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秋风萧瑟 - 天下行商 - 城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行商 >

第二百零七章秋风萧瑟

伍秉鉴积极在洋商处奔走,但交涉并不顺利。其实颠地、马地臣和查顿等几个大鸦片贩子得到查禁鸦片的风声后,在商务监督义律的纵容下准备逃跑,但因发现商馆外面早已被“怡和行”的人层层监视,试了几次,最后只能作罢。后来索性他们在商馆里躲起来,对伍秉鉴避而不见,其他人也大都在观望,妄待风声早点过去。迫在眉睫,伍秉鉴没办法,找到英吉利商务监督义律,提出以“‘怡和行’放弃对东印度公司以往所欠货款追索以及赔偿此次所缴鸦片损失”,作为换取他们主动交出所藏匿鸦片的谈判条件,但即便如此,还是遭到了对方无赖狡辩拒绝,最后只答应交出1037箱,且言之凿凿就这么多,再无鸦片可交。伍秉鉴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但也无可奈何。心灰意冷。

惶恐不安。

三天后,伍秉鉴硬着头皮将1037箱鸦片送到了越华书院,福布斯也将他的那2000箱跟着一起都送来了。可想而知,钦差林大人对此极为不满意,对伍秉鉴大发雷霆,因为林大人同样很清楚,广州城内的鸦片远不止这些,要比这多得多,洋商只是通过此举意图敷衍了事,并且让洋商具结“嗣后来船,永不夹带”的书面保证伍秉鉴也没有拿来,此次斡旋交涉,算是失败。

林大人虽然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但他并没有再难为伍秉鉴,也把伍元薇、潘正炜和卢文锦三人给放了出来,因为他知道伍秉鉴尽力了。最重要的是,他这些天通过与老友越华书院院监梁廷楠(该人曾著《粤海关志》)以及总督邓廷桢、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对伍秉鉴的了解,又以书院的便利条件向当地乡绅士子、耳目灵通百姓进行了广泛舆情咨询对伍秉鉴过往经历多方考察印证,又派人去封存核查“怡和行”近几十年的所有对外来往账目,林大人最终判定伍秉鉴父子没有私贩过鸦片,相反,这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兢兢业业做了太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是他应该为之敬佩的一位古稀老人。

“查封烟馆,禁止买卖鸦片,严惩不法商人;严禁吸食鸦片,设立戒烟所,强制戒烟……”的告示贴满了广州城的大街小巷。同时,林大人发出严正声明:“本大臣奉命来此查办鸦片,法在必行,颠地等诚为首恶渠魁,断难姑容,即令传讯,听候审办。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令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是,颠地、马地臣等人接到传讯谕令后,竟然提出让钦差大人书面保证他们能在十二个时辰内回到商馆的无理要求。面对英吉利人的负隅顽抗,林大人深感失望,决定不再交涉,而是效仿道光十四年(1834)时任两广总督卢坤对待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那样,直接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并采取查禁颠地等人经营的宝顺洋行以及“将停泊黄浦贸易各国夷船先行封舱,停止买卖,一概不准上下货物,各色工匠船只房屋,不许给夷人雇货”,“所有夷人三板,亦不许拢近各夷船,私相交结。至省城夷馆买办及雇用人等,一概撤出,毋许雇用”等等措施。

伍秉鉴积极配合林大人的清缴行动,他不顾疲惫不堪之躯每日留守在商馆外对内劝导,希望颠地等人主动交出鸦片。同时,他也不断向林大人陈情,说尚有大数与走私鸦片无关人员在商馆内,希望能允许这些人出来。出于人道,更怕闹出人命,伍秉鉴也斗胆建议林大人允许他派人送进去少量饮食,以使颠地等人能得以苟延残喘。林大人经过左右权衡,还是答应了他。之后,伍秉鉴又奔走在广州城内以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和影响力,呼吁百姓上缴烟膏烟枪,并要他们积极举报烟贩。颠地等人见中方态度如此坚决,知道对抗下去也只是徒劳,最终不得不将19187箱和2119袋(一袋相当于一箱)的鸦片悉数交出,并在具‘永不再来’甘结后,被驱逐出境。与此同时,广州城内外的民间缴烟也已完毕,据记载:“拘捕吸毒者、烟贩1600人,收缴烟膏461526两、烟枪42741杆、烟锅212口。”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震惊世界。

于此同时,颠地和义律写给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密函也正在赶往英吉利国的路上,一场侵掠战争正在酝酿。

那个福布斯来到伍家大院,给干爹伍秉鉴郑重地磕上了三个响头,然后带着伍秉鉴借给他的五十万银元回咪唎坚投资密歇根中央铁路、柏林顿和密苏里河铁路去了。咪唎坚人或许也不会知道,日后成为他们眼中铁路大王的福布斯,是在中国人伍秉鉴的关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三年后。

道光二十二年(1842)。

深秋。

午后。

“元薇,你不是应诏去江宁府(南京)协助朝廷与英吉利人谈判去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躺在病榻上的伍秉鉴诧异地问。

元薇垂手而立,“爹,等我到江宁时,谈判已经结束了,钦差大臣耆英和英吉利人璞鼎查签订了‘江宁条约’。我见没什么事,也就赶回来了。”

“咳,咳。”

伍秉鉴听后努力地坐了起来,碧珠连忙去给他背后垫了一个枕头,“里面是个什么章程?”

