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绝代双娇(一五二)
“布武四夷,殖民八荒”,是至正十六年末,那场龙虎山峰会上一项最重要的议题。考虑到当时神州大地上的总人口数将将过亿,还远达不到需要“殖民”的地步。
所以先期该计划的重点,便要落在“布武”上。
布武的“武”,指的不是军队,而是武者。
当天地间的真气不足以支持武者修炼内功后,唯剩下外家功夫的各武林门派,无力与官兵抗争,便只得尽皆退还原有属地。
除了如少林派、武当派这般能收上香火钱的名门正派,或者像盐帮、漕帮这种有主营业务的行业帮会,又或是龙门镖局、古墓派、卷帘门这类,一听名字就知道混江湖只是为玩票的正经商业团体。
大部分的门派,都没有向属地百姓索取供奉以外的收入来源。
假使不能尽快找到一个来钱快的营生,早晚坐吃山空。
总之,假如能将一半的丐帮弟子请出国门,则相当于为全社会减轻一大负担。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一个真正的乞丐,穿得破衣烂衫,睡着墙根树底,吃过泔水供果,有时还会跟野狗抢食……
北方地区和高丽半岛较为寒冷,生活节奏慢,正适合他们。
丐帮的那一百来万个叫花子,大部分都算不上武者,本来不用管也出不了太大问题。
主要是在他有生之年,单凭锡兰岛上的人力物力,建设起一支足以与大元水军抗衡的舰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若是再抱起团,称霸那里的江湖并不是梦。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但一想到这年月的乞丐根本创造不出gdp,让他们消停的赖在国内,纯属浪费粮食。
这次他破釜沉舟,不惜为此彻底放弃掉呕心沥血经营了数年的应天府,便是想摆脱元廷的掣肘,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如果他们开始成天琢磨怎么才能来钱快,那么这个社会,很快就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而这个狮子国,即是处于明教所控制下的锡兰行省。
而这些武者虽然功力没了,但江湖大侠的傲骨仍在。
丐帮弟子的平均战斗力,不及普通的汉人蒙人,却未必打不过倭国和南洋的当地人。
此地督官之职,已经许给了明教教主朱元璋。
以他的才干,治一大国都是绰绰有余,更不用说是仅有两个海南岛大小的锡兰了。
奈何现实条件不允许。
得此既气候适宜、物产丰饶,又处在来往于中东和东亚间船只必经之路上的风水宝地。
再看拖家带口、全员出动的明教。
而且帮主史火龙曾经拍着胸脯向兄弟们保证,只要上了船,一路上都有好吃好喝,等到了地方,还有官兵工匠帮着搭建窝棚,往后少了日晒雨淋,要饭的效率也能高出不少。
故此,将门派尽早解散,才是唯一的出路。
此时,这样的江湖人数以十万计,而且多多少少都会些拳脚。
实不愿门派在他们这一代手上灭亡,亦觉死后无颜面对师父师祖。
入了酱油门派的武者们,相对来讲,喜平淡生活、图工作安稳的保守型居多。
武者需要银钱来维持其门派的生存。他有野心,使锡兰在包括政军在内的各个方面,均自成一国。
这会消耗多少社会资源?
国家每年的税收全部拿出来,够不够填上这个窟窿?
两位玩家为社会之平稳计,为万民之安全计,认为像老美那样多建监狱,将这些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都一股脑的关起来……
虽然乞丐里,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占了绝大多数,但只要那五十余万的丐帮弟子中,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能涌现出稍有些能力与魄力的领头羊,那么无论倭国或是南洋,都会与神州之间,架设起稳定的通商桥梁。
这个时期的印度人尚未开挂,战斗力却是非凡。
不过这个问题在丐帮弟子们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叫花子嘛,去哪要饭不是要,何苦只守着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
为使他们通过合法的手段赚取到足够的银钱,就需要提供足够多的、投入少见效快的、可获得大量收益的就业岗位。
何况听说不管是倭人,还是南洋人,长得都是又矮又小。
而如果只让经济独立于母国,却非是痴人说梦。
那就全部都去做国际贸易吧!
正是因为有了如上这些考虑,两位玩家早在湮灭真气行动实施以前,就已经将那上百万武者未来的去处安排妥当了。
几级脑残才能研究出这样的办法?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一中,有提到一个“狮子国”,称其“土地沃壤,气序温暑”。
在这个欧洲的银行业尚处于起步期的十四世纪,如果想把神州大地上的金融行业搞起来的话……
谁说乞丐就不能当大爷?
“艰苦”这个词汇,早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说乐在其中,却也不至于强烈排斥。
只是需要注意防备北方印度半岛上的丹巴赫马尼王国、维查耶那加尔王国,这两个南印度强国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