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宣宗之治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八十七回宣宗之治

太皇太后郭氏在兴庆宫安度晚年,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几个皇帝都很孝敬。宣宗和太皇太后本来是母子相称,应该格外亲近,偏偏宣宗却不肯孝敬郭氏,对她很是淡薄。究其原因,原来是由生母郑氏引起的。郑氏十几岁时,相面的就说郑氏能生天子,因此李锜将他纳为小妾。后来李锜被杀,郑氏当了太皇太后的侍女。太皇太后当时还是贵妃,宪宗出入往来,见郑氏秀色可餐,于是和她上演了一出龙凤配。妇人家容易嫉妒,况且这个郑氏是罪犯的小妾,皇上说宠幸就宠幸,哪能不让郭氏气愤呢?在宪宗面前又不便申诉,一腔郁闷只好往郑氏身上发泄。郑氏难免挨打受骂。现在郑氏身为太后,母以子贵,当然要报复。宣宗也想为母亲出气,所以对待这位太皇太后,难免失礼。郑氏又说宪宗突然暴崩,太皇太后也曾参与其中,惹得宣宗更加悲痛仇恨,看这太皇太后就像仇人一样。

太皇太后年老体衰,忽然遭此变故,怎能禁受得起?悲感交集,郁闷无聊。一天,太皇太后登上勤政楼,眺望了一会儿,忽然想跳楼,多亏身后有个侍女将她抱住,这才没出事。宣宗听说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不料到了夜里,太皇太后竟突然驾崩,宫中议论纷纷,大多说是服毒自尽。宣宗余怒未消,不打算让她和宪宗合葬。

太常官王皞直言上谏,说应该合葬,宣宗很生气,让宰相白敏中支责问王皞。王皞大声反驳,说道:“太皇太后是汾阳王的孙女,历经五朝,母仪天下,怎么能因为一点不明不白的事情,就废了正嫡大礼呢?”白敏中听他这样说,更加怒形于色,王皞丝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并且斥责白敏中引导君主为恶。白敏中正要上奏宣宗,正巧这时候走过来一位新任宰相,拍着手说:“皇上圣明,臣子才会忠直,古时候就有这样的话,今天终于有幸见到忠直的臣子了。”

来的这个人姓周名墀,曾是兵部侍郎,此时因为卢商罢相,和刑部侍郎马植一同官拜同平章事。周墀性情忠直,所以才会说这样的一番话。白敏中听到周墀称赞王皞,也不免顾忌三分,再去上奏时语句较为平和。但宣宗还是不高兴,把王皞贬为句容令。后来,直到懿宗咸通年间,王皞重新被起用为礼官,又提起这件事,才让郭氏配飨宪宗。

宣宗贬去王皞后,对周墀也讨厌起来。当时,宣宗打算收复河湟,周墀却反对用兵,更加触怒了宣宗,就把周墀贬为东川节度使。

其实,这收复河湟的想法,其实早在武宗时就形成了。河湟陷落吐蕃后,唐朝廷一时无法收复,一是由于国家多变故,二是由于吐蕃正强盛。到了武宗时期,正碰上吐蕃发生内乱,收复河湟正好是个绝佳的机会。

吐蕃自从尚结赞之后,君主和丞相多半昏庸软弱。吐蕃赞普乞立赞死后,传位给儿子足之煎,足之煎又再传位给可黎可足,可黎可足长年生病不能管事,把政事委托给臣子,吐蕃更加混乱。到可黎可足的弟弟达磨赞普继位,更加残暴不仁,国人离心离德,灾异频发。勉强拖了三四年,到了武宗会昌二年,达磨死去,没有儿子继位,达磨宠爱的王妃綝氏和一个奸诈的丞相勾结,立自己哥哥尚延力的儿子乞离胡为赞普,年仅三岁,王妃与奸相共同执掌朝政。

