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武宗灭佛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八十六回武宗灭佛

听说泽、潞二州归降,刘稹被斩首,武宗就和李德裕等人商量善后事宜。李德裕当面启奏道:“泽、潞两州已经平定,邢、洺、磁三州(昭义军统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没必要再设置留后,只需要派遣卢弘止去三州宣慰就可以了。”武宗问道:“郭谊又该如何处置?”李德裕回答道:“刘稹胆敢抗拒朝廷的命令,全都是因为有郭谊等人做主谋,到了势孤力竭的时候,他又卖掉刘稹以求朝廷的奖赏,这种人不杀,怎能惩治恶人呢?”武宗点头说道:“爱卿说得对极了!”郭谊献上刘稹的首级,满心指望朝廷能够封赏,让他当节度使,却好几天不见诏书,就对部将们说道:“大概朝廷是要把我调到别的藩镇,所以才这么慢。”

这时候,却忽然接到消息,说河中节度使石雄带兵来了。郭谊很害怕,但这时也不能再抵挡,只好率众出迎。石雄和使臣张仲清一同进城,以封官为名把郭谊等人诱到军中。石雄命令左右把郭谊拿下,其余的如王协、董可武、安全庆、李道德、李佐尧、刘武德等人也一并抓住,全部押送京师。唐朝廷已经得到了刘稹的首级,悬挂在都门上示众,又命令石雄挖开刘从谏的坟墓,砍下人头,挂在城头示众三天。

刘从谏的妻子裴氏由石雄带回京城,听候发落。武宗考虑到裴氏出身名门,弟弟裴问又率先归顺,不忍心诛杀裴氏,打算下诏免她死罪。偏偏刑部侍郎刘三复坚决反对,只好把裴氏赐死,然后通知他弟弟收尸安葬。所有郭谊、王协、董可武等叛将一律正法。

武宗加封李德裕为太尉,赐爵卫国公。李德裕上朝推辞,武宗道:“朕只恨没什么官可以赏给爱卿,爱卿就不要推辞了。”李德裕这才拜谢退下。

昭义节度使卢钧到潞州上任后,立即抚慰兵民。卢钧一向宽厚仁爱,镇守襄阳时就深得人心。一进入天井关,昭义的散兵们都闻风归附,也都受到厚待。卢钧到潞州后,军民融洽,昭义地区很快安定下来。

武宗听从李德裕的建议,割泽州归属河阳,削减昭义军的势力,免得产生后乱,然后传旨各道官兵一律回归本镇,论功行赏。

李德裕又追究起维州守将悉怛谋归降的事,想要归罪于牛僧孺。但是,武宗只是追赠悉怛谋为右卫将军,却并没有追究牛僧孺的罪责。李德裕上奏道:“刘从谏占据泽、潞十年,太和年间曾经上朝,牛僧孺、李宗闵执政,却不留刘从谏在京,放他回归藩镇,才酿成今天的大祸。而且听昭义孔目官郑庆说,刘从谏每次收到两人送来的书信,看完后都会烧毁,可见他们二人暗中勾结刘从谏,幸亏陛下扫平叛逆。如果想清源正本,还是应当处置牛李二人。”武宗缓缓说道:“以后再议吧。”李德裕始终不满意。

过了一些天,河南少尹李述递上奏折,其中大略写道,牛僧孺听说刘稹失败而死,失声叹息。这一下子惹恼了武宗,马上贬牛僧孺为循州长史,把李宗闵流放到封州。

李德裕带领文武百官,向武宗进奉尊号,称武宗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武宗不受。经李德裕等人五次上奏,方才答应。接着,武宗祭拜天神、宗庙,大赦天下,赐文武官员官阶勋爵,大宴群臣,庆贺了好几天。这时候,皇太后王氏(敬宗生母)得病身亡,喜事变成了为丧事,宫中免不了又是一番忙碌。太后谥号恭僖,葬在光陵东园。

同平章事李绅因脚痛病辞职,不久出任为淮南节度使。武宗召原淮南节度使杜悰进朝,封为右仆射,兼同平章事。杜悰本是岐阳公主的夫婿。文宗年间,公主病故,杜悰由澧州刺史升任凤翔节度使,又从凤翔调任淮南。

武宗听说扬州歌妓善于行酒令,就派淮南监军挑选几个人进贡。监军转告杜悰,请他帮着挑选,杜悰摇头说道:“我不奉诏,怎么能随便进献歌妓呢?”监军回报武宗说杜悰不肯遵旨挑选,武宗感叹道:“杜悰能识大体,朕真是惭愧。”于是,武宗召杜悰为宰相。

