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成大事者处事101箴言》(6) - 自我精进智慧书:成大事者必读系列 - 赵博 李博 萧然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八章《成大事者处事101箴言》(6)

成大事者处世追求生命的价值人生只有一次,必须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平时所追求的成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起来,就要不断地追求成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要自我贬低,不要自我掉价,要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更重一些。要懂得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己体验的深刻程度和人格的完美程度。

69相信自己,成功在握

成大事者认为,虽然我们强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但要真正帮助别人,就必须先做好自己。

有一位安葬在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当我年少的时候,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梦想着去改变世界。然而当我有了一定年龄,阅历增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然而这个目标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了。等到我进入中年的时候,我开始将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我最亲密的家人身上,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每一个人都维持原状,一点都没有好转。等到我老的时候,我终于顿悟了: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然后以身作则去影响家人,当我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或许我才才能去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有可能去改变世界。

从大处着眼是为了有全局观念,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从小处着手是为了更加切实可行,更加有效推进。我们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为人困惑,做事艰难,不在于我们的方式错了,而在于我们没有积极改变自己,适应当前。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会发现世界也随之改变。我们固然要有大理想,但是理想实现的关键就在于一天天、一年年扎实稳健的行动。缺少行动,或者行动很不稳健,是很难取得大成功的。即使偶尔取胜,也会前进得快,退步也快。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的这门功课,只有这门功课合格了,我们才可以去做更大的事情。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就要做好自己。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人品和道德等来影响别人,进而达到帮助别人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增强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主要包括品格、能力、知识和感情等方面。

在品格方面,优秀的道德品质、人格和作风等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让他们产生钦佩感。同时还能吸引人,让别人自觉地去模仿。优秀的品格并不是通过个人宣扬得到的,而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但其行动让人不敢恭维,那么别人对他不会有太多的好感,更谈不上受他影响。

舜是远古传说中的帝王,姓姚,名重华。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于是又娶了个妻子。舜的继母为人不知礼仪,很不喜欢舜,经常在舜的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处处为难他。后来她生了一个孩子叫象。象比他的母亲还要过分,性情过于傲慢,常常想着去谋害舜。舜的父亲听信了妻子和象的话,也对舜十分嫌弃。他们让舜去修谷仓的时候,在谷仓下纵火,舜最后手持两个斗笠才得以逃脱;当舜挖井的时候,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最后掘地道才得以逃脱。尽管他们如此对待舜,但舜始终没有怨言。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喜爱,但是他始终还很是孝顺,对弟弟也十分爱怜。后来他的孝行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只要舜到一个地方去耕作,哪怕是荒地,不出三年也会成为市镇。尧知道以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继承了自己的王位。

舜在品格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他在做好自己以后,开始帮助别人。当他登上王位后,他帮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最后老百姓因为他而获得了好的生活,而他也成为了圣君。

在能力方面,一个有能力的人总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依赖,产生敬佩感。而敬佩感是吸引别人自觉去接受影响的基石。我们需要具备妥当处理生活琐事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建功立业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对别人的影响也就越大。如果将生活打理得妥当,没有太多烦恼,不仅能吸引周围的人跟你亲近,而且也能促使他们向你学习生活的艺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事业很是成功,不仅能吸引很多人跟随,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将你作为标杆。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就必须做好自己。

70追求成功,不能给自己设限

成大事者认为,追求成功就不要给自己设限。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遇到了一些挫折,就会给自己设限。我们来看看马戏团是如何训练大象的。

当象还很小的时候,马戏团的人会用一个大锁链锁住象,然后把锁链固定在大柱子上。这个时候小象会拼命地挣扎,因为它要自由。然而小象的力气太小,它没有办法挣脱,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于是小象慢慢地不再挣扎了。小象慢慢长大,相对而言木桩越来越小,到后来铁链没有了,只有训象师手中的一根指挥棒,象则已经十分听话地听着指挥。这个时候它再也没有想过要去挣脱。实际上,这个时候它如果要挣脱,完全可以很轻易地获得自由。关键在于大象已经给自己设定了极限,它认为自己是永远都无法挣脱的。