大臣结都那不肯朝拜,愤然道:“先王子孙那么多,为什么要立綝家的儿子为王?老夫无权无勇,不能拨乱反正,只有一死来报答先王的大恩大德了。”于中,结都那拔刀刺脸,痛哭而出。奸相鼓动党羽,追杀结都那,又把他家族全部屠杀干净。这一行径顿时激起了民愤。

吐蕃的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为人狡诈,很有谋略,他召集属下说:“贼人擅自立綝氏为王,又屠杀忠良,并且没有得到大唐的册封,怎么能立为赞普呢?我们应当共举义旗,诛杀妖妃和贼臣,替天行道。”

于是,论恐热和青海节度使约定同盟,然后起兵,自称国相,进兵渭州,连破守军。

鄯州节度使尚婢婢,本姓没卢,名叫赞心,他宽厚勇猛,很有谋略。论恐热假借讨贼的名义,实际是想篡国,担心尚婢婢袭击他的后路,就主动带兵攻击。尚婢婢假装和他结交,不但派人犒劳他的军队,还送了不少钱财。论恐热以为尚婢婢胆小怕事,就退兵回到大夏川。哪知,尚婢婢设下埋伏,前来引诱论恐热,论恐热陷入埋伏圈,被他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此后又接连交战多次,都被尚婢婢打败。尚婢婢写了一份声讨檄文,历数论恐热的罪状,并且写道:“你们本来就是大唐的子民,现在吐蕃无主,你们正好可以归降大唐,不要被论恐热利用。”这时,唐朝巡边使刘濛得知了此事,立即派使者上报宣宗,并趁机收复了河湟地区。

这时,回鹘已经基本平定,宣宗见回鹘已经平定,就想攻打吐蕃。

正好吐蕃秦、原、安乐三州,以及石门等七关都派人前来,表示愿意归降。宣宗诏令太仆卿陆耽为宣谕使,再派泾原节度使康季乐,收取原州及石门驿、藏石峡、木峡、六盘、制胜六关,灵武节度使朱叔明,收取安乐州,邠宁节度使张君绪,收取萧关,凤翔节度使李玭,收取秦州。各州收复后,改安乐州为威州,各地节度使派人送河陇百姓一千多人到京城朝拜天子。

宣宗亲自来到延熹门接受朝拜,河陇百姓欢呼雀跃,高呼万岁。宣宗传旨发给路费送回,准许他们开垦三州七关的土地,五年内不收租税。士兵如果能开垦土地的,朝廷拨给耕牛及种粮,戍守边州的士兵加倍赐给衣食,三年一轮岗。此外,尚未收复的州县,命令各地量力收复。

西川节度使杜悰取得维州,立即告捷。宰相白敏中等人,见宣宗收复了河湟,极力歌颂宣宗的功德,奉上尊号。

宣宗说道:“宪宗时期就有了收复河湟的打算,还没成功,先帝就驾崩了,朕不过是侥幸完成了先帝的遗志,应当加顺、宪二庙的尊号,朕却不敢当。”于是,宣宗加谥顺宗为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第二年四月,同平章事马植因为和中尉马元贽结党营私,被贬为常州刺史。朝廷另外任命御史大夫崔铉和户部侍郎魏扶为同平章事。魏扶刚上任就去世了,朝廷又任命户部尚书崔龟从和兵部侍郎令狐绹当宰相,白敏中出任招讨党项都统制置使。

党项屡次侵扰边境,宣宗却很不愿意用兵,崔铉建议派大臣前去安抚,于是宣宗任命白敏中出任招讨制置大使。白敏中派边将史元出兵,大破党项九千多个营帐,党项大为惊恐,情愿求和,不敢再犯。白敏中上表告捷,宣宗准许党项归顺,并派白敏中同他们定下和约。办理之后,宣宗调任白敏中充、兖、邠、宁节度使,不必回朝。