杜悰上任后,喜好宴饮,不太管事,武宗又罢了他的宰相之职,让他出任西川节度使。后来,李绅在任职期间病逝,杜悰再次被调往淮南。杜悰被罢免宰相时,崔铉也同时被免职,武宗改任户部侍郎李回为同平章事。李回是唐室宗族,很有胆识,征讨泽潞时,曾经奉诏宣慰河朔三镇,并督促进兵,三镇全都敬畏佩服,因此被武宗所器重,特地加以提拔。但军国大事,武宗仍然专门让李德裕处理。李回、李让夷不过奉命执行,只要署名签字就算尽职。

李德裕见西域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就上奏道:“回鹘衰微,乌介穷途末路,应当乘此机会荡平回鹘,收复河湟,望陛下遣使臣赐张仲武诏书,命他早日平定北疆,建功立业。”武宗按照他的意思下诏,催促张仲武进攻乌介。张仲武几次出兵,收降回鹘残兵败将有数万人。巡边使刘濛又报称吐蕃内乱,可乘机收复河湟。武宗正准备大举西征,偏偏没等出师就大病缠身。一位英明果断的皇帝,渐渐地形神瘦弱,力不从心了。

武宗继位时只有二十七岁,改元后只过了五年,这时只有三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候,怎么会疾病缠身,支撑不住呢?提到这病根,还得从头说起。

自从高祖李渊立老子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以来,唐王室后世子孙当作成例,对待方士,一律加以厚恩,所以道教盛行一时。此外,又有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回教五种宗教流行。

佛教自汉代到唐代,越传越盛。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到西域取经,带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译成华文辗转流传,此后,僧侣越来越多。

武宗以前,全国的佛寺多达四万多所,僧尼达四十万人。其余四种宗教,全是从西洋传入,唐朝廷也批准他们传播,没有加以禁止。其中,摩尼教众在京都建有摩尼寺,景教在京都建有大秦寺。

武宗专信道教,不准异教流行。于是,武宗将国中的大秦寺、摩尼寺一并撤毁,并赶走外国的教徒,这些人多半死在了回国的路上。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处栖身,全部自尽,两千多名景僧、祅僧一并还俗。

武宗还下令京都和东都,只准留佛寺两所,每寺留僧人三十人,各道也只保留一寺,其余的全部毁去。僧尼勒令还俗,田产归官,寺材用于修缮官府、驿站,铜像钟磬,熔化制钱,共计,武宗一朝毁掉寺院四千六百多座,房屋四万多间,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多人,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

自古以来,帝王排斥佛教的共有三个人,即魏太武帝、周武帝及唐武宗,佛家称为“三武之祸”。武宗排斥异教不遗余力,却专心致志的迷信道教。

武宗继位初年,就召来方士赵归真为自己讲法,称赵归真为道门教授先生,还在宫中筑一座望仙观给他居住。只要稍有空闲,武宗就会到观中听讲法典,特别虔诚。赵归真引荐道徒,为武宗修炼合金丹,说是长生不老的仙药,武宗服药下去之后,感觉精神陡长,一夜能临幸几个妃子,畅快无比。哪知情欲太浓,元气消耗,各种壮阳的药物,多半是催命的毒药。武宗成天服用这种药,渐渐容颜憔悴,身体越来越虚弱。

当时,武宗专宠的妃子,第一位要算王才人。王才人是邯郸人氏,穆宗时选进宫中,当时年仅十三,能歌善舞,亭亭玉立,袅袅如花。武宗身材魁梧,王女身材修长,一对璧人仿佛天作之合,当然情投意合,卿卿我我。

武宗继位后,封王氏为才人,夜夜宠幸,武宗每次出外打猎,王才人必定骑马跟随,王才人有时也能拉动轻弓,射倒几只小禽小兽。武宗越发宠爱,打算立她为皇后。偏偏李德裕说她没有儿子,家世又浅,恐怕贻笑天下,武宗这才作罢。但后宫佳丽没有人能超过王才人,武宗宁可把正宫的位置空着。武宗病重的时候,王才人曾经劝他少服丹药,武宗却说没事,还说赵归真告诉自己这是在换骨,应该瘦损,所以越服越病,越病越服。

渐渐地,武宗性情变得更加急躁,往往喜怒无常,他曾问李德裕,说道:“近来外面情况怎么样?”李德裕回答道:“陛下近来喜怒无常,大家都很害怕,现在天下太平,希愿陛下能宽待臣民。”武宗听完后不说话,返入内室去了。

原来,李德裕专政多年,才能虽然出众,度量却不大,所有恩怨一概设法报复。方士赵归真得宠,李德裕再三斥责,被赵归真痛恨。泽潞一战,又是由李德裕奏明武宗,不准宦官参预,这才成功。因此所有的宦官都视李德裕为眼中钉,总想把他赶下台。