人也经常会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什么能做,什么却是万万做不来的。其实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怎么发挥。人应该学会经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要解决四个问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在已经走到哪里了,怎么样才能到达那里。

从哪里来是总结过去,定出你的起点。

到哪里去是规划目标,定出你的终点。

已经走到哪里是明确你现在的位置,明确你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与目标的差距。

怎么样才能到达是部署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陷入习惯思维之中,不会为自己设限。从前有一个人做了一个跳蚤实验:他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中,这个时候他发现跳蚤很轻松地跳了出来。这样重复了好几次,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后来他测试出跳蚤所能跳的高度是它身高的400倍左右。这个实验者想了想,再次把跳蚤放到杯子里面,和上次不一样的是,他立即给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跳蚤跳起来的时候,“嘣”的一声,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这个时候跳蚤虽然很是困惑,但是以它的脾性,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这样一次次被撞,这只跳蚤开始总结经验,而且自认为自己聪明起来了,它很快就决定根据盖子的高度来决定自己应该跳的高度。不久以后,这个实验者发现跳蚤再也没有去撞击那个盖子,而是在那个盖子下面很轻松地跳动。

过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把盖子悄悄拿掉,他发现跳蚤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动。三天后,那只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动。一个星期后,那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但从此它再也跳不出那个玻璃杯了。

成大事者认为,人可能会因为种种打击而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不行。其实过去受到的任何打击都只能说明过去的做法不适合,并不能说明自己确实什么都做不了。反省自己能够找到以往失败的原因,进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71处于逆境,更要坚持

成大事者认为,当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更要学会坚持。

人反省自己会发现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很多,那样也自然会减少一些对生活的抱怨,更加有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人们都觉得自己生存在逆境之中,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前途茫茫。这个时候应回头看看,用现在和当年比比,如果比当年有了很大的长进,那么就是有成就。如果比当年差了很多,也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找出原因。

磨难是成长的食粮。失败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当他用成百上千种材料做灯丝实验都失败时,有人问他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后不后悔,他说谈不上后悔,因为他证明了这成百上千种材料是不适合当灯丝的。

人处逆境,往往能够看到很多顺境看不到的东西。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家庭和事业始终不顺,于是找自己的老师倾诉。在耐心听完学生的抱怨后,老师微微一笑,对他说:“听起来你的处境确实不太好,这样吧,明天晚上到我家里来一趟。”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如约来到了老师的住处。老师带他来到阳台,指着夜空问道:“你能数清楚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年轻人有些莫名其妙,挠了挠头说:“当然数不清了。”“那么,白天你能看见这些星星吗?”老师又问。“不能!”年轻人更加茫然。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白天,我们看到的最远的星球是太阳;但在夜里,却可以看见无数比太阳还远亿万倍的星体!当你的人生处在黑夜时,或许能让你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

有人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快乐的秘诀。因为这个请教的人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苏格拉底蹙眉,他从来就无法想象人的心情怎么会总是这样好。苏格拉底听了以后,笑着回答道:“其实这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那种失去后会使我感到十分遗憾的东西。”

人不要存在心理弱势。小鹿十分不解地问父亲:“您怎么会怕狗呢?您比他高大许多,您跑得也比它快许多,同时您还有很大的角来防御它。”鹿爸爸一听,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其实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到狗的叫声,就会不由自主地逃跑。”

人还要学会永远怀有梦想。1955年,有一个叫雷·克洛克的推销商,已经54岁了,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推销产品,但是无论如何努力,他都做得很不成功。但是与其他过了中年的人不同的是,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成为富翁的念头。尽管到了54岁,他还在推销纸杯和奶昔机。正是这一年,他看到了一家经营得十分好的快餐店,被这家店吸引住了。在他的整个后半生,他都不辞辛劳地经营着这家快餐店:麦当劳。

