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起
乱起
若说其他人看到冯大虎是害怕,李善长就是绝望,他不是不知道当初王皓能够一举将肖王几家一举拿下是借了当地驻军的力量,但在他看来,那不过是早有准备,如今自己的情况却不同,事发突然,王皓根本没有机会联络当地驻军。
但在看到冯大虎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想错了,这两人关系恐怕并非普通的同僚,既然来拿自己这边都有人带兵前来,那已经被王皓猜到的迁离山呢。
最后的底牌被人拿走,李善长惧怕起来,他从不是什么胆大之人,若非胆小,也不会行事如此谨慎,现在被人连老家都抄了,知道除了认罪别无它路,当下就慌了。
普通跪下,“大人,小的认罪,小的有话要说,我知道戎人的攻城计划,我还知道他们手中握有火药,大人,小的可以戴罪立功,可以以家财赎买自身罪过。”
王皓愕然了一下,他还以为这也是硬骨头,都做好要磨上一阵子,实在不行让冯大虎手下的人接手拷问的打算,谁能想到对方直接吓破了胆。
晒笑一下这样也好,这人潜伏这些年,又如此谨慎,估计能得到不少消息,不过下面的事情就不适合公开审问。
当下就有冯大虎手下的将士配合县衙的衙役,将县衙周围的百姓安抚下来,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别的就敢别的,都别围着县衙。
饶是还有想看热闹的人,这会也不敢了,他们也怕和戎人的奸细扯上关系,若说之前还有人怀疑王皓说的话是真是假,那么李善长跪下自动认罪的行为,就让他们彻底相信了李善长并非什么大善人,而是借着这个身份,一直在为戎人办事。
边关的人没有不恨戎人的,他们这些人哪怕自己和戎人没仇,祖上或者亲朋好友也定是有仇的,更何况他们可没忘记,这两年他们多次被戎人小股人马骚扰,若非县令组织了人手,恐怕他们也少不了遭殃。
别说是给李善长求情了,恐怕心里恨不得咬他一口。
谁都没想到看似坚不可摧的李大善人,就这么落败了,尤其是之后从李家抄出的东t西,让一些人想要给李善长求情都不行。
那里面不仅有李善长和肖重恩来往的一些书信,还有他暗中控制赌坊,青楼的证据,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不该存在的兵器。
当然最重要的是冯大虎带和配合王皓的手下从迁离山抓到的一千多兵士,这些人有晋朝人,也有戎人,其中一些是前些年众所周知的山匪,只不过在王皓当县令之后,几次围剿,附近的山匪基本都消失了。
不少人以为他们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是被李善长养了起来,确切的来说这些人就是李善长培养的私兵。
那些被土匪害过的人哪里还会觉得李善长可怜,只觉得他是罪有应得,活该。
也是这一天有城外进城避难的人,人们才知道边关真的打了起来,这一次戎人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火药,将士损失惨重,一些地方已经失手。
他们这些人就是消息灵通,进入县城避难的,可以想到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避难。
原本还有一些被李善长救过的人觉得心中有愧,哪怕李善长不是什么大好人,也是真的帮过自己,现在面对这些骂着戎人,猜想戎人从哪里弄到的火药,他们这些人却只有羞愧。
哪怕是不清楚李善长做了什么,但李善长曾经派人在县城中埋火药这点是不会错的,说不定戎人那边的火药也是李善长弄的,要是真的,这个李善长哪里是在救他们,分别是把他们当成了刷名声的工具。
一时间对于王皓这位县令越发感激,觉得要不是县令大人英明,及时看破了李善长的伪装,恐怕他们县里也岌岌可危了。
战争起来的很快,如今宝安县全都戒备了起来,每日都有固定的队伍前往县城周围打探消息,巡视周边的情况。
县城中更是组织起了青壮年每日训练,就是为了防止跑来的戎人军队。
情况比王皓和苏小麦所想的还要糟糕,哪怕陈情的反应快,及时把消息送到了李将军处,打仗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防备,李将军还没将准备做好,戎人就发起了攻击,一时间边关战火连天,靠近边关的城池有些被攻破,有些勉强死守,老百姓则是四处逃亡。
尤其是住在外城的百姓,每次战争他们都是最惨烈的,不被戎人发现还好,若是被发现了,不仅家里被扫荡一空,连一家人都护不住。
