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窘困的团练大臣(4) - 经典国学: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著 李金水编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章窘困的团练大臣(4)

第16章窘困的团练大臣(4)

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兄弟姒娣[1],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险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前寄来曝笋殊不佳,大约以盐菜蒸几次,又咸又苦,将笋味全夺去矣。往年寄京有曝竹,今年寄营有曝盐菜,此虽小事,亦足见我家妇职之不如老辈也,因便附及,一笑。烦禀堂上大人,余不一一。

坐小舟至金口看营,船太动摇,故不成字。

兄国藩手草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注释】

[1]姒娣:姑嫂。

【精彩点评】

古话说,“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裤”。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很少有家族能拥有长久的功名富贵。汉朝开国大功臣萧何在选择住宅基地的时候,会选择穷僻所在。他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也就是说如果子孙后代贤良,那么就会像祖宗萧何一样节俭,如果子孙不贤良,必然保不住祖宗的产业,定然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抢夺走。这和曾国藩“兴家在勤、敬、和三字”的治家观念大抵相同,子孙们有品有德,那么家族的兴旺就不愁难以传承下去。因为功名富贵,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的,那就像在山林中生长的花,自然绵延不绝地繁衍生长;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取得的,那就像花园中以及花盆中生长的花一样,会随着移植、搬动的变化而枯萎或茂盛;如果是以手中权力抢夺而来的,那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一样,由于根部不在土中,不久就会枯萎。

【经典格言】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一概不可干预公事

(1855年5月11日与诸弟书)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廿五日,春二、维五来营,接家书数件,具悉一切。

乘败仗之时,兵勇抢劫粮台,此近年最坏风气。向帅营中屡屡见之,而皆未惩办。兄奏明将万瑞书即行正法,奉严旨饬骆中丞即行正法[1]。闻骆中丞不欲杀之,将附片奏请开释,近日意见不合,办事之难如此。

周万胜一案,唐父台既经拿获认供,即录供通禀,请在本县正法可也,立毙杖下可也,何必遣澄弟先至省城一次?既非湘乡署内之幕友,又非署内之书办,而仆仆一行,何不惮烦?谓为出色之乡绅耶,则刘、赵诸君皆不肯去,而弟独肯出头;且县署办案,必一一请乡绅去省一次,则绅士络绎于道矣。谓为吾军中之事耶,则军事极多,澄弟能一一管之耶?且军中事件,家中亦不宜干预。唐父台径禀来营,兄可批令正法也。

自兄办军务以来,澄弟在兄左右,得谤议甚多。澄弟肝气亦甚旺。人咎怨于弟,弟亦咎怨于人。去春在省在岳之景象,岂忘之耶?澄弟在省河告假归家之时,其意似甚忿嫉,若终身不愿复出家门者,而今忽又至省一行,将何颜以对兄乎?澄弟接此回信,务望即刻回家,凡县城、省城、衡城之事,一概不可干预。丹阁叔受辱之事,可为前车之鉴。

提捐项五万,前有此札,后因武昌失守,又有札止之。凡有信托商大营事者,弟概辞以不管可也。捐项事尤不可干预。湖南捐项,实未多解交吾军,十月以后未解一文。粮台所抢,陕西、江西之银也。兄在外年余,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常恐弟等在家或受侮辱,故不惮迫切言之,不知弟果知兄之意否也?

吾癣疾大发,幸精神尚足支持。罗山在广信府大获胜仗,杀贼三四千。塔军门在九江平安。吾常有家信并奏折寄回,而来信言塔公回鄂,不听吾家信而专听谣言,何也?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读书不必求熟,且将《左传》《礼记》于今秋点毕,以后听儿之自读自思。成败勤惰,儿当自省而图自立焉。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即候近祺。

