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论道》(11)
金岳霖先生学术年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7月14日生于湖南长沙。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进长沙雅礼学校念书。
1911年(宣统三年)
考入清华学堂。
1914年
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始学商科,后改学政治学。
1943年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月,在《哲学研究》第1期发表《论“所以”》。
在《新建设》第4卷第5期上发表《了解〈实践论〉的条件——自我批评之一》。
《在全国逻辑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载《逻辑学文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在《哲学评论》第7卷第2期上发表《可能底现实》。
3月底,以中国文化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访欧,在牛津大学作学术讲演。
3月,在《哲学评论》第3卷第2期上发表《知觉现象》。
6月,在《晨报·副刊》(第57期)上发表《唯物哲学与科学》。
在清华大学任教,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教哲学、政治学、政治思想史、逻辑。
1930年
出版《知识论》,商务印书馆。
1936年
在英国伦敦进修和从事研究。研读罗素的《数学原理》和休谟的《人性论》,接受分析哲学的训练。
3月,在《哲学研究》第3期发表《客观事物的确定性和形式逻辑的头三条基本思维规律》。
8月,在《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上发表“internalandexternalrelations”;在《哲学评论》第3卷第3期上发表《a.e.i.o.的直接推论》。
1928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为《州长的财政权》。
1937年
4月,为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提交论文《手续论》(摘要)。
1948年
1952年
1984年
12月,在《哲学评论》第2卷第3期上发表《外在关系(externalrelation)》。
回国。
调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任一级研究员。
1935年
1960年
出版《论道》,商务印书馆。该书获中国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开始写作《知识论》。
1977年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4月,在《清华学报》第9卷第2期上发表《不相融的逻辑系统》。
3月,在《哲学评论》第6卷第1期上发表《关于真假的一个意见》。
10月5日,在大公报《学界思潮》副刊上发表《彼此不相融的逻辑系统与概念实用主义》。
10月,在《哲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对旧著〈逻辑〉一书的自我批判》。
6月,在《清华学报》第8卷第2期上发表《释必然》。
9月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罗素哲学批判课。
11月,在《哲学评论》第5卷第2期上发表《范围的逻辑》。
9月,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
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