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听 - 农家锦绣路 - 凡间小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农家锦绣路 >

探听

探听

这次一共捉到了十三个人,这其中有的确是为戎人效命的,也有戎人因为和汉人的长相相似冒充了汉人的,还有就是为了银子做事的,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在给什么人做事。

苏小麦手下还真没有审讯的能手,这些人能潜伏这么久,不说各个硬骨头,但也不是随便打上几顿,吓唬一下就能让人开口的,所以得到的消息并不多。

等将人审讯一遍下来,王皓的脸色难看,“怎么了?还是没有吐口?”苏小麦问了一句。

王皓摇头,苦笑一声,“经不过开口的知道的事情不多,知道的多的就是王五报上来的那两家,其中自称是豆腐王家女婿的范大力应该是这次的主要负责人,他也是个狠的,直接咬了舌头。”

“若是能下雨就好了。”苏小麦期盼的看了一下晴朗的天空,“火药这东西被淋湿了,应该就没有用了。”

王皓苦笑,要是能下场大雨自然是好事,可这老天爷要是百姓一求就能应愿,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灾情了。

“你说豆腐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知道女儿是假的吗?”想起豆腐坊,苏小麦就想起了假的王娇红。

她这两天捉奸细,寻找埋火药的地方,来来回回的跑,就算是审问,也是问那些人他们在哪些地方埋了东西,还没问过这个问题。

王皓皱眉,“应该是没有发现,他们似乎有些不能接受王娇红是假的。”

跟在一旁的师爷点头,“豆腐坊也是土生土长的宝安县人,他们家从小就宠闺女,听说那闺女从小就是按照大家小姐的样子养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怕家里再怎么穷,都没有让女儿抛头露面过。”

苏小麦好奇道,“师爷怎么知道的?”师爷笑着捋了捋胡须,“早些年,我也是豆腐坊的常客,没在他家买过豆腐的少有,二十来年前,这夫妻两个还经常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叫卖,也就是后来有了女儿才开了个铺子,后来女儿成亲嫁妆更是搭进去了整个家底,那时候谁不知道这两口子疼女儿。”

“那他们家的儿子就没吭声?”苏小麦不解的道。她在家也算是受宠的,爷奶开明,很多和她们相关的事情也会和她们商量,但再怎么疼女儿的,她也没见过陪嫁搭上整个家底的,毕竟一直以来的思想都是儿子是传宗接代的,要占用家里绝大部分东西,女儿是要嫁到别人家的,就算再怎么疼爱,补贴一半就算是少有的疼爱女儿的人家了,会给出全部家底的,除非是家中的独女。

师爷嘿嘿笑了两声,压低了声音,“这件事你要是问起来,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也就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听过一耳朵,有人说这豆腐坊的小儿子不是这夫妻两个亲生的。”

“原来如此。”苏小麦恍然,想来若真是亲生的,豆腐王也不至于一点不管儿子,她好奇的问,“那当初豆腐王给出的陪嫁有多少?”

“嘿,那就多了,据说不光是嫁妆银子,光是锅碗瓢盆,家具首饰之类的,就足足有十大车,真是让人看了好一场热闹,我这一辈也就见过一次嫁女儿给出那么多东西的,恨不能把女儿一辈子用的东西都给出了,据说光是食盐就给陪嫁了十大瓮。”

“十大瓮?”苏小麦倒吸了口凉气,食盐这东西,普通人再怎么吃能吃多少,十大瓮别说这辈子,下辈子的都够了吧。

她和师爷还在嘀咕那嫁妆多么让人震撼,什么细碎的东西家里都给准备了,光是锅碗瓢盆就准备了辆车,师爷挤挤眼,“有人说那十大车的嫁妆是明面上的,实际上夜里都运了不少东西,有人说是运了一夜,也有人说是大半月都有人看到豆腐王晚上偷摸的安排车辆运嫁妆,哈哈,肯定是假的,要是运上大半个月,就是粗笨的家具,也得不少银子呢。”

