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可怕的真相:拖延症害你有多深(3)
第9章可怕的真相:拖延症害你有多深(3)
这里不是讲故事,在你身边,确有不少人,他们被偏见与迷信的桎梏束缚着,他们盲目到不知自由,反而说别人不自由。冒险与危机具有深层次的关联,危机就是危险之中蕴藏着机遇。机会和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有好的机会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就,那就要敢于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害怕失败。
冒险,并不一定成功。成功之母便是失败,成功只是无数次失败中的“分子”,不是无数次失败中的“分母”。正常的规律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人成功。惧怕失败、不冒风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平静,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那是碌碌无为的。
冒险失败远胜于安逸平庸。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地冒一次险。
战拖有术:从此刻起抓住机会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及。”实际上不仅仅是爱情,机会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开始追悔莫及。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抓住机会呢?与真正的事业相比,日复一日的“磨洋工”无异于地狱。
如果你纵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麻痹自我,在拖延中虚度时光,又怎么可能会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绩呢?
“谁愿意这样天天活得像个‘死人’?我也想作出一点成就来,可除了眼前的碌碌无为,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每天都在无休止地加班,为了工作我早就失去了私人时间,也失去了自我,这样真的值得吗?”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你始终都将自己的心禁锢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那么你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平凡,干出一番大事业。
初入职场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从事同一项工作的时间一长,你往往就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是厌倦的心理,随之就开始胡思乱想:“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工作真的越来越吃力了,这么简单的工作我居然都有心无力,我的能力难道真的这么差吗?”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里斯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公司睡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职业倦怠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令你失去工作动力,更重要的是会令你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之中。
“工作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瓶颈,是继续这样‘熬资历’,还是转战其他行业?”
“难道我真的不能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吗?”“今年的业绩还不如去年,难不成我真的该退位让贤了?”“精力真是一天比一天差,以前出差和玩一样,现在出趟差如同闯了一次鬼门关似的。”
·自我否定引发恶性循环
当你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时,不妨反过来想想你究竟为争取机会做了多少;当你埋怨老板不给你加薪升职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否值得老板给你加薪升职。机会不是大风刮来的,唯有努力主动的人,才能拥有成功的机会。
有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发现事实和想象天差地别。自从赵致开始做保安,周围的闲言碎语就没有间断过,亲戚朋友和以前的同事们明里暗里说了不少冷嘲热讽的话,再加上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消耗了不少积蓄,赵致不得不开始考虑重新找一份高薪工作。遗憾的是,自我否定早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他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无力胜任除保安之外的工作,几次面试失败后,他彻底心灰意冷便放弃了重新找工作的想法。
恶性循环:自我否定,身心俱疲
工作时间一长便会感觉到厌倦,一旦产生厌倦,哪怕是轻松简单的工作也会变得异常沉重,身心俱疲的职场状态会大幅度降低人的工作效率,结果令原本10分钟可以完成的工作,常常耗费几小时。每每工作时,想到越来越累的身心,越来越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你就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对自我产生怀疑,你就会越拖延越疲惫。
职业倦怠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你一不小心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千万不要将其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应该适当调整自我精神状态,争取早日摆脱职业倦怠症。否则一旦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就很难从拖延、倦怠和绝望的深渊中摆脱出来。
“连续几年的超负荷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的职业生涯,是不是该有一个短暂的修整与停顿呢?”
“这几年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也想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可总是力不从心,结果今天拖延一点,明天拖延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5)每天上班都是硬着头皮,能凑合一天是一天。
……不管是刚刚迈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职场精英人士,往往都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进而陷入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到最后,落得身心俱疲,实在无力再工作下去,于是只能选择辞职。
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如果你觉得自己升迁无望,加薪无望,那么完全不必因此灰心,陷入碌碌无为的泥沼中。
尽管不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存在差异,但除了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外,只要愿意学习和适应,根本就没有不能胜任之说。他们之所以感到无力承担工作,完全是因为不自信、自卑,导致心理发生变化。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便注定就此成为平庸者,甚至在自我否定中自暴自弃,彻底成为一个“职场废人”。
其实只要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潜在价值,那么机会肯定会主动找上你。
·调整心态,找回自信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berger认为职业倦怠症是一种在工作当中出现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每100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2个人严重情绪耗竭的症状,9个人有严重愤世嫉俗的症状,不管是哪种症状,究其根本原因,都是自我否定造成的。
在不知不觉中,赵致把自身的职业倦怠归结到了自身年纪大和能力不足上,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在领导岗位上的他越发心虚。不久后,身心俱疲的赵致已经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于是他申请降薪并获得了上级批准。但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赵致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能力再做销售,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去见客户谈生意,就会不由自主地犯怵、心虚。这该怎么办才好呢?(3)精神很难集中起来,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缺乏自信和活力。
忙碌的工作使得赵致没时间顾及家人,女儿从产房里抱出来的那一刻,他远在国外出差,不能陪在待产的妻子身边,也无法见证新生命的诞生;父母生病手术时,是妹妹、妹夫一家和妻子在轮流照顾,远在外地的他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久而久之,妻子对他牢骚满腹,父母妹妹对他也颇有微词,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4)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没有丝毫工作动力。
3.坚决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你认为只要能坚守住自己的梦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能够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2)工作越来越吃力,压力越来越大,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常常觉得自己没出息。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伟大理想挂在嘴上,他们确实没有忘记梦想,也没有失去精神动力,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将其付诸于行动。于是一切就都等于零,他们依然在浑浑噩噩中随波逐流,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带着梦想而碌碌无为的人。
(1)做事总是患得患失,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要么犹犹豫豫,要么茫然无措。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成功是做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要想彻底摆脱“活死人”的日子,彻底远离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要快速行动起来。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2.有梦想的人才会有动力
所有碌碌无为的人都曾经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们与成功者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半路上”把梦想丢到了脑后。梦想指引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一旦没有了梦想,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因此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摆脱碌碌无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必须要重拾梦想,重新树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促使自己成为一个雷厉风行、不拖延、不消极、不气馁的“金刚战士”。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忍,碌碌无为之人并非是因为缺少梦想而陷入拖延,而是他们的梦想败给了现实。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个残忍而又现实的社会中坚持你的梦想呢?这就需要你有强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不管再难再苦,都不要放弃梦想,因为放弃了梦想,就等于放弃了自己。
“初入职场时我也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可是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和大家一样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老油条’,拖延和‘磨洋工’都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变成这样。”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无休止的拖延中被迫结束,可是你怎样才能准确知道自己是否有自我否定的职业倦怠症倾向呢?不妨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许燕教授在自己的报告中曾指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人,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会逐渐丧失创造力,并且伴随着价值感的降低,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职业倦怠症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更可怕的是,如果你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就很可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从而越来越无力应付工作,顽固性的拖延也就随之而来了。
……
·职业倦怠症的深渊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跳槽过于频繁,两三个月换份工作是常事,更有甚者换工作的频率可以用“天”来计量。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换工作呢?因为感到自身无法胜任新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心无力,疲于应付,实在无法忍受。但他们是真的无法胜任吗?
……碌碌无为的群体纵然庞大,但没人愿意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状态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无力摆脱这种糟糕的现状。这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对策和方法,要想成功“破茧成蝶”,作出一番事业,不妨试试下列几种方法。1.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你在嘲笑守株待兔的愚蠢猎人时,殊不知自己也正扮演着这样的愚蠢角色。明明能争取到的机会,结果却傻愣愣地待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等来等去却等来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