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记》(13)
第十一章李世民:甘露煮酒论帝王曲女城中,戒日王仍然对玄奘保持着尊重,靠近皇宫有一座戒日帝国的皇家寺庙,以戒日王的姓氏“伐弹那”命名,称为伐弹那王寺。为了表示尊崇,戒日王请玄奘暂住在伐弹那王寺之中。
这一夜,却有客人来访,玄奘命王玄策将人迎了进来,不禁有些意外,竟然是伊嗣侯三世。
“怎么,法师觉得很意外吗?”伊嗣侯三世笑道。
“确实有些意外。”玄奘急忙请伊嗣侯三世坐下,“陛下不是和戒日王在谈判吗,为何有闲暇来找贫僧?”
“和戒日王谈完了。”伊嗣侯三世叹息道。
“结果如何?”玄奘急忙问。
伊嗣侯三世摇头:“戒日王最终同意接受我波斯残族,然而要求我们迁入中天竺,并且打散聚居,群居的人不得超过五万。除了每年要缴纳大笔的赋税,还要求抽调一万人编入戒日帝国的军队中。这些条件朕无法答应,因此就谈崩了。明日朕就返回犍陀罗。”
玄奘不解:“既然能有个活路,为何不答应呢?”
“法师是不知道,”伊嗣侯三世苦笑,“倘若朕答应他的条件,那就是把波斯子民带进了火坑。我们就成了一头头牛,供他驱策鞭打,敲骨吸髓,还要去沙场给他充当肉盾。朕朝思暮想,是为了给子民寻找一个栖息的家园,朕梦想中的家园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玄奘沉默了很久:“回去后,陛下打算如何做?”
伊嗣侯三世露出迷茫,然后苦笑着:“朕其实是来找您的弟子,悟净法师的。”见玄奘有些诧异,伊嗣侯三世继续询问道,“听说悟净法师是大唐的官员?”
王玄策唉声叹气:“东宫右卫率府长史,从五品。”
“那又为何做了僧人?”伊嗣侯三世问道。
“陛下思念师父,小和尚我又恰好犯了错,承蒙陛下看得起,命我来照顾师父。”王玄策解释,“我和师父约定,若是朝中有事,我就可以回归朝堂。”
“贫僧这么说了吗?”玄奘淡淡地说。
王玄策装傻:“哦?难道我记错了,师父您当时怎样说的?”
玄奘不理他了,转向伊嗣侯三世:“这个人胆大包天,大唐皇帝也只是让他来收收性子罢了。”
“胆大包天,才能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啊!”伊嗣侯三世感慨,“朕的性格,若是做守成之主,还能勉力支撑,在这乱世之中,真正如土鸡瓦狗一般。悟净法师,在你看来,我波斯的困境,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没有。”王玄策立刻道,“无解死局。”
伊嗣侯三世苦涩:“连你也这么看么?”
王玄策点头:“陛下身在网中,西有大食,东有天竺,北有吐火罗和西突厥,若不跳出这网罾,那就是他人砧板上的肉。只是何时吃掉罢了。”
伊嗣侯三世眼睛却是一亮:“难道朕可以跳出这网罾么?”
“可以,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否有这个勇气。”王玄策道。
伊嗣侯三世深深鞠躬:“请法师教我!”
王玄策笑了笑:“不知道陛下对大唐和西突厥的局势可了解?”
“所知不多。”伊嗣侯三世道。
“十一年前,大唐攻灭东突厥之后,始毕可汗的儿子欲谷设逃奔西突厥,趁着统叶护可汗死后西突厥陷入纷争之际,积蓄起了自己的势力,向东袭扰大唐边境,向西攻打西突厥原有势力,试图一统西突厥。前年他击杀了同俄可汗。去年,同俄的儿子继位,又被他击败斩杀。同俄的侄儿薄布随后被立为可汗,双方如今正在鏖战不休。”王玄策说起政治局势,如数家珍,“去年我大唐攻灭高昌国之后,成立安西都护府,正在与薄布一起剿灭欲谷设。在下以为,这个局势,正是陛下您的用武之地!”
“哦?”伊嗣侯三世沉吟,“我波斯如何做?”
“简单。”王玄策打了个响指,“陛下真正应该做的,不是东进,而是北上。因为东进,您面对的是敌人,北上,您面对的是朋友。若是陛下北上经过吐火罗,进入西突厥大草原,联合大唐夹击欲谷设,陛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景象?”
伊嗣侯三世陷入沉思,半晌不语。玄奘也不理会,任凭这个弟子舌灿莲花,游说波斯皇帝。
“您是说,若是我波斯能配合大唐剿灭欲谷设,就能进入大唐避难么?”伊嗣侯三世问道。
王玄策连连摇头,叹息道:“陛下,您不要总想着避难好不好?您是帝王,何必非要托庇于他人羽翼之下呢?等到我大唐一统西域,您得到的,是吐火罗!”
伊嗣侯三世霍然一惊,呼吸都粗重了:“吐火罗?朕能得到吐火罗?这怎么可能?”
“为何不可能?”王玄策道,“如今吐火罗的军队都已经被薄布抽调,北上参战去了,整个吐火罗国内空虚。您要想进入西突厥,势必要闪电行军,一举占领吐火罗,这才能突然插到欲谷设的后方,配合大唐给他致命一击!薄布尊我国皇帝为天可汗,您又为我大唐立下大功,在我大唐的支持下,区区一个吐火罗,谁敢跟你抢?”
伊嗣侯三世惊喜交加:“法师说得不错,朕也知道吐火罗国内空虚,只是忌惮西突厥的势力,不敢贸然占据。若是大唐愿为朕撑腰,朕有十足的把握,一举将之拿下!”
“不错。”王玄策这才笑了,颇有些孺子可教的嘉许,“吐火罗的地势陛下肯定了解,山岭重叠,易守难攻,尤其是你背靠大唐,能源源不断得到物资,哪怕大食人千军万马,他又能奈你何?这是不是比你强行东渡,与戒日王厮杀要好得多?”
“没错!”伊嗣侯三世兴奋得脸色涨红,急切道,“法师,您可否禀报大唐皇帝,我波斯人愿意配合!”
“可……”王玄策为难地看了看玄奘,“我正在给师父做徒弟,怎么能擅自回长安呢?”
玄奘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不理会他。
伊嗣侯三世哀求地望着玄奘:“法师……”
玄奘叹了口气:“修道,修的是一颗心。悟净,你既然心在庙堂,贫僧也不阻拦你。”
王玄策正色道:“师父,弟子奉旨出家,自然心在佛门,您千万莫要误会。”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跟着贫僧修行吧!”玄奘道。
王玄策急忙改口:“呃……弟子刚刚悟到一个道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眼下这六十万波斯人颠沛流离,无处可归,弟子若能给他们另找出路,避免这场战争,岂非比造了七十级浮屠还有功德?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以弟子决定,我宁可不当这和尚,也要帮波斯人完成这桩使命!”
玄奘静静地望着他,神情从容平淡。王玄策给他盯得发毛,垂下了头。
玄奘道:“好,你去吧!”
“真的?”王玄策惊喜交加。
玄奘点点头:“贫僧会写一封手书,说明详情,你带给皇帝陛下,他自然便不会怪你擅离之罪。”
王玄策这才真有些羞愧了,面对玄奘的光风霁月,自己耍的小手段和小心机让他不禁汗颜。
王玄策拜服于地:“弟子……多谢师父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