好一点的会被当成奴隶带回去,倒霉的就直接成了敌人的刀下亡魂。
短短三天,光是接收周围的难民,就达到二百多人,要知道宝安县也不过是个小城。
这么些人带来的不仅是各处的消息,还有对县中人的影响,以及各种资源的消耗。
尤其是当和宝安县离得不远的隆安县半日被攻破这天,两个县城隔了二百来里,若是脚程快,日夜不歇,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到达。
当然这是骑了马的,普通的百姓估计要四五天或者更长的时间,王皓派出去的人查清了隆安县已经失守,和消息一同带回的是隆安县之所以连半天都坚持不到,是因为有贼人和戎人里应外合,直接在城门和县衙等重要的地方埋了炸药,戎人攻城后,立刻就有人点燃了火药。
整个隆安城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就被戎人攻破,因为县令等人直接被炸死,连主持局势的人都没有,戎人如入无人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中百姓惨不忍睹。
隆安城派出来往周围各个地方求援的人连地方都没到,隆安城就已经破了,那些人能做的,只有带着逃出城的人把消息带到其他县城。
苏小麦听闻这个消息,手指微微颤动,不是别的,而是她真的没想到除了边关其他的地方也有火药。
想来有了隆安县的事情,其他县城也会纷纷行动起来,再如隆安县的情况可能不会有了。
只是这火药的威力比她想想的还要大,若是有一两处没有找到的,恐怕又是惨剧,尤其是一些偏僻之处。
但也不能因此就让百姓冒着危险去搜寻,而且宝安县和其他地方还不同,前后被李善长和戎人三皇子埋了两次火药,虽说没有点燃就没事,但这并不是绝对。
苏小麦看着天空,只希望赶紧来一场雨,最好是一场大雨,据她所知火药这东西一旦被淋湿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不知道是不是苏小麦的期盼有了用处,当天傍晚天色就阴沉下来,很快一场倾盆大雨落下,大雨一连下了几个时辰,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已经聚集了水洼。
老百姓只是觉得这场雨来的不是时候,更多的还是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心中对王皓这个县令的信任,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外面的风雨,这些天家中凡是有能力的,都按照官府的命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可能到来的战事做准备。
也是这些准备让他们相信就算是戎人真的来攻城,他们也能打败敌人。
下雨之后的第五天,城门口一大早就是络绎不绝入城的人,有宝安县周围村镇的人,还有不少是边关逃来的人。
这些人带来的最新消息,戎人连下边关五城,这五个城池可不是如同宝安县这样小的县城,而是真正有数万人的大县城。
在其中火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功劳,不过后面的人都知道戎人手中有这个东西,加上前些天的那场大雨,李将军派人毁了戎人一处藏火药的地方,后面的战争更多的就是冷兵器的战争。
越是听这些逃难而来的人带来的消息,宝安县的百姓对自己的家园越发看重,也更不想让戎人攻来。
然而战争从不因个人意愿转移,第七天的中午,派出去巡查的人在北边五十里处,发现了戎人的踪迹,对方是冲着宝安县来的。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皓不觉得意外,对于戎人会来他早有预料。
除了那些大城池,如宝安县这样的小县城被攻破的都是比较富裕的县,或者有戎人需要的东西的地方,一些贫瘠到老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的县城,戎人根本没有攻打的必要。
知道戎人已经快要到了,王皓立刻下令安排起来,又让人快速给冯大虎求救,同时安排好城中的士兵,若是到了必要的时候,那些经过短暂训练的青壮百姓也是要上城墙战斗的。
城中的百姓早在这些天已经明白了各自的任务,在命令下来之后,有能力的守在后备营,没有能力的尽量躲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