“条款较多,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条款有以下几条:朝廷‘恩准英吉利人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从今以后朝廷允许‘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还有,朝廷向英吉利国赔款2100万银元,分四年交纳,倘未能按期交足,则每年百元要加利息5银元……”

伍秉鉴闭着眼睛听着,眼角流下了浑浊的眼泪,他摆了摆手,示意不想再听了,“碧珠,从账房上支出一百万两银子遣人送到布政使司,就说这是咱家在这赔款上的尽的一点力。”

“东家,在过去的三年里,咱家捐火炮、捐战船,雇佣劳力修筑堡垒,支援军饷,累计拿出的银子已是近一百三十万两,又在‘广州和约’后为当时赔款捐银一百一十万两,这又要往外拿”碧珠欲言又止,拿出手帕将伍秉鉴的泪水拭去。

“我个人名下还有多少银两?”伍秉鉴用微弱的声音问。

碧珠轻声答道:“二千六百万两。”

元薇在一旁说道:“爹,安娜姑姑在十五年前说您是世界首富,前几天,她来信说您现在仍然是世界首富,咪唎坚人现在最有钱的人不过只有800万银元。她在信中也极力邀请您去咪唎坚安度晚年,说那里的生活十分惬意。并说您手撕波士顿商人赖恩七万西元期票的那件事,在咪唎坚国内已广泛流传了几十年,您的慷慨与大度打动了几代咪唎坚人,如果咱家搬去咪唎坚做生意,不用多长时间生意就会相当兴隆……”

伍秉鉴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这四十几年了,安娜每隔几年就劝我移民去咪唎坚,还说让我去竞选国会议员……我从来都没有动过心,哪儿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至于什么大清首富,什么世界首富,这些坚瓠无窍的虚浮名号,包括撕毁期票那件事,我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国对家、对人对事,都做到俯仰无悔、问心无愧,也就行了。”恍惚间,他的神色黯淡下来,感慨地说道:“只是有了这个‘江宁条约’,十三行也就算是到头了。”

元薇忙安慰说:“爹,十三行没了,是天灾,也算是人祸,儿子劝您不必为此伤怀。以咱家与洋商及内地散商这么多年的合作和信誉,加上‘怡和行’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生意继续维持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再说,就是撒手不做,咱家几辈子吃穿也都是不愁的。”

伍秉鉴感觉坐得累了,让元薇扶他下了床。

“咱寻常百姓怎么着都是能活,有间房住,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就可以度日,也可以满足。可这么大个国家向外赔这些款项可怎么办?‘广州合约’600万银元,这‘江宁合约’又来了个2100万,要知道,朝廷每年进项也才只有四千万两白银不到,这四千万两听着数目是不小,可要是再去除各项人吃马喂的支出,实际到最后根本剩不下什么。”

伍秉鉴停下脚步,望着门外,“林大人三年前和我说过,当今皇上登基时户部账面上有2700万两银子,经过近二十年的积攒,好不容易才攒到了3300万的数目。可这三年对抗侵掠下来,至此怕是已所剩无几了。”

元薇和碧珠对视了一眼,都没有接话。

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有英吉利的新任驻广州领事前来拜访。

“不见!有事让他去行号里面说。”

“爹……”

伍秉鉴一摆手,“国仇,即为家恨。他英吉利用鸦片荼毒摧残我国人身体,致使我国数以千万计白银大量外流,又倚仗船坚炮利穷兵黩武犯我国土,又恃强逞凶勒索敲诈我所谓巨额‘赔款’,这样的人与泼皮无赖封豕长蛇无异,不屑与之为伍,更不配进我伍家大门!”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碧珠劝说:“东家,虽说如此,可咱这生意以后还要做,元薇以后还要和他们打交道……”

“生意可以照做,但朋友不交,彼此之间不存任何私情,一是一,二是二,与他英吉利人楚河汉界一定要分得泾渭分明。这不是我心胸狭隘,而是咱家做生意的底线和原则。有国才有家,国大而家小,国与国是仇敌,‘家’与‘家’自然是冤家。”

伍秉鉴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想好了,把我名下的那二千六百万两白银全部捐给国家吧,朝廷可以用这笔钱去建造更坚固的战船,购置威力更大的火炮,修筑更加坚固的堡垒,以御外辱。”

碧珠和元薇听了都是愕然。

元薇急了,可他也知道,只有碧珠的话父亲才能听得进去,他连忙向碧珠求助,“姑,您看看这事……”

碧珠忙接话道:“东家,这可是个天大的事,一定要慎重。这是你一辈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片江山,不说是真金白银,那也是一生凝结的心血。这么一大笔财富,如果就这么轻易都捐献出去,有一天要是后悔了,可说什么都来不及了!再说,咱伍家瓜瓞绵绵人丁兴旺,人这一辈子也无非就是盼望能创业垂统父析子荷,垂裕后昆而福孙荫子,你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日后也让子孙无法理解——不是不可以捐,咱可以少捐,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全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没有老糊涂,也不是一时任性,这是我这三年来时常在考虑的问题。那英吉利人见到霸道侵掠可以不劳而获攫取巨大利益,那就会像抽了烟土一样上瘾,你这次把他打发走了,他下次找个由头再来,如此反复下来,我们国家将变得积重而难返。碧珠,你刚才说到‘江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的大江山,何谈咱百姓的小江山?若是一日都被那英吉利人掠了去,还莫不如先让这些银子去派上用场来得痛快。说到子孙,我认为林大人说过一段话非常有道理,‘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话说得透辟,也是超脱。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想当年我接手‘怡和行’时,不只是白手起家,而是负债经营,那时困难处境真是不堪回首……”说到最后,伍秉鉴好像亲不自禁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那是一段青春激荡的岁月。

缄默不言。

厅子里也随之沉寂了下来。

秋风萧瑟,吹得梧桐树也在沙沙作响,有几片黄叶簌簌飘落。

“爹,我陪您和姑姑出去走一走。”

伍秉鉴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就带我们去黄埔码头再看看吧。”

(全书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