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不配?”
楚习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满眼都是愠怒:“你这种生来就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皇子,有什么资格说我不配?你经历过绝望吗?你经历过无奈吗?你知道理想被践踏的滋味吗?”
“你知道拼尽一切努力都抵不过权贵一句话的不甘吗?你知道十载寒窗以为能踏破阶级施展抱负,最后发现寒门依旧是寒门,士族依旧是士族,你的抱负在权贵面前不过一句空话的那种痛苦无奈吗……”
“你这种身份的人怎么会懂我们?整个天下,就你们皇室是最大的世家,你们享受着最大的权力,到头来,你怪我们寒门忘却理想,你没有经历过我们的苦,你怎么知道我们不是在绝望之后进行的选择?”
说至此处,他眼底的愤恨尽数消失不见,只余下满目的不甘与凄凉:“我没有对不起先太子殿下,他提携我也不过是看中了我的才能,我们这是互取所需,哪儿来的什么知遇之恩?尽管如此,在为他副将时,我依然豁出性命,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你口中所谓的知遇提携之恩。可是现在,他已经死了,活着的人不该为了死人浪费自己的一生……”
少年时,他曾立志要成为一名英雄。
他刻苦读书,发奋图强,十载寒窗,终于一朝金榜题名,殿试被当今圣上点为榜眼。
所以,他决定放他一马。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他身上有多处旧伤。
先太子殿下会因为南阳县主一句话而提拔他,也会因为南阳县主一句话而弃用他。
他满怀着激动心情,春风得意看遍京都花,鲜衣怒马醉卧郊外亭,提笔挥毫就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诗句。
实际上,在魏信看来,楚习不配与枣子相提并论。
明明他身量并不高,声音也并不大,可是周围所有的人都是他的陪衬。
兴许是他这些年年纪大了,太过温和,让皇帝忘了他从来就是个雷厉风行手腕强硬之人。
为什么他十载寒窗满腹经纶却被发配到这种地方?为什么三千条人命还不如一匹被权贵视作玩物的畜生有份量?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县城的三千百姓,那么多性命,没有让他升迁,却因为找回县主的马儿,从此得到先太子的赏识。
而楚习不是。
那个口口声声说爱他的妻子,埋怨他连累了她。
他看不上这个人,但不妨碍他为了大局利用他。
在这里,他才看清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多么不堪一击。
他等啊等,等来的只有朝廷几句空话的嘉奖。
能决定一切的是权势。
所以,他才让枣子在活下来之后,将他的话传达给那人。
魏信斩钉截铁道:“他当然会背叛宣其。当年老夫就是看到了他那双不甘害怕的眼睛,才决定饶他一命。”
他被县主举荐给先太子殿下,先太子怜惜他的才能,可他并不开心。
如今整个京都都在他的掌控范围内,所以宣帆、宣瑛、祁丹椹,都不能活。
只有真的恐惧与不甘,才会让那人不敢生出逆反之心,从而一心一意归顺他。
他知道自己输在了出自寒门。
在这个鬼地方熬了一年多之后,他终于对妻子下手了。
但他能怎么办?他怕他不答应她,就会失去了一切。
他们所有人都在用血泪证明一个事实——在权势面前,所有的理想、报复、功绩就是烈日下的薄冰。
他为国为民,任劳任怨,保护了三千百姓,却抵不过找回一匹权贵的畜生。
凭他的功夫,别说枣子,就算再来十个这样的刺客,也杀不了他。
再后来,南阳县主看上了他。
直到马儿累得吐血,倒地身亡,他才停下来。
这时,魏信派了枣子来杀他。
可他的俸禄连两贴药都买不起。
他苦苦追寻这个答案。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举措是对的。
==京都,魏府。
他以为这是完美的一生,可是,上天却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他不想要薄冰了,他想要烈日。
因经历过钟台逆案血腥的场景,他心底对魏信有种莫名的恐惧,让他不敢对这个女子下手。在将枣子关起来时,他了解到她的过去。
第二日酒醒来,朝廷的任命公文也到了。
只要他哼一身,就有人跪在他的脚边任他践踏。
若那人对他是真的恐惧,那么他就不敢杀枣子。
他向魏国公投诚了。
又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世家依然不肯放过他,他们轻轻松松就决定了他的命运,他被发配到潮湿阴寒的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