吐蕃的论恐热与尚婢婢交战,尚婢婢虽然得胜,但撤兵后,论恐热又大肆抢掠河西各州,对待部下很残暴,部下中有很多怨言。论恐热扬言说:“我现在就去大唐借兵五十万,平定尚婢婢。”于是,论恐热进大唐都城求见宣宗。宣宗派左丞李景让把他安置在宾馆,问他想要什么。论恐热态度骄横,说想当河渭节度使,李景让回去禀报宣宗,宣宗不答应。宣宗在大殿上召见他时,也只大略地问了几句,没什么抚慰的话。论恐热告辞时,朝廷也只是平常对待。论恐热回到落门川后,招集队伍,想要祸患边关。当时,正碰上雨下个不停,没什么吃的,部下都走了,只剩下三百多人,论恐热没办法,只好逃向廓州。

沙州首领张义潮,带着瓜州、伊州、甘肃、兰州等十个州的地图,献给唐朝廷,从此,河湟全部归大唐所有。宣宗封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不久又升他为义潮节度使。

宣宗收复了河湟,大唐几年之内平安无事,只是宰相换了几个人。先是崔龟从被罢免了职务,改任户部侍郎魏謩和礼部尚书裴休,接着崔铉调到外地上任,裴休又被免职,又另外任命工部尚书郑朗和户部侍郎崔慎由为同平章事。不久,魏謩、郑朗、崔慎由又被罢免。兵部侍郎萧邺和户部侍郎刘瑑以及诸道盐铁转运使夏侯孜,相继当上了宰相。刘瑑病死后,兵部侍郎蒋伸又继任宰相。幸好国家安定,大家按部就班,倒也没什么优劣可言。

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死后,他的儿子张直方为留后,张直方荒淫暴虐,被士兵赶走,士兵另推牙将周琳为留后。第二年,周琳又死了,士兵们又立张允伸为留后,宣宗也没有过问,任他自生自灭。

接着,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逝世,军中推立王元逵的儿子王绍鼎为留后。王绍鼎在位两年病终,弟弟王绍懿代立,都得到了唐朝廷的封爵。武宁军叛乱了两次,先赶走节度使李廓,由卢弘止代替,后赶走节度使康季荣,由田牟代替,这两次都是由朝廷特别委任,不是军人拥立。

岭南都将王令寰作乱,囚禁了节度使杨发,不久被后任节度使李承勋扫平。湖南都将石载顺赶走了观察使韩琮,很快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扫平。江西都将毛鹤赶走了观察使郑宪,很快被观察使韦宙讨平。宣州都将康全泰赶走观察使郑薰,很快也被淮南节度使崔铉讨平。以上种种乱事,都是刚起事就被剿灭。

宣宗安享太平岁月,其中也有几件值得赞扬的美政。宣宗对待生母特别孝敬。郑太后的弟弟郑光出任河中节度使,回朝奏对时,话语很浅薄,宣宗就把他留为右羽林统军,不再让他统治百姓。太后多次说郑光贫穷,宣宗也不过多给他一些钱财,始终不给好官他做。

还有,宣宗的长女万寿公主下嫁起居郎郑颢,惯例是用银子装饰车辆,宣宗命令改银为铜,以俭朴召示天下,并且教导公主要谨守妇道,不要轻视夫家,干预政事。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郑顗得了重病,宣宗派宦官前去探视,回宫后,宣宗问公主在哪里?宦官回答,说在慈恩寺看戏,宣宗大怒道:“我一直奇怪士大夫家为什么不愿意和我家结婚,现在才明白了。”于是,宣宗立即召来公主,当面斥责道:“小叔子有病,你还有心思去看戏?”公主认错。从此,王公贵族都安守礼法,不敢放肆。

宣宗的二女儿永福公主本打算下嫁于琮,一次公主和宣宗一同吃饭,稍不顺心,就发脾气,把筷子折断了,宣宗大怒道:“这种坏脾气还有资格当士大夫的妻子吗?”随后,宣宗改让四女儿广德公主嫁给于琮为妻,并且下诏说:“国家教化从夫妇开始,凡是有了子女的公主、郡主一旦守寡,就不得再嫁。”这些美政,全都和道德有关,可谓一朝模范,史官称宣宗明察善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不滥封赏,孝顺节俭,爱惜民物。人们都说,大中时期的政治,可以媲美贞观时期,所以称他为小太宗。