兄国藩手草

咸丰五年三月廿六日巳刻

【注释】

[1]饬:上级命令下级(多用于旧时公文)。

【精彩点评】

封建社会中,做官的人不仅自己办事方便,就连家人往往也是一言九鼎,颐指气使。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淋漓体现。所以位高权重的人,对自己的行为都要特别小心,甚至对自己家人的言语也要格外谨慎。早在道光廿五年,曾国藩就曾嘱咐家人,千万不能到衙门里说公事。他说:“凡是乡绅干预公事,地方官没有不非常痛恨的。无论是有理无理,如果不是自己的事,都不宜参与。地方官表面上应酬,内心里一定十分看不起你。”

在这封劝导弟弟们不要干预公事的信中,曾国藩提到以“丹阁叔受辱之事为前车之鉴”:丹阁叔以曾国藩父亲的名义仗势欺人帮人打官司,曾国藩知道后深深地为“丹阁叔近来全不讲品行”感到忧虑。在曾国藩的弟弟中,曾国潢(字澄侯)一直在湘乡老家主持家务,曾国藩更是担心地告诫他:对本县的父母官,要采取不亲不疏的交往原则,不能干预公事。

【经典格言】

凡县城、省城、衡城之事,一概不可干预……兄在外年余,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成败勤惰,儿当自省而图自立焉。

吾兄弟当时时内省、勤俭忠厚

(1855年11月9日与诸弟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廿六日王如一、朱梁七至营,接九月初二日家书,廿九日刘一、彭四至营,又接十六日家书,具悉一切。

沅弟优贡喜信,此间廿三日彭山屺接家书,即已闻之。廿七日得左季高书,始知其实。廿九日得家书乃详也。沅弟在省,寄书来江西大营甚便,何以未无一字报平安耶?(宽十来有一信。)在省城刊刻朱卷,应酬亲友,计非一月不能了办,十月初当可回家为父亲叩祝大寿。各省优贡朝考,向例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于明年春间进京。若由浙江一途,可便道由江西至大营,兄弟聚会。吾有书数十箱在京,无人照管,沅弟此去,可经理一番。

自七月以来,吾得闻家中事有数件可为欣慰者:温弟妻妾皆有梦熊之兆,足慰祖父母于九泉,一也;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织布,闻已成六七机,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有职业,二也;阖境丰收,远近无警,此间兵事平顺,足安堂上老人之心,三也。今又闻沅弟喜音,意我家高曾以来,积泽甚长,后人食报,更当绵绵不尽。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内湖水师,久未开仗,日日操练,夜夜防守,颇为认真。周凤山统领九江陆军,亦尚平安。李次青带平江勇三千在苏官渡,去湖口县十里,颇得该处士民之欢心。茶陵州土匪,间窜扰江西之莲花厅永新县境内,吉安人心震动。顷已调平江勇六百五十人前往剿办,又派水师千人往吉防堵河道,或可保全。

余癣疾迄未大愈,幸精神尚可支持。王如一等来,廿四日始到。余怒其太迟,令其即归,发途费九百六十文,家中不必加补,以为懒漫者戒。宽十在营住一个月,打发银六两,途费四千。罗山于十四日克复崇阳后,尚无信来。罗研生兄于今日到营。纪泽、纪梁登九峰山诗,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将来或皆可冀有成立也。余不一一。

兄国藩手草

咸丰五年九月卅日书于屏风水营

【精彩点评】

此时的曾国藩身居兵部侍郎一职,督带水师屡得战功。曾国潢、曾国华在家乡治团练兵,曾国荃考取了科优贡,也在置办乡团。家中几兄弟的仕途发展,让居安思危的曾国藩不得不担心弟弟们会骄傲浮躁,所以他在信中对弟弟们说要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关于做官,有两句格言说:“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威严。”做官的人,只有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才能够明确是非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不至于犯错误。只有廉洁忠厚的人,不为自己牟取私利,这样才能树立威信,得到别人的拥护。关于治家,也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够使全家人心平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家业才能恒久。

【经典格言】

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吾兄弟当洗心涤虑、力挽家运

(1858年12月27日与诸弟书)

澄侯、季洪、沅甫老弟左右:

十三日专吉字营勇送信至家,十七日接澄弟初二日信,十八日接澄弟初五日信,敬悉一切。三河败挫之信,初五日家中尚无确耗,且县城之内毫无所闻,亦极奇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