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姬觉奏对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73章姬觉奏对

姬觉若是不愿作答,当然是对天子有怨气。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个时候,姬觉再想仔细思索已经来不及。

“大王,诸姬现在还在受教育之中,姬觉不敢以人心相测。”

有多少人能说自己已经忘记过去,姬觉是不能乱说的。

“然,若是诸姬久在李家集学习,也并非长久之计。姬觉以为,可以每年择取其中数人,充实到大周朝各处。既可示爱于天下,又可从中选拔人才。”

姬觉的建议有可行之处。

这是姬延的第一反应。

当然这些话,他还要在心里仔细琢磨。

一下子把李家集里数千名姬姓王族放出来,还要让他们在大周朝里为官,那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苦?

可若是每年只放数人甚至十数人出来,那确是可行的。

这些人可以分散到各地,并不留在原籍为官。

而且有了这些样板,天下人对大周朝的风评也只会更好。一则是大周朝的容人之度,二则是对姬姓王族的周全之意。

姬觉这时也想到更多,“除此之外,一些不愿意出来为官的,但表现尚可的姬姓,也可以在放弃姬姓的前提下,放其归去。”

这一条建议,明显更让姬延意动。

以后李家集关押的王族只会越来越多。

就算没有把其余的姬姓王族擒来,他们也会在内部繁殖。

这就会牵制大周朝的精力和财力,有些食之无味的意思,还不好把他们全部杀掉。

古时,若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姓氏,意味着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切割。

若那些姬姓王族自愿放弃姬姓王族身份,当然是一大好处。

在姬延看来,大周朝的姬姓王族太多太多了。

只是这两条建议,暂时还不能实施,他还要细想一番。

“姬觉,若是孤答应让你出仕,你愿意做些什么?”

姬觉道:“姬觉本是待罪之身,不敢有所妄想。只是如今大周朝日渐昌盛,姬觉不敢置身事外。本想就留在宣恩府或者去礼部,宣传大周律或是教化民众。只是姬觉自觉得才识浅薄,还不足以成事教人。姬觉以为,若是大周朝另设善堂一处,姬觉倒是可以胜任一二。”

善堂?

姬延和张仪皆是一怔,旋即都反应过来。

姬延来自后世,自是知道所谓的善堂为何物。

至于张仪,却是知道姬觉必是由吴家坳一事想到。

姬延目光闪动,“汝之谓善堂,所为何故?”

建立善堂当然是可以的。

但这件事情姬延绝对不会假手于人的。

比如先前赈济魏国的流民,皆是姬延亲自出面,甚至几番过问,数度亲临。

无论从大周朝得到的民心向往,还是昏庸大系统的声望值,都得要算到自己头上才对。

本王花钱,你得好名声,凭什么?

姬觉倒是没有想到这些,只道:“大王,所谓的善堂,只是对大周朝现行政策的补充。”

大周朝现行的政策是轻赋,将百姓的田赋减至最低一成,与此同时还要按月按人给盐,实际上大周朝的田赋是被盐钱给抵消了的。

但还有一些小的不足。

没有田地的大周百姓怎么办?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田地,便只能寄身在地方豪强的羽翼之下。

如此一来,地方豪强的势力更涨,而这些失地的百姓的生活只会更苦。

也就是说,减赋的好处对于失地农民是没有感受的,真正得到的好处只是免役和给盐。

除了这些失地的百姓,还有无子的、身体残疾的等等各种贫苦百姓。

这些人群,是地方官无法照应得到的。

现在田赋太低,地方父母官纵是有心,也无力支应。

若当地有善堂,还可以借以过活。

若是没有,则这些弱势民众的生活可想而知。

姬觉还提到一点。

就算是当地有善堂,也是当地豪强所有。

也就是,无论这些地方豪强是何居心,用何手段,都使得当地民众不得不依附于其羽翼之下。

最后这一句总结,让姬延最是动容不过。

事实也正是如此。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