苏小麦点头,心里觉得有哪里不对,还没等她想出来,就听到王皓道,“若是按照这个规模,豆腐王嫁这一个女儿何止是赔上了家底,就是把他们老祖宗的底都给挖了,也给不出这么多东西吧。”

师爷有点没反应过来,就听王皓继续道,“一家豆腐作坊,哪怕把县城的生意都做了,夫妻两个日夜不休,一天能做出多少豆腐,除去成本能卖多少钱,一天能赚一两银子已经是了不得了,这还必须是有人打赏,不然了不起二三百个铜板。

但你说那嫁妆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准备齐全了,这需要多少银子,光是十大瓮盐就不是一般人能弄来的吧。”

“这……。”师爷蹙眉,平时大家都那么说,还真没人想过这些,他不是那些不通世事的老百姓,仔细一算就额头冒汗,这里面的问题大了去了。

“也许,也许是有人以讹传讹,十大瓮哪怕是咱们这里最大的盐商也弄不来。”师爷摸了把额头的汗,细细回想当年的事,他不傻,若是这么一来,这豆腐王所谓的不知道女儿是假的自然就站不住脚。

若非他们闲聊提起,谁会想到当年的事情,就算是想到了,也顶多提一句这两口子疼女儿,配合豆腐王夫妻今日的表现,只会让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对了,我想起来了。”师爷拍了拍额头,“当时也有人嘀咕过这豆腐王家不该有这么多银子的,但有人说那银子是他家女婿的,再加上没多久有了肖师爷……不是肖重恩强纳了第四房姨太太的事情,据说那一家为了女儿过得好,光是银子就送了整整几大箱,还是明晃晃的在众目睽睽下送进去的。”

想到了当年的事情,师爷也有些唏嘘,“那家本来也是县里有名的富户,结果为了这一个女儿几乎将整个家底都折进去了,没多久家里的男子得病的得病,在外出事的出事,只剩下两口子带着幼子撑着,据说也是为了保住家里剩下的人,干脆光明正大大白天的送去了不少银子,盖过了豆腐王嫁女儿的事情。

毕竟豆腐王到底给了女儿多少嫁妆都只是猜测,各种说法都有,实际看到的只有十大车,里面还有不少粗笨的家具,至于说夜里运送的嫁妆,这都只是在人们口中相传的,包括那十大瓮盐。”

师爷知道里面的干系重大,丝毫不敢胡说,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苏小麦和王皓对视一眼,都知道那豆腐王两口子身上的嫌疑不小,只是他们若真是奸细的话,用王五的话说,这两口子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怎么成了戎人的奸细的。

派出去的人要查豆腐王的事情,就算是以官府的名义,也不容易,毕竟豆腐王两口子老实,周围人都没想过他们会有问题,说出的话也都是庇护这两口子的。

最后还是落在了王五身上,他和周围的邻居同样是多年的老街坊,人又仗义,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错,因为要问的都是当年豆腐王夜里给女儿嫁妆的事情,大家也没在意,王五在闲聊时提了两句就都说起了这事情。

豆腐王和酒鬼赵老板都被抓了,哪怕知道县令是个好官,还是有不少人觉得是弄错了,所以提起的时候也都是说两家人倒霉。

谈起豆腐王当年嫁女儿的盛况,一个个就和自己亲眼看到了一样,“我家离得近,咱们这一片谁没有女儿,我家那闺女那时就特别生气,觉得别人家都能陪嫁那么多东西,咋咱就不能,我就说那都是唬人的,实际上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粗笨东西。”

一个大着肚子的屠户眯着眼道,他家和豆腐王家就隔了一家,所以说起来一点都不避讳,王五笑呵呵的道,“是,我听说过据说夜里还有嫁妆往外拉,我就觉得怎么可能呢,都是嫁妆,t咋还半夜往女婿家运呢,这万一女婿家不承认,这不是白白给人家做了嫁衣吗?”

