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绝代双娇(五十三)
明教南方行走使、百万红巾义军主帅、天完皇帝徐寿辉,是除朱元璋之外,另一位被明教光明左使、代教主杨逍,从民间发掘,并重点培养起来的储备干部。然而在主上杨逍看来,徐寿辉和朱元璋这两员心腹爱将,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灵。
从他们的身上,居然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
不过话说回来,魔教中人行事偏激,观念也偏激。
徐朱二人都是凡人,怎么可能找不到一个共同点?
就算是跟他们不熟的人,也能一眼就瞧出,这俩人,最起码,都是老爷们儿。
可等熟了以后再看,貌似,他们俩还真就是哪儿哪儿都不一样……
杨逍不愧为江湖中的顶级门派——魔教的代教主,独具慧眼,颇善识人!
前面提到过,朱元璋在自立门户之后,行学士朱升所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
总的来说,就是猫着。
你们江湖人士不是都喜欢枪打出头鸟吗?
咱就不出头,你想打也打不着!
你要是真敢把枪伸进来,那你可得做好被咱叨一口的准备。
咱老朱发起狠来,连咱媳妇马大脚都怕……
占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后,朱元璋积极交好和王纪昀,避免了与诸路反王一样的下场——
被天下第一勇将纪晓岚,率领“不管对面出多少人马,本方总是能来个超级加倍”的大军,一战抄了老巢。
同时,于外,广纳流民,于内,勤修政务。
蜗居在应天府一地,一开始小日子过得倒也是有声有色。
只可惜最近这两年,元廷派遣昭武大将军贾鲁,督大军扫荡江浙一带。
应天府作为江浙重镇,虽然从目前元军的动向来分析,暂且无忧,可一旦贾鲁腾出手来,必将会被围而攻之。
朱元璋自思独木难支,乃几次三番遣使向和王求援,并一再自降身份,在最后的一封书信中,干脆便自称臣属,宣誓效忠。
和王遂派世子纪晓岚与贾鲁鏖战数场,竟是互有胜负。
而且还把元朝皇帝给惹毛了,接连为贾鲁所部增兵至二十万!
要知道,哪怕是横扫中原的宁王世子王保保,遇上天下第一勇将纪晓岚,也曾败得是灰头土脸。
纵观当今天下的统兵之人,贾鲁应该算是其中唯一一个,跟纪晓岚打过,不败,又能使得麾下士卒越打越多的大军主帅。
据传贾鲁不通武艺,平日里最多也就是耍耍五禽戏来养身健体。
能有如此辉煌战绩,其人怕不也是个如南朝白袍陈庆之一般的传奇帅才。
朱元璋的手底下,满打满算,也不到五万兵马。
此时身侧又有贾鲁这个兵法大家在虎视眈眈,他心里实在是没底。
可纪晓岚跟贾鲁战过了几场后,扔下一句:
好好守着你的应天府,你不去撩拨贾鲁,贾鲁也不会跟你来硬的,行了,我走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江湖儿女,江湖再见!
“谁他娘的跟你是江湖儿女!咱是军阀!是霸主!是枭雄!是将来要成为皇帝的男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和王的超级加倍大军,便全部从江浙一带撤了出去。
相当于将这片长江下游最肥沃的土地,交还给了蒙元朝廷。
丞相脱脱遂立即派出大批强将能吏,一一接管各路府郡县。
唯独留下应天府以及周边的一小块区域,供义军主帅朱元璋,像个刚死了男人的小媳妇似的,在恶霸贾鲁的怀抱中,瑟瑟发抖……
再来讲讲另一位被杨逍委以重任的红巾义军主帅徐寿辉。
有鉴于此人在前文中还没正式露过脸,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徐寿辉,延祐七年(1320年)生人,男,汉族,蕲州罗田县人,天完帝国皇帝。
只看以上的寥寥数语,便可发现徐寿辉与朱元璋之间的一处最大的不同点。
他大朱元璋八岁,多吃过几年的米,似乎见识便广了些,胆子也大了些。
非止跟朱元璋做比较,就好像此前已降服于宁王李廷瑞的诚王张士诚,同样是建国大周,但看他的自号——诚王。
是王爷,而不是皇帝。
那年月,天下间的反王不知凡几。
不过直到今天,胆敢称帝的,好像也只有徐寿辉一个。
有一说一,如果认为徐寿辉胆大妄为,倒也没错。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可要说他野心大过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杨逍这些志在天下的枭雄,那就是在冤枉他了。
请注意他建国的国号——天完。
再联系到元朝的国号——大元。
“大”字上,加“一”,为“天”;“元”字上,加“宀”,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