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消息
“听说了吗?朝廷要再次开科举了。”“扬州、荆州刚刚收复,这次录取的人数恐怕会比往年都多。”
一则消息在鸿都门学流传。
朝廷还没有正式宣布此事,小道消息就传得到处都是。
“平叔,你是陛下的外甥,平时消息最灵通,你说说看,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陡然被问到的何晏愣住了,他哪里知道?
何太后还在的话,由她颁发一道懿旨,何晏就可以到朝廷各个部门询问。
可惜何太后已经去了,何晏成为边缘人物,对朝廷的重大安排,还真一点都不知道。
所以他干脆没有理会,装作高冷。
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分散所疑,无不冰释”。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若是他们什么都不做,反而让人瞧不起。
没有人敢招惹他。
诸葛亮爱读兵书,何晏也有同样的爱好。
没想到迎面碰到了诸葛亮。
御史中丞是庞统,尚书令是徐庶,都是朝廷的高官,也是诸葛亮的同窗好友。
可想而知,何晏也是一名大才。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情嘛,肯定需要联络,你这样反而会与皇室疏远。”诸葛亮一语道破。
只不过诸葛亮能够运用到实战中,何晏就不行了。
何太后这人,似乎有点不信任刘辩,因此交代了刘民几句,照顾一下何晏。
真是惭愧啊!
不过还好,何晏虽然不受皇室待见,可是刘辩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何进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力还在。
这些年来,何晏一直没有管外面发生的事情,专心治学。
“穷就是穷,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诸葛亮理直气壮地道。
“你以为我傻吗?”何晏反驳道,“我与皇室就剩下这么点联系了,若是这点小事都去麻烦我这位表弟,以后真需要帮助怎么办?”
荆州、扬州空缺的官员,完全可以由他们补上。
若是朝廷真有什么大动作,他们两个人不会不知道。
他们都是鸿都门学的风云人物,渐渐地也就熟悉了。
光是在洛阳,他就有好几处宅邸。
一来二去,何晏竟然和诸葛亮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那就是放荡不羁的名士,不“行散”,根本算不上名士。
他想到得到一手消息,竟然还需要诸葛亮帮忙,
何晏带兵不行,可是说起书中的道理,可谓是举一反三。
就算没有刘辩罩着,何晏也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朝廷不是收复了荆州和扬州吗?这两个地方需要补充足够的官员。”诸葛亮坦然道。
再加上之前科举积累的一些人才,也都安排上。
“听说朝廷今天要开科举?”诸葛亮开门见山。
“听说朝廷今年要起科举?”诸葛亮问道。
“好,这顿酒钱我出,我出总行了吧?”
诸葛亮是相当高傲的一个人,可是与何晏接触以后,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学。
“怎么御史中丞和尚书令没有告诉你?”何晏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道,
“没钱就是没钱,我诸葛孔明,不怕别人知道。”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何晏可以说是服散第一人,名声最显,以至于后来魏晋南北朝,竟然出现一种怪圈。
诸葛亮也不好意思追问,看何晏的样子,这件事非同小可,知道了肯定没好处。何太后担心刘辩的“成见”会持续下去,太子虽然年幼,反而更加靠谱一点。
“为何不去找你那表弟打听一下?”诸葛亮好奇道。
刘辩的这个外甥,除了服用五石散以外,其他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欠缺。
“孔明啊,这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陛下未曾说过这样的话啊!”庞统疑惑道。
只是何晏的名声,没有诸葛亮一样,流传千年。
“我看你是装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