有那么一个清晨,有一位牧师正在工作,但是他的儿子却哭闹不止。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随手将一幅世界地图,撕成了很多很小的碎片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儿子郑重许诺道:“只要你能够将这些碎片拼起来,我就带你出去玩。”牧师打算让孩子在这个事情上花上一上午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工作。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十分钟,儿子就把世界地图给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这个时候只听他的儿子说道:“我看到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注意去拼这个人的照片了,我想只要把照片拼到一块,然后翻转过来就可以了。”牧师很快想到了一句话: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一定是正确的。

不给自己设限,并非是让自己张扬,恰恰相反,是要让自己沉潜下来。钻石和煤炭的构成元素都是碳,钻石光彩夺目,而煤炭刚好相反。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钻石在地下多待了好多年。要想获得大成就,就要学会沉潜,就要懂得不断地积蓄力量。只要真有力量,就一定有发挥的舞台。

成大事者认为,在逆境中能坚持下来的人,必然更加坚强。

72大成功,要有大眼光

成大事者认为,要有大成功,必须有大眼光。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开始率军南征,打算征服南方割据势力。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来对付曹操。诸葛亮被派往孙权军中推进联盟。由于其表现过于卓越,被周瑜认为是潜在威胁,想置他于死地。

周瑜以对曹军作战急需箭支为名,委托诸葛亮在十日之内督造十万支箭。同时还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物料的供应也是困难重重。他盘算着如果诸葛亮不能够按时交箭,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他。

没想到,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可以交付10万支箭,周瑜一听正中下怀,于是当场让诸葛亮立了军令状。诸葛亮告辞。

周瑜还不放心,于是派鲁肃去诸葛亮处查看动静。诸葛亮一见鲁肃就向他借草船。同时还邀请鲁肃三天后一起取箭。第三天,天降大雾,浩浩江面,雾气霏霏。诸葛亮邀请鲁肃同往取箭。鲁肃虽然莫名其妙,但也愿意陪同去看一个究竟。

他们把船开往长江北岸的曹军大营,然后擂鼓佯作攻击。曹操闻报后,因为重重迷雾,担心有埋伏,于是不敢轻易出战,只是命令弓箭手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很快草船上就满是箭枝。诸葛亮于是满载而归,交给周瑜十万支箭,鲁肃满心佩服,周瑜则自叹不如。

虽然我们不能像诸葛亮一样,有这样鬼神莫测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具备处理好生活事情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建立事业的能力。

在知识方面,如果自己具有某种知识专长,处理各类问题都很到位,那么必然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信服。一个具有专业以外知识的人往往更让人信服,离自己的专业越远,信服度越高。拥有广博的知识,关键还在于运用。知识是能产生财富和荣誉的。当然,知识不同于专业技能,知识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不仅表明一个人有某种潜力,而且还表明了这个人的素质。

有一个天文学家整天都专心地研究天象,结果生活并不宽裕。他有个邻居,很是富有,同时也对天文学家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有一天,这个富翁邻居对天文学家说:“知识?知识有什么用?它能给你带来财富吗?”天文学家一听,什么也没说,但心中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让邻居看看知识的威力。

于是,天文学家开始研究今年的气候,通过研究,他预测今年橄榄会获得大丰收。于是他找别人借了许多钱,买了很多炸橄榄的机器。所有的人都觉得天文学家疯了。

最后,橄榄果然大获丰收。人们都在高价求购炸橄榄的机器,天文学家因此而大赚一笔,这个时候他的富翁邻居才心服口服。

成大事者认为,要想取得大成功,就必须有大眼光。大眼光是成就大事的关键。

73与人共赢,助人成功

成大事者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与人共赢,助人成功,自己才能达到大成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关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