于是,宦官们开始勾结方士,每天在武宗面前进谗言。时间一长,武宗就开始信了,只是表面上仍然敷衍而已。李德裕虽然上疏请辞,也不见武宗答应。李德裕又主张精简官吏,先后罢免郡县官吏约两千多人。李德裕的意思本来是为国家除去弊政,减少开支,并非为了公报私仇。但此时抱怨声已经四起,因为武宗还有些信任李德裕,所以小人们一时扳不动他。

到了会昌六年的正月,武宗已经无法上朝,李德裕忙于处理朝廷政务,也没过问宫里的事。不料,左神策中尉马元贽等人却在宫中,密谋立储君的事,不久竟然传出一道诏旨,立光王李怡为皇太叔,代理军国政事。

皇太叔李怡是谁呢?原来,先前叛臣李锜被杀时,他的家属充入宫中作为杂役,其中有位郑氏,是李锜的小妾,颇有美色,被宪宗宠幸纳入后宫,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怡,排行十三。李怡从小少言寡语,长大后被封为光王,更加韬光养晦,与众不同。

后来,武宗病重,马元贽等人趁此机会,生出异心,准备选立储君,好当功臣。武宗本来有五个儿子,不过年龄都太小,这帮宦官就决定拥戴光王。于是,宦官们伪造诏书,说皇子年幼无知,让皇太叔处理国事。李德裕等人并不知道其中的阴谋,还以为是武宗的意思,因此也不敢反驳。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会昌六年六月甲子日,武宗病危,王才人在床边站立,武宗瞪着她看了好半天,好不容易说出一句:“我要和你永别了。”王才人忍着泪道:“陛下鸿福齐天,怎么能说这种不祥的话呢?”武宗再想说话,偏偏喉中已经被痰塞住,不能再说了,只好用手指着嘴,两眼注视着王才人。王才人已猜透圣意,发誓道:“陛下万岁以后,妾愿以身相殉。”武宗这才稍稍露出点笑容,模模糊糊地说了一个“好”字,然后一言不发,不久驾崩。武宗在位六年,享年三十三岁。王才人把自己的金银细软分给左右,接着解下腰带自缢身亡。

马元贽等人拥立光王李怡继位,改名为李忱,史称宣宗。宣宗命令李德裕暂时代理宰相事宜。宣宗虽然朝见百官时满脸悲伤,但是裁决政务,却果断干练。满朝文武这才知道他深藏不露,并不柔弱。继位礼仪结束后,宣宗问左右道:“刚才手拿表册的大臣就是李德裕吗?怎么他每次看我,都让我不寒而栗呢?”

接着,宣宗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追赠王才人为贤妃。几个月后,宣宗把武宗安葬在端陵,并把王贤妃陪葬在陵旁。

宣宗从心底里排斥李德裕,继位才几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贬李德裕为检校司徒,出任荆南节度使。这道圣旨,不但出乎李德裕的意料,朝中所有人都觉得意外。接着,宣宗又罢免李让夷宰相一职,改任翰林学士白敏中和兵部侍郎卢商为同平章事,而且把牛僧孺、李宗闵、崔珙、杨嗣复、李珏五人一并调任内地。李宗闵还没有启程就病死在封州。道士赵归真被处死,宣宗仍然恢复佛寺,京中新建八座寺院,不久又让各地寺庙全部修复。刘玄静法术高深,辞官回到衡山,宣宗听说后,将他请进京城,亲自授予他三洞法箓。

转眼就是元旦,宣宗改年号为大中,受百官朝贺,大赦天下。接着碰上大旱,从正月到二月滴雨未降,宣宗于是节衣缩食,重新审理京师囚犯,放出宫女五百人,之后果然天降大雨,官员百姓交口称赞。

同平章事白敏中本来是李德裕引荐到翰林苑的,现在李德裕失势,白敏中升任宰相,不但不替李德裕说话,反而一味讨好皇上,让周围的人揭发李德裕的罪过,宣宗贬李德裕为太子少保。过了半年,又贬李德裕为端州司马。又过了一年,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最后竟病死在崖州,享年六十三岁,仇家们拍手称快。正直的人都替李德裕喊冤。

宣宗曾经问白敏中,说道:“朕以前为宪宗送葬时,路上下起大雨,文武百官都四散避雨,只有一位山陵使身材高大,胡子很多,他没跑,攀住灵舆,冒雨不避,这个人是谁?”白敏中回答说是令狐楚,已经去世了。宣宗问他有没有子嗣?白敏中回答说:“令狐楚有个儿子叫令狐绹,很有才干。”宣宗就召令狐绹进见,问起天下大事,令狐绹对答如流,于是宣宗加封令狐绹为知制诰,不久又升任翰林学士。

令狐绹两次梦见李德裕请求他安葬自己。上朝后,令狐绹就请宣宗允许李德裕归葬,宣宗正要重用令狐绹,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多年以后,宣宗去世,懿宗继位,采纳左拾遗刘邺的话,追封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兼卫国公,赐尚书左仆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