人称“元和体”,宫中都叫他元才子。不过,元稹行为不注意,以致身败名裂,可见才德这两个字,的确是缺一不可。

这年六月,宪宗被安葬在景陵。宪宗在位十四年,享年四十二岁。穆宗葬完宪宗,趁着天气秋凉,带着后宫佳丽成天嬉戏,赏赐毫无节制,而且想要开重阳大宴。拾遗李珏和同僚上疏,奏道:“先帝刚刚安葬,三年守丧的礼节不可乱,大宴群臣恐怕不合适,应当从缓为宜。”穆宗不听。

到了九月九日,穆宗大宴文武百官,格外丰盛,足足畅饮了一天。既而,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个人进言说:“陛下酒宴过多,游玩无度,每天和戏子混在一起,终究不是正理,就是一切赏赐也应当从俭。钱财都是百姓的血汗,应当赏给有功之臣,虽然国库有余,但总希望陛下爱惜,留到急需的时候再用!”

穆宗自继位后,很久不听大臣谈论政事,现在突然听到朝臣议政,就问宰相说:“这几个人是谁呀?”宰相回答说是谏官。穆宗这才让宰相传话说:“朕听从各位的建议。”宰相传达后,大臣争相庆贺。哪知,穆宗口是心非,只不过是表面敷衍,并没有真心改过的意思。他曾经对给事中丁公著说:“朕听说近来民间百姓也大多喜欢酒宴娱乐,想必是民和年丰,所以才有这样的景象,朕感到很欣慰啊。”丁公著道:“这不是什么好事,恐怕将来会出麻烦。”穆宗惊问什么原因,丁公著回答说:“自从天宝以来,公卿大夫竞相游乐宴饮。长此下去,政事荒废,能不出麻烦吗?愿陛下稍加禁止,这才是朝廷的福分啊!”穆宗似信非信,仍然拖延了事。

不久,冬天到了,穆宗又打算出游华清宫。此时,韩弘已被罢免,令狐楚也被贬为衡州刺史,另外任用御史中丞崔植为同平章事。崔植和段文昌率领文武官员来到延英门,再三上表恳切谏阻,并说御驾出巡,臣等应当随从护驾,请求当面对话。穆宗既不上殿,也不回话。谏官们从中午一直等到晚上,仍然没有回音,不得已陆续散去,约定第二天早晨再来上谏。

不料,第二天宫中传出消息,说皇上的车驾已经从小道出城,前往华清宫了,只有公主、驸马和中尉神策六军使率领禁兵一千多人护驾而去,群臣都叹息不已。好不容易等到天黑,这才听到皇上的车驾已经回宫了,大家才安心返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