屠户瞪圆了眼睛,“你才傻。”他看了眼四周,见都是多年的老街坊,豆腐王嫁闺女的事大家都知道,也压低了一些声音,“那是真的,我当时不服气,觉得这王老头做事不地道,给不了那么多嫁妆明说,哪有这么忽悠人的,让我家闺女跟着不自在,夜里就专门没睡,谁知道还真就看到了,一辆辆车往外运,也不知道是运了多少,我都迷糊了,还有车子不停。”

“不可能吧,豆腐王家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存那么多东西,按你的话少说运了两三个时辰,再怎么粗笨的东西也得有二三十辆车,那些东西藏在哪里?就算不说这个,也要从城门口运走的吧,咱们可都没听说那段时间城门口走过那么多辆车,更别说那些看城门的兵老爷难不成也那么大方,一点都不管,更没有露出一点口风?”

“你说他们夜里真的有运东西?”一个缩在一旁的老头子,突然站了起来,冲到了屠户面前,比王五还要紧张,让王五诧异了一下,站在原地没动。

“啊,瘸子叔,你这是干嘛呢,吓了我一跳。”屠户往后退了一步,埋怨道。

看老头死死的盯着他,一副要问个清楚的样子,屠户有些不自在,摸了摸头,“那个,其实我也不知道。”看大家都盯着他,屠户苦笑道,“我记得是有不少车辆运东西的,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了,想想心里也有些不得劲,都说杀猪的比卖豆腐的挣钱,可我还真不起闺女那么多的嫁妆。

当时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想要去问问豆腐王到底咋回事,怎么攒下的那么多家底,结果出门发现路上一点痕迹都没有,你们想啊,要是路上来回那么多车辆怎么可能没留下痕迹,我都觉得是自己做梦呢。

等到了王老头家,我还是问了,说,‘都说你嫁闺女,给准备了十车嫁妆不算个,还专门夜里也往外运嫁妆,大家都是老街坊了,你也和我说说怎么攒出来的那么多家底。’王老头当时就摆手说没有的事,哪有那么多,顶多是几车不好白天拉的东西,比如棺材,寿衣之类的,还有就是给了点粮食,白天给怕邻里邻居看到,有闺女的人家闹起来。

我当时就觉得可能是自己看花眼了,还觉得这王老头说的对,做事就是老成,要是真的白天送那些东西,别的不说,光是两三车的粮食,让附近的闺女看到,成亲的时候岂不是也闹着要,心里还挺感激王老头的。”屠户粗声粗气的道。

看到周围的人都点头,他也更有底气了,“咱就是说王老头别说不说,对闺女那是真好,啥东西都给准备齐了,那话怎么说的,对了王老头说这闺女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这娘家从平时的吃穿用行,到生老病死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女婿才不敢随意对闺女大小声,真要是过不下去,光是那些嫁妆闺女也不用担心和离的事情。”

“你别说这话还真有理,要是这样闺女不吃南方家的一粒米,女婿要是再敢不对闺女好,那就是糊涂蛋。”“怪不得王老头每年都要送出几车东西,说是送给闺女的,这真是把闺女疼到了心坎里。”

“那要这么说,王家那小子还真不是王老头的亲儿子了?不然哪有光顾闺女,不管儿子的。”“谁知道呢?咱又没见着,王老头说闺女要好好养,才不会被穷小子骗走,至于儿子有做豆腐的手艺,就比给了多少钱都值钱。”“这么说也没错,到底还是把手艺留给了儿子。”

周围人都议论起来,随后有更多人说起当年听说王老头给准备的东西,不过大都是和屠户一样道听途说的多,哪怕说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更多人觉得这就是大家眼气王老头家,故意说的夸张,好给王家惹麻烦的。

除了王五谁都没有注意到站在屠户面前一身邋遢的老爷子,看到对方哭哭笑笑,嘴里不知道在嘟囔什么往外走,王五悄悄的跟了上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