宣宗在位十三年,年满五十,因为年老体衰,不得不服用药物。他误信术士李元伯,用了许多金石燥烈的药物。开始服用时倒还有些效果,到了大中十三年秋季,药性突然发作,背上生疮,好几天不能见大臣。

宣宗有十一个儿子,长子名叫李温,曾被封为郓王,但不得宣宗的欢心。宣宗最爱的是三儿子夔王李滋,打算立他为太子,因为担心立幼不立长被大臣反对,所以一直拖着。等到宣宗病危时,才秘密嘱咐枢密使王归长等三人,准备立夔王李滋为太子。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右军中尉王宗实向来和王归长不和,王归长等人担心他从中作梗,就伪造了一份圣旨,调他为淮南监军。不料却被左军副使元实看破,元实让王宗实求见皇上,以辨别真假,然后再上任。王宗实恍然大悟,于是入寝殿求见宣宗。

王宗实刚到寝殿外,就听到里面传来哭声,宣宗已经归天。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正在安排后事,打算拥立夔王李滋继位。王宗实呵叱道:“御驾已崩,为什么不先发丧?却在这里鬼鬼祟祟,背地设谋,你们到底想干什么?”说完,王宗实从袖子里取出假圣旨,往地上一摔道:“皇上病危,怎么能有这份诏书?显然是你们在捣鬼。你们竟敢假传圣旨,敢当何罪?”

王归长等人只有内柄,并无外权,忽见王宗实进来,已有三分惧怕,况又被他三言两语,说透隐情,更加觉得情虚畏罪,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王宗实说道:“立长子为太子,是从古至今的公理,你等既然已经知道有罪,还不赶快去迎接郓王,或许还可以将功赎罪。”几个人连忙爬起来,去迎接郓王李温。不大一会儿,郓王已经赶到,先在御榻前痛哭一场。王宗实又召进元实,命令他立即起草诏书,立郓王李温为皇太子,改名为李漼。

第二天,宣宗大殓,停柩殿中。太子李漼在灵柩前继位,召见文武百官,加封令狐绹为司空。等百官退朝后,立即传出一道圣旨,拿下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说他们伪造圣旨,当日处斩。总计,宣宗在位十三年,享年五十岁。

太子李漼继位后,称为懿宗。懿宗罢免同平章事萧邺和令狐绹,召荆南节度使白敏中为宰相,兼任司徒,再封兵部侍郎杜审权为同平章事。

这时候,有使臣从南诏回京,报称:“南诏酋长丰祐去世,儿子酋龙继任,藐视大唐。”

原来,宣宗驾崩后,唐朝廷按照旧例,给外族发去讣告。南诏自从被韦皋收服后,一直比较恭顺。到丰祐当酋长时,渐渐生出了反叛的想法,现在丰祐去世,儿子酋龙继位,接到大唐使臣的讣告后,大怒道:“我国也在大丧,怎么没听说唐朝来凭吊?而且唐朝诏书是赐给故王的,和我无关,何必厚待来使呢?”于是,酋龙没有接见来使。大唐使臣等了好几天,愤然离去。

朝廷认为酋龙未曾派使臣报告继位事宜,而且有意抗命,就没有册封他。偏偏酋龙自称皇帝,国号大礼,竟发兵攻陷播州。懿宗正准备改年号,一时也没过问。

第二年元旦,懿宗改年号为咸通,赏赐百官,大赦天下。懿宗正准备征剿南诏,忽然浙东观察使郑祗德上表告急,说浙东土贼裘甫造反,连败官军多次,攻陷象山,又占领了郯县,请朝廷紧急派将南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