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张仪入阁 - 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 小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74章张仪入阁

吴家坳惨案的发生极为巧合,若不是阿青误打误撞进入李氏一族的私囚禁地,此地还不知道会隐瞒多久。姬觉说到那些可怜无辜的孩童,说起那一张张呆滞木然的脸庞,连张仪都不由得垂泪。

哪怕战场上的横尸遍野,也无法让他如此。

那些幼稚孩童之惨状,让人无法想像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姬延的眼眶之内,同样有些忍不住。

姬觉还没有将事情讲述完,他已经狠狠道:“该死的东西!全部都该死!义县的地方官在做甚?还是在同谋?”

虽然此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发生,虽然陈地也是姬觉也是半年前才被他一举拿下。

但大周朝之内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还是让姬延惊怒不已。

连案上的笔墨器具都被他一掌拂开,狠狠落在地上。

张仪姬觉等人皆是跪伏,不敢语。

姬延却还在气恼之中,指着张仪道:“你给我说清楚,义县可有参与?朝廷可有官吏参与?”

义县当初守住本县的境地,算是有些小功劳的。

但在如此骇人的惨案面前,姬延不会给任何人半点颜面。

张仪赶紧答对:“大王息怒!此事与义县县守无关。且吴氏一族被阿青姑娘屠戮一空!”

姬延这才一声冷哼,“便宜了他们。”

一时,帐内无言。

姬延还在生着闷气,余下的人也不敢出言。

片刻,姬延才轻轻叹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

这一段话,是姬延有感而发。

却是西汉时期的礼记所载,在这个时期里还远远没有出现。

只是这只片片语,张仪与姬觉都是听得如晨钟暮鼓,震耳发聩。

“大王所言,实为天下大计也!”张仪更是由衷道。

姬延轻轻摇头。

话是容易说出来,怎么做?

差出的银钱就是笔银山!

须知善堂建立起来容易,后续的投入才是关键。

只听姬觉道:“大王,此善堂,阿青姑娘与舍妹姬小七已经在义县之内成立一处。且有自吴家的财物,倒也能维持一时。以小民之见,不若大王授其官田作为资源,又或是用这些财物来赎买。”

若是青青与小七山庄能够完全不须那些财物,仅靠着山庄的田地也能生存下去,就是大善一件。

姬觉又道:“吴家坳掳去的孩童,大多已经不知其出处,纵要令人送还也无法做到。若教以术法知识,又耕种田地,令其自立,也是替大周朝积累实力。”

接下来,这处善堂再收容残疾、孤老、流落乡间的孩童等等。

若可行,再由朝廷出面,在各郡内先建一两座善堂,慢慢扩之。

张仪眼见姬延已有意动,也劝谏道:“大王,此事虽小,也是关系到国本的。这些孩童成长起来,必是大周朝最可靠的人才,最可靠的兵源,最可靠的子民。更以此作为根本,向民间乡里传播大周朝的律法、工匠之术、治国之术等等!”

姬延一怔。

若是按张仪的说法,就是把善堂再度扩大化。

包括了基础教学、工匠技术、行军布阵、教化乡里、慈善民间等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最基础建筑。

若能够达到这一点,还真是大周朝的根基。

其实,若是没有秦魏等国的百万大军来袭,大周朝基本的初级教学应该是和洛邑大学一起开办的。

现在若是按着张仪的设想去做,似乎也是可行的。

姬延心头有了计较,却道:“如此二事,关系非浅。你等先将设想更多细致一些,待到驱走匈奴人,再将奏折呈来。”

姬觉和张仪拜下,“大王圣明!”

姬延又道,“爱卿且先留下吧!”

姬觉赶紧自觉道:“小民告退!”

片刻,姬延才道:“爱卿以为,姬姓王族可用?”

张仪道:“臣以为,须耳目天下也。”

姬延暂不表态,却笑道:“卿立下平陈如此大功,当要如何待遇?”

甚至入阁都是可以的。

只是姬延还想听听张仪自己的定位。

哪知张仪道:“大王,臣有入阁之意,却又有些久坐不得。”

姬延明白了,张仪有没有入阁之才?当然是有的。

他却讨厌只在内阁里枯坐,处理那些文案。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